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油生产单位如何节省能源,降低输油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在长期输油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串联泵密闭输油生产的特性,立足国内现有设备,采用联合多台仪表的控制触点,而探纵一个执行机构——液动出站调节阀,较好地实现了串联泵密闭输油生产的自动调节。该自动调节系统投运后稳定可靠、效果良好,对节省能源,降低输油成本有明显的作用。文中对采用的设备、自动调节系统的设计均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对管道输油单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液力偶合器的原理、功能、特点、分类与参数来阐述液力偶合器的使用与维修。  相似文献   

3.
濮临输油管道随着中原油田原油产量的不断下降,其输油量也逐年降低。为解决输油量与输油泵不匹配问题,通常采用阀门节流方法,但节流会造成能源损失,为减少节流造成的能源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濮临线提出了一泵到底的输油工艺,并于1995年4月进行了运行。给出了能源损失和经济损失的计算公式。通过对两站单泵运行和一泵到底运行时的能源损失值和经济损失值的对比分析,可知一泵到底输油工艺不仅减少了(火用)损失,而且还节约了经济费用。  相似文献   

4.
袁运栋 《油气储运》1999,18(2):41-43
库尔勒泵站是为库鄯管提供输油压的唯一泵站,主泵耗电量占全线耗电量的75%以上,针对主泵的不同运行工况,分析了其耗能情况。指出该站的输油单耗与输油主泵的转速及排量密切相关,在满足工艺参数及排量要求的情况下,主泵进行低转速运行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5.
濮临输油管道随着中原油田原油产量的不断下降,其输油量也逐年降低,为解决输油量与输同泵不匹配问题,通常采用阀门节流方法,但节流会造成能源损失,为减少节流造成的能源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濮临线提出了一泵到底的输油工作,并于1995年4月进行了运行。  相似文献   

6.
朱培明  陈志华  邹斌  刘洋  席晓波 《油气储运》2012,31(3):221-224,246
根据克乌成品油管道复线泵机组输油的原设计方案,当实际年输量低于195×104t/a时,全年间歇性停产时间合计为158d,增大了首站启停输作业次数和设备操作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概率,并因需要控制首站出站调节阀开度节流而导致能量损失。基于近两年的输油工况,从能耗的角度出发,分析比较了分别运用临时投产与设计安装的泵机组能耗差异,据此提出在不同年输量范围内的泵机组优化运行方案:当年输量为195×104~300×104t时,以新建泵机组"2台给油泵+2台输油主泵(半扬程泵和全扬程泵各1台)"的工况满负荷运行;当年输量小于195×104t,运行临时投产输油泵机组当年输量为300×104~400×104t时,采用新建泵机组"3台给油泵+2台多级输油主泵"的工况满负荷运行;当年输量超过400×104t时,以新建泵机组"3台给油泵+2台多级输油主泵+1台单级输油主泵"的工况满负荷运行。  相似文献   

7.
从便于调节输量、工艺参数及节约电能的角度考虑,对轮库输油管道轮南首站输油主泵采用恒速电机驱动的运行工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轮南首站输油主泵采用变频调速驱动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结果表明,若对轮南首站输油主泵进行变频改造,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电能降低输油成本,而且还可实现轮库线与库鄯线SCADA系统集中控制.  相似文献   

8.
输油管道可变速泵机组的最佳控制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从泵到泵输油管道的可变速泵机组的现行控制方法,指出了它们的缺点和不足,进而推出一种新的控制方案。该方案既能满足稳态控制和瞬态控制的不同要求,又能与水击增压速率调节装置相配合对水击进行控制。文末,该方案用计算机作了动态模拟。结果表明,这套方案是正确的,合理的,可以保障输油安全,提高了输油系统的经济效益,且能使输油工况平稳、调节自动化。  相似文献   

