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茄子绒菌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辽宁省近年茄子设施栽培生产上趋重发生的叶部病害——绒菌斑病,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病原菌形态学鉴定,柯赫氏法则证病,并对病菌经rDNA-ITS测序,鉴定该病致病菌为真菌灰毛茄钉孢[Passalora nattrassii?(Deighton)U. Braun & Crous]。病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以PDA+茄叶煎汁培养基为最适;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胰蛋白胨;适宜温度为25 ℃;最适pH为6;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较好;菌丝致死温度为59 ℃,10min。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茄叶汁能明显促进其萌发,碳源以麦芽糖、氮源以硫酸铵最适于孢子萌发,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 ℃;最适pH为5;光暗交替条件下萌发情况较好;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7 ℃,10min。  相似文献   

2.
辣椒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辣椒褐斑病病原菌Cercospora capsici Heald et Wolf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温度、pH等条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病菌菌丝的生长以PDA培养基为最适;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8.0~9.0,光照对菌丝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丝致死温度及时间为55℃ 10 min。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碳源为1%的蔗糖溶液,适宜氮源为1%的甘氨酸溶液;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5~6,光照对孢子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及时间为52℃10 min。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采自西双版纳景洪地区疑似橡胶麻点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活体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和GAPDH两个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将病原菌确定为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setariae。通过单因子变量试验,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8,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致死温度为53℃,10 min。该病原菌能有效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利用率最高,最适氮源为蛋白胨。24 h黑暗条件下培养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35℃,最适pH为7~8,28℃黑暗培养2 h后萌发率达到最大,为95.5%,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0℃,10 min。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西瓜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瓜炭疽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病原菌形态学鉴定,柯赫氏法则证病,rDNA ITS测序,鉴定该病致病菌为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orbiculare)。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SA; 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NH4Cl; 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为6; 黑暗条件利于病菌生长。病菌产孢最适培养基为西瓜茎叶煎汁培养基; 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NH42SO4; 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为6; 黑暗条件利于孢子产生。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min; 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10min。  相似文献   

5.
胡萝卜黑腐病是影响山西省胡萝卜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本文研究了胡萝卜黑腐病病原菌归属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病原菌形态学特征鉴定胡萝卜黑腐病致病菌为Alternaria radicina。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6;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尿素;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水滴中萌发率最高,酸碱度和光照周期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哈氏虫道真菌(Ambrosiella hartigii)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哈氏虫道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均以PDA为最佳培养基, 菌丝生长以甘露醇为碳源、KNO3为氮源最佳, 产孢以蔗糖为碳源、甘氨酸为氮源最佳。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分别为10~30 ℃和20~30 ℃, 最适温均为25 ℃, 最适pH为6。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需要黑暗条件。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4~28 ℃, 致死温度为46 ℃10 min, 适宜pH为5.0~6.0。分生孢子在水中不萌发。  相似文献   

7.
番茄茎基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茄茎基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供试PDA、PSA、2%水琼脂、Richard、番茄煎汁、燕麦片和番茄燕麦等7种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2%水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2~32℃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20℃,致死温度为50℃,10min;菌丝生长的pH范围为3~10,最适为5~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病菌在7种供试培养基上均能产生菌核;菌核在10种供试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范围为5~30℃,最适20℃,致死温度为59℃,10min;菌核萌发pH范围为3~10,最适为7。  相似文献   

8.
荔枝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主要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对荔枝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8℃;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12~36℃,最适28~32℃;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8~32℃。在pH 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 5~6;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3~4,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 6~7。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快,相对湿度低于85%时不能萌发。光照处理对该菌生长发育无显著性影响。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对分生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 10 min,菌丝体的致死温度为60℃ 30 min。  相似文献   

