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2002年,辽宁省普兰店市开发养虾池混养海蜇12000亩,其中皮口镇养殖面积6500亩,总产量350吨,获产值380万元。这种养殖模式的开展,为今后北方地区养虾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养虾业风险,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经验、新出路。一、混养池条件要求混养海蜇的虾池面积宜大不宜小,要求池底平坦,沙泥底质,保水性能良好,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5cm。最好选择有淡水河流注入及岸边有虾场的虾池,水质要求肥沃无污染,海水盐度在20‰~26‰之间,进排水方便,虾池蓄水水位最低要达到1.5m以上。二、放苗前虾池处理虾池经过一个冬季冻晒后,要彻底清除池底及池…  相似文献   

2.
1 养殖池的选择、清整与进水。1.1 养殖池的选择与清整 养殖池面积以2hm^2以上、池底以细沙底、泥沙底、水深1.8m以上、池壁陡峭的池塘为宜。除新建池塘外,养殖池都要清淤。方法是将池水排干,曝晒15~20d后,采用机械或人力将淤泥清理干净,清淤后立即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底进行消毒。方法是池中进水20~30cm,然后施生石灰200~300g/m^3或漂白粉30~40g/m^3均匀泼洒,放置2~3d,将池水放掉,反复进水涮池2~3次。清整好的池塘,最好在下风口池壁被覆塑料薄膜或稻草帘子,以防止池壁土下滑形成缓坡;或者在池子的下风口处用10~20目的筛网用竹杆插紧,网的底部埋结实,网片高出养殖最高水面20~30cm,以防止风浪对海蜇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牡蛎与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养牡场的虾池要求水深1.2m以上,海水盐度不低于20,底质以泥砂底为宜。放养前将虾池清底、消毒,并在池底构造宽1m、高10~15cm、间距20cm的平垄,作为播养蛎苗的苗床。建好平垄后,进行肥水。用60目筛绢纳水,当水超过平垄时,每亩施尿素1.5kg或硝酸按2.5~3kg,以繁殖基础饵料。这些准备工作应在3月底至4月初完成。播养辞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可用自然苗或人工苗。人工苗一般是前一年的苗经海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壳长达3cm左右的苗种;自然苗是从岩石上刮取的壳长2~4cm、完整无破碎的个体。播苗时虾池水深要达到30cm,水色呈黄褐色…  相似文献   

4.
对虾与海湾扇贝混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990年,首钢海水养殖场一分场和三分场进行了对虾与海湾扇贝的混养试验。在试验中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部分虾池在不影响对虾产量的情况下(对虾亩产208kg),获得了海湾扇贝亩产113kg,额外每亩净增收入192元以上的好成绩,并为今后大面积的混养提供了数据。一、试验的基本情况在混养试验中,尽量注意到生态条件的差异,并据此观察混养的效果。一分场(曹庄)选择进水沟(20亩)和1O~#池(70亩)二  相似文献   

5.
一、虾池混养的好处 1.提高虾池综合养殖效益 在适宜的虾池内混养一定数量,一定规格的海湾扇贝有利于对虾生长,且增加商品扇贝产量,混养虾池比单养效益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6.
乌鳢的成鱼养殖形式多种多样:单养、混养、工厂集约化养殖,在农村的中小水塘、浅水池沼也可养殖,但大多数生产场一般采用混养。一、混养当前混养鸟鳢的方法,常采用在家鱼的成鱼或亲鱼池中进行少量搭养,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提高主养鱼类的生长率,减少池塘的饵料消耗量,最终达到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的目的。与家鱼混养时,乌鳢的鱼种要有选择性,家鱼的鱼种要比乌鳢的体长大一倍以上,以免受到乌鳢的危害。乌鳢的每亩投放量通常为30~40尾,体长选择10厘米左右,最好比家鱼鱼种晚一个月(5~6月份)…  相似文献   

7.
本项目利用2hm2(30亩)虾池,进行对虾、海鲋鱼、菲律宾蛤仔、梭子蟹混养,常规养殖管理,养殖8个月,净收入4.89万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1池塘的选择选择池塘养殖时必须根据菲律宾蛤仔与梭子蟹的生活习性,地质适宜,以软泥沙质为好,要求进、排水方便,养殖水源水肥无污染,水位保持1.3 m以上,盐度不低于20。  相似文献   

