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早籼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广陆矮4号等8个粗短粒品种和湘早籼3号等5个细长粒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遗传模型,对早籼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谷粒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粒重和穗重等性状主要受制于基因的加性效应,其狭义遗传率为50.9%-95.0%,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对遗传进度表明,长宽比性状的选择效果好于其它性状。亲本和杂交组合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在长粒品种中容易选出谷粒  相似文献   

2.
贵州芥菜型油菜生育期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贵州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几个主要生育期性状的遗传力、遗传进度及遗传变异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力的大小依次为:抽苔期-初蓊期-现蕾期-成熟期-终花期。遗传进度的顺序为:抽苔期-初花期-现蕾期-终花期-成熟期。遗传变异系数为:抽苔期-初花期-现蕾期-终花期-成熟期。抽苔期-初花期的遗传力较高,遗传进度较大(为52.46%5 49.18%,遗传变异系数也较大(为27.64%和25.95%),即  相似文献   

3.
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23个大麦品种(系)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单株主茎发育状况、千粒重和穗长三个性状占遗传差异的86%,参试材料遗传距离范围在1.04—3.79,平均为2.41,23个参试大麦可被分成六大类。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甘蔗F1代群体6个糖分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丛含糖量的表型分布呈现偏向高端的近似正态分布,蔗汁蔗糖分,蔗法转光度,蔗法锤度,田间锤度和蔗法重力纯度的布呈现偏向低端的近似正态分布;丛含糖量的基因型变异系数为333.37-50.82%,基因型变异范围为0.053-0.298kg;蔗法蔗糖分的基因变异系数为4.60%-11.66%。基因型变异范围为8.94%-17.97%;6个糖分性状的广义遗  相似文献   

5.
早籼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陆矮4号等8个粗短粒品种和湘早籼3号等5个细长粒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显遗传模型,对早籼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谷粒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粒重和穗重等性状主要受制于基因的加性效应,其狭义遗传率为50.9%—95.0%,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对遗传进度表明,长宽比性状的选择效果好于其它性状。亲本和杂交组合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在长粒品种中容易选出谷粒长宽比大和宽度小的亲本,而在谷粒厚度大的品种中则易选出粒重和穗重高的亲本。浙农921、湘86-70和湘早籼3号等亲本在粒形和产量性状改良中具有很大的增值作用,其中浙农921/湘86-70、中156/湘86-70和浙农921/湘早籼3号等组合能够显著降低粒宽、增加粒长和长宽比以及提高粒重和穗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以群体继代选育法对罗莱七系、八系和星杂288商品代进行纯系选育的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进展。经过多年选育,三个品系72周龄产蛋量分别提高17.56%、16.95%、27.16%,总蛋重分别提高14.41%、11.89%、24.73%,蛋料比达到2.39:1、2.39:1、2.43:1,但蛋重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长白落叶松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同工酶分析技术对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Henry)天然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用3种酶系统(GOT、MDH、EST)、7个位点对11个天然群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具有较高的变异水平.所有位点的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3.9%、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为1.62、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06、且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状态;群体的分化程度较低.90.4%的变异来自于群体内.9.6%的变异存在于群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724:而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中.73.8%的变异来自于群体内.26.2%的变异来自群体间。长白落叶松群体在酶位点和表型性状上的变异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黄瓜数量性状遗传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黄瓜自交系为试材,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黄瓜果实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颜色有关的性状遗传率较高,直接选择效果较好,叶绿素含量的狭义遗传率可达89.93%。在10%的选择率下,选择效率为132.88%。除瓜杷长度外与产量有关性状遗传率都较低,直接选择效果较差。在10%的选择率下,单瓜重的选择效率仅为45.45%。各性状的平均显性度小于1,不存在超显性遗传。同时,加性效应存各性状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苦荞主要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5个苦养品种的6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系数的测定。结果表明,千粒重h2(%)=83.3,主茎节数h2(%)=68.9,株高h2(%)=61.7。千粒重与株粒重r=-0.12,主茎节数与株粒重r=-0.236,株高与株粒重r=0.117。  相似文献   

10.
帽儿山地区10年生白桦种源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10年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种源试验林14个种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在树高、胸径、材积和纤维素质量分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种源4个性状的遗传参数比较和主成分分析表明,东方红、帽儿山和乌伊岭种源为优良纤维材种源,其纤维素质量分数遗传增益分别为5.29%.9.96%和2.85%,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43.26%,38.07%和36.96%。各种源性状与对应的地理气候因子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主要受温度和日照的影响.即白桦生物性状的地理变异的实质是对温度和日照时间的高度适应。聚类分析将14个种源划分为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种源区、辽东种源区和小兴安岭及长白山种源区。  相似文献   

