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县1989年夏蚕期大面积爆发微粒子病,蚕茧损失十分严重。全县夏蚕共发种31690张,平均单张产茧仅10.6公斤比1988年同期单张产茧20.5公斤少9.9公斤,下降93.4%,是历史上夏蚕单产最低的一年。据夏蚕5龄后期全县抽样镜检,微粒子孢子占74.5%,为了避免秋蚕期再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蚕茧单产大幅度下降,尽管发种量年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蚕茧总产量却不能同发种量成比例增长。盐亭县1979年发种105146张,产茧313.6万公斤,单产30.1公斤。1989年全县发种142025张,产茧297.9万公斤,单产21公斤。10年间,发种增加35.1%,单产下降30.2%,总产量减少5%。分季来看,1979年春、夏、正秋、晚秋四季的单产分别为30.1公斤、27.1公斤、28.8公斤、32.4公斤,1989年心季单产分别为22.9公斤、15.3公斤、  相似文献   

3.
<正> 秋蚕是我市一年四季养蚕的大季,发种量占全年发种量的 30%以上,与春蚕基本持平,但产茧量仅占全年总产量的 23-28%与春蚕相比要少15-20%。从单产来看,秋蚕单产比全年平均单产少2-5公斤,比春蚕单产少4-10公斤,而且茧小、茧层薄,茧丝长短,平均只有700多米。可见,秋蚕效益较差,这也是我们的潜力所在。因此,很有必要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县委、县府各届领导把发展蚕桑生产列为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来抓,使蚕桑基础不断巩固、蚕茧生产规模逐年扩大.1978年全县有桑树4900万株,发种52992张,产茧155.6万公斤;到1994年已发展到桑树12450万株,其中投产桑占70%,发种131094张,产茧316.7万公斤,栽桑、发种、产茧每年分别平均以10.2%.9.8%、6.9%的速度增长.今年计划发种14.5万张,育苗5000亩,栽桑3000万株.其中春夏两季发种80152张,占全年计划的55.3%,比去年同期增长9.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地区蚕业生产的发展,养蚕量的增多,蚕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起来,使蚕茧连年减产。张平均产量下降,以靖西县为例,1990年养蚕100张,产茧3363.4公斤,平均27.6公斤/张。1991年,养蚕1360张,产茧29240公斤,平均张产茧21.5公斤。1992年养蚕739张,产茧56645公斤,平均张产茧7.57公斤。三年来连续张产茧量下降,平均每年下降26%,一些蚕农说:“我们每批蚕都进行消毒添药的,但到了五龄后期还是发病死了。真是没有办法。”据笔者先后到田阳、百色、靖西等地调查,农村养蚕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蚕  相似文献   

6.
胡建 《江苏蚕业》2006,28(4):22-22
<正>据江苏省茧丝办统计,2006年江苏全省年饲养蚕318.97万张,生产蚕茧11.76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7.2%和17%。其中春蚕145.6万张,产茧5.9万吨;夏秋蚕173.38万张,产量5.88万吨。全省全年平均收购茧价1520元/50公斤,同比增长了29.4%,全省蚕茧生产收益达到35.75亿元,与去年相比蚕农增收总值增加了50%以上。今年江苏蚕茧生产收购的特点有:一是重点产区发种增加幅度大,南通、盐城两集中产区蚕茧分别增产18.6%和20.5%,全省蚕茧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产茧总量达到“十五期间”最高年份2002年的水平;二是蚕茧生产事故损失少,单产和质量提高。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生产的  相似文献   

7.
<正> 近十年来,南部县蚕桑生产发展较快,1980年发种6.72万张,单产25公斤,总产茧168万公斤,解舒率67.4%,1994年发种23.2万张,单产16.2公斤,总产茧376.7万公斤,解舒率59%。由此可以看出,发种增加到四倍,产茧翻了近两翻,解舒率却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单张种产茧减少了近10公斤。简而言之,发种产茧上去了,单产质量、效益下来了。近期笔者下乡随机调查了30户蚕农,认为养蚕效益较好,还准备再发展的有两户,占调查的6.6%;保持现状,让其桑树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8.
我市为全国蚕桑生产重点产区,全年饲养蚕种达70多万张,其中三秋蚕种达40万张.占全年总发种量的60%以上.三秋蚕茧平均张产为25kg.但高的可达35~40kg,低的只有10多kg,相差悬殊.而且蚕茧质量差.秋蚕期气候、环境、叶质等条件差,饲养难度大,成本高,产量低,经济效益不佳.为了探索秋蚕夺取高产的技术措施,我们总结了一套秋蚕茧高产配套技术.于1993年首先在同福等5个乡镇试点,获得了11万张秋种,平均张产29.66kg的好成绩,比全年平均的26.31kg提高3.35kg,增长12.74%.1994年全市28个乡镇,全面实施总饲养秋种37.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我区蚕桑生产发展迅速,1983年桑园面积达15250亩,桑树625.5万株,发种8579张,产茧45.6万斤,名列全县第二名。84年春因受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发种、产茧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为了“以秋补春”,夺取全年蚕茧丰收,各级、各部门密切协作,狠抓秋蚕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区秋蚕共发种(不包括晚秋)3659张,产  相似文献   

