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盆栽杉苗,应用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氯化铵与硫酸铵对苗木产量的影响,氮肥利用率,以及苗木与土壤间氮素平衡的状况。结果表明:这两种氮肥对杉木苗均有明显的效果,而这两种肥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这两种肥料对杉苗当年氮利用率稍有差异。当年土壤中残留~(15)N,施用氯化铵者高于施用硫酸铵者当年~(15)N损失量,施用氯化铵者低于施用硫酸铵者。  相似文献   

2.
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作为南亚热带珍贵优良速生用材树种之一,苗期施用氮素对其生长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的盆栽试验,对顶果木苗期采用不同的氮素添加处理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肥能够有效提高顶果木苗高、地径的生长,增加苗木生物量,且有利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不同浓度氮肥对顶果木苗木各生长指标有显著影响,施氮量为6 g/盆时,顶果木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全株含氮量表现最佳,分别比对照增加155%、61.7%、438.3%、97.6%,结果同时表明,氮肥施用过多时会对苗木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矿质肥料对杉木苗生理和根际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施用矿质肥料后杉木苗的生理指标及根际土壤化学性质。试验结果表明:①明显增加了杉木苗的生物量,其中氮磷钾混施效果最好,单施氮肥茎叶生物量增加明显,但根/冠下降;磷钾混施根/冠增大,但对茎叶生长作用不明显。②氮磷钾混施和单施氮极大地提高了叶子叶绿素含量。③明显降低了苗木根际土壤的pH,还造成了水解氮、交换性钾和速效磷的根际亏缺,同时提高了根际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杉木苗期施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杉苗对氮素的需求,我们按0.0,0.4,0.8,1.2,1.6和2.0g氮/盆6个水平进行施肥,结果表明:1.杉木苗高、地径、干重、分枝数、分枝总长等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当施氮量超过1.2g氮/盆后,这些项目又随着施氮量的继续增加而下降。此外,杉苗的叶绿素含量、单株净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光呼吸强度等对氮素的反应亦与此相似。2.苗木单株干重与单株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但与单株光呼吸强度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3.植株根、茎、叶的全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叶全氮量与苗高、地径、单株干重及单株净光合强度、叶绿素含量之间呈分段回归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磷钾配施对半年生海芒果盆苗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促进苗高和地径生长的较优施肥配比为N0.7 g.盆-1、P2O50 g.盆-1、K2O 0.7 g.盆-1,苗高达到84.60 cm,比对照提高了58%,地径达到1.42 cm,比对照增加了5%;提高海芒果苗木根、茎、叶干质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较优施肥配比分别为N0.7 g.盆-1、P2O50.7g.盆-1、K2O 0 g.盆-1,其中根干质量较对照增加了66%,茎干质量较对照增加了124%,叶干质量较对照增加了103%,叶绿素含量最高达4.08 mg.g-1,比对照增加了86%;影响海芒果苗木净光合速率的较优施肥配比为N1.4g.盆-1、P2O50.35 g.盆-1、K2O0 g.盆-1,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0.81μmol.m-2.s-1,较同时刻对照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了2.44μmol.m-2.s-1。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五水平(分别为氮:0.0,0.5,1.0,1.5,2.0克/桶;磷:0.0,0.3,0.6,0.9,1.2克/桶;钾:0.0,0.4,0.8,1.2,1.6克/桶)的最优化设计安排了马尾松苗木施肥试验。供试土壤有效氮磷缺乏。试验结果表明,N_4P_4K_2和N_3P_3K_1是木试验条件下的理想组合,其生长量和生理活性如净光合强度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高或较高水平;马尾松苗对氮的需求量大于磷,对氮磷配合的要求较杉木苗低,但氮磷比例适宜更有利于生长和光合强度的提高。叶绿素含量具有与叶生物量有关的“浓缩”和“稀释”效应,故只能作为评价苗木生长和生理活性以及施肥效果的参考指标。净光合强度与生物量积累有较密切的关系。氮磷适当配施和在磷肥充足的基础上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松苗的光合生产力,从而提高生物量的积累,而且还有助于使苗木有适宜的高/径比和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比值,使苗木叶色浓绿,植株健壮,由此促进马尾松苗造林后的成活生长。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香椿苗对氮素敏感,合理施用氮肥促进苗木磷、氮元素吸收,生长期间叶片含磷量≥0.14%,含氮量≥4.o%.该试验地条件下,在施P2O5130kg·hm-2基础上,氮肥施用量与造林合格苗产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回归方程为y=30310.6+546.89x-l.039x3,适宜施氮量范围为180~270kg·hm-2,最佳经济施氮量为261.35kg·hm-2.试验还对施肥后的土壤养分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连云港花果山酒店苗木绿化工程土壤改良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连云港花果山酒店苗木绿化工程土壤改良为例,采用灌水、施石膏、有机肥和生理酸性化肥(硫酸铵、过磷酸钙和硫酸钾)的改良方法,监测土壤盐分、pH值、氮磷钾含量的变化,关注苗木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灌水后,土壤盐分含量从0.32%降至0.11%(P0.05)。施石膏、有机肥和化肥后,土壤pH值从9.13降至8.72(P0.05);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P0.05)。翌年7月,改良地新栽植苗木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9.
N、P、NP营养对杉木苗木生长和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NP营养亏缺条件下施N,P和P营养亏缺条件下施NP对苗木生长和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土壤NP营养亏缺状态下,施N对不同苗龄杉木苗木的影响不同。施N对2a生苗木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对1a生苗木反而有抑制作用。说明2a生苗木对N营养的需求高于1a生苗木。(2)在NP亏缺状态下,增加N素的供应,使得2a生苗木光合产物的累积由根部向冠部转移;而施P使得2a生苗木的光合产物的累积则由冠部向根部转移,1a生苗木的光合产物累积则由根部向冠部转移,由此可见,苗龄不同,其对营养的反应也不尽相同。(3)在N素营养充足,P素亏缺状态下,NP复合肥对2a生苗木干物质分配规律是;随着P营养亏缺的解除。光合产物累积由根向茎,叶转移,其中向茎转移累积量为0.50%-3.13%,向叶部转移为7.21%-11.76%。显然光合产物累积主要向叶部转移。(4)光合产物的累积由根系向冠部转移,表明营养亏缺得到明显改善或者安全解除,相反则表明营养的供应并没有从实质上解除亏缺或进一步加剧了营养失调。(5)在N素营养充足,P素亏缺状态下,施NP复合肥(NH4)2HPO4对2a生苗木生长的影响有其独特的变化规律。在施肥初期,反应出施肥对苗木生长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但随着NP营养水平的提高,施NP对苗木初期高生长的抑制作用消失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其原因主要是培养基N素比较充足之故。当外加N素后,造成N素过量,对苗木产生毒害作用。抑制了苗木生长。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和土壤N素的挥发损失。这种抑制作用也随之降低。使得P素促进作用超过了N素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盆栽杉木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肥对1年生(1 a)与2年生(2 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 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 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 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 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含量则下降,有机质、水解氮没有明显变化.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磷肥解除了1 a苗木磷素营养亏缺,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而对2 a苗木,施磷肥使土壤中的全磷、有效磷增加,全钾含量下降,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水溶性钙镁没有明显变化.对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磷肥对2 a苗木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而且使土壤营养平衡进一步失调,苗木仍处于营养亏缺状态.在氮素营养充足、磷素亏缺的营养条件下,随着氮磷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2 a苗木中的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施用氮磷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对速效钾的吸收利用,导致苗木的光合产物向叶和茎部转移.  相似文献   

