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黑刺菝葜根茎中黄酮成分的分析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黑刺菝葜根茎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黑刺菝葜的根茎中含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并以芦丁为标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出总黄酮含量为2.23.  相似文献   

2.
以砖红色龙船花花瓣为试验材料,通过花色素类型的定性分析、特征颜色反应及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对花色素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龙船花花色素属于类黄酮化合物,含黄酮和花色素苷类物质,不含叶绿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二氢黄酮醇、儿茶酚、橙酮和查耳酮,可能含异黄酮、二氢异黄酮、黄酮醇和二氢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以杜鹃红山茶花瓣为材料,通过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对其花色色素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不含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等,可能含黄酮、花色素及其苷;杜鹃红山茶的红色花色源于花色素及其苷。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利文斯顿雏菊的花色素成分及其稳定性,为草花花色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利文斯顿雏菊8个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特征颜色反应、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确定其花色素成分,并分析温度和光照对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利文斯顿雏菊花色素属于类黄酮化合物,含黄酮和花色素苷,可能含异黄酮、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不含橙酮和查耳酮;白色品系只含黄酮和黄酮醇;粉红内白、橙色和黄色3个品系除含黄酮和黄酮醇外,可能还含异黄酮;玫红内白、玫红内黄和和西瓜红色3个品系含花色素苷、黄酮、黄酮醇等,且存在酰基基团,另外,玫红内黄品系还含二氢黄酮醇;粉红内黄品系含黄酮、黄酮醇和二氢黄酮醇;8个品系花色的黄酮类化合物中含醇羟基和酮羟基,不含酚羟基。温度对利文斯顿雏菊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60~80℃时,吸光度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光照对玫红内白、玫红内黄和西瓜红色3个品系的影响较大。【结论】利文斯顿雏菊不同品系花色素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种类不同,温度和光照对其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且不同品系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5.
紫苏茎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热水提取法、碱性水溶液法、乙醇浸提法、丙酮提取法和甲醇提取法,对紫苏茎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并筛选出一种可行的方法。乙醇提取物的定性鉴定表明紫苏茎中含有黄酮类、二氢黄酮类、黄酮醇类和二氢黄酮醇类等多种黄酮化合物,且茎和叶的黄酮成分相似。  相似文献   

6.
梅花花色色素种类和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 可见光谱表明 :梅花花色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 ,不含查尔酮、噢、儿茶素、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 ,而可能含黄酮、花色苷及其花色素等 ;红、白梅花的花色色素均含相同的非红色的黄酮类化合物 ;梅花的红色花色是源于花色素或 和其苷 ,且红的程度与其花色苷含量成正相关 ;梅花花色差异与总黄酮含量间似乎无明显规律性 .该文可为梅花花色的机理探索及其色素的分子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大厂茶P113叶色随季节变换的规律,为特异茶树种质资源鉴定与开发奠定研究基础,以茶树新品种大厂茶紫化植株P113为材料,采用三重四级杆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对其春季、夏季和秋季的一芽二叶新梢进行黄酮类代谢物鉴定。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65个黄酮类物质的离子峰,包括正离子峰71个,负离子峰94个,包含花青素(6.06%)、双黄酮(2.42%)、查尔酮(0.6%)、二氢黄酮(4.24%)、二氢黄酮醇(3.03%)、黄烷醇类(9.70%)、黄酮(26.67%)、黄酮碳糖苷(4.24%)、黄酮醇(26.67%)、异黄酮(2.42%)、原花青素(7.88%)和单宁(6.06%)共12种黄酮类物质。主成分分析(PCA)显示,春季、夏季和秋季之间的代谢物含量变异较大,季节内的代谢物含量变异较小,说明黄酮类物质在季节变换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动态变化。韦恩分析显示:春季与夏季有158个代谢物共有,夏季与秋季有160个代谢物共有,春季与秋季有157个代谢物共有;春季有2个特有代谢物,为异橙黄酮和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皮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条件及鉴别其黄酮种类,为黄皮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提取黄皮叶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乙醇浓度、浸提温度、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等提取参数,同时还对黄皮叶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初步鉴别.[结果]对黄皮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乙醇浓度和浸提温度,其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5%、固液比1∶20、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1.5 h、微波功率160 W、微波时间40 s,该提取工艺条件下,黄皮叶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达3.28%,比常规方法高0.27%(绝对值).通过颜色反应鉴别,初步确定黄皮叶提取液中黄酮的种类主要为双氢黄酮、查尔酮和黄酮醇等.[结论]以微波辅助提取黄皮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用时短、稳定性好等特点,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皮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条件及鉴别其黄酮种类,为黄皮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提取黄皮叶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乙醇浓度、浸提温度、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等提取参数,同时还对黄皮叶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初步鉴别。【结果】对黄皮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乙醇浓度和浸提温度,其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5%、固液比1∶20、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1.5 h、微波功率160 W、微波时间40 s,该提取工艺条件下,黄皮叶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达3.28%,比常规方法高0.27%(绝对值)。通过颜色反应鉴别,初步确定黄皮叶提取液中黄酮的种类主要为双氢黄酮、查尔酮和黄酮醇等。【结论】以微波辅助提取黄皮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用时短、稳定性好等特点,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高山杜鹃花色素成分及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山杜鹃花色素种类及其稳定性,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初步表明:该花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不含查尔酮、橙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可能含黄酮、花色苷及其花色素;溶解性、耐酸碱性、耐光性、耐热性、金属离子试验表明:该色素为水溶性,不耐高温,日光照射、碱性环境及高价金属离子(Fe3+)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荧光分析法测定香椿叶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香椿叶中总黄酮含量。[方法]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以芦丁为标样,在激发波长λex=436nm、发射波长λem=505nm条件下,考察了溶剂、pH值、表面活性剂及放置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在浓度95%乙醇中加入pH值7的缓冲液,芦丁的荧光强度最大。该方法检测限为2.62×10-7mol/L,线性范围在1.16×10-7~4.86×10-5mol/L之间,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352x+12.712,相关系数r=0.9976,相对标准偏差1.07%。[结论]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香椿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较高,且操作简便,成本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开发太和香椿资源,利用乙醇超声提取法提取了太和香椿茎、叶、花中的总黄酮,并用酶标仪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香椿叶中的总黄酮含量为3.79mg·g~(-1),花中的总黄酮含量为1.24mg·g~(-1),茎中的总黄酮含量为0.88mg·g~(-1),其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该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太和香椿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香椿(Toona sinensis)的嫩叶和嫩芽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但香椿属于季节性蔬菜,极易腐烂,严重影响货架期。葡萄柚籽提取物(grapefruit seed extract,GSE)是天然的强抗氧化剂、天然防腐剂。使用0.02 mm厚度的聚乙烯(polyethylene,PE)薄膜包装香椿并利用0.1%、0.3%和0.5%浓度的GSE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贮藏期间香椿感官品质与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其中,0.5% GSE+PE处理可以显著延缓香椿褐变和腐烂,降低失重率,控制叶绿素含量的升高,抑制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研究结果为香椿的采后保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香椿叶总黄酮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不同的方法提取香椿(Toona sinensis)叶的总黄酮,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及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从而探讨最佳提取方法.用70乙醇作溶剂,测定了不同生长期香椿叶的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15.
陈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18-15019,15034
[目的]研究香椿提取物对玉米象的驱避活性和触杀活性。[方法]选用95%乙醇、石油醚和二氯甲烷分别萃取香椿树叶和树皮的活性成分,配制成0.60、0.30、0.15g/ml3种浓度对玉米象进行室内生物活性研究。[结果]香椿叶石油醚提取物对玉米象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香椿的3种溶剂提取物对玉米象没有明显的触杀活性。[结论]香椿石油醚提取液对玉米象具有一定的驱避活性。  相似文献   

