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狼尾草属牧草rDNA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来自福建、江苏、海南等15份狼尾草属牧草的5.8SrDNA、ITS1及ITS2片段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并登录于GenBank数据库,采用DNAMAN、CLUSTALX、MEGA 等软件分析其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显示,克隆的目的片段长度为573~586bp,聚类结果总体能较好地反应狼尾草属牧草之间的遗传距离,其中杂交狼尾草和细茎杂交狼尾草可能存在着同种异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狼尾草属牧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狼尾草属(Pennisetum Rich.)牧草既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又在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等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主要就狼尾草属牧草的植物学特性、品种资源及生态分布状况、遗传多样性、生理生化、品种选育、栽培技术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狼尾草属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在牦牛养殖中合理使用狼尾草属杂交牧草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通过体外方法 对狼尾草属杂交牧草进行营养价值评定并与全株玉米青贮作比较,探究狼尾草属杂交牧草在牦牛养殖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以下三方面进行:(1)比较两种粗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2)应用CNCPS体系评价并比较两种粗饲料的营养价值;(3)应用体外产气技术测定并比较两种粗饲料的体外发酵产气量和养分降解率。结果表明:(1)狼尾草属杂交牧草的粗脂肪、粗蛋白质、淀粉和磷的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全株玉米青贮(P <0.01),分别低55%、25%、51%和46%。狼尾草属杂交牧草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都极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P <0.01),分别高44%和67%。狼尾草属杂交牧草的非蛋白氮和中性洗涤不溶性蛋白含量都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P <0.05),分别高38%和59%。(2)CNCPS评定结果表明,在碳水化合物组分中,狼尾草属杂交牧草的中速降解部分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低于全株玉米青贮50%和50%且差异极显著(P <0.01),慢速降解部分含量比全株玉米青贮高78%且差异显著(P <0....  相似文献   

4.
杂交狼尾草,是由从美国引进的美洲狼尾草和象草经杂交后培育而成的。属禾本科牧草。具有产量高、营养全、适口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是草食家畜及禽、鱼的优良饲料,超过目前任何野生杂草和其它牧草。根据江苏省盐城市一些地方引种杂交狼尾草三年多来的实践,杂交狼尾草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在通常情况下,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开始生长,25℃——30℃时生长最快,5℃以下时会被冻死。种植杂交狼尾草来喂养草食家畜和禽、鱼,优点很多:  相似文献   

5.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狼尾草属11个品种(品系)12份材料间的遗传关系,结果发现7个引物共扩增出8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60条,多态位点达73.2%,表明在这11个品种(品系)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从SPSS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杂交狼尾草新品系2号与原品种杂交狼尾草有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与杂交狼尾草的遗传距离为0.033,杂交狼尾草新品系2号与杂交狼尾草的遗传距离也仅为0.067,从而为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杂交狼尾草新品系2号与杂交狼尾草之间亲缘关系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也发现象草新品系与摩特矮象草具有最小的遗传距离(0.033)。  相似文献   

6.
岩溶石漠化区牧草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菊苣Cichorium intybus、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n×P.pureum、类玉米Zea diploperennis、混播牧草(菊苣、杂交狼尾草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 No.2)、黑麦草Lolium perenn、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白三叶Trrifolium repens为对象,研究了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刈割时株高与产量大小的关系,旨在为岩溶石漠化区选择适宜的牧草种类以及牧草的合理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刈割高度对杂交狼尾草、类玉米、黑麦草和白三叶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对菊苣、混播牧草和紫花苜蓿的影响较小。不同刈割时期牧草鲜、干草产量有显著差异,表明各种牧草无论是鲜草产量还是干草产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杂交狼尾草适于在牧草高产季节用于青贮,是解决冬季缺草的有效途径之一。仅刈割了3次的类玉米除7月鲜、干草产量与菊苣和杂交狼尾草差异不大,8月与10月鲜、干草产量仅为菊苣和杂交狼尾草的50%和30%。与单播牧草相比,混播牧草具有产量较为稳定的优势。类玉米死亡后轮作的黑麦草、混播牧草死亡后轮作的紫花苜蓿以及同期种植的白三叶均可以作为轮作牧草,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而且可以丰富牧草种类,是春秋季畜禽的良好草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狼尾草属10个品种(品系)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0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8条RAPD引物用于RAPD分析。8条RAPD引物共检测到70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占88.57%,Nei’s基因多样度为0.3080,Shannon信息指数为0.5334;RAPD标记显示狼尾草属牧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基于RAPD扩增构建相应的Nei’s(1979)遗传距离矩阵以及UPGMA树图。狼尾草属牧草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GS)值为0.5102~0.9350。粗茎象草与美洲狼尾草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5102,表明其亲缘关系最远;粗茎象草与未知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9350,说明其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8.
当前种草养鹅,如何解决鹅青饲料的供应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鹅的食草习性以及周年供草的需要,可以选择杂交狼尾草、苦荬菜和多花黑麦草进行搭配种植。另外在有富余田地的情况下,还可以种一些多年生的白三叶、菊苣等多汁类牧草。 (一)杂交狼尾草 杂交狼尾草是美洲狼尾草和象草的杂交种。它较好地  相似文献   

