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该文对枣粮间作地中枣树红蜘蛛──截形叶螨的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4个虫期在自然变温下的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卵的发育起点温度14.8±1.56℃,有效积温为39.3563日度;幼螨发育起点温度为11.5±2.73℃,有效积温为27.84日度;前若螨发育起点温度为11.0±2.089℃,有效积温为42.1347日度;后若螨发育起点温度为12.8±1.87℃,有效积温为37.1日度;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1.2±1.836℃,有效积温为116.2446日度。年发生13代。  相似文献   

2.
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 Townsend)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等多种鳞翅目(Lepidoptera)食叶害虫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本文对该蝇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日本追寄蝇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12℃、8.86℃、7.81℃、9.88℃,有效积温分别为59.89日·度、100.2日·度、189.47日·度、20.43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15℃,有效积温为383.25日·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在自然变温和人工变温条件下,测定樟子松木蠹象(Pissodessp.)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方法。经测定,卵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10.63±0.38℃、80.17±7.61日度;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11.63±1.32℃。201.69±37.63日度;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13.58±0.94℃、93.99±10.18日度。并对有效积温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梢小卷蛾卵和蛹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定樟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pinicolana(Doubleday))卵和蛹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方法。经测定,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为:12.26士0.83(℃),120.54土1.27(日度),卵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为:14.19土1.27(℃);81.64土1...  相似文献   

5.
通过定点观测,研究了杨潜叶跳象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杨潜叶跳象卵孵化率为82.1%,幼虫成活率93.1%,羽化率53.3%,性比为1:1。卵期发育起点温度11.65℃±0.18℃,有效积温8.27±1.28日度。幼虫期发育起点温度14.53±0.45℃,有效积温31.54±7.16日度。预蛹—蛹期发育起点温度16.80±0.31℃,有效积温24.76±3.41日度。  相似文献   

6.
范丽清  孙宗华 《林业科技》2014,(2):44-45,49
对杨黄褐锉叶蜂雄性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杨黄褐锉叶蜂雄性幼虫在18、22、26、30℃4个温度下可正常生长发育,而在34℃条件下不能完成发育,不同龄期(共5龄)雄性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存在差异,且不同龄期对二者的要求不一致,有效积温分别为37.68、30.26、29.18、42.55、75.01日·度,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07、5.61、8.84、8.67、5.50℃。杨黄褐锉叶蜂雄性幼虫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35℃和220.68日·度,发育历期预测式为N=220.68/(T-6.35)。  相似文献   

7.
根据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对落叶松鞘蛾蛹和卵发生期提出预测式,其蛹的有效积温的估计区间为63.9±9.7日度,发育起点温度的估计区间为14.6±1.1℃,卵的有效积温的估计区间为279.7±22.8日度,发育起点的估计区间为15.7±0.6℃。蛹期预测式为(?)=(63.9/(T-14.6))±1.9069(SNp=0.7417,自由度为5)卵期预测式为(?)=(279.7/(T-15.7))±3.7932(SNe=1.6039,自由度为7)  相似文献   

8.
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从卵产入美国白蛾蛹后至成虫咬破寄生蛹壳出来为止,研究这一时期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在设定的20、25、27℃的生化培养箱内用3个精密自动控温控湿仪器,完成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的控制试验,试验结果看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26℃,有效积温354.05日度。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变温条件下,对白跗平腹小蜂的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蜂整个发育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61℃±2.04℃,有效积温为470.64日·度±43.14日·度.  相似文献   

