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AFLP分子标记和DNA条形码技术,对采自贵州省兴仁县和贵州省安顺市的刺梨、无籽刺梨和光枝无籽刺梨共19份样本材料进行鉴定。结果表明:AFLP标记分析19个样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19 0 0.997 2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936 5。采用UPGMA 法进行聚类分析,将19个样本聚类为2组,刺梨为单独1组,其他18份样本为1组。DNA条形码分析结果显示ITS无变异位点,将4种叶绿体序列片段(psbA-trnH、atpF-atpH、psbI-psbK、trnL-F)合并后以联合序列作为数据分析的基础,19份样本的平均误差为0.000 6,除刺梨外,其他18份样本之间的遗传距离均为0,而刺梨与无籽刺梨、光枝无籽刺梨之间的遗传距离均为0.005 8。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一致,无籽刺梨与刺梨是独立的2个种,兴仁县无籽刺梨与安顺市的光枝无籽刺梨为同一个种。本研究结果明确了无籽刺梨的系统地位,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上解决无籽刺梨的分类分歧,为今后开展无籽刺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开发和应用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无籽刺梨扦插育苗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梨(Rosa roxburghii)属蔷薇科(Rosaceae),为野生小灌木.其果实肉质肥厚,成熟时具特殊清香,味美可口,富含 Ve,一般每100g 鲜果肉含 Vc900mg 左右,被誉为“Vc 大王”。无籽刺梨为贵州农学院于1981年在全省刺梨资源调查中发现的一个新种.我们于1988年进行了扦插育苗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3.
环境因子对无籽刺梨光合生理日变化进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南林业大学后山实验基地的无籽刺梨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原位测定了无籽刺梨叶片的气体交换日变化进程及光合光响应曲线,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无籽刺梨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无籽刺梨的Pn呈现"单峰"曲线,Gs、Tr的日变化趋势与Pn近似一致,而WUE、瞬时羧化效率(CE)的日变化进程呈现"双峰"曲线,于12∶00与16∶00出现大小两个峰值。在10∶00~12∶00及14∶00~16∶00期间,Pn的降低主要由气孔限制引起,而12∶00~14∶00及16∶00~18∶00期间,Pn的降低则由非气孔限制引起。无籽刺梨的光补偿点(LCP)较低,且光饱和点(LSP)很高,表明其对弱光与强光的有效利用能力均较强。空气相对湿度(RH)对Pn的直接影响最大,RH、水汽压亏缺(VPD)对Pn有较大的间接影响;VPD、空气温度(Ta)对Gs和Tr直接和间接影响均较大;VPD、RH对WUE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均较大。因此,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亏缺、空气温度是影响无籽刺梨光合生理日变化进程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无籽刺梨的光合生理作用机制、探讨无籽刺梨的丰产栽培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无籽刺梨是贵州特有品种,适应性强、耐旱、耐贫瘠,在石山、河堤、路边等土壤上均可种植,其果实营养丰富,可作药食两用。对无籽刺梨种属与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应用推广价值;其后就无籽刺梨扦插育苗技术研究情况展开了论述,探讨了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最后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基质处理下无籽刺梨扦插育苗的效果,经实验对比分析获得了田园土作为扦插基质时,无籽刺梨扦插生根率、扦插生根苗各项形态指标、生理指标等方面表现均为最佳的结果,以期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无籽刺梨为贵州农学院于1981年在全省刺梨资源调查中发现的一个新种。为了获得早产、高产、优质的刺梨果,1988—1989年在黔西县进行了无籽刺梨扦插繁殖试验。试验确定了影响无籽刺梨扦插成活率的主要因子依次为种条年龄、处理剂萘乙酸浓度、扦插方式:总结出最优组合方式为:3年生以上枝条,采用200ppm萘乙酸处理2小时,与土壤成60度角  相似文献   

6.
无籽刺梨育苗与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无籽刺梨扦插育苗、造林栽培技术,探索出成活率达到95%以上造林方法,得到了无籽刺梨的无性育苗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 S.D.Shi)茎段为外植体,采用75%酒精+升汞4min40s的消毒组合,可获得63.63%无菌株得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6-BA4.0mg/L+NAA0.01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1.0mg/L+NAA0.1mg/L,增殖系数2.6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改良1/2MS+IBA0.2mg/L,生根率87.5%;采用80%腐殖土+15%珍珠岩+5%河沙的炼苗基质,前期注意保持85%的炼苗湿度,无籽刺梨组培苗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名录形式列出了黔南地区刺梨(Rosa roxburghii)害虫1纲6目32科66种的名称、危害和分布,为控制刺梨虫害发生与危害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无籽刺梨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无籽刺梨的物候期,根系、芽、枝生长,开花结果特性及生态适应性等作了详细观测记录总结,为今后无籽刺梨栽培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无籽刺梨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从而有效解决生产用苗紧缺问题,以无籽刺梨带叶腋的嫩茎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消毒时长、培养基种类及激素浓度对无籽刺梨外植体消毒效果、分化培养、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外植体经清水冲洗后用75%的酒精消毒20 s,以0.1%的升汞消毒9 min,污染率低至0;培养基1/2MS+0.50 mg/L TDZ+0.02 mg/L 2,4-D+5.0 mg/L Ag NO_3适用于无籽刺梨叶柄的分化培养,分化率为50.0%;适用于无籽刺梨增殖的培养基为MS+0.50 mg/L 6-BA+0.10 mg/L NAA,增殖倍数达5.56;在1/2MS+0.10 mg/L IBA+0.20 mg/L NAA+0.30 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上,无籽刺梨的生根率为92.5%;在腐殖土︰红土︰珍珠岩=1︰1︰1的基质中炼苗,无籽刺梨组培苗的成活率可达97.2%。  相似文献   

