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Enteric Septicemia of Catfish,ESC)由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感染所致,是斑点叉尾鮰的一种高致死率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于1976年由美国奥本大学学者在阿拉巴马州和乔治亚州发现,并于1981年确定其病原为鮰爱德华氏菌。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给斑点叉尾鮰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报道,由于肠道败血症每年给美国斑点叉尾鮰产业带来的损失达一千多万美元。2000年,ESC被OIE列为斑点叉尾鮰两种重要疫病之一。我国自1984年引进斑点叉尾鮰以来,斑点叉尾  相似文献   

2.
本根据目前斑点叉尾鮰的市场需求,阐述了广西发展斑点叉尾鮰产业所具备的有利条件,提出了近期发展目标和进行斑点叉尾鮰产业化开发的建议,旨在推动斑点叉尾鮰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流行病学易感性: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最早是在河鮰上发现,后发现斑点叉尾鮰、白叉尾鮰、云斑鮰、短棘鮰也对其有较高的易感性。各个生长阶段、不同性别的斑点叉尾鮰均能感  相似文献   

4.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广泛分布于美洲中部、东部的淡水和咸淡水水域,是北美的经济鱼类,1984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首批将斑点叉尾鮰引进我国。湘西州于1990年首次引进斑点叉尾鮰,并在2002年开始进行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的试验示范。斑点叉尾鮰无肌间骨,易于加工,出口国际市场形势好,因此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商机。近20年的养殖实践证明,斑点又尾鮰具有明显的经济及产业化发展优势,农业部已将罗非鱼、鳗鲡、斑点叉尾细3个淡水品种列为产业化开发对象。斑点叉尾触产业在湘西州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斑点叉尾鮰属底栖杂食性鱼类,肉质肥厚、肉味鲜美、适应性广,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随着环境的恶化和斑点叉尾鮰产业不断发展,斑点叉尾鮰的各种疾病随之发生,给养殖生产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在养殖实践总结出斑点叉尾鮰常见病的预防治疗方法,以供养殖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夏开来 《水产养殖》2006,27(6):16-16
滁州市水库众多,其中大中型水库达48座,占安徽省的50%,并且水质清新无污染,适宜开展大规模水库网箱斑点叉尾鮰养殖,滁州市渔业主管部门2004年首次引进斑点叉尾鮰进行养殖。为解决斑点叉尾鮰苗种本地化的问题,我站进行了斑点叉尾鮰池塘苗种培育示范养殖试验。1养殖方法1.1池塘条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漯河市引进美国斑点叉尾鮰进行高产健康养殖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美国斑点叉尾鮰的生长快,抗病能力很强,适宜在本地区发展养殖。但在养殖过程中因水质调控不力会出现一些病害,通过近几年的摸索,现将美国斑点叉尾鮰鱼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病害、防治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1美国斑点叉尾鮰疾病预防措施斑点叉尾鮰的鱼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8.
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一种斑点叉尾鮰的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危害很大,已经连续几年造成了大批的斑点叉尾鮰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初步认为该病是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引起的斑点叉尾鮰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批的斑点叉尾鮰死亡,我们称此病为“斑点又尾鮰传染性套肠症(Infectious intussusception of channel catfish IICC)”。由于该病具发病突然,来势凶猛,传染快,呈流行性,死亡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等特点,故初期又称其为“斑点叉尾鮰急性流行性传染病”。该病的致病病原和病理变化特征都是在水生动物疾病中罕见的,在此之前,国内外都还未见该菌感染斑点叉尾鮰致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工控制手段,促使红色斑点叉尾鮰与黑色斑点叉尾鮰自行配对、产卵、收集受精卵集中孵化,获得浅黑色的鱼苗;要获得稳定的红鮰鱼苗,必须采取红色斑点叉尾鮰自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进村 《科学养鱼》2003,(10):44-44
随着斑点叉尾鮰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疾病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斑点叉尾鮰烂尾病(Tail-rot dis-ease of channel catfish),造成鱼苗、鱼种大批死亡,给斑点叉尾鮰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002年9~10月,我县几处养殖场均发生斑点又尾鮰烂尾病,由于发现早,治疗及时,此病得到控制,同时出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就斑点叉尾鮰烂  相似文献   

