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县是一个主产粮、棉的浅丘陵地区,共有人口47万,耕地685,256亩,现有耕牛26,536头,(母牛有15,619头,内有应配种的适龄母牛11,917头),其中能劳役的23,519头,平均每头牛负担耕地面积29.1亩,如果加上复种指数,则每头牛实际负担的耕作量已上升到90亩左右,全县各地历年来就没有繁殖耕牛的习惯,缺牛情况是相当严重的,为了彻底  相似文献   

2.
两当县是山区县,山大沟深,人少地多,耕地面积仅11万多亩,且多为坡地,耕作靠二牛抬扛。因本地土种牛体格小,役力弱,农忙时节严重影响户农的耕作生产。为解决这一矛盾,从1982年开始进行黄牛改良,到1992年6月底,改良牛已达8097头,占全县耕牛总数17128头的47.27%,每头耕牛均担耕地由11亩降为6亩,缓解了役牛紧张。改良开始首先面临的是技术人员缺乏,县上采取了送出去、带回来的办法,先后培训了30多名专业冻配员,分布在10个冻配点;其次是选种问题,本着立足当地生产,提高役力、增强体质的目的,选择西门塔尔、秦川、瑞士褐牛、丹麦红牛和利木辛牛几个品种为父本杂交本地母牛工作中,主要抓  相似文献   

3.
<正> 78年以来,本县水牛劳役虽一直负担耕地总面积的94%以上,每劳役牛负担耕地只24亩,一年只劳役80天。单一役用经济效益还不如役、乳综合利用(见下表)。  相似文献   

4.
廉江县位于雷州半岛北部,丘陵起伏,河川密布,水草丰茂,其中6700公顷以上连片草地3块,20公顷以上草地55块,还有零星草地32450公顷。1991年水牛存栏量85万头,其中可繁殖母牛达2.8万头。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牛的役用逐步减少,平均每头役用水牛负担的耕地面积已从70年代的6.3公顷下降到1991年的4.2公顷。如何开发利  相似文献   

5.
宝鸡市位干陕西关中西部,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1%。五个山区县,加上川原县(区)的山区公社,全市共有山区公社111个,占全市公社总数的56.3%。山区社队存拦牛150,200头,占全市耕牛总数的62.7%。山地牛主要指山区社队的小个子牛。这些牛一直是我市山区社队的主要耕作动力和肥料来源,每头牛平均负担耕地40亩左右,在促  相似文献   

6.
为了摸清平江县乡镇现有耕牛的存栏情况,我们对平江县加义镇(加义片)和伍义镇粟山片进行了调查。共计调查20个村,207个村民小组,1025个养牛户,两片2002年有存栏牛2507头,比2001年的2168头增加339头,增长15.59%。伍市镇栗山片由2001年的1072头发展到2002年的1323头,增长23.41%,两片有8300家农户,耕地43055亩,牛平负担耕作17.17亩,平均每3.33户一头牛。1牛群自然结构1.1种类结构调查的1525头牛中黄牛681头,占总牛数的46.6%,水牛7…  相似文献   

7.
我盟1962年共有耕地1,468万多市亩,其中机耕面积仅占2.3%,共余97%的农田主要依靠畜力完成。全盟平均每头耕畜负担耕地面积达40多亩,分布不匀,部分地区耕畜缺乏。从现有耕畜种类来看,耕牛则占58%以上,同时广大牧区群众的衣、食、住、行又与养牛业存在密切的关系,所以积极发展养牛业,不但能促进农业生产,而且对改善人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但在目前粗放经营的条件下,耕牛营养状况很不稳定,夏饱、秋肥、春冬瘦  相似文献   

8.
揭西县甲埔大队地处平原区,是棉湖镇的近郊。全大队十四个生产队,274户,1818人,耕地面积1100多亩。近两年,大队党支部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畜牧业,大力支持和鼓励社员利用本地母水牛挤奶,做到役乳综合利用,使耕牛生产不断发展,且体积肥壮,据今年十一月底统计,全队耕牛103头。比七五年85头增加21%,比七八年94头增加9.6%全大队存栏成年母牛92头都实行役乳综合利用。目前,正处于泌乳期的挤奶母牛共62头,占总母牛数的67%。这个大队的实践证明,水牛挤乳大有可为,共有六大好处。 1、水牛劳役又挤奶,集体社员收益大。过去,这个大队的耕牛单纯劳役,农忙时间短,农闲时间长,耗料又费工。自从利用水牛挤奶以来,每头水牛母每天挤奶可达4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耕牛役力,民国时期已出现耕牛繁殖场站和杂种牛耕地.民国27年(1938年)中央农林部于四川彭水县建耕牛繁殖场,后迁南川县建成南川耕牛场,养种牛500头,建6个配种站给农民耕牛配种.民国31年(1942年)中央农林部四川推广繁殖站,委托四川农业改进所畜牧改良场三台分场代办耕牛配种站,为农民耕牛配种.民国36年(1947年)三台县引进荷兰公牛与本地黄年200多头配种,杂种牛既可提高役力,又可挤奶.1951年4月川北农林厅在巴中县南龛坡建立巴中耕牛试验场;有种牛362头,建立民间配种站694个,1954年撤销.1952年,川南农林厅在叙永县大树区长秧乡建川南叙永耕牛试验场,1954年撤销.1955年后,四川先后引入荷兰、秦川、三河牛等公牛20头,开展杂交改良本地黄牛.1959年,四川引进南阳牛、秦川牛.为了保证杂交改良的开展,1955年三台县率先建立耕牛人工授精站后,阆中、简阳、重庆、巴中等县分别建立耕牛人工授精站,1958年全省有耕牛人工授精站24处.1959年全省有杂种黄牛2万余头.1960年四川从苏联引进拉托维亚牛,分别在万县、涪陵、西昌、重庆等地与本地黄牛杂交.1964年全省有杂种牛7万多头.1971年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盱眙县尤山人民公社,是个山区社。全社共有耕地五万二千亩。一九五七年底,圈存耕牛二千六百八十一头,平均每十九亩多地有一头牛。经过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全社的耕牛发展到三千三百四十二头(包括冬天卖出二百七十七头在内),增加六百六十一头,增殖率达百分之二十四点六六。一九五九年春,公社党委在上级党委的指示下,开展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的耕牛“双满、六全”运动。经过一年的努力,全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耕牛目前产量和品质情况: 我国牛只产量,根据1952年底统计,有黄牛(包括牧区牦牛,犏牛)4496万头,水牛1164万头,合计为5660万头,约占马、牛、驴骡总数的74.3%。但这些牛只并非完全可以役用,如果除去牧区、山区里专供繁殖、  相似文献   

