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2010年我国的粮食生产是在气候条件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展开的.上半年西南地区出现百年不遇的春旱,北方地区持续低温,进入夏季后部分地区先后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的重大病虫害累计防治达3.33亿hm2次以上.其中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1.00亿hm2次以上,累计防治约0.85亿hm2次.  相似文献   

2.
本刊获悉根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会商预测,2013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态势,全年病虫害发生面积将达到4.9亿hm2次以上.其中,病虫害3.7亿hm2次,鼠害2933万hm2、草害9000万hm2.小麦蚜虫、水稻"两迁"害虫、玉米螟偏重至大发生,黏虫、小麦赤霉病暴发流行风险较高,小麦条锈病、蝗虫、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在部分地区可能加重发生,局部农区鼠害和草害为害加重,苹果蠹蛾、红火蚁、稻水象甲等植物疫情也呈扩散蔓延态势,保障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根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会商预测,2012年,受异常气候、耕作方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将受到多种病虫草鼠害的威胁,预计全年病虫草鼠害累计发生面积5亿hm2次,比2011年增加0.2亿hm2次。其中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  相似文献   

4.
<正>12009年全国农业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治概况2009年我国小麦条锈病、水稻螟虫、马铃薯晚疫病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偏重发生,但水稻害虫发生程度总体上轻于2008年。截至2009年10月份,我国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0.73亿hm2次,比  相似文献   

5.
2011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属中等程度发生年份。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2.35亿hm2次,防控面积2.93亿hm2次,挽回产量损失928.5亿kg,为粮食实现"八连增"做出了贡献。文章总结了2011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控工作的成绩、基本经验以及绿色防控的具体进展,根据农业部制定的《2012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要点》,部署了进一步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的八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2021年全国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病虫源基数、种植结构和气象预测等,预计2021年我国粮食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累计发生面积约1.4亿hm2次.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域涉及我国黄淮海及以南玉米种植区,长江以南发生面积占比80%;小麦条锈病秋冬季发生时间早、范围广、病情重;稻飞虱、二化螟、小麦蚜虫、棉铃虫等重大病虫预计偏重发生;黏虫主要在黄淮、华北和东北玉...  相似文献   

7.
2005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病虫越冬(发生)基数、作物布局、气象和水文条件分析,预计2005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仍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中,小麦条锈病、水稻螟虫、蝗虫、草地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重大病虫害将严重或偏重发生.全年主要病虫发生面积近3.3亿hm2次,需要防治面积4亿hm2次左右.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水稻"两迁"害虫稻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大量迁入黔东南州为害水稻。至6月底,两虫累计发生面积已达到14.2万hm2次,水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发生面积也呈上升态势。面对以水稻"两迁"害虫为主的病虫害发生的严峻形势,州农业局及各县市农业局迅速行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深入田间地头指导防治,全力抓好防控工作,水稻病虫害得到全面控制,确保了全州水稻生产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9.
2009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8年12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全国植保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百名以上专家,对2009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的会商结果.结合近期病虫调查和气象预报等情况综合分析.预计2009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为偏重发生年份,发生面积4亿hm2次左右.其中,小麦条锈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螟虫、草地螟、玉米螟、棉铃虫仍呈严重发生态势;小麦赤霉病、稻瘟病、油菜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有潜在流行威胁;玉米粗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在部分地区呈加重发生趋势;东亚飞蝗在部分蝗区将出现高密度点、片.  相似文献   

10.
农民使用农药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故城县耕地5.6万hm2,常年粮食种植面积5.3万hm2(含复种)左右,粮食主要品种是小麦、玉米等.每年防治病虫害用药产品200余种,农药使用量300余吨.为摸清新时期农民防治粮食作物农药使用现状,促进农民用药水平提高,2007年对农民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为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1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总发生面积近3亿hm2次,比2004年增加3%左右。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一是迁飞性害虫暴发频繁。2005年稻飞虱在南方稻区大发生,发生面积达0.23亿hm2次。其中,严重发生面积506.7万hm2次;东亚飞蝗在海南、广西严重发生,两地累计发生面积约13.3万hm2。二是大区域流行性病害发生加重。稻瘟病在西南及东北稻区发生严重,发生面积达580万hm2次,在东北部分稻区出现严重成灾现象;小麦条锈病在西北、鄂北、豫东等麦区冬前显病早、病点多、病情扩展快,发病中心形成早。三是经济作物病虫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2月5~6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全国植保科研、教学和推广应用的100多名专家,会商了2011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根据病虫越冬基数、2010年冬季至2011年夏季气候趋势预测和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1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仍为偏重发生年份,程度重于2010年,发生面积约为3.8亿hm2次,同比增加4%。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2014年12月11日至12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报人员和有关专家对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根据病虫源发生基数、冬春季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和作物种植情况综合分析,预计2015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维持多发、重发和频发态势,全国累计发生面积约3.53亿hm~2次,以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威胁最大。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蚜虫、玉米螟重发区域广,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玉米  相似文献   

