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云金杆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对美国白蛾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协同作用,采用Bt预处理及直接混用2种方式施药,室内饲毒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rury) 2龄幼虫的活性,同时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对Bt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虫先用每mL含1×106个孢子的Bt S19菌悬液预处理,1 d后再用系列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其48 h的LC50值为0.76 mg/L,而未经预处理,仅用高效氯氰菊酯处理48 h的LC50值为1.28 mg/L;2种处理在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浓度为2.25 mg/L时对试虫的半致死时间(LT50值)分别为9.2 h和34.7 h,两者间增效作用明显。对于直接混用,采用1×106个/mL的Bt S19与6 mg /L的高效氯氰菊酯混剂处理,增效作用明显,72 h的共毒系数为122.5,此后再增加高效氯氰菊酯的浓度则表现出轻微的拮抗作用。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可使Bt生长对数期延迟,且浓度越高影响越大,说明高效氯氰菊酯可影响Bt芽孢萌发,使菌体增殖延迟。研究表明,先用Bt预处理后再使用高效氯氰菊酯对美国白蛾的作用效果优于二者直接混用。  相似文献   

2.
围食膜是昆虫中肠细胞与肠腔之间的一种防御性屏障,破坏围食膜即能促进病原微生物对昆虫的侵染。分别研究了荧光增白剂FB28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颗粒体病毒增效蛋白(En-Ha)对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yphantria cunea nucleopolyhedrovirus,HcNPV)的增效作用,分析了活体条件下FB28与En-Ha对美国白蛾幼虫围食膜的破坏作用,解释了其增效作用机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FB28和En-Ha均能够影响围食膜蛋白的表达谱,提高HcNPV的感染率,使其毒力显著提高:单独饲喂HcNPV时的LC50值为1.11×105 PIBs/mL,添加FB28和En-Ha后,其LC50值分别降低为1.91×103和7.70×103 PIBs/mL,增效比值(SR)分别为58.12和14.42。SDS-PAGE电泳结果发现:用FB28饲喂处理幼虫后,分子质量为60 ku的蛋白条带消失,37 ku的新蛋白条带逐渐出现;幼虫摄取含有En-Ha的饲料后,分子质量为75 ku的蛋白条带消失,44.3 ku的新蛋白条带逐渐出现。经过10~24 h后,FB28和En-Ha处理的幼虫围食膜都能够恢复正常,表明其破坏作用是短暂的。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与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的协同作用,分别用103~108孢子/m L的6个Bt浓度处理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2龄幼虫后,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Bt对其致死、亚致死效应,及亚致死浓度Bt对寄生蜂子代出蜂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106孢子/m L处理组美国白蛾均未能化蛹;而106孢子/m L处理组均能化蛹并羽化,且幼虫发育历期随Bt浓度的增加而延长,平均蛹重在74.92~92.18 mg之间,均高于对照的68.66 mg,但蛹重不呈线性规律变化。当Bt对美国白蛾平均校正死亡率低于17.17%时,幼虫发育历期延迟不明显,但平均蛹重为101.11~124.34 mg,均高于对照;接蜂后能够正常出蜂,出蜂率为33.13%~51.25%,每蛹出蜂量为117.43~143.42头,均显著高于对照。表明用平均校正死亡率低于20%的Bt处理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有利,2种生防措施协同作用存在增效潜力。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opolyhedrovirus,EpNPV)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及其不同配比对茶毛虫的毒力,结果表明,EpNPV和Bt 5种比例混用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在177.3~221.7之间。其中以1.0×104PIB/μL EpNPV+2 000IU/μL Bt混用增效最明显,其毒效是Bt单剂的2.54倍。田间小区试验表明,EpNPV-Bt混剂(1.0×104PIB/μL EpNPV+2 000IU/μLBt)对茶毛虫幼虫有优良的防效,显著优于Bt单剂和EpNPV单剂(p0.05)。  相似文献   