11.
1.增加土壤养分:豆科绿肥的氮素仅从土壤中吸收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二是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态氮。按2000斤鲜草计算,含氮量0.4—0.6%,氮素总量在10斤以上,相当于硫铵50斤,还有磷、钾及300—400斤有机质。据测定,每亩翻压2000斤绿肥,一般耕层中可增加有机质0.1—0.2%、全氮0.031—0.046%,由于绿肥对土壤中难溶性磷的转化能力很强,全磷减少0.11%,速效磷可增加13PPm(表1)。同时作物对绿肥中氮素的利用率为50%,比对厩肥的利用率高一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并对该技术的特点、创新性及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采用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方法,杉木种子发芽率提高50%以上,1年生杉木苗平均苗高、地径分别为32.4 cm和5.5 mm,苗木出圃率达90%以上,能有效提高良种利用率及苗木质量,利于育苗期间的集约化经营与精细化管理。育苗沙床兼具排水和保水功能,能有效平衡苗木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实现苗木对水分的高效利用并大幅节约用水成本。采用沙床培育的轻基质容器苗根系发达、茎干粗壮、抗逆性增强,造林后成活率显著提高。采用沙床培育轻基质容器苗是实现杉木工厂化和规范化育苗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提升杉木育苗技术水平的重要突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可在杉木栽培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苗木营养与施肥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迄今已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总结以往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今后促进这一研究的深入发展有重要作用。进而为制定苗圃的科学育苗措施提供依据。一、杉木在杉木自然分布区内,土壤多为红壤,普遍存在有效磷缺乏、全氮量不足的情况,氮磷是限制杉木苗生长的主要因素,在育苗过程中施用氮磷肥成为必不可少的措施。现将杉苗肥效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对杉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氮磷钾合理配施有利于提高苗高、地径、全苗干重以及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氮、磷比例失调和单施氮、磷、钾任一种肥料,各个生  相似文献   