11.
黔南州林业技术推广站开展了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l)截干造林技术研究。介绍了生产上应用刺梨截干造林技术的方法,并取得实效,为刺梨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大学农学院选育出的"贵农5号"和"贵农7号"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良种为材料,研究刺梨扦插育苗技术,分析穗条的采取与标准、扦插时间与方法、苗木生长量,总结出刺梨扦插育苗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是野生小灌木,其果实肉质肥厚可食,成熟时具浓郁的特殊香味,富于营养。为了便于繁殖大量刺梨苗木,于1989~1990年对普通刺梨的实生育苗方法进行了探索。现  相似文献   

14.
无籽刺梨试管苗移栽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研究无籽刺梨试管苗的移栽过程,探讨移栽基质、光照强度、移栽时间、施肥因素对其移栽及其生长的影响。无籽刺梨试管苗移栽最佳基质为腐质土+珍珠岩(2?1),移栽最佳时期为3~4月,遮光50%,在幼苗生长期每隔7d喷1次1/4MS营养液,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刺梨的营养成份及保健药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刺梨(Rosa roxburghii)蔷薇科野生植物。贵州、川东南、滇东北、桂西北、湘西、鄂西南、陕南有分布。贵州的刺梨果实产量居全国之首,年产量超过1500万kg。刺梨果肉脆、甜酸,富含Vc,据测定高达2054~2728mg/100g,誉为Vc之王。除鲜食外,更是加工高级饮料的优质原料。以其果汁加工的刺梨汁、刺梨汽水、刺梨可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与猕猴桃、山楂并誉为我国三大新兴水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罗登义院长[1,2]、朱维藩教授的主持下,贵州省有关院校和研究机构对刺梨进行多学科的系统研究。最后,江苏省植物园、北京医科大学、西北植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25%乙嘧酚磺酸酯对刺梨(Rosa roxbunghii)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本文采用乙嘧酚磺酸酯对刺梨白粉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计算田间病情指数,确定田间防效,分析乙嘧酚磺酸酯对刺梨白粉病防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250mg/L),对刺梨白粉病田间防治效果最好,在第7、14天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86.29%、95.08%,药后14d防治效果与10%苯醚菌酯和25%腈菌唑推荐使用剂量的效果相当,都在95%左右。结果表明,乙嘧酚磺酸酯是防控刺梨白粉病的有效药剂,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间隔7d喷第2次,可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省龙里县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园间作玉米、辣椒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刺梨园自然生草为对照,分析刺梨间作园土壤养分特征,为刺梨园管理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与刺梨园自然生草相比,间作玉米、辣椒均降低了0~20 cm土壤pH值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总氮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提高了土壤总磷含量、总钾含量、有效钾含量;2)间作辣椒的刺梨园土壤pH值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总氮含量、有效氮含量、总钾含量均高于间作玉米的,而有效钾含量低于间作玉米的。这说明在正常的田间管理条件下刺梨园自然生草对多数土壤养分的维持起到较好作用,间作玉米、辣椒施肥时建议采取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从而达到维持刺梨园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18.
刺梨人工栽培丰产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刺梨(Rosa roxbunghii)为蔷薇科植物,又名茨梨、木梨子,是滋补健身的营养珍果。是鄂西山区的天然野果。刺梨的收获期不足30天。刺梨为野生小灌木,4~6月开粉红色、红或深红色的花,夏花秋实。果实多为扁圆球形,横径一般为2~4cm,8~9月果实成熟,黄色,有时带红晕。果肉脆,成熟后有浓芳香味。  相似文献   

19.
几种抗癌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幅员辽阔,野果资源丰富。野生浆果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还富含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多种稀有元素;加之自然野生无污染,有的兼有医药疗效和防癌、抗癌作用,是天然的保健食品。1、刺梨刺梨 Rosa roxburghii Tratt.f.nor-majis Rehd.et wils 又名茨梨、文先果、送春归、缫丝花等。分布于苏、鄂、川、贵、  相似文献   

20.
6种野生灌木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胡颓子(Elaeagnus bockii Diels)、三颗针(Berberis julianaeSchneid)、金丝梅(Hypericum patulum Thumb)、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Bindl)Fedde)、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u)和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i.)等6种野生灌木采取盆栽控水方式进行了水分胁迫,测定了各树种抗旱性的主要生理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个树种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叶片相对水分亏缺、保水力、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等是影响树种抗旱性的主要生理指标;6个树种的抗旱性强弱为三颗针>胡颓子>火棘>十大功劳>刺梨>金丝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