9.
1种植管理1.1草种选择原则根据本地气候条件来选择。不同地区、季节、水热等气候条件不同,适宜的草种也不同,任何一种牧草都不可能适应所有的气候类型条件。根据对环境气温的要求,可将牧草分为冷季型牧草和暖季型牧草。冷季型牧草耐低温而不耐热,如多花黑麦草等,暖季型牧草耐热而不耐低温,如杂交狼尾草等。能适应我县生态条件的牧草品种有柱花草、杂交狼尾草、大雀稗、多花黑麦草、墨西哥类玉米、苦荚菜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有关中国狼尾草属牧草资源发掘与开发利用前景等问题。中国狼尾草属牧草包括常见种,引进种以及新发现的新种和新变种目前共计有12种、3变种。为加快狼尾草属牧草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中国狼尾草属牧草有野生种1常见种、2新种、2新变种,合计5种共7份材料已经初步种质监定和田间选系比较试验。监定、试验结果,各参与试验种及变种农艺和经济性状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30只福建黄兔分为3个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10%、30%和50%的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 ×P.purpureum)草粉,试验期60 d,测定饲喂不同水平杂交狼尾草草粉饲粮条件下,肉兔的主要生产性能和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中杂交狼尾草用量的增加,处理2(30%)和处理3(50%)组肉兔的净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处理1(10%)组(P<0.05),各处理组屠宰率差异不显著;随着日粮中杂交狼尾草用量的增加,兔肉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PUFA/SFA比值和n 3/n 6比值显著升高(P<0.05),其中处理2和处理3兔肉α 亚麻酸分别比处理1升高了240.35%和452.63%(P<0.05)。说明杂交狼尾草能为肉兔所利用,使其α 亚麻酸显著升高,进而改善兔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罗洋  刘方  任军  朱健 《草业学报》2020,29(11):118-128
以杂交狼尾草、甜象草、皇竹草和苏丹草为材料,探讨硅藻土、木炭和木炭+硅藻土等3种改良剂施用后电解锰渣基质上4种能源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4种能源草在电解锰渣基质上的发芽率大小顺序为甜象草>杂交狼尾草>苏丹草>皇竹草。3种改良剂均能明显提高皇竹草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硅藻土与木炭的混合施用组使苏丹草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对照相比也有明显提升(P<0.05)。改良剂的添加还促进了能源草幼苗的生长,与对照相比,杂交狼尾草、甜象草、皇竹草和苏丹草的地上部单株鲜重最大增幅分别达36.54%、7.69%、35.71%和23.88%。同时,施用改良剂还提高了能源草的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综合各项发芽指标、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在电解锰渣上最适宜种植的是甜象草,以2.5%的木炭和2.5%的硅藻土混合施用改良效果最优;其次是杂交狼尾草,以5%硅藻土的单独施用改良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降低α-生育酚和β-胡萝卜素的损失,研究了温度(45,30和15℃)和添加剂(无添加:CK;纤维素酶:E;植物乳杆菌:LP)对象草青贮饲料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温度水平,象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良好,但30℃时产生了少量丁酸,发酵品质略有下降;添加LP和E降低了pH(P0.05),增加了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比(P0.05),提高了发酵品质。象草青贮饲料贮藏在45和15℃时的α-生育酚含量显著高于30℃(P0.05),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30℃(P0.05)。LP和E添加组在所有温度水平的α-生育酚和β-胡萝卜素含量均较低(P0.05)。E组在45℃的α-生育酚含量显著高于LP组,E组在30和15℃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LP组。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 of Enterolobium cyclocarpum saponins on the fermentation of Pennisetum purpureum was studied in vitro, with P. purpureum incubated alone (PP), in combination with E. cyclocarpum (EC), E. cyclocarpum without saponins (ER) or with saponins extracted from the same amount of E. cyclocarpum (SP). Gas production was monitored and contents sampled after 24 h for short-chain fatty acid (SCFA) and total microbial mass analyses. SCFA and microbial attachment to P. purpureum using (15)N as marker were determined from different bottles at 6, 12 and 24 h. Up to 8 h, gas production was highest for SP and lowest for ER (p < 0.05), probably because highly fermentable solubles were also extracted. Gas from PP was highest from 16 h (p < 0.05). Treatments including saponins (SP and EC) increased propionate (p < 0.001) and decreased acetate and butyrate (p < 0.01) proportions. Stoichiometrically estimated methane concentration was lowest for SP and EC (p < 0.01). Microbial attachment after 24 h was lower for EC and SP than for ER (p < 0.05). Saponins from E. cyclocarpum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reduction in gas production when supplemented with P. purpureum and modify the fermentation pattern by increasing propionate proportion and decreasing methane production. Besides, saponins increase total microbial mass, although microbial attachment to the grass substrate was reduced.  相似文献   

