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选育后期世代在长期选择下获得的遗传进展,对"新吉富"罗非鱼选育后期连续12个世代(F_9~F_(20))的生长性能进行了连续12年(2005-2016年)的跟踪评估。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累进,"新吉富"罗非鱼选育后期世代F_9~F_(20)的生长速度、体重变异系数并没有呈现持续升高或持续降低的趋势,而是在世代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经过12个世代的连续选育,选育系F_(20)的生长速度比F_8提高了25.23%~69.34%,平均每代获得的相对遗传进展为2.00%~5.29%,不同世代的选育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动。研究结果表明,在选育后期连续12代的混合选育过程中,"新吉富"罗非鱼选育系获得了持续的遗传进展,由此推测,对"新吉富"罗非鱼的选育工作尚未达到选育极限,选育系F_(20)仍具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新吉富罗非鱼是上海海洋大学李思发教授以1994年引进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为基础群体,经过14年9代系统选育后获得的新品种。新吉富罗非鱼是通过国家农业部审定的水产养殖优良品种,被列入农业部全国重点推广养殖品种。本试验是根据《罗非鱼优质品种培育、推广及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子项目"罗非鱼高效养殖模式开发"进行的,从2012年4月20日放养新吉富罗非鱼越冬苗至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南平市承担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福州综合试验站的"新吉富"罗非鱼池塘养殖模式示范与推广项目,分别在辖区内的延平区、邵武市、建瓯市和顺昌县等四县(市、区)实施,经过两年的努力,实施面积321亩,其中:主养66亩,平均亩产"新吉富"罗非鱼886.4千克;套养255亩,平均亩产"新吉富"罗非鱼47.3千克。现将示范与推广项目情况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1.池塘以土埂养殖池塘,面积2亩以上、平均水深为1.5~1.8米,水质清洁,水源充足,底淤泥  相似文献   

4.
养殖试验显示,吉富罗非鱼每向下选育一代,其生长速度就加快6%~12%.山东省德州市1998年从青岛罗非鱼良种场引进吉富罗非鱼第七代,通过几年来的养殖表明,吉富罗非鱼适应能力强,生长快,商品规格整齐,易捕捞,饲料易解决,群体产量高,很适合池塘主养和混养.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吉富罗非鱼不同养殖模式对水质的影响,对跑道式流水槽养殖、池塘高密度养殖、池塘低密度养殖和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等4种吉富罗非鱼养殖模式的水质情况进行了为期16周的跟踪检测。试验结果:4种养殖模式水体中的溶解氧为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组池塘低密度养殖组池塘高密度养殖组跑道式流水槽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跑道式流水槽组池塘高密度养殖组池塘低密度养殖组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结果表明,在池塘高密度养殖吉富罗非鱼时,采用罗非鱼-水浮莲共生模式能显著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实现生态养殖。  相似文献   

6.
以超雄鱼为父本进行遗传全雄鱼的繁育是获得全雄罗非鱼苗种的方法之一.为了评估全雄尼罗罗非鱼的养殖性能,进行了遗传全雄尼罗罗非鱼与吉富罗非鱼的池塘及网箱养殖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初始体长3~5 cm的遗传全雄尼罗罗非鱼和吉富罗非鱼鱼苗经过100 d池塘养殖后,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558.00 g和501.80 g,遗传全雄群体...  相似文献   

7.
氨氮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氨氮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以体质量(28.1±1.4)g,体长(9.4±0.4)cm的幼鱼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氨氮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7.4±0.2)℃,p H为7.2±0.1,溶氧量为5.2~5.5 mg/L的条件下,氨氮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45.737、229.145、146.188、144.287 mg/L,安全浓度为14.429 mg/L。非离子氨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528、2.387、1.523、1.503 mg/L,安全浓度为0.150 mg/L。研究表明,氨氮、非离子氨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毒性效应与浓度、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新吉富"罗非鱼幼鱼对非离子氨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吉富罗非鱼与奥尼罗非鱼养殖对比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吉富罗非鱼与奥尼罗非鱼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在特定增重率、绝对增重率、单位面积产量、利润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奥尼罗非鱼。  相似文献   

