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为了筛选鉴定耐镉真菌,采用Cd2+浓度梯度压力驯化法从镉污染稻田土壤中分离到耐镉菌株HD228,综合菌株形态特征、ITS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其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并研究了其镉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耐22 mmol/L Cd,对Cd的吸附率可达79.88%;对Pb、Zn、Cu具有很强耐性,Pb、Zn、Cu对HD228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 80 mmol/L、 80 mmol/L、 30 mmol/L。HD228菌落直径与重金属浓度呈负相关,20 mmol/L时菌落不规则。该菌能在pH值4~8、温度20~35℃条件下良好生长,最适生长和耐镉pH值为5、温度为30℃,温度和pH值均不影响其耐镉能力。其发酵液对水稻出苗、幼苗生长无抑制作用,发酵液40 mL(200 g土)用量对水稻具有促生作用,对镉胁迫水稻具有解毒作用。此耐镉真菌HD228具有应用于镉污染水稻田治理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受铜污染的土壤中分离抗铜细菌。[方法]采集玉林市受铜污染的土壤9份,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u^2+,经过不断的分离和驯化筛选耐铜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生长曲线的测定、pH值和渗透压对其生长的影响;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培养时间和pH值对该菌株去除Cu^2+能力的影响。[结果]在玉林市德兴造纸厂排污口附近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耐铜细菌。编号为RCBl,其耐Cu^2+水平迭500mg/L;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该菌为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该茵在pH4~8生长良好,其中最适生长pH为6.0—7.2,在1%NaCI下生长良好。该菌株在培养24h、pH为7时,Cu^2+去除率达到76%。[结论]不仅丰富了抗铜微生物方面的研究,也为铜污染水、土壤修复等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菌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肺炎克雷伯氏菌、温和气单胞菌的最适生长环境。[方法]以分离自鱼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温和气单胞菌为材料,研究高温、pH值、重金属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肺炎克雷伯氏菌、温和气单胞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37、28℃,且肺炎克雷伯氏菌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强,温和气单胞菌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弱。肺炎克雷伯氏菌、温和气单胞菌均在pH值为7的培养基中生长最旺盛。肺炎克雷伯氏菌、温和气单胞菌对Cr6+、Cu2+、Zn2+、Mn2+均产生较强的抗性,且温和气单胞菌对重金属离子的抗性较强,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2种菌的生长量减少。[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肺炎克雷伯氏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对动物的致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鉴定耐镉真菌及研究其镉吸附特性,采用Cd~(2+)浓度梯度压力驯化法从镉污染稻田土壤中分离到耐镉菌株HD228,综合菌株形态特征、ITS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其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结果表明,该菌株耐22 mmol/L Cd,对Cd的吸附率可达79.88%,对Pb、Zn、Cu具有很强耐性,Pb、Zn、Cu对HD228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80 mmol/L、>80 mmol/L、>30 mmol/L;菌落直径与重金属浓度呈负相关,20 mmol/L时菌落不规则;能在pH值4~8、温度20~35℃条件下良好生长,最适生长和耐镉pH值为5、温度为30℃,温度和pH值均不影响其耐镉能力;其发酵液对水稻出苗、幼苗生长无抑制作用,发酵液40 mL(200 g土)用量对水稻具有促生作用,对镉胁迫水稻具有解毒作用。HD228具有应用于镉污染水稻田治理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对努鲁尔虎山脉北麓内蒙古敖汉旗段和河南商丘地区采集大豆[Glycine max(L.)Merr]根瘤进行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对获得的74株菌株分别进行重金属(Pb2+、Cu2+、Cr6+、Hg2+)抗性测定,对筛选菌株进行生物学特征研究。结果筛选出4株抗性较强的优良菌株,即SQLD42、SQLD47、SQLD67和SQLD71。对重金属的抗性大小表现为:Pb2+(5 mmol/L)Cu2+(1.6 mmol/L)Cr6+(1.2 mmol/L)Hg2+(0.075 mmol/L)。筛选的4株菌均来源于努鲁尔山北麓的内蒙古敖汉旗段,其抗逆性与宿主植物大豆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周毓  吴一书  吴业颖  刘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02-17203
[目的]从自然界分离纯化产纤维素酶的放线菌,并测定影响该菌酶活的因素。[方法]利用刚果红变色圈法从特定土壤中分离出产纤维素酶最高的单菌落,通过对其菌落形态及菌丝观察,判断其为放线菌,命名为A1。用DNS分光光度法研究,不同因素对其所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情况。[结果]该菌在50℃,pH值5的条件时,酶活性较高,且适量添加Mg2+、Fe3+能明显激活酶活,而微量的Ag+,Cu2+能抑制酶活。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胁迫培养对2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重金属胁迫培养对2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方法]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2种典型细菌为试验材料,采用传统培养方法,选择5种重金属离子Cu2+、Hg2+、Pb2+、Cd2+、Cr6+在不同浓度下对其进行胁迫培养,通过测定2种细菌的生长曲线,研究外源性重金属对2种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Hg2+、Cd2+毒性较强,2种细菌的增殖在高浓度时受到抑制,G+比G-更为敏感;当重金属浓度〉50mg/L后,5种重金属的对2种细菌的毒性顺序为Hg2+〉Cd2+〉Cu2+〉Cr6+≈Pb2+。[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重金属对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世敏  赵迪  徐淑霞  刘翠翠  吴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630-3631,3715