10.
遵义市蚕茧生产单产低茧质差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尤海 《蚕学通讯》2000,20(3):46-47
遵义市是贵州省蚕茧生产区,蚕桑生产分布于12个县市的132个乡镇,蚕茧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90%。全市现有桑园面积6666.7公顷,投产桑园3333.3公顷。1997年全市发种56702张,产茧1208.9吨,平均单产21.3公斤。1998年全市发种68920张,产茧1419.7吨,平均单产20.6公斤。1999年全市发种69550张,产茧1505.7吨,平均单产21.6公斤。鲜茧茧层率平均在21%左右。按1999年投产桑园3333.3公顷计,全年公顷桑产茧仅451.5公斤,公顷桑产值仅6300元…  相似文献   

11.
<正> 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蚕病,西充县1988年夏季遭受该病的危害情况十分严重。全县夏蚕发种32797张,比1987年同期增加46.8%,仅产茧697155公斤,皮而比1987年同期减产34.8%。夏蚕种发生微粒子病的有6350张,平均单产仪5.3公斤,而无毒种平均单产却达25公斤。由于发超毒种集中在5个区20个  相似文献   

12.
湖州市郊区(原吴兴县范围)的秋蚕生产,在1971-1980年的十年中,共饲养秋蚕种(分早、中、晚秋三期饲养)1661861张,平均张产44.8斤,总产秋茧744556担,秋蚕饲养张数占全年总饲养张数的43.48%,秋茧产量占全年总产茧量的31.85%.而1981-1983年的三年中,共饲养秋蚕种545216张,平均张产63.6斤,总产秋茧346864担,  相似文献   

13.
淳安县是浙江省八个重点蚕区之一,秋蚕生产在全年的蚕桑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纵观全县17年(1980~1996)的生产实绩,秋蚕饲养量占全年总量的52.5%,蚕茧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5.6%,种茧比数相差6.9个百分点,春蚕平均张产茧为38.6公斤,均比早、中、晚秋蚕高出10公斤以上.可见养好秋蚕,提高秋蚕生产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蚕农的经济效益和蚕桑生产的发展与稳定.在茧丝绸市场不够景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结构进行调整的时期,我们认为改革原有的秋蚕布局,是目前养好秋蚕、提高蚕桑生产比较效益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茧丝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夏秋蚕主要成绩及其在蚕茧生产中的地位我县继50年代初开始养秋蚕,到70年代开始养夏蚕和晚秋蚕,实行四季养蚕布局。据记载,1964年我县正秋全县平均单产为20.81公斤,全年平均单产为26.84公斤:1974年正秋平均单产24.31公斤,四季平均单产24.10公斤;  相似文献   

15.
阆中市自1985年列为省商品茧生产基地以来,经过扎实工作,蚕茧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桑树基础逐年增强.1983年有桑树3161万株.发种37453张,产茧984429万公斤.到1994年已发展到桑树1.2亿株,发种140929张,产茧365万公斤,发种、产茧每年分别平均以12.7%~12.8%的速度递增.今年春夏发种88593张,新育桑苗10000亩,计划全年发种16万张,栽桑4000万张.但由于受国际丝绸出口受阻、国内丝绸企业全面亏损、效益严重滑坡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底,我区桑园累计达4800公顷,约4000多万株,其中,田埂桑占总数的87%,成片桑园占总数的13%,发种2.7万张,产茧70万公斤.由于桑园立地条件差,科管水平低,平均1/15公顷桑养蚕不到0.5张,产茧10多公斤,产值仅140元左右,蚕桑生产效益相对较低,严重挫伤了蚕农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提高田埂桑的产叶量,提高单位面积桑产值,对发展"两高一优"蚕业,迎接南蚕北移及我区蚕桑生产新高潮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 陕南蚕区,产茧量占全省的90%以上,近年来由于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夏秋蚕饲养迅速普及,蚕病为害也随之有所抬头。1980年石泉县全年发种15000多张,平均张产仅33.3斤,(省农业局经济作物处统计资料),汉中县全年发种1,035张,由于蚕病为害,80多张蚕种粒茧未收,125张单产在10斤以下,平均张种产茧仅27.7斤。目前,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几年来,我县的秋蚕饲育在养蚕生产中一直占极重要的地位。去年,我县共养秋蚕1480张,产茧50000多斤,分别占全年总饲养量和总产茧的62%和55%。很多社队由于饲育得法,取得了秋蚕茧的丰收,促进了全年的产量。例如天王公社天王大队去年135亩桑园分6期养秋蚕271张,产茧11,684.5斤,平衡张产茧43.1斤,平均亩桑产秋茧86.6斤,使该队,全年平均亩桑产茧达到183.5斤;县功公社桃园大队去年43亩桑园分3期养秋  相似文献   

19.
廖天明  刘玲 《四川蚕业》2003,31(2):51-53
近年来,高县蚕桑生产发展呈现良好势态,发种、产茧逐年增加,2002年全县发种15.5万张,产茧8.12万担,位列全省第二位。尽管“三大”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但养蚕单产仍较低,自1996年以来,全县平均单产始终徘徊在22公斤左右,1996年最低,全县平均单产仅15.7公斤。  相似文献   

20.
<正> “六五”期间,我县改革了养蚕布局,由通过一年养四次蚕改为春、夏、秋三次养蚕,调整养蚕布局后的几年中,蚕茧产量稳步上升。特别是抓好夏蚕生产,对全年计划的完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81年至1985年,全县共发夏蚕种81,830张,平均占春季发种量的72.8%,产茧178.8万公斤,占春茧产量的一半。对全年蚕茧的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1986年,由于我们对夏蚕生产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