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硫酸铜在水产养殖中的利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酸铜作为一种重金属杀虫药,由于其有使用效果好、用量少、施用方便等多种优点,很早以前就得到广泛应用。直至目前,仍是水产养殖业上最常用、最广泛的水产药物之一。但在使用硫酸铜时也经常发生水体恶化,甚至鱼类中毒死亡等事件,影响鱼类的生存。使用硫酸铜究竟有何利弊,本文就此进行探讨。1硫酸铜的物理性状及作用机理水产用硫酸铜一般为五水硫酸铜,又名结晶硫酸铜、蓝矾。为深蓝色晶体或粉末,易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硫酸铜溶于水后电离出Cu~2+和SO_4~2-,部分Cu~2+又和OH~-结合形成CuOH~-、Cu_2(O…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对罗氏沼虾血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不同重金属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血细胞的细胞毒性,取罗氏沼虾血淋巴,离体状态下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10~(-9)~10~(-3) mol/L)的Cd~(2+)、Hg~(2+)、Cu~(2+)和Zn~(2+)环境中6 h,设置不添加重金属的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活性和胞内非特异性酯酶活力。结果显示,10~(-9)~10~(-6) mol/L的Cd~(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Cd~(2+)浓度达到10~(-5) mol/L时,酯酶活力受到了显著的抑制,Cd~(2+)浓度达到10~(-4)和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10~(-9)~10~(-6) mol/L的Hg~(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Hg~(2+)浓度为10~(-5)~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10~(-9)~10~(-5) mol/L的Cu~(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Cu~(2+)浓度为10~(-4)~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10~(-9)~10~(-5) mol/L的Zn~(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Zn~(2+)浓度为10~(-4) mol/L时,酯酶活力显著下降,Zn~(2+)浓度为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Cd~(2+)、Hg~(2+)、Cu~(2+)和Zn~(2+)对细胞活性的毒性临界浓度分别为10~(-4) mol/L、10~(-5) mol/L、10~(-4) mol/L和10~(-3) mol/L,毒性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2+)、Cd~(2+)、Cu~(2+)、Zn~(2+)。Cd、Hg、Cu和Zn这4种重金属对罗氏沼虾血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酯酶活力对重金属胁迫较细胞活性更为敏感,可作为虾类细胞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浓度的Cu~(2+)对鲫鱼过氧化物同工酶表达的影响。用四个不同浓度梯度的硫酸铜溶液饲养鲫鱼,处理4d后,使用聚丙烯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研究不同浓度的Cu~(2+)对鲫鱼肝脏、鳃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Cu~(2+)都有可能使肝脏、鳃组织过氧化物同工酶带强弱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并且对其组织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影响显现出一定的组织差异性,在一定量的浓度范围内表现出应激性,可以说,低剂量的铜离子可以诱导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企鹅珍珠贝抗氧化系统对铜暴露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7.6±1.0)℃下,容积为0.2m3玻璃钢水桶中,采用静态法研究了五水硫酸铜配制的Cu~(2+)质量浓度为10、20μg/L和40μg/L对体质量(88.24±13.32)g企鹅珍珠贝的肝胰脏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企鹅珍珠贝抗氧化酶活性均有诱导作用;在Cu~(2+)较低质量浓度作用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较快,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在较高质量浓度组活性提升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早期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高质量浓度组在试验结束时仍然保持较高活性;以上3种抗氧化酶均对重金属Cu~(2+)较敏感,可作为海水环境中Cu~(2+)含量的监测指示物。  相似文献   

5.
