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首个针对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制定的国家标准《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范》由厦门、浙江、江苏等6家检验检疫机构联合起草,由国家标准委发布,对出口茶叶种植、采摘、加工、检验、监测、追溯、产品召回等涉及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提出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4月21日上午,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联合投资的茶叶深加工企业浙江东方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在绍兴县滨海工业区建成投产。  相似文献   

3.
10月14日,贵州省茶叶学会理事会换届选举暨2011年贵州省茶叶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贵阳市浙江大酒店召开。大会表决通过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李金顺担任贵州省茶叶学会第四届理事会荣誉理事长,胡继承、孟武建、高登祥为贵州省茶叶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选举龙明树为贵州省茶叶学会第四届理事  相似文献   

4.
张雪波  杜先锋 《茶业通报》2006,28(3):131-133
浙江宝纳制茶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加工、贸易于一体的茶叶出口专业企业。该公司通过建立和推荐HACCP管理体系,提升了公司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增强了顾客对公司产品安全的信任,并逐步扩大了产品的国际市场。本文旨在通过对浙江宝纳制茶有限公司HACCP良好的执行情况的研究,探讨了该实施模式在国内茶叶企业推行的可行性,给相关茶叶企业一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近日记者获悉,欧盟、日本将于下半年再次提高茶叶农药残留标准,后期我国茶叶出口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从今年9月1日开始,欧盟对出口到欧盟的茶叶检验将从原来的100多项增加到200多项。另外,欧盟今年还将实施新的更为严格的茶叶农药残留标准,不仅正式禁止含有化学活性物质的320种农药在境内销售,  相似文献   

6.
根据贵州茶叶加工业与国内外比较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以贵州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生产潜力、良种和品牌为基础。浅析贵州茶叶加工业的发展趋势:认为在“十一五”期间,贵州茶叶栽培面积将稳定增长。加工规模不断扩大;茶叶消费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科学技术的提升将促进茶叶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茶叶深加工是茶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贵州茶叶加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茶叶加工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杭州典型茶园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杭州地区典型茶园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现状问题,对浙江杭州地区28个典型茶园进行实地调查取样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杭州茶园土壤p H适合茶树生长;有机质极为丰富;速效养分较丰富,但变幅较大;保肥能力中等偏上。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适合发展有机茶叶的种植;重金属元素在茶叶中的表现为ZnCuPbCrCdHgAs,其中铜、锌和镉在茶叶中的富集系数是其他重金属的10倍以上,但茶叶污染指数均小于1,质量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8.
英山创建湖北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示范区的成效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哲 《茶业通报》2010,(4):172-174
<正>2009年,湖北省农业厅将我县确定为湖北省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予以建设,这对于加快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全面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茶业提升  相似文献   

9.
江平 《茶业通报》2006,28(4):154-154
池州市农技推广中心为加大我市茶业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推广力度,提高茶业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结合招商引资工作,特组织各县、区茶叶站长和相关企业负责人一行11人,于2005年6月6日至6月10日学习、考察了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绍兴市及所属新昌县、嵊州市、绍兴县等茶业国家级龙头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浙东名茶市场、茶叶规模示范基地,及其茶叶产业化经营及茶叶综合利用等现状。大家对所见所闻感慨万千。尤其对浙江茶业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很受启发、很受教育、很受鼓舞。…  相似文献   

10.
信息     
张正竹 《茶业通报》2007,29(3):111-111
2007年5月14至15日,由安徽农业大学、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德国西纳思茶叶贸易有限公司、德国质量服务国际有限公司主办的"输欧盟茶叶质量管理培训班"在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成功举办。夏涛副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来自安徽和浙江茶叶企业、科研院所和安徽农业大学相关院系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共100多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相似文献   

11.
唐黎标 《贵州茶叶》2004,32(1):29-31,39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是世界饮茶最早的国家,也是茶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人民的茶叶文化交流,比世界任何国家都早,这是早日两国人民长期友好往来的见证。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省茶叶之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士胜 《茶业通报》2005,27(1):13-1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对我省茶叶出口、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对茶叶经济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优势、调整战略和寻求对策是目前最为紧迫的问题。1我省茶叶基本状况目前我省茶园面积约12万hm2年产茶叶约5万t,其中绿茶产量4万多t,年产值7亿元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平均近1.3亿元。但是安徽省茶叶与其他产茶省相比,其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安徽茶园面积发展速度不及湖北,茶叶均价不及江苏,茶叶经济发展速度不如浙江、云南、福建。2存在的主要问题2.1政府服务力度不足安徽的茶叶是由茶叶生产者和经营者自力…  相似文献   