14.
《湖北植保》2012,(2):1-2,7
2012年我省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玉米、马铃薯、柑橘、茶叶、蔬菜等主要农作物将受到多种病虫草鼠害的威胁,预计全年发生病虫草鼠害约3.50亿亩次,比2011年增加1200万亩次。其中水稻“两迁”害虫、南方水稻黑条矮缩、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将重于上年,棉花扶桑绵粉蚧、稻水象甲、水稻细条病等疫情有蔓延势头,为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主要农产品有效、安全供给,植保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5.
高效植保机械与精准施药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药、植保机械(又称药械)与施药技术是影响农药喷施效果、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效率的3个同等重要的因素。药械与施药技术随着农药学科的发展而发展,整体来讲药械发展经历了人背机器、机器背人、人机分离、喷雾机器人4个典型时代。我国现有耕种面积大小不同的各类农场3.2亿个,总耕地面积1.2亿hm2,年均植保防治作业面积4亿~5亿hm2次,至今我国连续10多年的粮食连年增产,新型植保装备与高效施药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功不可没。与20世纪相比,在新千年前20年,国内外药械和施药技术与高速发展的绿色农药生产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至2020年我国植保机械社会保有量突破2.5亿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260多万台,各类果园喷雾机150多万台,植保无人机10多万台;新型植保装备与高效施药技术为农药减量提供了手段,助推了农药利用率的提高和农药的减量计划的实施。2020年全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的农药利用率达到40.6%,较2015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新型植保装备与高效施药技术为解决诸如农药有效利用率低、操作人员中毒、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我国自走式喷杆喷雾机、...  相似文献   

16.
《广西植保》2000,13(3):31-36
广西 1 999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 ,农田杂草、鼠害为中等程度发生。全年总发生面积 1 338.1 0万hm2 次 ,与历年相比 ,仍呈扩大态势。其中病害 2 89.81万 hm2次 ,虫害 6 4 2 .85万 hm2次 ,农田鼠害 1 0 3.88万 hm2次 ,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2 .1倍。总防治面积 1 2 6 3.49万 hm2次 ,占总发生面积的 94.4% ,其中化学除草面积上升的幅度较大。经防治后挽回粮食损失 (含水稻、玉米、小麦、大豆 ) 2 6 3.86万t,油料 4.6 9万 t,其它 (甘蔗、果树和蔬菜等 ) 2 37.77万 t,与上年相比 ,分别增加9.4%、 2 9.8%、 77.2 % ;经…  相似文献   

17.
《植物医生》2011,(3):25-25
"十一五"期间,江西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路,5年来,全省专业化防治组织数量和服务面积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通过建立水稻、果树、蔬菜、茶叶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全省绿色植保技术年应用面积达100万hm2以上,年均挽回粮食损失近42亿kg,每年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亿元。面对农业自然灾害频发,该省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农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已连续多年控制了重大病虫的暴发为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科学评估植物保护工作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基于全国植物保护统计资料数据,对"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作物植保贡献率进行了测算。2016—2020年,全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面积4.997亿~5.393亿hm~2次,年均挽回粮食损失8 728.08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3.17%,据此判断植物保护工作对"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作物生产的平均贡献率为13.17%。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的植保贡献率分别为16.42%、15.53%和8.56%。结合田间病虫为害损失研究结果,分析认为当前植保贡献率存在被低估的问题。建议各地开展科学的试验和调查,以明确不同地区、不同发生程度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挽回损失和植保贡献情况。同时,要全面掌握当地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控情况,建立科学的植保贡献率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粘虫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大害虫之一,大面积粘虫爆发会造成粮食减产并威胁生产安全。2012年,三代粘虫在华北、东北的成灾面积近467万hm2,损失超过20亿元,引起农业部高度重视。粘虫在湖北省主要发生于小麦种植区,2012年发生面积为8万hm2(次),其次为玉米种植区,发生面积为0.68万hm2(次),水稻及杂粮种植区的发生面积不大,为0.5万hm2(次)左右。田  相似文献   

20.
稻飞虱是监利县水稻上的主要虫害,2006年特大发生,是自1975年以来最严重的1年.据统计,中晚稻飞虱累计发生面积9万hm2,是种植面积的1.4倍.防治面积38万hm2(次),挽回粮食损失5.77万t.虽经过大力防治,但中稻"穿顶"面积仍有0.45万hm2,占中稻面积的5%,晚稻零星"穿顶",全县因稻飞虱为害造成粮食损失2.5万t.分析2006年稻飞虱大发生原因,总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