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意义农业院校图书馆是农业信息的前沿阵地,可及时向农业从业人员介绍新品种,推荐新技术。可通过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可以将所收藏的图书、期刊、科技简报中丰富的涉农知识,使农民操作现代化的生产工具成为可能。长期的知识熏陶,不仅会增加农民的知识,而且会拓宽视野,改变落后的思维方式,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二、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优势1.信息资源优势。农业院校图书馆系统收藏了各类涉农专业的图书、期刊、参考工具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33所农业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农业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的现状,并提出了农业院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就农业院校图书馆应如何利用自身优势 ,更深层次地开发农业信息 ,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谈了谈为“三农”服务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梁观金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222-223
本文分析阐述了农业院校图书馆利用网络为“三农”服务的可行性,提出了网络信息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业院校图书馆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英芝  王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925-10926
分析了农业院校图书馆特点和优势,探讨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提出农业院校图书馆配合新农民的培养,与县市图书馆联合,开展针对性信息服务及农村劳动力培训等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农业院校图书馆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咨询服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加速发展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农业院校图书馆的科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 ,图书馆原有手工操作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存。本文作者根据国内目前情况 ,结合本馆实情 ,提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农业院校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法应是“以读者为中心 ,以效益为中心 ,以人为中心”。  相似文献   

8.
公茂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873-3873,3875
简要分析了农业院校图书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发挥农业院校图书馆作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业院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更新服务观念、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开启新的服务模式的一种摸索尝试。介绍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概况、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与职责以及农业院校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对目前中国农业院校图书馆在学科馆员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农业院校图书馆应该从实际出发,将学科馆员服务有机地融入到农业院校教学与科研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农业院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与农业文化息息相关,主要涉及到三个层面:图书馆内部文化、图书馆所在的校园文化及图书馆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农业院校图书馆不仅仅为校内读者服务、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也应该为区域内的"三农"发展服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农业院校图书馆应该坚持文化建设特色化、区域化、民族化原则,重视人文精神的作用,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文化理念,有效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让农业院校图书馆成为文化传播与服务综合体.  相似文献   

11.
刘奎 《现代农业研究》2019,(12):123-124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农业现代化 发展进程中人才短缺问题的出现,为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提供契机。本文分析大学生农村就业 创业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具体的实现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河南省农业高校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立  冀亚丽 《北京农业》2011,(15):198-199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主导方向。当代信息社会的贫乏者大多是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水平也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村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而农业高校是掌握了农业信息最先进,最科学的群体,所以,高校是引领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农业高校农村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德琼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5):175-176,183
农业院校农村籍大学生在农业院校所占比重较大,在经济困难和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下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首先对农业高校农村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深入剖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构建了农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校农业综合试验站作为高校服务地方的桥梁和纽带,在产业振兴、技术推广、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具体表现为:试验站是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是助力人才振兴的重要阵地、是区域乡村治理的重要基地。综合试验站的建设不仅有效破解了区域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资源短缺、产业发展乏力、农业技术落后、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难题,并且进一步解决了新农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难题,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综合试验站的实践探索对于服务现代"三农"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起到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地方农业院校农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毕业生就业形势有所好转,然而细究地方农业院校实际就业情况,并结合我国农业发展态势,农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就业趋势亦可持续向好发展。这就要求地方农业院校在寻求政策支持的同时,切实摆正人才培养主体位置,积极探索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设法引导学生服务"三农",使人才培养真正惠及"三农"。  相似文献   

16.
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分子,肩负着服务“三农”事业的重担。文章基于对北京四所高校的在校生所做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了高校大学生未来从事“三农”工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较为愿意从事“三农”工作,但选择工作地在农村的意愿极低。此外,文化水平、专业、父母是否务农、户籍、去农村的频率、认为农村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愿意在农村生活以及认为农村生活是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途经对大学生未来从事“三农”工作意愿有积极影响;大学生越认为农业不适合投资,则未来从事“三农”工作的意愿越弱。因此,提升大学生从事“三农”工作意愿的关键在于高校教育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农业院校图书馆与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并针对目前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农业院校图书馆在信息化服务中的优势,阐述了农业院校图书馆农业信息化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业高职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政策倾斜,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是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的需要,是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政策倾斜,尽快出台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免费入学实施办法,出台涉农专业学生专项助学金政策,给予招收涉农专业学生院校项目支持,允许涉农专业学生自主招生,设立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远程教育提高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一直很低.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非常重视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并且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媒体的作用,努力把我国农村妇女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志愿精神和科学精神为统领,通过高层与基层两类科技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及“两带两促”科普新模式推广,用崇德向善和雷锋精神驱动城乡科技人员和高素质农民,在不需政府投资、不占国家资源、尽其所能不计报酬情况下,无偿服务农村农民,是今后构建农村科普新格局、做好农村科普工作的有效途径。中国农学会广泛动员和吸纳涉农科教工作者及农技推广人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涉农企业家、退伍军人、在校大学生等加入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塑造体制内与体制外相结合的多层次、多主体的社会化队伍结构,建立起了一支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科普志愿服务队伍。截至2022年5月,已建立136支服务分队,志愿者近3000人,形成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用得上、留得住、常在村”的乡村本土科技志愿服务队伍,保障了科普资源常年扎根农村,形成了农村科普常态化、长效化发展机制,有效破解农村科普“最后一公里”难题,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