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建设监理制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窟野河流域鄂尔多斯项目区是黄河流域实施“三项制度”改革试点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区之一。介绍了工程建设监理制在鄂尔多斯项目区生态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并对改进监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湟水流域互助项目区的监理实践,介绍了林草措施的监理内容、监理方法,指出了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林草植被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监理实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湟水流域西宁项目区小流域建设项目是黄河水利委员会首批立项的湟水流域重点支流治理项目。项目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对于推动西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小流域治理积累了经验,并为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4.
以SPOT5卫星影像为信息源,提取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泾河流域砚瓦川项目区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数量,根据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项目区蓄水减沙效益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底,项目区累计保存梯田1.92 km2,栽植人工林10.57 km2,培育人工草地3.04 km2,建设淤地坝16座、水窖200眼、涝池17个、沟头防护10处。采用"水保法"计算得到项目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人类活动年均减洪152.61万m3,年均减沙34.68万t。  相似文献   

5.
安定区开展生态修复试点的做法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定区系第一批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生态修复试点区 (县 ) ,3年来的修复实践表明 ,项目区内的水土流失已明显减轻 ,生态环境已开始向良性发展。介绍了生态修复的具体做法、经验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6.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甘肃省蒲河流域庆阳项目区涉及环县、镇原、庆城3个县的8个乡镇,2001—2006年的6年间,项目区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67.93 km2,建成治沟骨干坝60座、淤地坝200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4496座(处、眼),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中领导重视、宣传到位、政策驱动,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水保生态建设的氛围,6年来共吸引群众投劳折资和社会投资约6921.73万元,是国家补助资金4318.33万元的1.6倍。介绍了项目建设的特点和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王伟 《中国水土保持》2007,(7):F0003-F0003
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茹河流域固原一期项目自2001年启动实施以来,项目区市、县(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根据水土保持发展形势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战略要求,按照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为加强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2005年10月12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在西安召开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前期工作座谈会。座谈会全面回顾并总结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管  相似文献   

9.
郑州市在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郑州邙山生态园区项目建设中,坚持国家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以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以创建精品工程为重点,对项目区水土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大力发展经果林、水土保持生态景观林及高效生态农业,促进了项目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项目区现已成为一个融水土流失治理、产业开发、绿化美化、观光旅游、监测科研为一体的具有高质量标准、高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高项目效应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精品。介绍了具体的工作方式、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浑河流域乌兰察布市项目区,总面积为241.4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205.2km2。项目区于2002~2006年实施治理,共完成治理面积7018.8hm2,其中水保林2006.2hm2,造林保存率总体达到92%以上。在造林过程中,从整地、选苗、栽植、管护、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为今后的小流域治理及水保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浑河流域乌兰察布市项目区建设监理的实践,介绍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的特点和方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治沟骨干工程的监理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治理成效与监理效果。通过2002~2006年的建设,在参与建设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区圆满完成了全部下达的计划任务。针对今后项目建设与管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彭阳县生态修复项目区2002年被列入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生态修复试点项目,经过3年实施,项目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总的林草覆盖度由初期的0.4提高到0.57,山变绿了,动植物群落得到良性发展,生态修复既有效保护了天然植被又促进了畜牧业发展,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初步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土保持》2007,(10):F0004-F0004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浑河流域乌兰察布市项目区是黄河重点支流治理的第一期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属浑河流域源头地段,总面积241.4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05.2km2。项目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自200  相似文献   

14.
王伟 《中国水土保持》2007,(7):F0004-F0004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茹河流域固原一期项目实施后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项目区各区县的新农村建设步伐。至2005年底项目治理期末,项目区人均基本农田累计达0.18hm2,发展小高抽灌溉138hm2,在近年持续干早的  相似文献   

15.
按基建程序 ,结合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特点 ,提出今后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基建前期工作划分为规划、可行性研究 (含项目建议书 )、初步设计三个阶段 ,对治沟骨干工程还要求做技术施工设计 ,并提出了各阶段的原则要求。同时 ,要求在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中逐步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 ,以规范建设行为 ,加强合同管理 ,明确各方责任 ,提高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中阳县武家庄生态修复项目,属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之一。项目区总面积95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4.2 km2。为了定量研究生态修复的水土保持效果,设置了2个径流观测小区和1处测流堰,进行了2年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王家圪塔撂荒地小区年均径流模数为40 570 m3/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 525 t/km2,径流量提高1.08倍,土壤侵蚀量下降33.0%;高家庄荒草地小区年均径流模数为34 360 m3/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071 t/km2,径流量减少14.2%,土壤侵蚀量减少96.1%;王家圪塔沟年均径流模数为19 600 m3/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236.9 t/km2,径流量减少31.2%,土壤侵蚀量减少92.2%。  相似文献   

17.
坝系建设在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步伐,2001年国家启动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山西省涉及昕水河、县川河两条黄河一级支流,项目区总面积l857.0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610.86km^2,占86.7%。按照建设规划,新增骨干坝159座,淤地坝224座,坝系工程国补投资7002.2万元,占整个项目国补投资的79.3%。文章简述了坝系建设的措施,分析了预期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06年底,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西宁、互助项目区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3.9 km2,建成骨干坝29座、中小型淤地坝211座,修建谷坊341座、沟头防护120处,13条小流域坝系已建成淤地坝152座,其中骨干坝28座、中型淤地坝44座、小型淤地坝80座,共实施生态修复面积7 539 km2,为减少入黄泥沙、改善局部生态环境和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山区脱贫致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介绍了青海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具体成效及经验。  相似文献   

19.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韭园沟示范区在项目实施中,为推进工程建设“三项制度”的落实,根据水利水保生态工程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要求,设立了工程质量监督站,建立健全了项目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推行项目区工程质量监督,使工程各项施工建设质量得到了具体的监督检查,为黄河流域水保生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起到了示范作用。当前工程建设缺乏符合条件的专业施工队伍,投资比例、筹资办法不符合实际,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自然因素、生产陋习、政策调整等,都对工程管理、工程质量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浑河流域乌兰察布市项目区,按照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年度实施的总体思路,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2002~2006年项目实施期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018.8hm2,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至此,项目区累计治理程度达到54.09%,林草覆盖率达到39.58%,减沙效率为47.1%,保水效率为21.6%,水资源利用率由22.92%提高到4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27元。介绍了该项目治理成效及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