11.
<正>在生产中因需要转塘或鱼价高时难免在高温时需要干塘起捕斑点叉尾鮰,高温干塘起捕斑点叉尾鮰风险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损失,在现实生产中养殖者也出现偶有干塘起捕斑点叉尾鮰死亡的情况,甚至在冬季低温时也会出现。笔者在6月8日30℃以上干塘起捕斑点叉尾鮰获得成功,并且鱼还正常养殖成功。现将30℃高水温干塘起捕斑点叉尾鮰技术的原理与要点介绍如下。一、水温对斑点叉尾鮰的生理影响温度是随着时间与空间变化而变化的环境因子,它不仅影响水体的许多理化因子,而且直接影响斑点叉尾鮰本身的生理活动,受水温的制约与影响,斑点  相似文献   

12.
斑点叉尾鮰原产于美洲,是一种大型经济鱼类,经长期驯化后,已成为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斑点叉尾鮰具有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抗病能力强、肉味美、出肉率高等特点,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随着国内外市场对斑点叉尾鮰需求急增。刺激了国内斑点叉尾鮰养殖,特别是一些内陆省份。相继建立了养殖基地。现将斑点叉尾鮰无公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斑点叉尾鮰俗名沟鲶,原产于北美洲的淡水和咸水水域中。斑点叉尾鮰生长快、产量高、市场需求大,目前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但是斑点叉尾鮰养殖也存在病害多,死亡率高的问题。2009年3月中旬至5月11日,重庆市涪陵区梓里乡平安村庞家坝养殖场的斑点又尾鮰爆发传染性套肠症,因病死亡的规格10-440g的斑点叉尾鮰达646.5kg,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让斑点叉尾鮰联合育种项目能够在江西省峡江县顺利实施,2008年12月,峡江县农业局副局长带队,峡江县水产局局长,峡江县鱼种场场长一行专门奔赴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洽谈引进斑点叉尾鮰联合育种这项技术。通过交流与研讨,确定了斑点叉尾鲫联合育种的技术要点、操作方法以及配套的设施设备,为即将开展的斑点又尾鮰家系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国家斑点叉尾鮰选育中心建立了技术依托关系,引进了斑点又尾鮰50个家系苗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人工控制手段,促使红色斑点叉尾鮰与黑色斑点叉尾鮰自行配对、产卵、收集受精卵集中孵化,获得浅黑色的鱼苗;要获得稳定的红鮰鱼苗,必须采取红色斑点叉尾鮰自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斑点叉尾(鱼回)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斑点叉尾鮰的引种与试养斑点叉尾鮰原产于北美洲,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类。美国从事斑点叉尾鮰的养殖已有50年的历史。1996年的产量达23万吨。加工产品价值达5.63亿美元,总产值达10亿美元。目前,斑点叉尾鮰的养殖产量占其淡水养殖总产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班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一种斑点叉尾鮰的新型细菌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批的斑点义尾死亡,危害很大,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现将笔者当地2006年发生的一起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斑点叉尾(鮰)亲鱼产卵量和产卵率决定了孵化鱼苗数量和养殖规模,但在斑点叉尾(鮰)实际养殖过程中,亲鱼产卵量和产卵率往往不稳定,时高时低,严重影响斑点叉尾(鮰)鱼苗生产计划.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精养斑点叉尾鮰的经济效益,美国俄克拉何马洲立大学水产研究站在精养斑点叉尾鮰(400尾/m^3)的水泥池中混养罗非鱼25、50、70尾/m^3与单养斑点又尾鮰的进行比较试验了放养的斑点叉尾鮰平均体重为1.93g,混养的奥利亚罗非鱼平均体重为35.9g。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生产整体水平不高,苗种生产量一直上不去,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国斑点叉尾鮰苗种年生产量约在1000~2000万尾左右,造成苗种供求矛盾突出,影响了该鱼的推广养殖。笔者几年来通过对斑点叉尾鮰繁殖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积累了一些技术经验,并每年生产近100万尾苗种供应各地养殖,出苗率由1990年25%提高到1993年的91%。现将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归纳一下,以供参考。 一、亲鱼培育 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生产上主要采用在原塘或产卵池放置产卵巢自然受精后收集卵块在孵化器进行人工孵化的方法。亲鱼培育是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