13.
出口市场多元化一直是我国茶叶出口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战略目标之一。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有效性与茶叶出口市场体系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出口市场分布体系的角度,根据近年来我国茶叶出日市场数据,对茶叶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有效性作一探讨。豆我国茶叶出口市场体系的特点出口市场的分布体系即茶叶出口贸易的地区结构,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茶叶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经济联系的重要指标。它包括茶叶出口流向、出口贸易伙伴的多寡和出口市场·的集中程度等方面。一国或地区的出口市场分布是有规律可寻的,通过考察我国茶叶出口市场的分布体系…  相似文献   

14.
建设标准化茶园,是推进茶业现代化、实现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用良种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实施茶树良种工程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势在必行。1实施茶树良种工程的必要性首先,良种是科技的结晶和载体,品种是物质基础,品种的优劣,不仅决定茶叶产量高低,而且严重影响茶叶品质的优劣,从而影响茶叶生产的效益,实践证明,良种园效益可达5000~8000元/667m2以上,是常规茶园的2~3倍,凡是良种发展好,覆盖率高的地方,那里的茶叶生产水平和效益就相对较高。国内无性系良种覆盖率福建省达95%,浙江  相似文献   

15.
茶叶的功效     
郑连森 《茶业通报》2003,25(1):45-45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帮,在茶文化交往方面,可以说是最早的,805年日本最澄禅师,空海禅师就到浙江留学,回国后,带了茶子,茶臼,在日本开始种茶树,此后、荣西、圣一、应禅师,先后到了浙江,都把茶子带回,并把制茶技术传入日本,圣一禅师把浙江径山寺的“茶宴”、“点茶法”、“茶道茶具”都传入日本独特“茶道”礼仪,茶道是一种饮茶礼节,是一种道德修养,提倡“和、敬、清、寂”,追根溯源与我国“茶宴是一脉相承的”。日中友好静冈理事长井光一说:静冈茶叶闻名日本全国,追根溯源,还是从浙江传去的。“诗”…  相似文献   

16.
李念华 《茶业通报》2004,26(2):53-54
12003年国内茶叶产销情况2003年,我国茶叶产销总体继续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据中国茶叶经济信息网年会预计:当年全国茶园面积119万hm2比上年113.4万hm2增长4.9%,全年茶叶产量76.2万t,比上年增长2.3%。其中:绿茶55.96万t,同比增长2.4%;红茶4.39万t,同比增长1%;乌龙茶7.7万t,同比持平;紧压茶2.45万t,同比下降2.3%;其他茶5.7万t,同比增长5.6%。茶叶生产的主要特点:一是春茶减产,夏秋季增产。受倒春寒的影响,安徽和浙江等华东地区的产茶省份,年茶园开采期推迟10d左右,加之出现SARS疫情,采茶工难找,以致春茶生产期缩短,产量下降。据省农委调…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茶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为国际上公认的茶叶品质成份。氮、磷、钾是茶树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它们与茶叶品质成分的形成与含量有着密切关系。适量的施氮对茶叶品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施氮不足或过量则会对茶叶品质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此外,茶树有喜铵耐铵的特性,施用NH4+—N肥有利于改善茶叶品质。磷能促进类黄酮物质的形成以及增加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钾能显著提高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等内含物的含量,对水浸出物、儿茶素等含量也有影响;不同钾肥品种对茶叶品质影响不同,就提高茶叶氨基酸的效果而言,以硫酸钾最好。氮、磷、钾三种元素配合施用对提高茶叶品质起到良好的效果,单施其中一种不仅无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反而会使茶叶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8.
傅真鹏 《茶业通报》2003,25(2):78-79
1前言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远在唐代茶叶经济就很发达,茶叶、瓷器、丝织品是中国古代主要输出商品。19世纪是中国茶的世纪,在世界茶叶贸易中,中国茶叶一直占主导地位,英、美等国主要进口中国茶。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叶输出量已达3万t的水平,商品量约13万t,鸦片战争后,由于出口需求拉动,中国茶叶生产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到1886年,中国茶叶输出量达到13.4万t。在1868~1896年近30a,茶叶在全国出口商品中名列首位,其后茶叶出口量呈萎缩状态,逐年递减,在衰落中开始了中国茶叶20世纪的坎坷历程。在1840年后一百年间,中国茶叶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王文杰 《茶业通报》2006,28(2):78-80
茶叶商品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当前茶叶经销规模的小型化,导致了茶叶品牌化程度低,茶叶市场较乱的状况。如何将小型分散的茶叶经销店联合起来,形成规模品牌效应,创立茶叶的经销品牌,是茶叶产业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小型、分散、相对独立的茶叶经销店联合起来进行销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翁昆 《茶业通报》2005,27(1):29-29
做紧的茶叶便于保持品质;做紧的茶叶便于“物流”;做紧的茶叶便于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