[目的]筛选高效苯胺降解菌并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河南某化工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以苯胺为唯一碳、氮源的高效苯胺降解菌DA-K,并对该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和生物学降解特性研究。[结果]DA-K菌株呈革兰氏阴性,细胞为杆状,菌落颜色呈灰白色,初步确定为不动细菌属。通过测定,DA-K菌株生长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30℃,可在苯胺质量浓度为2 500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上生长良好。DA-K菌株在苯胺浓度为1 000 mg/L,pH 6.0,30℃,180 r/min的条件下振荡培养96 h,苯胺降解率接近80%。[结论]DA-K菌株苯胺降解效率较高,具有实际处理苯胺废水的能力,为构建基因工程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细蟹粉对污染水体重金属的吸附作用,使重金属回收再利用,解决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方法]将废弃蟹壳通过超细技术处理,以超细蟹粉为吸附剂,对水体中Pb2+、Ni2+、Cu2+的去除进行静态吸附试验,研究蟹粉的细度、超细蟹粉用量、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等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吸附条件,以测定工业废水中Pb2+、Ni2+、Cu2+的吸附率。[结果]超细蟹粉对Pb2+、Ni2+、Cu2+吸附作用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在常温(25℃),pH为6.0时,0.8 g超细蟹粉对Ni2+和Cu2+的吸附时间为120 min,而Pb2+的吸附时间为150 min,可使吸附达到最佳状态。[结论]超细蟹粉对Pb2+、Ni2+、Cu2+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吸附剂。  相似文献   

10.
丛枝菌根真菌对Cu、Pb处理下旱稻氧化胁迫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Cu、Pb处理下旱稻氧化胁迫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以旱稻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土壤Cu浓度(0、100、200 mg/kg)、Pb浓度(0、300、600 mg/kg)处理下旱稻地上部分生理抗性影响。[结果]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处理抑制100 mg/kg Cu、300 mg/kg Pb处理下POD、CAT以及SOD活性,但是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200 mg/kg Cu处理下,接种处理抑制SOD活性却提高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600 mg/kg Pb处理接种处理下SOD、POD活性与未接种处理无显著区别,但是显著抑制CAT活性以及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以上结果说明,在不同的Cu、Pb浓度处理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旱稻体内的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影响不同,因而对于重金属引起的旱稻地上部分氧化胁迫的影响程度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粘土矿物吸附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蒙脱石和高岭石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水中的Cu2+、Pb2+、Zn2+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蒙脱石的吸附容量大于高岭石。粘土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在pH4,25℃的条件下,蒙脱石和高岭石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大小顺序均为:Pb2+>Cu2+>Zn2+。通过吸附等温线的拟合,证实了蒙脱石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黄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福星  吕颂辉  滕德强  江涛  焦泽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12-9216,9313
[目的]研究黄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评价其生态风险。[方法]对黄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Mn、Pb、Zn、Cr、Fe、Hg和Cd)的含量分布和富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重金属之间以及重金属与有机碳(TOC)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海域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在南黄海中部和威海以北的北黄海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Fe和Hg的含量偏高,海州湾和北黄海北部含量偏低,Mn、Cd的分布较不均匀,离散程度较大;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各项重金属含量均存在正相关性,Pb与Zn、Zn与Cr、Pb与Cr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7、0.96和0.94。Cd和Cu呈显著相关,但Cd与其他重金属无显著相关关系,重金属与TOC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黄海表层沉积物只有部分站点处于生态危害的中等级别,大多站点生态危害轻微,各个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Hg〉Cu〉Pb〉Cr〉Zn,对黄海表层沉积物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主要是Cd;底质环境质量评价显示,南黄海中部的泥质沉积区域环境质量较差,应予以重视。[结论]该研究为黄海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乡市卫河两岸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峰  罗晓东  姚远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125-12126
