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广西兴安地区褐飞虱发生动态及迁飞轨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广西兴安地区单双季稻混作模式下褐飞虱发生规律,采用灯光诱捕和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早、中、晚稻田褐飞虱发生动态,并运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 4.8对2011年褐飞虱迁飞高峰进行了迁飞轨迹分析。广西兴安地区褐飞虱种群数量随季节变化明显,年发生6代,迁飞活动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褐飞虱发生高峰期与单季中稻生长期吻合,在单季中稻田的发生量最大。2011年广西兴安褐飞虱5—6月迁入虫源主要来自海南稻区以及泰国、越南和老挝中部稻区;7—8月迁入虫源来自广西南部、东南部和广东西部稻区;回迁虫源来自湖南西南部和江西西部;10月从本地迁出的虫群主要迁向广西中部和贵州南部。研究表明,偏南方向的低空急流为褐飞虱的大规模迁入提供了运载气流,降雨是迫使稻飞虱降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广西近年来在重大植物疫情防控中推行公共植检的一些工作经验,并提出了全面提升社会意识、建立长效防控机制及以政府主导和群防群控为根本的疫情防控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西植保》2007,20(4):46-46
《广西植保》是广西区植保总站、广西植保学会、广西昆虫学会、广西植病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期刊,1987年创刊。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入编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以开展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反映植保科技的发展动态,促进植保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宗旨。本刊突出报道广西植保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新成果,反映广西农林病、虫、草、鼠的发生动态及其分布,介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林木、花卉等植物的有害生物的防治技…  相似文献   

4.
投稿指南     
《广西植保》2017,30(1)
正《广西植保》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期刊,于1987年创刊。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入编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以开展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反映植保科技的发展动态,促进广植保科学实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宗旨。突出报道广西植保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新成果,反映广西农林业病、虫、草、鼠害的发生动态及其分布,介绍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5.
《广西植保》2010,23(2):44-44
《广西植保》是广西区植保总站、广西植保学会、广西昆虫学会、广西植病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期刊,1987年创刊。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入编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6.
《广西植保》2012,25(2):36-36
《广西植保》是广西区植保总站、广西植保学会、广西昆虫学会、广西植病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期刊,于1987年创刊。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入编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以开展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反映植保科技的发展动态,促进植保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宗旨。本刊突出报道广西植保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新成果,反映广西农林病、虫、草、鼠的发生动态及其分布,介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林木、花卉等植物的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和经验为主要内容。主要栏目有:调查与研究、植保技术推广、综述与评论、问题讨论、植物检疫、病虫动态、研究简报等。欢迎广大植保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人员踊跃投稿。来稿要求:  相似文献   

7.
《广西植保》2008,21(1):F0004-F0004
《广西植保》是广西区植保总站、广西植保学会、广西昆虫学会、广西植病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期刊,1987年创刊。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人编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以开展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反映植保科技的发展动态,促进植保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宗旨。本刊突出报道广西植保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新成果,反映广西农林病、虫、草、鼠的发生动态及其分布,介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林木、花卉等植物的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和经验为主要内容。主要栏目有:调查与研究、植保技术推广、评论与综述、问题讨论、植物检疫、病虫动态、研究简报等。本刊欢迎广大植保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人员踊跃投稿。来稿要求:  相似文献   

8.
《广西植保》2011,24(3):40-40
《广西植保》是广西区植保总站、广西植保学会、广西昆虫学会、广西植病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期刊,1987年创刊。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入编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以开展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反映植保科技的发展动...  相似文献   

9.
《广西植保》2013,26(1):36
《广西植保》是广西区植保总站、广西植保学会、广西昆虫学会、广西植病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期刊,于1987年创刊。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入编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以开展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广西植保》2011,24(4):36-36
《广西植保》是广西区植保总站、广西植保学会、广西昆虫学会、广西植病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期刊,于1987年创刊。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人编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入编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以开展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反映植保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西植保》2011,(2):40-40
《广西植保》是广西区植保总站、广西植保学会、广西昆虫学会、广西植病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期刊,1987年创刊。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入编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以开展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反映植保科技的发展动态,促进植保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宗旨。  相似文献   

12.
《广西植保》2009,22(2)
《广西植保》是广西区植保总站、广西植保学会、广西昆虫学会、广西植病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期刊,1987年创刊。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人编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入编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以开展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反映植保科技的发展动态,促进植保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宗旨。  相似文献   

13.
《广西植保》2010,23(1):40-40
《广西植保》是广西区植保总站、广西植保学会、广西昆虫学会、广西植病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期刊,1987年创刊。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入编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以开展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反映植保科技的发展动态,促进植保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宗旨。  相似文献   

14.
投稿指南     
《广西植保》2021,34(2)
正《广西植保》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期刊,于1987年创刊。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入编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超星域出版数据库收录期刊。本刊以开展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反映植保科技的发展动态,促进广西植保科学实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宗旨,突出报道广西植保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新成果,反映广西农林业病、虫、草、鼠害的发生动态及其分布,以介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林木、花卉等植物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和经验为主要内容。我们热忱欢迎植保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人员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东亚飞蝗的系统监测工作始于1989年,由广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柳州地区植保站以及来宾、武宣、宾阳、贵港、邕宁、象州等6个县(市)植保(测报)站共同组成东亚飞蝗监测网,制定了适用于广西蝗区的“东亚飞蝗监测一般调查方法”。经过三年的实施,基本摸清了东亚飞蝗在广西发生的一般规律,年发生3个世代,主要以卵和少量的成虫及蝗蝻越冬,第2、3代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重叠发生,是当年发生为害的盛期。飞蝗种群在年内的数量变化接近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6.
《广西植保》2015,28(2):48
<正>《广西植保》是广西区植保总站、广西植保学会、广西昆虫学会和广西植病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期刊,于1987年创刊。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入编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以开展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反映植保科技的发展动态,促进植保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宗旨。突出报道广西植保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新成果,反映广西农林业病、虫、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水稻穗腐病在我国水稻产区发生越来越重,调查了广西部分稻区稻穗腐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调查的广西水稻产区普遍发生稻穗腐病,个别田块严重发生,病穗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李品清 《广西植保》2008,21(3):22-24
玉米趾铁甲Dactylispa(S.str)setifera(Chapuis),俗称玉米铁甲虫,是广西、云南、贵州等几个省份玉米的重要害虫,其中以广西为主要发生区,而广西大新县年发生面积曾达1.2万ha,发生面积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占广西的三分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即开始组织对玉米趾铁甲的联防联治,在50a的防治工作实践中,各级政府和农业技术部门研究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和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年都挽回了大量的粮食损失,但仍出现年年防治年年有发生的现象,总体种群数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广西水稻稻飞虱的发生演变规律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有飞虱科昆虫49种[10],能对水稻造成危害的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混合种群,俗称为稻飞虱.稻飞虱是目前广西水稻发生面积最大,为害程度最重的病虫.本文叙述了稻飞虱在广西的发生演变规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广西水稻三化螟发生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西水稻三化螟发生面积呈缓慢下降态势,灯下诱虫量减少,受害率及残虫密度降低。作者叙述了2000~2010年三化螟在广西的发生动态,并对其相关因子进行了简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