生石灰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其有效成份是氧化钙(CaO);生石灰易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而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当生石灰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热,并能在很短时间内使pH值迅速提高到11-12;由于生石灰的化学特性以及其具有来源广、成本低、施用方便、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水产养殖已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性紫色土表面吸附Cu~(2+)、Zn~(2+)后对其在水体中凝聚沉降的影响,为重金属离子释放对三峡库区水-土界面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提供数据参考。2014年10月,采集西南大学桑园的中性紫色土表层土壤,以Cu-(NO_3)_2和Zn(NO_3)_2配制重金属离子,进行Cu~(2+)和Zn~(2+)对中性紫色土凝聚沉降实验、测定中性紫色土颗粒吸附Cu~(2+)和Zn~(2+)后zeta电位值。研究结果表明:(1)中性紫色土吸附Cu~(2+)、Zn~(2+)后水体中土壤颗粒含量随时间不断减小,并且呈先快速后缓慢减小的规律,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土壤颗粒含量变化规律表现差异较大,其临界浓度分别为0.3~0.5和0.5~0.7 mmol/L。(2)水体中中性紫色土颗粒平均沉降速率均随Cu~(2+)、Zn~(2+)浓度升高而增大,分别从1.01 cm/min增加到2.92和2.58 cm/min,表现为Cu~(2+)Zn~(2+);过程分为3个阶段:缓慢增加,快速增加和基本不变,平均沉降速率随浓度变化临界范围分别为0.3~0.5和0.5~0.7 mmol/L。(3)水体中中性紫色土颗粒zeta电位绝对值随Cu~(2+)、Zn~(2+)浓度升高而变小,同时表现为Ca~(2+)Zn~(2+)Cu~(2+),土壤颗粒吸附Ca~(2+)、Cu~(2+)和Zn~(2+)后zeta电位绝对值随浓度变化临界浓度范围分别为0.8、0.3~0.5和0.5~0.7 mmol/L。重金属离子吸附在中性紫色土表面减小zeta电位值和静电斥力,加速土壤颗粒凝聚沉降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Cu~(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机制,研究首先进行了Cu~(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LC_(50)的测定。结果显示,Cu~(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24,48,72和96 h的LC_(50)分别为3.824,2.779,1.941和1.666 mg/L。然后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观察Cu~(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和鳃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组共4组,Cu~(2+)质量浓度分别为0,0.1,0.2和0.4 mg/L,48 h后取样并固定,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结果显示,低浓度组(0.1 mg/L)中Cu~(2+)也会对肝胰腺及鳃组织造成损伤,随着Cu~(2+)浓度的升高,毒性呈上升趋势,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及鳃组织出现严重病理损伤。肝胰腺组织表现为细胞中出现大量空泡,基膜与肝小管单层柱状上皮分离形成空腔,甚至在肝小管中出现细胞碎片;鳃组织表现为鳃叶不规则增厚,上皮层严重损伤,甚至出现解体。研究初步探讨了Cu~(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害作用,为进一步评价Cu~(2+)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刺苦草对铜胁迫的耐受性及其恢复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水植物对低浓度铜(Cu)污染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被认为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以鄱阳湖分布较为广泛的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Cu~(2+)添加梯度,对照组(CK)为(0.007±0.012)mg/L,试验组(T1)为(0.400±0.026)mg/L,试验组(T2)为(0.830±0.010)mg/L,试验组(T3)为(1.697±0.055)mg/L;处理1周后彻底换水,使其进行为期2周的恢复生长,探究铜胁迫及解除后刺苦草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长状况的变化及其对Cu~(2+)的富集效果。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u~(2+)处理对刺苦草生长产生了严重的胁迫作用,试验组地上部分长度、鲜重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刺苦草对水体Cu~(2+)的去除率在前4d平均为63%,各处理组水体Cu~(2+)含量均显著下降;刺苦草地上部分Cu~(2+)含量随水中Cu~(2+)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上升,T3组刺苦草地上部分Cu~(2+)含量达到(3.68±0.32)mg/g,约为T1处理组的6.4倍,地下部分Cu~(2+)含量则没有显著差异;刺苦草Cu~(2+)化学计量内稳性较差,其指数(1/H)约为1.09。在解除Cu~(2+)胁迫后的恢复阶段,T1、T2和T3地上部分Cu~(2+)含量相对于胁迫阶段分别下降了43.04%、92.12%和86.00%,地下部分分别下降了57.91%、42.70%和33.81%,而刺苦草鲜重、叶绿素含量及地下部分Cu~(2+)含量则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刺苦草是一个较理想的Cu~(2+)超富集植物,铜胁迫解除后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波  陈才  张丽  沈丹  王赛赛  陈伟  王伟  产舒恒  宋成义 《水产学报》2017,41(11):1660-1666