11.
秦冠、富士苹果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秦冠、富士苹果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趋势及探讨性状遗传相关关系,以500余株正反交F1代株系为试材,调查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和硬度5个主要性状,并对各性状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变异分析及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秦冠、富士杂交后代果实有变小的趋势,平均遗传传递力为77.76%,平均变异系数为22.74%。果形指数呈趋中变异,变异系数较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呈升高的趋势,后代平均超高亲率为34.6%。正反交后代可滴定酸质量分数有升高的趋势,平均变异系数为37.64%。果实硬度均呈增大的趋势,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03.98%。说明秦冠、富士杂种后代果实性状大多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各性状存在较大变异,具有一定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12.
遗传参数是畜禽遗传特性的重要参数,遗传参数估计是畜禽遗传评估的基础。利用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专门化品系种猪近10年的各品系生长发育性状(DAY100、DAY30、ADG30-100、BFT100)和繁殖性状(TNB、ANB、HNB、LWB)数据,采用DMU软件,使用最大似然法和多性状线性模型,估计W51、W52、W61、W62、S11、S21、S22等7个专门化品系主要生长发育性状和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各品系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力为0.3~0.6,属于中、高等遗传力性状,其中,BFT100的遗传力最高,大于0.4;DAY100与DAY30、ADG30-100、BFT100的遗传相关分别呈强正相关、强负相关和弱负相关。各品系的繁殖性状都为低遗传力性状,遗传力为0.1左右,其中,LWB最高,为0.12~0.18;TNB与ANB的遗传相关大于0.90,与HNB的遗传相关大于0.7,均为强正遗传相关。  相似文献   

13.
用小麦回交转育所得7个株高梯度系列的35个系统及5个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用简单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相似遗传背景和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茎叶穗等形态性状52项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总群体简单相关系数看,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的性状有:籽粒产量、千粒重、沉淀值;呈显著负相关的性状有穗粒数、穗粒重和收获指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的性状有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以上诸相关系数在不同系列间正负值、显著性水平均有很大变化,说明这种关系通过育种手段可以有所改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用总群体计算以产量为依变量时,样段净重、第二叶相对叶面积分别以正向一、二位次入选;以籽粒蛋白质含量为依变量时,下四节总相对长负向首位入选;株高以不显著的正相关二位入选。  相似文献   