15.
台湾象草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年从台湾引进的台湾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cv.Guiminying)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台湾象草适应性广泛,抗寒,产草量高,年干草产量35.75 t·hm-2,比桂牧1号杂交象草[(P.purpureum cv.Mott)×(P.americanum×P.purureum) cv.Guimu No.1](26.76 t·hm-2)、华南象草(P.purpureum cv.Huanan)(23.34 t·hm-2)分别提高了33.59%和53.19%。此外,台湾象草再生性好,蛋白质含量高,达10.5%,氨基酸总量达7.89%,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望成为亚热带地区优良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及刈割次数对杂交狼尾草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4~11月在河北省大名县采用大田试验播种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种茎,研究不同种植密度(6 944,13 889,27 778株/hm2)不同刈割茬数后其饲用价值的变化,为杂交狼尾草在生产实践中发挥较大的饲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随密度的...  相似文献   

17.
兔对桂牧1号杂交象草营养成分的消化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测定了桂牧1号杂交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cv.Mott)×(P.americanum×P.pu-rureum)]cv.Guimu No.1}的营养成分及消化率,其营养成分为:粗蛋白(CP)13.95%,粗纤维(CF)30.63%,粗脂肪(EE)2.72%,无氮浸出物(NFE)41.99%,粗灰分(ASH)10.72%,钙(Ca)0.61%,磷(P)0.42%。兔对桂牧1号杂交象草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分别为:CP 76.79%、CF 42.26%、EE 80.23%、NFE 58.42%、ASH43.17%、Ca 45.52%、P 22.30%。表明桂牧1号杂交象草营养丰富,各种营养成分能很好地被兔消化利用。  相似文献   

18.
象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优良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受到了工、农、畜牧业的重视。概述了象草在饲料、造纸、新能源、生态效用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只要抓住象草的优势特征,因地制宜地在我国南方地区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就会在加快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系统恢复工作中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9.
象草4CL基因片段的克隆及RNAi 表达载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松  陈慧  朱琼华  解新明 《草业学报》2012,21(1):296-301
 象草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的多年生资源植物。为探讨华南象草4-香豆酸:CoA 连接酶(4CL)基因下调表达对木质素合成的影响,本研究设计1对特异引物,PCR 扩增获得一段长为374bp的干扰片段。通过TOPO 克隆,将该片段克隆到载体pCR /GW/TOPO  ,构建了入门克隆载体pENTR-4CL;再经过LR 反应使pENTR-4CL上的干扰片段进入目的载体pCB2004B 上,形成表达载体pCB2004B-4CL,最后通过冻融法将其转入到根癌农杆菌EHA105中。菌液PCR 结果表明RNAi质粒已成功转入农杆菌,为进一步利用RNAi技术研究4CL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桂闽引象草为材料,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优化设计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桂闽引象草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变化,以探讨施肥对桂闽引象草的影响。结果表明,桂闽引象草通过合理的氮、磷、钾施肥配比,能够达到较好的生产效果,综合分析,组合N20P10K20的施肥效果最佳,即在N20kg/667m^2、P10kg/667m^2、K20kg/667m^2的施肥配比下,桂闽引象草年鲜草产量达11267.5kg/667m^2,折合干草产量为2520.7kg/667m^2,比对照(无肥处理)分别增产39.74%和46.30%,粗蛋白含量12.68%,比对照增加25.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