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凤冈县茶毛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毛虫是茶园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在凤冈县永安镇重点产荼区每年都有发生。介绍茶毛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防治时期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MC-2001型电子杀虫灯在茶叶生产上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恩施市传统经济作物,由于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恩施茶叶色香味俱佳的品质特点,尤其是闻名遐迩的硒资源,更给恩施茶叶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茶毛虫、茶小绿叶蝉等茶树害虫的危害,导致茶叶产量、品质逐年下降,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广大消费者看重的是无公害茶和有机茶。茶  相似文献   

3.
鄂西南茶树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分析鄂西南茶区茶树三种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和茶毛虫的危害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枣园病虫害的防治现状、害虫预测预报和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抗虫基因利用的研究应用以及天敌的利用、选育抗虫品种、害虫的生态控制等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加强枣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居宁 《江西植保》2005,28(2):73-75
为生产优质、安全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笔者研究组装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果实套袋、科学使用高效生物制剂和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为主要内容的梨无公害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经示范应用:病虫为害明显减轻,防治效果好于常规防治园,梨果抽样检测,各项指标均低于国家无公害梨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毅民 《植物医生》2007,20(2):19-19
兴化市葡萄无公害生产基地,主要有巨蜂、藤稔等品种,生产中有许多病虫如黑痘病、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透翅蛾、天蛾、介壳虫等为害葡萄植株,影响优质葡萄的生产。为了生产无公害葡萄果品,生产基地积极采用生物、人工、化学等多种防治方法防治病虫为害,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在介绍兴化市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主要病虫害防治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能较好诱杀茶园中鳞翅目害虫的成虫,对茶毛虫卵块和幼虫控制效果分别达82.1%和81.6%,对茶卷叶蛾虫苞控制效果达80.9%,对茶尺蠖幼虫控制效果达83.2%,对茶园天敌伤害小.在无公害茶园应用频振式杀虫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很明显.  相似文献   

8.
石鸿文 《植物医生》1998,11(2):44-44
无公害防治蔬菜病虫害方法石鸿文(河南省信阳地区植保站464000)张青(河南省信阳市南湾乡农技站在蔬菜生产中,使用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时,必须谨慎,稍有疏忽,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危及人、畜、禽生命安全。现介绍如下八种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供各地菜农防...  相似文献   

9.
茶毛虫低位侧向分布习性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渭 《植物保护学报》1987,14(4):267-271
在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spersa Strand)生态学研究中,观察到阶梯形茶园中的茶毛虫四龄前幼虫有规律地分布在茶丛两侧中下部叶片背面。在近20多天内,其垂直和水平活动范围相对稳定。以茶毛虫侧向分布规律为依据,设计了茶毛虫低位侧向快速喷药防治技术,改进了过去全丛喷雾为两侧中下部快速喷雾,并根据茶丛高度及幼虫龄期调节步速和喷幅,以提高防治效果。测定了5种杀虫剂不同剂量对茶毛虫及蜘蛛的影响和茶丛不同部位雾滴密度,建立了实施快速喷雾防治技术。可减少用药量约3/4;降低茶蓬面芽叶受药量;与常规方法防治效果相当,而工效提高约3倍。经3年小区试验和大面积推广示范,证明较经济有效,适于山区茶园应用。  相似文献   

10.
无公害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江市庐山区是庐山云雾茶主产地,近几年相继建立了几个无公害茶园,茶园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管理。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就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控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加强农业防治,优化生态环境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基础,通过种植措施,优化茶园生态环境,使之不利于病虫害的发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opolyhedrovirus,EpNPV)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及其不同配比对茶毛虫的毒力,结果表明,EpNPV和Bt 5种比例混用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在177.3~221.7之间。其中以1.0×104PIB/μL EpNPV+2 000IU/μL Bt混用增效最明显,其毒效是Bt单剂的2.54倍。田间小区试验表明,EpNPV-Bt混剂(1.0×104PIB/μL EpNPV+2 000IU/μLBt)对茶毛虫幼虫有优良的防效,显著优于Bt单剂和EpNPV单剂(p0.05)。  相似文献   