转座子在生物基因组中占据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基因组中可移动和扩展的重要元件,其转座活性受外界环境因子调控。为了探讨环境应激对基因组转座子表达活性的影响,用环境污染物二噁英(TCDD)和重金属Cu~(2+)或Cd~(2+)处理斑马鱼早期胚胎,通过荧光定量PCR(q RT-PCR)比较处理前后9种结构完整的转座子转录活性变化,这9种转座子分别是DNA转座子Tc1家族的Tc-a、Tc-b、Tc-c、Tc-d、Tc-e,反转录转座子病毒家族ZB-ERV-1、ZB-ERV-2、反转录转座子LINE家族L1-323和L1-21。结果发现,TCDD使8个转座子转录活性明显下调,1个转座子显著上调;Cu~(2+)导致7个转座子上调,2个显著下调;Cd~(2+)导致6个转座子上调,3个显著下调。研究表明,斑马鱼转座子转录活性受环境因素影响显著,环境胁迫可能是转座子活性变化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对了解和评估环境因子对鱼类转座子活性的影响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研究生物基因组的进化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验生态的方法研究了重金属离子、温度和盐度对波纹巴非蛤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u~(2+)、Zn~(2+)、Cd~(2+)和Pb~(2+)等4种重金属离子对胚胎发育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胚胎孵化率降低和畸形率上升,毒性大小依次为:Cu~(2+)Zn~(2+)Cd~(2+)Pb~(2+),4种金属离子的EC50值分别为83.29、184.32、230.00、239.04 ng/m L;波纹巴非蛤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30℃,最适生长温度为27~30℃;适宜盐度为27~33,最适盐度为30。波纹巴非蛤胚胎发育对水温和盐度的适应性体现了其暖水种和狭盐性特点。研究结果可为波纹巴非蛤人工育苗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对Cd~(2+)、Mn~(2+)、Zn~(2+)、Cu~(2+)的耐受能力,采用毒理学试验方法研究4种重金属离子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与4种重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成正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种重金属离子对试验菲律宾蛤仔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Cd~(2+),38.62、29.83、8.11、2.67 mg/L;Mn~(2+),712.58、421.57、188.74、61.27 mg/L;Zn~(2+),141.27、72.20、34.91、21.57 mg/L;Cu~(2+),29.88、12.06、3.62、0.79 mg/L;Cd~(2+)、Mn~(2+)、Zn~(2+)、Cu~(2+)对菲律宾蛤仔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3、0.61、0.22、0.01 mg/L。试验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离子对菲律宾蛤仔毒性强弱依次为Cu~(2+)Cd~(2+)Zn~(2+)Mn~(2+),Cu~(2+)对菲律宾蛤仔的安全质量浓度低于渔业水质标准,在育苗和养殖过程中需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2.
硫酸铜(CuSO_4.5H_2O)又名蓝矾、石胆、胆矾,呈深蓝色结晶或粉末状,易溶于水,呈弱酸性,有较强的杀灭病原体的能力和收敛作用。常与硫酸亚铁配成合剂,对多种鱼病特别是寄生虫病有药到病除的功效,且疗程短。也可用来控制藻类的繁殖,所以硫酸铜是鱼病防治的常用药物之一。但是硫酸铜对鱼类毒性很大,使用安全浓度范围很小,稍有不慎常会造成池鱼中毒死亡。有的养鱼者都不敢使用硫酸铜,甚至有些“谈铜色变”延误治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硫酸铜,对于水产养殖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硫酸铜用药须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铜(CuSO_4·5H_2O)又名胆矾、蓝矾,常含5分子结晶水,故俗称五水硫酸铜,为蓝色结晶或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对病原体有较强的收敛和杀伤作用。养殖中,常用于一些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特别对原虫有很强的杀伤力。其  相似文献   

14.
<正>免疫多糖广泛地分布于真菌、细菌和植物体内,微生物中的这种物质通常是能决定其疫苗抗原特异性的。如β-葡聚糖不仅是构筑多种生物细胞壁的材料,而且在生物间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也显示出各种免疫生物学活性。近年来,为了避免各种化学药物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残留和对养殖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从各种生物中提取的免疫多糖类物质作为产业开发的重要对象而倍受关注。迄今为止,对从真菌中提取的β-葡聚糖结构的研究已经有较多报道。  相似文献   

15.
闫超  刘璇  张瑞丽  宋志文 《河北渔业》2011,(12):13-16,23
硝化细菌是一种在水产养殖中应用较为普遍的微生态制剂,对于养殖水体水质净化至关重要,养殖系统中消毒剂和抗生素的使用会对硝化细菌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选取4种消毒剂(高锰酸钾、硫酸铜、戊二醛和84消毒液)和2种抗生素(土霉素和磺胺),研究不同浓度条件下消毒剂和抗生素对硝化细菌菌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消毒剂中高...  相似文献   

16.