16.
对山东济南、天津宝坻、河南西峡、河南卢氏、河南郑州、河南确山、河南焦作、江苏沭阳、江苏南京、云南曲靖10个种源香椿的抗寒性和抗虫性进行观测,对叶产量和叶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香椿的抗性不仅与其遗传性有关,还与种源地纬度、气候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南方种源的香椿叶产量高于北方,叶总黄酮含量随季节变化,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香椿各种源之间叶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河南焦作样本叶总黄酮含量最高。综合抗性观测、叶产量测定、叶总黄酮测定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出河南焦作种源作为高黄酮含量药用香椿的优良种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香椿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研究溶剂回流法提取香椿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对香椿叶总黄酮的溶剂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选用L1(645)进行正交试验,以总黄酮的得率为主,提取物以黄酮计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次参考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对香椿叶总黄酮提取量和提取物以黄酮计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香椿叶总黄酮较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浓度70%乙醇,提取温度70℃,料液比1∶9,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4次,在该条件下,每克香椿叶可提取总黄酮20.1545mg,提取物以黄酮计的清除DPPH的IC50值为24.595。[结论]该研究为香椿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香椿种子及幼苗差异性。[方法]以广西两大香椿类型的种子与实生苗为材料,对当年采摘的香椿种子进行质检和播种试验。[结果]白木类型香椿的鲜果出种率、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大于红木类型,白木类型的含水率、苗高、地径、叶长、叶宽均小于红木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2种类型香椿的种子含水率均呈现出低—高—低的趋势;二者之间幼苗的苗高和地径、叶长与叶宽均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2种型香椿种苗生长特性、种子品质及生命力不同,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类型香椿的特性进行储藏以保持其活力。  相似文献   

19.
陈绍红  任鹏康  赵云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42-5643,5667
[目的]应用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系统,研究香椿叶提取物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在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系统中,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香椿叶提取物或阳性对照药氨基胍,在不同时间分别取孵育样品检测其荧光强度,并结合SDS-PAGE电泳结果,研究香椿叶提取物是否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有抑制作用。[结果]在该体外系统中,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产物的生成与孵育时间呈正相关,香椿叶提取物浓度依赖性抑制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其中,1.00g/L香椿叶提取物组抑制率均达80%以上。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香椿叶提取物抑制了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结论]香椿叶提取物对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明烨  戴蕴青  苏春元  陈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70-11072,11099
[目的]探寻更加合理的香椿加工方法。[方法]对香椿进行热风烘干、冷冻干燥和热烫处理,测定加工处理前后样品的总抗坏血酸、总酚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对不同加工方式对香椿品质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制与热烫均对香椿中的抗坏血酸、多酚、亚硝酸盐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及短时间的热烫对抗坏血酸含量影响较小,长时间热烫及热风烘干对抗坏血酸含量影响相对较大;烘干、冻干、热烫5 min以上,香椿多酚的损失率均达60%以上,较短时间的热烫对总酚含量影响相对较小;热风烘干和热烫可使香椿中亚硝酸盐含量大幅度降低,真空冷冻干燥反而使亚硝酸盐含量提高,使香椿的食用安全性下降。[结论]短时间热烫是较为合理的香椿加工方式,可有效降低香椿中亚硝酸盐含量并保留其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