12.
枸杞园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纹夜蛾在江永县枸杞园1a发生6代,以第四代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害最重。成虫飞翔力强,有趋光性,频振式杀虫灯对其具有很强的诱杀效果。杀虫灯区该虫的田间落卵量和幼虫量分别比非灯区降低53.8%和68.4%。频振式杀虫灯是枸杞园斜纹夜蛾无公害治理中1项先进、实用的物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甜菜夜蛾在我国淮河以南地区蔬菜等作物上频繁发生,已成为一种灾害性害虫。由于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对化学农药残留要求高,因此生物防治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综述了甜菜夜蛾生物防治进展以及对生物防治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用间接ELISA法,以109份人血清作为抗原及抗体,与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及其抗血清进行检测,以确定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人群的安全性,结果均呈阴性反应。试验说明,茶园应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对人群无害。  相似文献   

15.
以低能氮离子注入(N+)作为诱变手段对球孢白僵菌进行诱变,并对3种油茶主要害虫进行了毒力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注入后白僵菌存活率呈"马鞍曲线",其峰值即150×1013ions.cm-2为诱变最佳剂量。氮离子注入对白僵菌的菌落形态、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生长特性均有影响,通过产孢量、Pr1蛋白酶活和几丁质酶活指标筛选我们得到3株优良菌株,其中BbⅢ22菌株的Pr1蛋白酶活和几丁质酶活分别达0.230、0.137(OD值),为出发菌株的近2倍水平。BbⅢ22菌株对油茶叶蜂、油茶毒蛾有较强的致病力,在孢子浓度为107孢子.mL-1时,致死率达到了80%以上,而对油茶象甲的致死率相对较弱为60%左右。对油茶叶蜂、油茶毒蛾和油茶象甲的LD50对数浓度分别为5.2960、5.6347、6.3555。  相似文献   

16.
性诱技术是应用于果园的一种无公害、绿色防治技术。梨小食心虫是江西省梨产区的一种主要害虫,为了寻求适时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12年,利用性诱剂迷向散发器(即迷向丝)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性诱剂迷向法可使98%以上的梨小食心虫迷失方向,明显减少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减少了被害果,蛀果率只有1.8%,比对照降低了13个百分点,从而增加了梨果产值,同时降低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7.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达70—80%。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大鼠经口一次、多次和长期喂饲,经呼吸道吸入;豚鼠和家兔经皮、眼粘膜接种,均未引起异常表现,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正常,未见病理致变及EPNPV侵染。大鼠生殖试验F_0及F_1代鼠受孕率、活产率、哺育成活率等指标均正常,未引起畸胎;F_1代鼠生长良好。EPNPV对小鼠未见显性致死效应。上述结果表明,EPNPV对实验动物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农药水分散粒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农药水分散粒剂因其安全性好,对环境污染小,具有传统农药剂型的优点,被认为是农药剂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简述了水分散粒剂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其助剂、配制方法、造粒方法的发展动态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制一种高效、安全及无污染的生防菌剂,本文以核桃内生生防菌解淀粉芽胞杆菌Ht-q6为材料,通过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确定了生防菌Ht-q6可湿性粉剂的最佳助剂配方及对番茄叶霉病和灰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为载体硅藻土(85%)、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6%)、稳定剂KH2PO4(1.0%)、紫外保护剂抗坏血酸(1.0%)。该粉剂芽胞含量2.28×1010 cfu/g、杂菌率0.5%、pH 5.8、细度93.5%、干燥减量2.5%、润湿时间45 s、悬浮率85.6%,符合国家标准值,质量合格。同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不同浓度菌剂对大棚中番茄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稀释200×(制剂用量225 g/667m2)的可湿性粉剂对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7.1%和74.3%,与对照药剂75%百菌清的防效相比,叶霉病防效差异不显著而灰霉病防效差异显著。该菌剂的研制在生产实践中为番茄病害提供一条生防途径。  相似文献   

20.
草原开垦破坏草地植被,并且破坏了整个草原的生态环境,这已取得共识。然而,目前还有人想开垦呼伦贝尔天然草地来追求短期的利益。通过调查一个天然草地坡面的土层厚度和土壤水分,分析天然草地地貌部位对土层厚度和土壤水分的影响,以此为根据来阐述开垦天然草地的利害。结果表明:上部样点含水量低,坡脚和坡底样点含水量依次增加;黑土层保水性好,黄粘土层透水性差,砂土层保水性很差;坡面80%的面积黑土层小于或等于30cm,开垦压实以后厚度只能满足暂时耕作的需要。呼伦贝尔草原地形起伏较大,干旱且多大风,易发生土壤侵蚀。开垦以后将会失去保水性好的黑土层,那时,呼伦贝尔草原前景甚忧。因此,建议不应开垦呼伦贝尔草原,并给与适当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