9.
以库鄯输油管道首站主泵控制系统为例,对输油主泵的控制原理、设计方案及实际应用程序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于单输入、多输出的主泵控制系统采用模糊控制优于传统的PID控制。经库尔勒首站输油主泵实际应用证明,模糊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比较适宜在复杂的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的控制系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汪岗伟 《油气储运》1998,17(9):23-25
为使秦京输油管道达到增输和实现密闭输送,研制了一种大功率、高转速自润滑输油机泵(ZS350×480型管道泵),该泵与DKS450/550型输油泵相比,具有泵效高、耗能低、维修方便等特点。详细介绍了ZS350×480型管道泵及1250 kW电机的研制改造过程,通过在秦京输油管道上两年多的试运行,技术状况良好,各项参数均达到了设计要求,为输油生产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长输管道输油泵站大多采用离心泵提供输油所需的压力能,而它又是泵站主要能耗设备之一。目前使用的输油泵效率一般在70%左右,效率低,浪费了许多电能。为了节约能源降低输油成本,聊城泵站在提高输油泵效率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效果,其方法介绍如下。 1.减少平衡机构漏泄损失 效率是表征泵性能的好坏及对动力有效利用的程度,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泵从原动机那里取得的辅功率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有效功率,因为有一部分功率在泵内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输油站输油主泵频繁出现非驱端轴承超温过热导致的停泵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故障表象是非驱端轴温逐渐升高并超标,而故障实质是主泵级间迷宫平衡套被通过平衡孔的夹带杂质的高压油流产生频繁抛丸冲蚀,导致轴向力逐渐不平衡,最终推力轴承不能平衡多余的轴向力;指出工艺管道布置方式是导致该输油站3#泵故障率最高、2#泵故障率次之、1#泵故障率最低的原因。基于这些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在运行管理环节应采取调整进站过滤器滤网目数、缩短过滤清理周期、加强对重点管段的清管工作等措施;在站场工艺环节,应增加新型高效强磁除锈装置的技术改造。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上述措施可有效控制进入输油主泵的杂质量,从而保护主泵内部构件,特别是级间迷宫平衡套,有效地保证了输油主泵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13.
冯海东 《油气储运》1996,15(7):41-43
输油系统机泵效率测试是判断机泵性能的手段,也是输油系统节能降耗的基础性工作。机泵效率测试结果是否准确以及如何减少测量误差等。以往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工作开展的不多,进行误差分析是提高测试结果精度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根据误差理论,分析了机泵效率测试的误差来源。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输油管道进泵原油组分的变化,引起原油运动粘度产生偏离设计值的波动,该波动具有随机性,是无法预测的,造成这种变化不大而缓慢波动的因素较多。原油粘度波动会影响输油工况的稳定,降低离心泵效率,影响降粘剂的最佳用量和原油最佳加热温度,为此,提出了将进泵原油粘度控制在设计值的输油工艺及在加热和不加热输送中的实现方法。将在线粘度传感器安装在泵附近的采样管中,随时检测进泵原油的运动粘度,看其是否与设计值一致,若有偏离,则通过调节器使执行单元动作,调节降粘剂掺入量或加热温度,使粘度控制在设计值,从而稳定了输油工况,有效地利用了降粘剂和加热的作用,保证了安全输油,降低了输油成本。  相似文献   

15.
对调节阀、变频调速装置、液力偶合器这些流量调节方式进行了技术分析,指出了各自在长输管道应用中的优缺点,介绍了变频调速装置的应用及潜在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了模拟确定可行调节方案时的注意事项和经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田丰 《油气储运》1990,9(4):65-65
输油大泵的冷却水系统经长期运行结垢十分严重。随输油量和启泵台数的增加,冷却水系统的结垢问题愈加严重。所以,谋求一个节资、省料、简单易行、快速的除垢方法很有必要。我们在贾汪泵站采用了整体酸洗法,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输油泵站减少主变压器电能损耗以及投入电力电容器进行电力无功补偿的理论依据.以岚山输油泵站为例,针对站内耗能设备的运行状况,提出了输油泵站节能措施,指出根据用电负荷采用一台或两台主变压器运行,合理开泵,正确切换站内阀组,以减少油流在站内的压降和节流所造成的电能损耗.  相似文献   

18.
TL型调速离合器是一种机械式滑差调速装置,可使工作机在变扭矩、恒扭矩、恒功率状态下工作,传动效率近似与传动比相等,在100%~30%调速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等多种性能,是继调速电机、液力偶合器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调速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保侠 《油气储运》1999,18(10):58-60
以太阳升输油泵站为例,通过对输油泵冷却水系统的改造,即罐前泵由滑动轴承改为滚动轴承,输油泵润滑油由水冷改为风冷。指出此次改造不仅可达到减化流程,节能降耗,方便维护的目的,而且对输油企业的类似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长输管道投入运行的输油泵机组采用了液力偶合器和可控硅串级调速两种调速方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作者认为总效率是衡量调速方式的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方面,并对两者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以供选用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