[目的]研究新乡市卫河沿岸蔬菜内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现状。[方法]以人们广泛种植的菠菜和油麦菜为研究对象,每种植物选取了5个地块,每个地块按照梅花形布点法,选取5个样品组成混合样品,测定其中的Pb、Cd、Cu、Zn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菠菜和油麦菜中的4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菠菜主要受到Pb、Cd、Cu的污染,油麦菜主要受到Pb、Cd的污染。两种蔬菜受Pb、Cd、Cu的污染属于重度污染,受Zn的污染相对轻一些。[结论]菠菜和油麦莱中的重金属含量与人们用污染的河水灌溉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pH、有机质与Zn、Cu、Pb、Cd有效态含量的关系。[方法]采集耕层土壤样本,测定土壤pH与有机质含量;采用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结果]混养田土壤中有效态Zn、Cu、Pb、Cd含量比水稻田土壤中的低。土壤中有效态Pb含量与土壤pH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有效态Cu、有效态Pb、有效态Cd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可为重金属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石灰对实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石灰水溶液(0.025%和0.050%)淋洗受铅锌矿尾矿严重污染的水稻土对水稻的影响。[结果]石灰水溶液可以将土壤中的Cu、Zn和Pb等重金属淋洗出来,淋洗次数越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越低。土壤中Pb的含量降幅最大,其次是Zn,最低为Cu。低浓度石灰溶液(0.025%)淋洗6次以上、高浓度(0.05%)淋洗5次以上对去除土壤中的Pb、Cu、Zn重金属效果明显。水稻能在经石灰淋洗过的土壤上生长,发芽率和生物量随着淋洗次数的增多而增加,但石灰水溶液浓度过高或淋洗次数过多则降低水稻发芽率和生物量,还导致植株Pb含量升高。[结论]利用石灰修复铅锌尾矿污染的农田土壤是可行的,但石灰用量要适当。  相似文献   

16.
Pb/Zn尾矿上3种苔藓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彤  王江  张崇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666-8668
[目的]研究Pb/Zn尾矿上楔瓣地钱(Marchantia emarginata Reinw.)、双色真藓(Bryum dichotomum Hedw.)、衮州卷柏[Selaginella involvens(Sw.)Spring]3种苔藓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方法]以三门Pb/Zn尾矿砂堆积地为研究地点,调查苔藓植物体内以及相应尾矿基质中的5种重金属(Cu、Pb、Cd、Zn和Mn)含量,分析其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楔瓣地钱(M.emarginata)对5种重金属均具有富集作用,富集系数均大于1;双色真藓(B.dichotomum)和衮州卷柏(S.involvens)对Cu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但对其他重金属的富集作用较弱。苔藓植物体内Cu、Pb、Cd、Zn含量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其分别与Mn含量呈现微弱的负相关。[结论]尽管不同苔藓物种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但3种低等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较好地反映了尾矿砂内重金属有效态的含量。楔瓣地钱(M.emarginata)对5种雷金属均且有较强的富集作用,是上述5种重金属的良好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17.
杨鸾芳  刘忆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55-6855,6914
[目的]利用AAS法考察臭灵丹对4种重金属Pb、Cu、Zn及Ni的富集作用。[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了臭灵丹对重金属Pb、Cu、Zn及Ni的富集含量,并研究了臭灵丹对这4种重金属的富集特性。[结果]臭灵丹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不同,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对同一金属的富集系数也不相同。臭灵丹叶对Pb的富集系数及臭灵丹茎对Ni的富集系数1,臭灵丹对Pb、Cu、Zn及Ni的转运系数均1。[结论]臭灵丹具有开发为Pb、Ni污染的植物修复的主体植物的潜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铜绿山矿区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污染程度及分布特征。[方法]对矿区周边农业土壤重金属进行实地采样,并对Cu、Pb、Cd、Zn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风险。[结果]矿区农业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u、Zn、Pb、Cd;重金属区域污染差异较大,局部区域污染严重;矿区农业土壤中Cu、Pb、Zn和Cd 4种重金属综合的潜在危害程度均为"轻微",Cu是潜在生态危害最大的因子。重金属潜在危害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u、Pb、Zn、Cd;Pb和Zn有很大相关性,说明Pb和Zn可能属于同源污染物。[结论]该研究可为矿区农业用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水生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附与富集能力。[方法]选用美人蕉、黄花鸢尾、旱伞草、再力花4种湿地植物进行盆栽试验,比较其对土壤中4种重金属Cu、Zn、Pb、Cd的富集特性,分析4种水生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富集与迁移特征,研究4种水生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重金属的动态分布,评价其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综合去除能力。[结果]干湿交替处理不仅降低了植物的迁移系数也改变了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干湿交替处理促进了美人蕉、黄花鸢尾、再力花对Cu、Zn、Pb、Cd的富集,抑制了旱伞草对4种重金属的富集;水淹处理4种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迁移系数明显高于干湿交替处理。[结论]对于Cu、Zn、Pb、Cd污染的土壤利用美人蕉、黄花鸢尾和再力花进行修复时适合水淹种植,利用旱伞草进行修复时水淹和干湿交替均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