8.
在2.5m×4.0m×2.0m的水泥池中,按3.0×106尾/hm2的密度放养体长2~3cm、4~5cm和8~9cm的凡纳滨对虾。每种规格的对虾3口池塘,其中两口池塘在对虾养殖10d后,分别放入5尾体长为12.3~13.6cm和17.6~18.8cm的点带石斑鱼,另一池单独饲养凡纳滨对虾作为对照组。60d的养殖结果显示,单养池中2~3cm、4~5cm的凡纳滨对虾的质量增加显著低于混养(P0.05),但存活率显著高于混养(P0.05);混养时对虾规格越大增长越快,存活率越低,其中凡纳滨对虾2~3cm,点带石斑鱼17.6~18.8cm及凡纳滨对虾4~5cm,点带石班鱼17.6~18.8cm混养组合的质量增加最大(分别为7.88g与7.67g)。单养和混养时,8~9cm的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方差分析显示,对虾规格与养殖模式间的交互作用对对虾质量增加和存活率影响极显著(P0.01);混养时对虾规格对鱼的质量增加影响不显著(P0.05),17.6~18.8cm的点带石斑鱼平均质量增加显著大于12.3~13.6cm(P0.05),对虾规格越大,混养鱼的捕食量越小,凡纳滨对虾8~9cm,点带石班鱼17.6~18.8cm的混养组合对虾存活率高,鱼虾的交互作用对鱼的质量增加和捕食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凡纳滨对虾混养的利润显著大于单养(P0.05),其中凡纳滨对虾4~5cm、点带石斑鱼17.6~18.8cm,凡纳滨对虾4~5cm、点带石斑鱼12.3~13.6cm,凡纳滨对虾2~3cm、点带石斑鱼17.6~18.8cm混养组合的利润显著高于其他混养组合(P0.05),凡纳滨对虾8~9cm的养殖利益显著低于其他规格对虾。建议凡纳滨对虾体长达到4~5cm开始混养点带石斑鱼。  相似文献   

9.
1池塘的自然条件池塘水面面积应在0.2 hm2以上;水深应在1.5 m以上,水位相对稳定;在夏季池水的透明度应为35~100 cm,池底淤泥应小于10 cm,水源清洁无污染;池底和水体中无沉积的树叶、树枝和砖石等杂物;池内应无野杂鱼,除了草鱼和滤食性鱼类,要选择搭配好养殖的品种;池塘条件应有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13.0~23.0℃、容积50L(45cm×31cm×30cm)的塑料水槽中,分别放养5、10和20个重(2.7±0.7)g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hannai Ino),多量投喂海带,再分别混养0和5头重(1.8±0.5)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不投喂。153d的饲养表明,在相同密度下,混养鲍的特殊生长率(SGR)和成活率依次比单养高16.6%、5.7%;7.1%、7.1%;1.9%、10.4%;饲料系数降低了11.7%、5.8%、2.4%。与单养池相比,混养池水中氨氮含量低而稳,溶氧量高。文中讨论了鲍与仿刺参混养的适宜比例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确地确定混养类型和放养密度,对合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生物资源及提高池塘的鱼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1、混养类型的确定 一般地,成鱼池塘中应选择5—6种到7—8种鱼类混养。其中要选定一种或两种作主养鱼,其余的作配养鱼。 1.1.主养鱼的选定。主养鱼的选择应根据鱼种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亲鱼池条件黄颡鱼亲鱼 ,可采用主养或混养的方式培育 ,主养面积0.14~0.17hm2 ,混养面积一般为0.05~0.10hm2。总的要求是 :水深1.5~2.5m ,池底平坦 ,以沙质底为好 ,排注水方便 ,如有常流水更佳 ,水质清新 ,水草丰盛 ,透明度25~30cm ,pH值7.2~8.0。2亲鱼的选择与培育选择黄颡鱼亲鱼要掌握“三要素”:一是要求2龄以上 ;二是雌亲鱼体重达60g以上 ,雄亲鱼体重达100g 以上 ;三是体色正常 ,两侧斑纹鲜明 ,无病无伤。选择的亲鱼用3 %的食盐溶液浸洗10min投入到亲鱼池中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比较分析了2种黄颡鱼高产无公害养殖模式下所取得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每hm2投放4~5cm黄颡鱼种苗82 500尾,采用主养黄颡鱼、套养主要大宗淡水鱼类(草鱼、鳙鱼、鲢鱼和鲫鱼)的混养池塘生产的总商品鱼每hm2的产量比单养池高出26.1%,其中每hm2比单养池多产出大宗淡水鱼3 105kg,而两种模式中每hm2黄颡鱼产量相当,均在7 500kg/hm2以上;在养殖效益方面,单养池的平均利润为71 550元/hm2,混养池的平均利润为91 770元/hm2,混养池比单养池平均高出20 220元/hm2。因此,主养黄颡鱼、套养主要大宗淡水鱼类(草鱼、鳙鱼、鲢鱼和鲫鱼)的混养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我所于一九七九年五月从长江所引进一批体长1.8cm-2.5cm荷元鲤夏花鱼苗。两年来分别用夏花在成鱼池、鱼种池套养,用春片规格鱼种在成鱼中混养和荷元鲤与其它几种鲤鱼对比试验,结果夏花套养当年能长到0.8市斤以上,大的达到1.1-1.2市斤,春片混养能长到2市斤以上,大的达到4市斤。几种鲤鱼对比试验,在0.8市亩池中放养各  相似文献   