免疫多糖的理化特性及其对水产动物免疫系统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多糖(immune folysacchride)通常是指能决定疫苗抗原特异性的部分,这种物质广泛地分布于真菌、细菌和植物体内.如β-葡聚糖(βglucan)不仅是构筑多种生物细胞壁的材料,而且在生物间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也显示出各种免疫生物学活性.近年来,为了避免各种渔用化学药物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残留和对养殖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从各种生物中提取的免疫多糖类物质作为产业开发的重要对象而倍受关注.迄今为止,对从真菌中提取的β-葡聚糖结构的研究已经有较多报道.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Cu~(2+)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的毒性效应,开展了厚壳贻贝幼体在Cu~(2+)水溶液中的96h急性毒性效应实验及7d胁迫实验,将厚壳贻贝内脏团、鳃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脂质过氧化水平(Lipid peroxidation, LPO)以及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s,MT)作为生物标志物,应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 IBR)指数整合4种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Cu~(2+)对厚壳贻贝幼体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1.55mg/L,内脏团、鳃组织各个生物标志物指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内脏团、鳃组织SOD、CAT活性以及鳃组织MT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内脏团组织MT含量及内脏团、鳃组织MDA含量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IBR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内脏团组织IBR值高于鳃组织。研究表明,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与Cu~(2+)暴露浓度有关,IBR分析可以辨别不同暴露浓度之间的差异,可以作为量化污染物暴露效应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8.
魏南  余德光  王广军  谢骏 《水产学报》2017,41(7):1116-1125
为研究底部充氧对养殖系统上覆水—泥水界面—沉积物间隙水中离子垂直分布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构建模拟装置,设充氧组(实验组)和未充氧组(对照组),每组4个平行,利用Peeper技术分别采集各装置中第0、1、4和7天,上覆水—泥水界面—沉积物间隙水整个垂直剖面的原位水样,然后应用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NH_4~+-N、NO_3~-N、NO_2~--N、PO_4~(3-)-P和SO_4~(2-)-S浓度。结果显示:(1)短期充氧对NH_4~+-N在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的垂直分布特征影响不显著;(2)充氧可使沉积物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0~2 cm间隙水中的NO_3~--N浓度大幅升高;(3)硝化作用的中间产物NO_2~--N,由于不能和氧气大量共存,其平均浓度的最大值由未充氧前出现在上层上覆水,逐渐转变为在表层沉积物1 cm深处;(4)充氧促进了沉积物对PO_4~(3-)-P的吸附和固定,显著降低了其在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0~2 cm)间隙水中的浓度;(5)充氧通过化学和生物途径氧化了系统中还原性含硫物质,大幅升高了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0~2 cm)间隙水中的SO_4~(2-)-S的浓度;(6)主成份分析(PCA)表明,持续充氧1、4和7 d显著改变了上覆水的理化性质,其中第4天和第7天的数据与对照组差异最大,相对于上覆水,充氧对沉积物间隙水的总体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底部充氧可降低引起池塘富营养化PO_4~(3-)-P的浓度,提高了氧化性离子NO_3~--N、NO_2~--N和SO_4~(2-)-S的浓度,显著改变了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的理化性质,是养殖池塘水质调控和环境修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高密度养殖系统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变化规律以及与其对应深度的环境因子的关系,实验选取了华南地区高密度养殖的典型模式——杂交鳢养殖模式,使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养殖围隔不同深度(0~50 cm)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使用透析装置采集对应沉积物的原位间隙水,并使用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间隙水中理化指标,从而探讨高密度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变化规律及其与沉积物间隙水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①不同深度的养殖围隔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聚类分析可分3个差异显著的类群:上层(0~6 cm)、中层(7~38 cm)和深层(39~50 cm),其中中层微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②DGGE电泳共获得46个条带,其中中层条带最多,深层沉积物条带最少。主要微生物类群归属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疣微菌门和浮霉菌门。③测定的沉积物间隙水中离子,NO_3~--N、SO_4~(2-)-S和Fe~(2+)在沉积物中垂直分布均匀,无明显梯度变化;而NH_4~+-N、NO_2~--N和PO_4~(3-)-P浓度变化较大。NH_4~+-N浓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在15~18 cm后趋于稳定,为10.98~77.87 mg/L,PO_4~(3-)-P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在9~10 cm后趋于稳定,为0.01~0.14 mg/L。④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H_4~+-N和PO_4~(3-)-P为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分布最大的理化因子组合,其中NH_4~+-N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分布的影响稍大于PO_4~(3-)-P。NH_4~+-N、PO_4~(3-)-P为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是杂交鳢养殖系统环境调控的主要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渔药是指专门用于渔业方面为确保水生动、植物机体健康成长的药物。渔药残留是指在水生动、植物养殖过程中,为防病、治病而使用的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积累或代谢不完全而残留的药物〔1〕。孔雀石绿(C23H25CN2)又名碱性绿,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蓝绿色,由于具有杀菌作用,曾被作为消毒剂普遍用于水产养殖业〔2〕。近年来研究表明,孔雀石绿具有潜在的致癌性、致突变、高毒素等副作用,残留在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进入人体,可引起各系统部分功能的损害。我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