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曾伟  张莉敏 《江西植保》2014,37(3):250-253
通过黏胶型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玉米大螟越冬代成虫的同地对比诱测结果表明,黏胶型性诱捕器监测越冬代大螟成虫效果好,其诱蛾趋势和峰型与灯诱基本趋于一致,可用于替代灯诱监测。对比分析发现,大螟性诱测的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发蛾高峰期相吻合,可作为性诱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大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7 d分别作为雌蛾的发蛾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大螟卵孵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该法适宜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不同测报工具对草地贪夜蛾成虫诱集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9年,在河南省开展了不同测报工具对草地贪夜蛾成虫诱集效果的研究。通过对市售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诱捕器和自动虫情测报灯、高空测报灯的诱蛾情况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诱捕器和两种测报灯在7—9月的诱蛾量变化基本一致,以9月的诱蛾量较大,均可指示田间害虫的盛发期。不同性诱剂诱捕器产品的诱蛾量总体不高,其中以有效成分(含量≥3 mg)为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的PE胶管诱芯Ⅰ和有效成分(含量1.45 mg)为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的PVC胶管诱芯Ⅱ诱蛾量相对较大,7—9月平均累计诱蛾量分别为31.27头/诱捕器和28.49头/诱捕器。灯诱监测草地贪夜蛾的始见期晚于性诱监测结果,7—9月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的平均累计诱蛾量分别为17.11和166.80头/灯,在害虫具一定种群数量时监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曾伟 《江西植保》2013,(4):366-370
通过2011—2013年应用黏胶型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水稻二化螟越冬代成虫同地对比诱测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测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始盛期相吻合,可以作为不同地理生态区和非灯诱监测区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二化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3-4d、10-11d分别作为预测雌蛾的发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和选取相应期距值。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二化螟卵孵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2011—2013年性诱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合。该法预测准确,简便易行,建议该技术在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二化螟性诱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多年系统调查和应用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其诱蛾量与测报灯的诱蛾效果相当或略高,且诱蛾量受环境影响较小。诱测结果能够反映出二化螟在1年中发生的实际情况,可在实际测报中应用。性诱、灯诱、田间虫量剥查结合,将明显提高水稻二化螟监测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于2019年在福建长汀开展了针对二化螟的性诱与药剂防控技术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田间应用性诱剂诱捕器可大量诱捕二化螟成虫;性诱+药剂组合使用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性诱+化学农药处理的防效最佳,受害株率较空白对照区降低87.30%,且较单独使用药剂防治的处理减少用药2次。  相似文献   

6.
2011~2012年在河北省康保县对草地螟性诱剂进行了田间诱蛾效果试验。结果证明,1~4号试验诱芯对越冬代、1代成虫都有诱蛾效果,以4号、2号诱蛾效果较好;与常规监测工具普通黑光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对比,性诱剂诱蛾量低、诱测日数少,但两类工具诱蛾曲线峰型基本一致。分析认为,草地螟性诱剂诱蛾可作为电力供应缺乏地区对草地螟的一种辅助监测手段,并且可用于当地短期预报和防治指导。  相似文献   

7.
甘蔗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Sne-llen)成虫趋光性弱,用灯诱法预测虫情效果不大,我们于1975年开始试用性外激素粗提物作虫情测报,指导大田防治的研究,结果如下: 雌娥性外激素活性:用水盆式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放未交配活雌蛾一头,于晚上进行田间诱捕,共77次,593盆,总诱雄量2040头,平均诱捕率52.5%,诱雄量3.4头/  相似文献   

8.
在二化螟预测预报中,性诱剂和黑光灯两种诱捕方法被广泛采用,为比较这两种方法对稻田二化螟诱捕效果的差异,于2010—2014年在浙江温岭地区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对诱芯和诱捕器种类、田间越冬幼虫量以及气象因子对二化螟诱捕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越冬代二化螟,采用性诱剂和黑光灯诱捕的二化螟成虫数量的消长动态基本一致,但采用性诱剂诱捕的成虫峰期出现早、峰次多,而且诱捕量显著高于黑光灯诱捕;不同性诱剂诱芯与诱捕器之间的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性诱剂和黑光灯两种方法诱捕的虫量与田间越冬的幼虫基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种诱捕方法的诱捕虫量与气温密切相关,对于越冬代,诱捕的虫量与温度呈负相关,而其余各代的诱捕虫量则与温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2007-2009年连续3年应用探照灯诱虫器和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并结合雌蛾卵巢解剖对稻纵卷叶螟种群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探照灯诱虫器能有效监测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其数量变化规律与佳多测报灯灯下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监测峰次多于佳多灯.探照灯诱虫器对稻纵卷叶螟的诱蛾量显著高于佳多灯,且对起飞迁出、过境、迁入降落虫群均具有较强诱捕作用.据此提出了以探照灯诱虫器、佳多测报灯诱虫突增情况和雌蛾卵巢解剖情况为标准的探照灯诱虫器诱蛾虫源性质判断方法,并以此方法,对探照灯诱虫器诱捕迁入、过境和迁出稻纵卷叶螟进行了个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二化螟性诱剂在稻田的应用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田进行二化螟性诱剂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性诱剂悬挂高度50、75、100、125和150cm的诱蛾效果差异不显著;水盆诱捕器和粘胶诱捕器对二化螟的诱集效果差异不大,两者明显好于黄板的诱集效果;一个诱捕器放置2支、1支、0.5支诱芯,对二化螟的诱集效果差异不明显;不同型诱芯速效性和持效性不同。因此,在稻田应根据用途合理选择和放置性诱剂。  相似文献   