15.
笔者于2002年3月到2005年5月,从对虾病害综合防治入手,结合本市中低盐度(4~15)虾池的特点,进行了斑节对虾与锯缘青蟹混养试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混养技术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混养池条件一般对虾养殖池塘均可用于混养,面积5~20亩之间为宜,平均水深1.2米以上,底  相似文献   

16.
鱼龟混养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是一种良好的复合生态养殖类型。近年来作者在广东惠来、长沙农校、长沙烟厂养殖场等水产基地指导鱼龟混养,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主要技术总结如下:1.混养池条件混养他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往排水方便、光照条件好的鱼池加以改建即可。池塘面积2000-4000m2,水深2.5m左右为宜;为方便龟登陆活动(援食、晒背、产卵),他堤被最好是三合土或水泥砖结构的援坡(被比1:二5),提面宽度1.5m,如兼作亲龟他,则要求达到2m,并定点推沙供亲龟产卵;池底泥沙层厚度20cm左右;池内分设鱼…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探索鱼鳖混养高产技术,总结高产经验,笔者根据一些养殖单位的做法进行了整理归纳,提出如下技术操作要点。1.混养池塘的改造与建设实行鱼鳖混养,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通常选用面积3300~6600平方米,水深在2米以上,排灌条件较好的高产  相似文献   

18.
鱼鳖混养能充分利用鱼塘水体资源,发挥池塘的综合优势,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根据我们从事鱼鳖混养技术的推广经验,现将池塘鱼鳖混养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一般要求池塘面积在5亩~10亩左右,水深2.0m~2.5m。位置要求选择在环境安静的地方,水源清洁,池塘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塘四周要砌成高50cm左右的围墙,以防鳖爬走散失,池边设置一个露出的砂洲,或在池中设置一个人工小岛,以便于鳖上岸活动,即“晒背”。池塘四周及进排水口的围拦设施要求完善、牢固,能够起到防逃、防盗的作用。二、放养前的准备池塘在冬季要干塘曝晒或风冻,老化池塘要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浙江省河蟹、青虾、罗氏沼虾、甲鱼、鳜鱼、加洲鲈鱼、鳗鱼等淡水名特水产品的养殖得以长足发展。但就目前的养殖状况而言,河蟹单养,有水体空间和饵料的浪费之虞。青虾专养,养成规格偏小,体长4cm以上的规格仅占40%,直接影响到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探索池塘青虾河蟹混养的途径与效果,我们在湖州市东迁区域经济开发有限公司江蒋漾养殖场,进行了池塘虾、蟹混养试验。1996年养殖场总共混养面积28hm=,在不影响河蟹生长与产量的情况下,增收青虾1302kg,增加产值91140元,每667mz增产值2170无c1997年虾、蟹产量均有大幅度…  相似文献   

20.
对虾与文蛤混养及其有关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虾池内混养文蛤以及影响混养有关因子所进行试验和分析表明:文蛤和对虾混养效果较好;混养池以平台型和宽饵料台型的结构及合砂量在75%以上的底质,比较适宜文蛤与对虾的混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