10.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完成幼虫期发育阶段所需的有效积温数不变。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本文对其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杨扇舟蛾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38±0.9(℃)和338.13±17.38(日度)。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松人工林中选择9株样株,对文山松毛虫第1代4 500粒卵加以标记,经过幼虫、蛹和成虫不同虫期的存亡状况的跟踪观测,获取不同虫期的存活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由生命表得出,文山松毛虫第1代种群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环境条件制约,整个世代死亡率高达99.87%。通过30头第1代幼虫室外套笼饲养、食叶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幼虫期单虫的总食叶量为4842cm;不同龄期幼虫的单虫食叶量不同,1-3龄较少(为601cm)、5龄最多(为1 589cm),6龄次之(为1 311cm),5~6龄为暴阶段。生命表组建和食叶量测定,为可持续控制文山松毛虫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花斑皮蠹不同虫态对熏蒸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搞清楚不同条件下采集的花斑皮蠹各虫态对熏蒸剂磷化铝的敏感性,采用密闭容器熏蒸法对其室内毒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成虫、4龄幼虫、老龄幼虫、蛹和卵的LD(50),A组分别是4.95、7.39、25.14、26.43和34.09 g/m3;B组分别是10.94、16.13、38.25、43.13和43.25 g/m3。各虫态对磷化铝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成虫、4龄幼虫、老龄幼虫、蛹、卵,连续使用磷化铝熏蒸防治花斑皮蠹,其耐药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文山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及两种生物杀虫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观察了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Tsai et Liu一年发生1代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室内外各龄幼虫的取食量。跟踪观测了文山松毛虫各虫期的存亡状况,研制出一个完整世代自然种群生命表,整个世代死亡率达99.90%。应用Bt乳剂和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wCPV)防治文山松毛虫的试验表明,Bt和DpwCPV防治5龄幼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温度对麻疯树柄细蛾Stomphastis thraustica Meyrick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温度下(19~37℃)麻疯树柄细蛾各虫态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19~34℃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7℃时,卵不能孵化。在25℃下雌虫和雄虫平均寿命最长,分别为5.94 d和5.22 d。在25~34℃范围内,温度对雌虫产卵量无显著影响,但平均产卵量(44.4粒/雌)明显高于低温区19~22℃的平均产卵量(16.9粒/雌)。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391,6.312,8.014,8.874℃,世代有效积温为294.183日度。  相似文献   

15.
红脂大小蠹越冬场所及成虫出土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2001-2002年,在山西省中条山森林经营局北坛林场卫村管护站院内和簸箕凹油松人工林中,对红脂大小蠹越冬场所及成虫出土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以成虫、幼虫、蛹越冬。越冬场所包括伐桩根及受害木的根、干部和干基部,在干部和干基部不能正常越冬,死亡率极高,在根部能正常越冬,是次年扩散为害的主要虫源。越冬成虫可以由根部直接钻出土表转移为害。  相似文献   

16.
气候因素对杨小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杨小舟蛾在青岛地区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小舟蛾在青岛1年4代,世代重叠。日平均气温的变化对越冬代杨小舟蛾成虫的日羽化量及杨小舟蛾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日平均气温15℃时杨小舟蛾成虫开始出现,23.6~28.9℃时成虫羽化数量明显增加;成虫羽化的适宜湿度为60%~82%,以78%为最适。潮湿多雨的气候不利于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干旱高温天气极易导致其爆发成灾。赤眼蜂、寄生蝇、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是其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对其发生危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重降解生命表来分析松纵坑切梢小蠹自然种群的死亡原因,是一种新方法。本文利用云南省昆明地区松纵坑切梢小蠹自然种群生命表的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发现该地区松纵坑切梢小蠹自然种群52.79%的死亡率出现于卵期、幼虫期和蛹期,分别为18.06%、22.03%、12.70%;特别是幼虫期和卵期死亡率最高,其中34.86%的种群死亡为捕食性天敌所致。其捕食率分别为12.64%和12.58%,因此,认为捕食是幼虫期及卵期控制种群数量的关键因子之一。对该害虫进行综合防治时,应重点加强对捕食性天敌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经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华山松木蠢象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据此,分别提出该虫卵、幼虫、蛹和一世代的有效积温预测式卵N=124.15±25.77/[T-(9.83±2.64)],幼虫N=201.86±56.3/[T-(19.58±0.86)],蛹N=255.71±39.14/[T-(12.06±1.41)],一世代N=522.14±14.58/[T-(19.38±0.87)]。本研究为有效防治华山松木蠢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