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婕 《现代园艺》2014,(24):218-2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扩大。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公共艺术在其发展的道路上备受关注,全面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新阶段。真正的公共艺术不仅仅是体现设计之美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凝聚着这座城市的文化与历史,是城市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结合南通地区的自然、人文等特点,谈论其城市化建设与公共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公共艺术是艺术家作品与整体社会的纽带,是社会公共领域、文化领域的开放性平台,也是当代政府、公众社会和艺术家群体之间进行合作与对话的重要领域。因此,公共艺术不仅仅限于艺术本身,更蕴涵着与其不可分割的社会政治思想和人文精神。本文就当代中国公共艺术的精神文化作出试论。  相似文献   

3.
公共艺术是城市空间的一个有机体,也是一座城市形象的典型代表。本文从公共艺术的形态、场所特性、功能性和文化内涵性等4个层面进行分析,以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为研究对象,探索城市滨海空间公共艺术美学构成和审美观,解析城市滨海空间公共艺术美学构成的主要因素,这对城市滨海空间公共艺术的设计和开发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着重围绕地域化探讨了景观公共艺术表现的重要性,提出了地域化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表现的原则,进而对地域化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曹靖 《现代园艺》2022,(6):145-147
在以"绿化美化"为主导的园林绿化建设中,一定程度存在艺术效果"表面化"的倾向,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文化载体和公共艺术空间要素的深层功能,有待进一步重视和发掘.立足于城市文化空间构建的全局,结合国内城市实例,系统分析与阐述了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文化符号意义、文化镜像功能和文化承载途径,并提出注重发展遗址公园、雕塑公园和地理...  相似文献   

6.
公共艺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城市、一个乡村魅力的体现,好的艺术会和人对话,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从大环境来说,中国的国民素质和文化水平大大提高,我们需要新的形式来满足大众需求;从国情来看,国家开始重视乡村文化的发展。根据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从各种情况分析,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是大势所趋。现从公共艺术带来的乡村魅力、中国的国情以及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分析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园艺》2020,(5):166-168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改建、扩建,催生出大量的校园公共空间,因此,公共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江西财经大学校园公共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公共艺术能否成为美育的载体,提出了综合性大学具有美育功能的公共艺术设计的必要性,探讨当下高校的美育性公共艺术设计创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旅游景区的公共艺术不仅是地方区域场所精神的象征,同时带动旅游区地方经济发展。本文从公共艺术的艺术特性、文化特性、空间特性和公众参与性等方面入手,对成吉思汗陵的群雕艺术作品、蒙古大殿、"一代天骄"壁画进行详细论述。这为现阶段国内针对的公共艺术的少数民族旅游区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生活艺术和舒适度追求,提出了在城市开放空间实现跨界结合的创新理念,将公共艺术和风景园林相结合作为全新艺术理念的体现。因此,以漳州南太武黄金海岸为例,重点分析漳州南太武黄金海岸在公共艺术和园林风景结合创新发展过程中的设计体现和经验总结,同时将追求人文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完善该区域园林艺术创新发展的和谐性与整体性。  相似文献   

10.
在当下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基础的物质需求,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也更加追求城市文化建设,强调公共艺术的设计运用。既要保证设计的大众化品味需求,也要与生活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以彰显城市的文化与品味。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各地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在此过程中,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趋向融合,园林景观中的地域性也在逐渐减弱,既背离了艺术多样性的原则,又丧失了园林景观地域性文化底蕴。本文通过分析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的结合,探讨园林景观设计中展现地域文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及手法,促使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完美融汇。  相似文献   

12.
丁飞 《花卉》2021,(22)
在景观园林的装饰与设计当中,设计师需要结合丰富的艺术元素,并且通过合理的规划将景观环境的内部空间进行改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丰富景观的文化主题,优化景观环境的内涵表现,设计者需要结合多种文化元素来为景观环境空间营造出一种文化意象,从而使其不仅拥有自然美,还能够拥有浓厚的文化美。而本文通过对新中式文化元素的理论介绍以及实践应用,得出其在现代园林景观当中的应用优势以及效果表现。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植物造景、花卉造景的要求、艺术性原则,植物造景与花卉造型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通过采取不同的艺术形式,更加贴近大自然和日常生活,形象地展示了世界生物、城市文化和艺术表现的多样性,将自然与艺术融为一体,为人类创造出更加完美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园林是在工程理论基础上进行绿化种植。其某一特定区域内,运用艺术以及建筑手段,以市政工程原理为基础的工程造景技艺。其将花草树木、假山、流水等元素合理结合,创造出符合人们审美标准的娱乐休憩场所。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空间是民众日常活动、娱乐、休闲、观光、运动的主要场所,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目的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提升城市形象,满足民众对观光、活动体验、休闲娱乐上的个性化需求。基于此,阐述了装置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涵义,分析了装置艺术应用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并从建立纪念性景观、塑造奇异空间、创造标志性景观、设计个性化景观道路4个方面,探讨了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期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质量和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董芬芬 《现代园艺》2014,(18):125-125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城市环境,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对于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深远意义。因此,在现代城市设计中,融入更多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也成了城市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景宁畲乡绿道公共艺术实践项目为例,探讨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绿道的建设原则、方法和策略,以期为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绿道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潘特丹 《现代园艺》2014,(12):74-75
雕塑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活动之一。随着城市的发展,景观雕塑是雕塑艺术的最常见的存在方式,景观雕塑不仅要表现艺术家的思维和创意,更要体现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厦门的城市雕塑独具一格,雕塑设计注重历史、地域文化的挖掘,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浅析厦门城市景观雕塑中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花卉》2018,(24)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乡村的人口在不断的流失,而作为乡村基础的人际交往和生产生活的乡村公共空间也在不断的流失,乡村产业结构的变化也是得一些新兴产业与新事物进入到乡村,当代的公共艺术普遍存在于城市之中,在乡村中的设计表达还鲜有例子,但随着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结合当地的环境特色与人文特色所设计的公共艺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乡村之中,也是当下公共艺术家的研究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0.
商业综合体需要通过外部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整合多种功能,考虑宜人的空间尺度,强调知觉舒适度与行为体验,融入装饰艺术,结合公共空间设计,利用景观光环境营造商业氛围,促进商业综合体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