5.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Bt混剂的作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与苏云金杆菌(Bt)配制而成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Bt混剂(EpNPV-Bt)的增效作用、速效作用、拒食作用和兼治作用。结果表明,在16~28℃温度范围内,EpNPV-Bt对茶毛虫的作用在整个死亡周期表现为相加作用,协同毒力指数主要分布在-20%~20%之间,其中16、19、28℃的死亡前期表现为增效作用,协同毒力指数大于20%,22℃的死亡中期表现为拮抗作用,协同毒力指数小于-20%。EpNPV-Bt对茶毛虫LT30为5.6天,比EpNPV减少3.8天,幼虫的死亡速度提高了1.8倍。EpNPV-Bt对茶毛虫的拒食效果明显,取食量比EpNPV减少66.2%。EpNPV-Bt对茶刺蛾、用克尺蠖和茶尺蠖等茶树害虫具有兼治作用,其中对茶刺蛾的死亡率达85.8%。  相似文献   

6.
春尺蠖在我国危害严重,为了挖掘具有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生防因子,本文分离纯化一株能够感染春尺蠖幼虫的新病毒,生物活性测定了新病毒株的毒力及其对春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pciNPV)的增效作用。新病毒株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该病毒多角体多为切面呈六边形的多面体,直径大小为0.32~1.20 μm,病毒粒子呈近球状,具有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结构特征,命名为春尺蠖质型多角体病毒(ApciCPV)。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ApciCPV对春尺蠖3龄幼虫有很强的毒力,半致死浓度(LC50)为1.42×104 OBs/mL。当感染春尺蠖3龄幼虫时,ApciCPV可使ApciNPV半致死时间(LT50)缩短0.50~10.90 d,使ApciNPV对春尺蠖的最终致死率提高6.70%~43.33%。根据最终致死率、LT50以及ST三个值综合决定,当ApciNPV和ApciCPV配比浓度分别为1.0×106和1.0×104 OBs/mL时,对春尺蠖3龄幼虫的感染效率最高。新分离的ApciCPV病毒株是控制春尺蠖虫口密度的理想生物因子。  相似文献   

7.
几种荧光增白剂对SfaMNPV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化学增效因子提高杆状病毒的毒力,是扩大其实用性的重要途径.笔者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3龄幼虫为供试虫,测试了几种荧光增白剂对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yngrapha falcifera multipl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SfaMNPV 包含体(OB)、多角体来源病毒粒子(PDV)毒力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OB作为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nucleopolyhedrovirus,SpltNPV)的增效剂,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在0.25%~1.00%的浓度范围内,随着OB增效剂浓度的提高,其对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也随着提高,最高增效倍数达85.1倍;在2~4龄幼虫范围内,随着虫龄的增大,OB增效剂对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也增加;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增效剂的增效作用无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水稻品种抗二化螟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丹东分离到的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致病力较强的毒株。感染三龄幼虫死亡率回归直线方程为:y=2.94+0.46x。Lc_(50)值为3.16×10~4PIB/毫升.设计的长90厘米、宽50厘米、高60厘米的繁毒箱,每箱次可繁殖病死虫尸2000余头,含多角体3.2×10~(-4)亿个。三年间经较大面积的防治试验,防治美国白蛾的适宜龄期为2~3龄,应用浓度0.67~1.8×10~7FIB/毫升,防治效果为87.8~99.3%。若与低浓度敌百虫混用,增效5~10%。  相似文献   

10.
不同昆虫病毒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联合增效作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测定了多种病毒组合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联合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八字地老虎颗粒体病毒(XcGV)、银锭夜蛾质型多角体病毒(McCPV)可明显提高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INPV)对斜纹夜蛾的杀虫速度,其中及XcGV可使SINPV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LT50缩短了0.5—2.5d;McCPV可使其缩短0.6—2.9d,但未提高其杀虫毒力。XcGV亦可提高SINPV和XcNPV对甜菜夜蛾的杀虫速度,分别使甜菜夜蛾2龄幼虫LT50缩短1.3和1.7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