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内外豌豆生产和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笔者论述了国内外豌豆生产和豌豆品种选育研究的概况,以及豌豆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进展,并针对我国豌豆生产和育种中存在的问题简要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豌豆白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豌豆白粉病的抗病基因、遗传育种等方面,简述了国内外对豌豆白粉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豌豆品种状况及天津豌豆新品种引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豌豆的原产地和习性、我国豌豆的种植简况和发展豌豆生产的必要性以及我国目前豌豆的育种和引种状况作了介绍。对天津豌豆生产状况、引种的必要性和天津豌豆新品种引进的方向做了简单介绍和分析,并指出豌豆品种的利用应侧重于高质量品种的引进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晋豌豆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右玉试验站豌豆育种课题组选育的豌豆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豌豆是重要的豆类蔬菜,适于集约化生产和加工.上海地区(包括邻近的苏南与浙北J是我国蔬菜豌豆的传统产区.近年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速冻青豌豆的加工业和罐装青豌豆出口创汇都有了新的发展,对软荚豌豆和豆苗品种的需求也日趋扩大.为适应生产需要,现对蔬菜豌豆育种中的几个有关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642份国内豌豆资源的形态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相关分析探明了东北地区豌豆亲本选择方式。在东北地区,由于株高与生育日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且与百粒重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可通过对中矮秆材料的定向选择缩短生育期、提高百粒重,达到提高豌豆商品品质的效果,提高育种效率。群体结构分析表明我国豌豆栽培资源分化成了两大基因库。  相似文献   

7.
豌豆隐性基因的遗传研究及育种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选育优质高产鲜食豌豆品种,利用豌豆隐性基因易纯合、稳定快,其表象易观察,其性状表达易选择的特点,开展豌豆隐性基因的遗传应用研究,提高育种效率。以矮秆半无叶白花硬荚型白色圆粒豌豆品种和高秆普通小叶紫花软荚型麻褐色凹圆豌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杂交,开展半无叶型、矮株、白花、软荚等多个隐性基因遗传研究和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研究结果表明,F1籽粒表现为白色和圆粒籽粒,植株表现为高秆、普通小叶、紫花、硬荚等性状;F2其籽粒颜色和植株表观性状经卡方检测,符合显隐性分离比3:1;叶腋花青斑与紫花颜色具有相同观测值,符合基因完全连锁效应;‘苏豌4号’的成功选育,为豌豆育种提供了多隐性基因的育种材料。综合利用多隐性基因表观选择可较早定向选择目标性状,对目标进行丰产性和抗性等方面的性状选择,以加快育种进程,特别是针对某些性状由一对或两对显隐基因控制的遗传表观选择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豌豆优异资源的评价鉴定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年,在青海西宁对来源于内蒙、辽宁等八省及国外引进的58份豆种质资源进行了主要农业性状的评价鉴定,初步筛选出G881、G323等25分豌豆优异种质,从而丰富了我省豌豆种质资源,进而为豌豆育种及生产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2006年9月9日15:00,随着我国育种卫星"实践八号"点火升空,张家口市农科院引育的14份亚麻和豌豆种子资源与卫星一起升上了太空,开辟了该院航天育种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豌豆(Pisum sativum L.)是春播一年生或秋播越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因其茎秆攀援性而得名,属长日性冷季豆类。豌豆具有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豌豆根瘤固氮量高于其他豆科作物,是禾谷类、蔬菜等作物的优良前茬。为了改变目前豌豆优质品种晚熟的现状,实现豌豆优质、早熟、丰产的育种目标,2004开始以韩国超级甜豌豆为母本,以辽豌豆4号为父本杂交,经9代选育而成豌豆新品种科豌6号。  相似文献   

11.
种质资源管理属植物杂交育种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介绍了作者用 dBASEⅢ编制的“豌豆种质资源管理系统(PGMS)”。系统具有存储原始数据、修订已存信息、快速检索种质、删除重复资源、统计分析资料及打印种质卡片等六项功能,实现了豌豆种质资源管理的微机化,提高了种质管理效率,为豌豆育种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豌豆产业化发展要求,在兰州秦王川豌豆育种基地对引进国内外的18份优异豌豆品种资源,以当地主栽品种半无叶型品种mz-1、普通蔓生型品种定豌1号为对照,进行品种(系)比较试验。通过结果分析,筛选出优异品种(系)5个,可根据当地不同用途选择种植,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时选出生长习性、粒型、粒色、百粒重、抗病性等方面具有优异性状的品种,可用作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13.
采用SSR标记技术对7个西北地区主栽豌豆品种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构建了不同品种豌豆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21对不同的SSR引物中有6对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其中1对引物PSAC75可使每一品种具有其自身的特征谱带。因此,SSR技术可从DNA水平鉴别豌豆品种的分子差异,从而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为了筛选鉴定豌豆抗白粉病种质资源,引进50份材料进行田间鉴定。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生育期均适中,其中有21份材料表现为抗白粉病,可以作为豌豆抗白粉病育种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我系豆类育种课题组在科研处的支持下,于1987年5月23日在上海广兰酒家举行优质名贵豌豆品评会。会议邀请了市科委、市农委、华亭宾馆等20位代表。品评会由农学系系主任陈德鑫教授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组有关成员通过幻灯介绍了优质名贵豌豆  相似文献   

16.
豌豆杂交育种新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豌豆的杂交新方法。[方法]以豌豆杂交育种的传统方法和苏宗安法为对照方法,研究一种豌豆杂交育种新方法的育种效果。[结果]该豌豆杂交育种新方法如下:在白天露水蒸发后的任意时间段去雄,在12点到16点授粉,在授粉后的杂交花的节位套上标签,将做过杂交的分枝上除杂交花以外的所有花朵全部去除,同时去除该分枝的茎尖生长点。与传统方法相比,该豌豆杂交新方法的工作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杂交结实成功率提高了33%。与苏宗安法相比,该豌豆杂交新方法的工作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杂交结实成功率提高了13%。该豌豆杂交新方法的后代伪杂种出现的几率为0。[结论]与传统方法和苏宗安法相比,该豌豆杂交新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我区豌豆、蚕豆作物生产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全区农作物种植业结构调整对豆类作物需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我区豆类育种与生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大豆协会理事的武天龙教授,长期致力于豆类遗传育种工作,先后培育出大豆新品种9个,扁豆新品种4个,豌豆新品种3个,蚕豆新品种1个,获国家发明专利19项,培养博士生9人,硕士生8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50余篇(SCI论文9篇),为我国的豆类育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西藏杂粮作物育种概述及产业化发展思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主要从事的杂粮作物如马铃薯、豌豆和荞麦的良种选育历程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提出西藏杂粮作物的育种目标和产业化发展对策,以期为增加西藏生态经济效益、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和提高农牧民收入做出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豌豆休眠种子后 ,其生长发育的遗传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经处理后的种子的萌发率明显下降 ,出苗、生长发育均呈滞后现象 ,且降低了株高。 2 0min为半致死剂量。提出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可以作为诱变育种的一种经济、有效的诱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