11.
不同诱捕方式对黏虫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诱捕方式对黏虫成虫的诱捕效果,选择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的性诱、食诱、灯诱并结合不同诱捕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诱捕方式对黏虫成虫的诱捕效果差异很大。在性诱剂诱捕器和食诱剂诱捕器中,以新型诱捕器+2号性诱剂所组成的诱捕方式诱捕效果最好,明显优于其他诱捕处理的诱捕效果。在采用相同诱捕器的情况下,2号性诱剂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1号性诱剂。在所用诱剂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性诱剂、食诱对黏虫的诱捕效果均低于黑光灯和高空探照灯。但不论采用何种诱捕方式,虽然诱虫量差异很大,但其所反映的虫情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所以,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使用新型诱捕器+2号性诱剂所组成的诱捕方式。  相似文献   

12.
性诱剂预测水稻第一代二化螟发生期初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曾纪康 《植物保护》1986,12(5):33-34
过去我站对水稻第一代二化螟发生期的预测,主要是通过剥查田间残留禾蔸虫情,及测报灯(200W白炽灯)诱蛾予以辅证的方法进行,费时费力。1982—1986年试用二化螟雌性性诱剂对一代二化螟进行发生期预测,证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及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2017年于烟台福山樱桃园开展绿盲蝽性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可用于樱桃园绿盲蝽田间发生动态监测。应用性诱剂诱捕器可有效降低樱桃叶芽、幼果的受害率;在樱桃集中采摘开始日调查,叶芽防效为65.33%,幼果防效为75.00%,对绿盲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协调应用稻田耕沤、性引诱剂诱蛾及Bt防治第一代二化螟等措施,即在越冬代二化螟盛蛹期耕沤稻田、在盛蛾期挂放性引诱剂、在第一代二化螟盛卵期施用Bt,对第一代二化螟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在不同类型诱捕器挂放同一企业同一批次生产的二化螟性引诱剂,其诱蛾量有明显差异,水盆诱捕器诱蛾量最高,为蛾类通用型诱捕器的2~6倍。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测报灯及性诱剂在二化螟预测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品种测报灯及性诱剂诱集二化螟蛾量的收集清点工作量大小、折线图的分析难易、虫体识别难易等对比分析,智能型虫情测报灯明显优于其它方式,减轻基层农技人员病虫害调查工作强度,是病虫害预测预报必要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6.
二化螟性诱剂和诱盆设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通过对二化螟性诱剂水盆诱捕器及其设置高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诱捕器的口径大小以24cm为佳,绿色水盆的诱蛾量比其他颜色的要大;在越冬代诱捕中,诱盆的高度在20cm左右效果较好;性诱剂离水面的高度对二化螟雄蛾的诱捕有一定影响,其高度在0.5~1.0cm的诱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调查了不同厂家生产的二化螟性诱芯和不同类型的诱捕器对田间二化螟成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诱芯的持效期均达40d以上,但北京中捷四方科贸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剂在诱杀效果更好。诱捕器类型对诱杀效果影响则表明用三角型诱捕器最佳,其次为自制的可乐瓶诱捕器,最差的为UMT-B型诱捕器。  相似文献   

18.
2004-2006年连续3年应用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和传统普通黑光灯对草地螟种群监测和诱杀结果表明,两种诱虫灯均可有效监测草地螟种群动态,自动虫情测报灯对高密度草地螟种群诱杀效果显著,诱蛾量明显高于普通黑光灯的,而普通黑光灯对低密度种群诱杀较为有效。两种灯光诱捕器监测的草地螟种群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每天诱蛾数呈极显著相关(r2004=0.973、r2005=0.990和r2006=0.981,p<0.01),但黑光灯下草地螟种群始见期较早而终见期较晚。两种灯下诱捕的草地螟雌蛾数均大于雄蛾数,但灯光诱捕器之间诱捕的草地螟雌雄性比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9.
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的研制与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是新开发的一种虫情自动观测工具,经初步应用观测,证明该灯具有诱测害虫种类多、数量大、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安全等特点,可有效提高虫情监测的时效性和预测的准确性,并减轻测报人员工作强度,符合病虫测报标准化、网络化、自动化和可视化的发展要求.在总结该灯对害虫诱测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应用于系统害虫观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完善二化螟监测和预测预报手段,比较性诱剂不同诱捕装置效果,为水稻绿色防控提供理论支撑,进行本试验. 1 试验材料 选择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诱芯及粘板屋形诱捕器,另一诱捕装置为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圆筒形塑胶诱捕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