14.
在土壤易干燥的苏南下蜀黄土和薄层黄沙土,以及苏北废黄河故道粉沙土林地育苗造林中应用生物胶处理,与不处理的相比,苗木成活率明显提高。用20—25克/平方米的剂量处理雪松、铅笔柏、杉木、秃杉扦插苗,成活率分别提高15.7—21.8%、17.6—26.9%和7.3—14.5%;秃杉、刺槐苗经1.5—2.0克/株剂量处理,造林成活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3.0—19.6%和11—13%,因此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土壤物理性质与杉木人工林林龄之间的关系,以我国杉木中心产区福建省将乐县为研究区域,对不同龄组杉木人工林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持水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幼龄林到近熟林,土壤物理结构及持水性能逐渐变差(土壤容重由0.99g/cm3增加至1.22g/cm3,毛管孔隙度由46.07%降至41.59%,田间持水量由41.81%降至32.63%),在近熟林时达到最低,而后又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土壤容重降为1.14g/cm3,毛管孔隙度恢复至43.88%,田间持水量恢复至34.98%),当森林成熟后,其物理性质得以恢复至近幼龄林水平;分析认为,抚育间伐措施可能是导致从幼龄林到近熟林土壤物理性质下降的原因,而从近熟林到成熟林,林分结构改善,特别是阔叶树种的增多,使得土壤物理性质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6.
屈时银 《绿色科技》2023,(1):120-122+127
为研究不同氮素形态配施比例对红豆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设置了5个不同形态氮素配比施肥处理,分别为:NO-3∶NH+4=100%∶0(N1)、NO-3∶NH+4=75%∶25%(N2)、NO-3∶NH+4=50%∶50%(N3)、NO-3∶NH+4=25%∶75%(N4)、NO-3∶NH+4=0%∶100%(N5)。研究了红豆杉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促进红豆杉幼苗的生长,提高氮代谢酶活性和光合参数,在NO-3∶NH...  相似文献   

17.
真菌是土壤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18S rDNA的PCR-DGGE图谱分析,对不同氮素形态(NO3-、NH4+、Gly)下土壤中真菌群落的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形态有机氮肥的土壤真菌多样性从高到低排序为,施Gly>施NH4Cl>施KNO3>未施肥的土壤。聚类分析显示,所测序的真菌大部分属于子囊菌纲(Ascomycota),占真菌总数的28.125%,其次为担子菌纲(Basidiomycota),占真菌总数的21.875%。研究结果为番茄生产中施用不同形态的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氮素是植物需要量最多的元素,氮素不足会限制森林生产力的提高。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东北部缺磷土壤上施磷,导致10000ha 辐射松人工林中大部分林木叶氮水平降低和缺绿病进一步加剧。该区土壤发育于泥盆与志留纪的变质沉积物上,土层薄,养分贮量低。在该区疏伐及未疏伐的7~10年生林分中单施116.6kgha~(-1)尿素 N,叶氮水平短期升高,但林木生长量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铵硝比对亚热带针、阔叶树苗的氮素吸收偏好及吸收根属性的影响,为阐明人工林养分获取策略与土壤氮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热带常见树种湿地松、马尾松、深山含笑和枫香的2年生幼苗为对象,设置3种铵硝比(15∶1、8∶8和1∶15)进行沙培试验,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植物的无机氮吸收速率,分析其与吸收根形态、构型属性的相关性。【结果】1) 4个树种幼苗的无机氮吸收速率具有环境可塑性,当铵氮(NH4+-N)占优势时,4个树种均偏好吸收铵氮;当硝氮(NO3--N)占优势时则偏好吸收硝氮。当铵硝比为8∶8时,则表现出树种对不同形态N吸收的差异:针叶树种的NO3--N吸收速率是NH4+-N的2倍多,但阔叶树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铵硝比对植物吸收根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有显著影响,对直径、组织密度、分支比和分支呈强度无显著影响。3) 4种树种幼苗的无机氮吸收速率与根分支呈显著正相关,与各器官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4个树种幼苗对不同形态N的吸收依...  相似文献   

20.
林木对氮肥的效应持续期变化很大。一般最大生长效应出现在施肥后2~4年,5~10年生长恢复到未施肥的对照水平。N~(15)研究表明,氮肥被吸收后可以在树体中循环数年。已有研究表明,施氮肥后的许多年,土壤氮的有效性增加。本研究探讨科西嘉松对氮肥的长期效应。1 试验设计试验于1964年开始,在苏格兰东北部南海岸36龄科西嘉松森林中进行(57°32′N,34°03′W)。设一个不施氮的对照和4个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