9.
本刊第五期23页刊登了"新吉富罗非鱼池塘高产养殖模式试验",对于本次试验的部分结论和内容作者与读者、专家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得出更有利于指导渔业生产的结论。现总结如下:1.苗种投放需把握好时间间隔,一般在投放新吉富罗非鱼苗种、搭配鲢、鳙、鲫鱼后20天左右,等  相似文献   

10.
养殖试验显示,吉富罗非鱼每向下选育一代,其生长速度就加快6%-12%。山东省德州市1998 年从青岛罗非鱼良种场引进吉富罗非鱼第七代,通过几年来的养殖表明,吉富罗非鱼适应能力强,生长快,商品规格整齐,易捕捞, 饲料易解决,群体产量高,很适合池塘主养和混养。  相似文献   

11.
"吉富"系列罗非鱼是中国当前养殖的主要罗非鱼种类。该研究以3个品系"吉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新吉富、吉富、吉诺玛)为研究材料,应用3×3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构建了9个组合,采用数量遗传学方法对各组合子一代的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和体宽5个生长性状的配合力、杂种优势与遗传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生长性状均未检测到一般配合力,而特殊配合力效应达62%以上,表明这些性状主要受到特殊配合力的影响;进一步的杂种优势分析发现吉诺玛♀×新吉富♂、新吉富♀×吉诺玛♂、吉富♀×新吉富♂这3个组合的杂种效果明显,其中以吉诺玛♀×新吉富♂为最佳组合;5个生长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P0.05),可进行多性状的聚合利用。该研究结果为"吉富"系列罗非鱼的配套利用提供了有益的资料和数据,同时为开展罗非鱼配套系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吉富罗非鱼是通过从四个非洲原产地国家引进的尼罗罗非鱼品系与四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以色列、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养殖比较广泛的尼罗罗非鱼品系进行杂交并经综合逐代选育获得的优良品系。据世界各国的养殖试验显示,吉富罗非鱼每向下选育一代,  相似文献   

13.
新吉富罗非鱼为我国农业部向全国重点推广养殖的一个优良新品种,该鱼亲本来源于1994年引进的吉富品系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出肉率高,体形好,在全国各地条件适宜的水域均可养殖。我场通过近两年在水库网箱进行养成试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形成一套成熟的高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吉富罗非鱼茂名市养殖试验的技术要点和取得的实际效果,仅为养殖生产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吉富罗非鱼是通过从4个非洲原产地国家引进的尼罗罗非鱼品系与4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以色列、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养殖比较广泛的尼罗罗非鱼品系进行杂交并经综合逐代选育获得的优良品系。据世界各国的养殖试验显示,吉富罗非鱼每向下选育一代,其生  相似文献   

16.
吉富罗非鱼具有适应能力强,生长快,易捕捞,饲料易解决,群体产量高等特点,适合池塘主养和混养,是一个优质高产的好品种,适合在各种水面进行养殖.本文主要针对在茂名市养殖的吉富罗非鱼养殖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以吉富罗非鱼为试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1.5%、2.0%的酵母水解物,研究不同剂量的酵母水解物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吉富罗非鱼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水解物对吉富罗非鱼的成活率、肝体指数、脏体指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吉富罗非鱼的试验末重比对照组显著分别提高了14.19%...  相似文献   

18.
<正> 罗非王和吉富罗非鱼是目前我国较为优良的两个罗非鱼养殖品种,其雄性率高,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对环境适应力强,近两年来在北方地区发展较快。为了对这两个品种的生物学性能做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于2002年度对罗非王和吉富罗非鱼作了养殖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9.
<正>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养殖前景广阔。为配合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实施,优化和完善罗非鱼养殖配套技术,建立商品鱼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北京综合试验站于2009年在小汤山良种繁育中心进行了吉富罗非鱼养殖试验,现  相似文献   

20.
<正> 吉富罗非鱼为尼罗罗非鱼雌鱼与奥利亚罗非鱼雄鱼的杂交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雄性率高,产量高等特点,为近年来京津地区主要推广养殖品种之一。为探求其养殖技术,2000年我们进行了吉富罗非鱼养殖试验,现将有关技术措施和试验情况介绍如下:1 材料1.1 池塘条件 我们选定了廊坊市光祥工贸集团公司的0.13hm~2池塘作为试验点,水深保持在1.5m,水质清新,底泥厚为30cm,机井一眼,注排水方便,配有3千瓦增氧机一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