12.
<正> 都昌县培育一批役乳兼用牛。都昌县为了提高耕牛素质和养牛经济效益,从一九七八年起,积极开展耕牛品种改良,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培育出役乳兼用的杂种母牛149头,其中开始挤奶的14头,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值此新旧世纪之交,回顾本世纪四川畜牧业发展进程,具有深远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900年,庚子之役后,四川每年新增赔款摊派,每头肥猪再增收肉厘(后称屠宰税)200文,加征总额白银100万两。1901年,四川商人经营鸭毛出口。1906年,涪州、广元县举办农务局,订立禁杀耕牛令,保护农畜等法规。1908年,成都成立民间农务总会,工作任务有调查四川畜产品及销售情况,劝导仕绅设立畜产公司。1910年,四川家畜合计:牛267万头,马11万头,羊153万头,猪1184万头。出栏肥猪513万头,猪肉产量3…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县位于川西边沿。地处山丘,自然条件优越,水草繁茂,是水牛主产县。多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调整牛群结构,增大母牛比例,加速发展耕牛。一九八○年底存栏耕牛27834头。母牛20381头,占总牛数的73.22%,其中,能繁母牛14943头,占母牛总数的73.32%,占耕牛总头数的53.68%,产仔8604头,成活率89.9%,繁殖率52.34%;提供  相似文献   

15.
(一)我乡六个社有耕地6137垧,耕畜1,186头,平均每头耕畜负担耕地面积5.2垧。由于牲畜集中饲养,缺乏集体养畜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正> 四川省既是全国的一个养猪大省,又是全国的一个养牛大省。牛的发展状况怎么样,需要认真总结。历史上四川省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大省,广大农(牧)民有养牛的习惯。1949年全省牛的存栏数为530万头,其中农区有黄、水牛396万头。从事劳役的牛每头负担40亩农活。不能适应农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 八二年我县在苏家当搞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时,进行了塑料顶罐法和三角烧瓶法检查耕牛血吸虫病的效果对比试验。方法是每头每次牛粪分成数量相等的二份,一份用塑料顶罐孵化,一份用三角烧瓶孵化。试验结果:采取三粪六检共查耕牛129头,塑料顶罐法检查出阳性牛21头,三角烧瓶法检出阳性牛14头,塑料顶罐法比三角烧瓶法提高  相似文献   

18.
郝海  许淑霞 《畜牧与兽医》1992,24(6):258-259
<正> 徐各庄村养猪场始建于1988年8月份,总投资28万元,占地10亩(场外另青绿饲料地10亩)猪舍10栋,总建筑面积2240平方米,建筑面积占猪场总面积的33.6%,平均每头猪建筑面积1.12平方米;平均每头投资140元,年设计生产能力为:饲养基础母猪120头,出栏商品猪2000头,89年投入  相似文献   

19.
<正> 肝蛭是反刍动物多发病,常造成耕牛消化紊乱,贫血黄疸,降低役力,严重威胁着耕牛的健康。本文从以往5540头以5%抽样检查277头,发现阳性牛32头。在32头中发现耕牛年龄与肝蛭感染程度成正相关(r=1),而与瘤胃蠕动次数成负相关(r=-0.98)(统计图表略。)  相似文献   

20.
周凯  曾继华 《贵州畜牧兽医》1994,18(2):33-34,28
我县是农业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之一,1991年以来采取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全县养 牛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牛存栏、出栏及经济效益持续稳步发展.创历史最好水平.1993年存栏牛110681头.出栏牛9174头,分别比1990年增长6.17%、100.74%,牛出栏率为8.64%.提高3.73个百分点.养牛年产值提高38.16%,改变了群众历来养牛只为耕地积肥的传统习惯,在养牛生产上.我县推广应用养牛七改技术:一改单纯役用为役肉兼用;二改自然放牧育肥为短期放牧补饲育肥;三改冬春季喂未加工的于玉米秸为青贮料和秸秆氨化饲料;四改冬季保膘为冬季增膘;五改野交乱配为人工授精与选种选配,提高牛群品质;六改有病找医治为以防为主和耕牛保险保健;七改喂长寿牛为商品牛生产,老龄牛比例下降,表壮年牛能繁母牛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