14.
无患子果实经济性状地理变异评价及与脂肪酸成分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患子、川滇无患子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果实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采集了我国13个省份及越南地区60株无患子优树的果实,利用索氏抽提法、气相色谱法等,测定了其表型、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等经济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各指标的变异,量化评价了综合经济性状,研究了脂肪酸变异与表型变异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不同产地无患子优树果实大部分性状均存在较大变异,果皮百粒质量、种仁百粒质量、出仁率、果实侧径和亚麻酸变异系数分别达到33%、32%、29%、 29%和33%;油酸(C18:1)变异较小,仅为4%;2)利用变异较大的关键指标进行主成分权重赋值,复选出来自贵州、广西、广东和湖北的7株优树果皮百粒质量和种仁百粒质量分别比优树平均水平提高了42.86%和41.86%,优树经济性状增益明显;3)相关性分析表明,无患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出仁率、种仁百粒质量均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C18:1含量稳定,与果实相关系数较小,二十碳烯酸(C20:1)与果实性状相关性更强。研究为无患子良种选育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其生物能源、皂苷等综合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从遗传参数估计和FSHR基因序列变异关联分析角度定量评估遗传效应对略阳乌鸡开产日龄的决定性,以同一批次孵化的675只略阳乌鸡母鸡为对象,测定开产日龄、开产到30周龄、40周龄和56周龄产蛋数,用单变量动物模型估计开产日龄的遗传力,用双变量动物模型估计开产日龄与产蛋数间遗传相关。用Sequenom MassARRAY法检测FSHR基因内3个错义突变Thr46Ile、Lys151Arg和Met335Thr的基因型,用单变量线性混合模型检测这些变异与开产日龄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略阳乌鸡的平均开产日龄为(147.5±7.8)d,其中,75%的鸡会在151日龄前开产。30周龄平均产蛋数为(28.0±7.6)枚,40周龄平均产蛋数为(58.6±15.0)枚,56周龄平均产蛋数为(75.1±20.4)枚。2)略阳乌鸡开产日龄的遗传力为0.08(95 %置信区间:0.017~0.21)。开产日龄与各阶段产蛋数存在强负遗传相关性(rA=-0.98,95 %置信区间:-1.0~-0.7),但呈现出中等偏弱的表型相关性(rp=-0.59~-0.21)。各阶段产蛋数间存在较强的遗传(rA=0.99,95 %置信区间:0.84~1.00)和表型相关(rp=0.48~0.79)。3)在3个FSHR错义突变中,第46位Thr和第335位Met不保守,但第151位Lys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完全保守。3个错义突变与略阳乌鸡开产日龄的关联性均不显著(P>0.05)。综上,遗传效应对开产日龄的决定性较低,但开产日龄与产蛋数存在较强遗传相关性。这些结果建议,饲养管理是开产日龄更为有效的调控手段;依据开产日龄对产蛋数进行间接选择具有可行性,但选择准确性会随产蛋周期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多环境下水稻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含是、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8个品质性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及直甸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等4个品质性状与单株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单产量等4个产量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结果表明任两个品质性状之间及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均存在某种遗传相关,其中有的性状之间表现为较复杂的遗传相关,存在两种以上的遗传相关分量,而另一些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较为简单,仅存一、二种遗传相关分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全基因组SNP芯片分析油菜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简称SNP)标记估算油菜优异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分析其与杂种优势间的关系,探讨利用SNP标记预测油菜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育种提供指导。【方法】将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6个保持系(1019B、1055B、6098B、8908B、6019B、ZS11B)和8个恢复系(R1、R2、R3、R6、R9、R10、R11、OR1)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配制得到的46个F1杂种及其亲本,在湖北武汉、贵州贵阳和安徽巢湖3种生态环境下考察株高、分枝部位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结角密度、主花序有效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及单株产量共10个产量相关性状,统计各性状在每个F1组合中的杂种优势,包括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利用油菜全基因组60K SNP芯片对14个亲本进行基因型分型,对分型得到的SNP标记经质控后利用MEGA5.0软件估算亲本间的遗传距离,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arithmetic averages,UPGMA)对亲本进行聚类分析,利用SAS9.1软件进行遗传距离与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4个亲本经油菜全基因组6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型分型后共得到52 157个SNP位点,经质量控制后,最终筛选出40 201个SNP有效位点用于亲本遗传距离计算及聚类分析。14个亲本中以6098B与6019B的遗传距离最小,ZS11B与R6的遗传距离最大,所有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1883-0.8811,平均为0.5217。14个亲本被分成4个主群,6个保持系为一个主群,8个恢复系中OR1单独为一个主群,R1、R3、R11为一个主群,R2、R6、R9、R10为一个主群,证明恢复系群体的遗传变异大于保持系,分群结果与实际系谱相符。所考察的10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均值变幅为-0.07%-38.78%,超亲优势均值变幅为-7.74%-20.78%。10个性状中除了一次有效分枝数外,其他性状的杂种优势效应显著,尤其是株高、每角粒数、分枝部位高度和单株产量,平均中亲优势分别达到6.83%、15.31%、16.13%和38.78%,正向中亲优势组合数分别有45、41、46和46个;平均超亲优势分别达到3.18%、5.19%、7.85%和20.78%,正向超亲优势的组合数分别有41、31、42和44个。10个性状中株高、分枝部位高度和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该3个性状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0、0.5033和0.4711,超亲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884、0.4051和0.4038,而其他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SNP标记在油菜基因型分型、遗传距离估算及聚类分析的研究中优势明显,基于全基因组SNP标记估算的遗传距离与油菜株高、分枝部位高度和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相关性极显著,说明基于油菜60K SNP芯片分析亲本的遗传关系预测油菜杂种优势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研究189份引进棉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棉花育种及创新种质资源提供资源基础。 【方法】 选取引进的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的6个农艺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鉴定、筛选优良性状的棉花种质资源材料。【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在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上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669%~11.877%,平均为8.712 %;5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369%~9.311%,平均为6.136%。各性状间表现出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同步改良棉花关键性状指标有难度;主成分分析将11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40%,各主成分反映生育期、株高等生物学特征与单铃重、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等经济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各性状协同配合有利于各性状的同步提高。将189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在遗传距离为10.0时所有材料被划分为 7个类群,各类群性状特征差异明显。【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第Ⅲ类群、第Ⅵ类群和第Ⅶ类群中马克隆值的均值分别为4.17、4.03和4.08,均达到A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红枫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质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红枫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质的响应,利用ENVI 5.2、Arc GIS 10.2软件对红枫湖流域2001、2008年和2016年的Landsat TM影像进行解译,选取监督分类法结合人工修正将研究区分为水域、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6个土地类型,并与水质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表明,红枫湖流域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占总面积的60%以上。从2001年到2016年,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均有所减少,主要流入建设用地和草地,林地面积减少了10.68 km2,减幅达7.30%,建设用地增加了11.41 km~2,增幅达36.11%。2001年水质总体为Ⅲ类,建设用地与TP、NH3-N、COD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表明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源和生活源;2008年建设用地、耕地与营养指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水质总体为Ⅳ类,水质较差可能是工业源、农业源和生活污染源共同作用的结果;2016年耕地与TP、NH3-N、COD和DO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757*、0.750、0.786*和-0.847*,说明在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得到治理后,农业面源成为红枫湖流域的主要污染源,但其排放系数较小,水质为Ⅱ类,没有对水质产生较大影响。总体上建设用地和耕地表现为污染"源"的作用,林地则呈现"汇"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普通小麦穗部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选用穗部性状典型的6个普通小麦(T.aestivumL.)材料,采用6×6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了穗长、结实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单穗重的杂种优势、配合力、遗传模型及适宜的选择世代。结果表明,千粒重、穗长、穗粒数及单穗重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单穗重一般配合力高,前2个性状在F2~F3代选择有效,后2个性状在F4~F5代选择有效;每小穗粒数和千粒重特殊配合力高,在F6~F7代选择有效;6性状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此外,84加79与V8164柱部性状协调,一般配合力高,可作为大穗材料在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