9.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是浙江省传统中药材“浙八味”之一。近年来在磐安县白术主产区发生一种新的枯斑病。为明确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本研究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特征观察,及ITS、LSU、rpb2tub2多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引起该枯斑病的病原菌为Phoma exigua。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8,最适碳源与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4℃、相对湿度100%;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47℃和54℃。不同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咯菌腈对该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24 μg·mL-1;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对其分生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10和0.16 μg·mL-1。由P. exigua 引起的白术枯斑病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引起贵州八角叶枯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 本研究采用单孢分离法获得3个菌株, 经形态学特征鉴定结合ITS?tef1和TUB多基因序列分析, 3个菌株均被鉴定为庐山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lushanensis, 这是该菌在八角上引起叶枯病的首次报道?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 该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佳温度为25℃, 最适pH为6~7, 菌丝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 min, 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11.
对马唐草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菌株MT-011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致病性强,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30℃,致死温度65℃/10min,最适pH值7,碳源以D-果糖最佳,氮源以硝酸钠最佳。产生分生孢子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9,碳源以蔗糖产孢量最大,氮源以赖氨酸产孢量最高。分生孢子萌发温度在20~40℃之间没有差异,萌发率均达90%以上;最适pH值7;光暗交替为最佳光照条件。除赖氨酸外所有供试碳源和氮源的孢子萌发率都很高,处理之间没有差异。MT-011菌株产生的活性物质作用于马唐草,可使叶片黄化或枯死脱落,与用菌体接种时造成大量叶片黄化或枯萎的症状极为相似。代谢产物对指示植物柱花草、辣椒和玉米的种子发芽后的根茎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3.27%,表现出很好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2.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 (Wakker) Boed]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PSA、PDA和OMA;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 ℃,pH要求不严格为5~9;在碳源和氮源中,蔗糖、葡萄糖、尿素、磷酸氢二氨和硝酸钠有利于病菌生长和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有严格的要求,RH≥80%以上分生孢子萌发,随湿度增加萌发率增高;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 孢子致死温度为55 ℃(10 min)。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6%戊唑醇微乳剂、25%丙环唑乳油、25%咪鲜胺水乳剂、25%戊唑醇乳油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25%咪鲜胺水乳剂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8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胶孢炭疽菌的室内毒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核桃炭疽病是目前危害山东省核桃生产的主要病害。为筛选防治该病害的高效药剂,在确定了最适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的基础上,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8种常用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的毒力,评估了温度对咪鲜胺和戊唑醇毒力的影响,检测了17个胶孢炭疽菌菌株对咪鲜胺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同时评价了这2种杀菌剂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显示:在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8℃下,供试8种杀菌剂中,咪鲜胺、戊唑醇和三唑酮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EC50值分别为0.07、1.45和3.04 mg/L;异菌脲、代森锰锌和咪鲜胺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EC50值分别为21.07、25.14和25.18 mg/L。咪鲜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受温度影响较小,而戊唑醇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温度降低而增强;供试17个菌株对咪鲜胺和戊唑醇均有较高敏感性,平均EC50值分别为0.08 和 1.03 mg/L。建议在核桃炭疽病发病的不同时期,轮换使用咪鲜胺、戊唑醇、三唑酮、异菌脲和代森锰锌等杀菌剂,以有效控制该病害。  相似文献   

14.
 明确黄脉爵床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病原菌分离、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rDNA-ITS序列分析、生物学特性及寄主范围测定等研究,证明该病病原菌为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菌丝生长及产孢适宜温度20℃~28℃,孢子萌发适宜温度24℃~32℃,菌丝致死温度49℃处理10 min;菌丝生长适宜pH 6~10,产孢适宜pH 4~8,孢子萌发最适pH 8;光暗交替适合菌丝生长与产孢,连续光照可抑制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量由少到多培养基顺序为CA、PCA、PDA、CMA、OA,而PDA上产孢最多;刺伤接种,病菌可侵染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等植物。黄脉爵床棒孢霉叶斑病病原为山扁豆生棒孢C. cassiicola,病菌易产孢,寄主广,潜育期短。该病菌侵染黄脉爵床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斐济金棕(Pritchardia pacifica Seem.&;H.Wendl.)叶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初期症状为病斑呈水渍状褪绿,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病斑边缘有黄色晕圈。对斐济金棕叶斑病病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斐济金棕叶斑病菌鉴定为卵形弯孢[Curvularia ovoidea (Hiroe &; Watan.) Muntanola],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0~35 ℃,适宜pH5~6;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40 ℃;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 ℃。  相似文献   

16.
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橡胶多主棒孢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范围为4~8;菌丝在以麦芽糖为碳源和以KNO3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25℃;水滴是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在不同的pH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无明显差异;分生孢子在果糖中萌发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