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回顾我市蚕桑生产发展历程,养蚕布局曾进行过两次调整。1965年之前,由于都是利用农户家前屋后乔木桑养蚕,一般全年仅饲养春蚕、中秋(群众称之为桂花蚕)两期蚕。1966年开始,大力引种推广湖桑。为充分发挥其产叶量高的优势,第一次进行养蚕布局的调整。在饲养春蚕、中秋蚕基础上,增养夏蚕、早秋和晚秋蚕。逐步形成全年饲养5期蚕的养蚕布局。进入八十年代中期,秋蚕发种量最大的一批中秋蚕,由试养到基本全部实行春种秋养以后,为适应饲养蚕品种这一新的突破,确保稳产、高产,养蚕布局又一次进行了调整,由全年饲养5期蚕调整为饲养  相似文献   

2.
浅论中秋蚕大面积中毒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秋蚕生产大面积农药中毒事件发生频繁,对蚕桑生产特别蚕农养蚕积极性影响很大。 2005年中秋蚕在桐乡、海宁等地发生了大面积农药中毒事件,估计损失蚕种2万多张,蚕农茧款减收约 1200万元以上。为此,有必要对中秋蚕生产大面积农药中毒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预防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蚕药是蚕桑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蚕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蚕茧的产量与质量,甚至关系到蚕桑生产的成败.我市虽然是蚕桑的零星产区,但各种蚕病都有发生,特别是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等危害严重,如2001年中秋,我市的重点蚕区棠溪乡就有50%以上养蚕户的蚕发生蚕病,造成蚕茧减产15%,有些养蚕户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和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蚕病的流行与蚕农的消毒防病,天气环境,蚕品种等因素有关,但蚕药的质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许多蚕农反映现在的蚕药质量差,有的根本就无效,蚕药市场假冒伪劣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4.
淮安市养蚕布局多以春、中秋二季蚕为主,夏蚕因正值稻田农药使用高峰期,蚕儿易发生农药中毒.为凋整淮安市落后的养蚕布局,增加亩桑发种量,提高蚕农收入,淮安市蚕桑站在2006年组织人员赴盐城、南通参观学习"二春蚕"饲养技术,于2007年春初推广饲养了"二春蚕",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金湖县历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水稻是我县的主要农作物。自1993年以来,由于受农药污染的影响,中秋蚕饲养中毒现象普遍发生,蚕农怨声载道。到2003年,我县被迫取消了中秋蚕,每年只饲养二季蚕,即春蚕和晚秋蚕。随着养蚕次数的减少,蚕农收入下降,蚕桑效益与其它农作物相比失去了明显优势,蚕桑生产稳定的形势也变得不容乐观。为巩固和发展我县的蚕桑生产,提高桑园单产效益,2007年春我们引进了“二春蚕”饲养这一做法,进行了二春蚕的饲养实践,现对推广二春蚕饲养谈一点体会。1二春蚕推广饲养的优势1.1二春蚕期的气候适宜,蚕作安全二春蚕的饲养正值6月份,气温一般在25~30℃,气候条件相对夏蚕、中秋蚕而言比较适宜,而且大田农作物未到农药使用高峰期,蚕作十分安全,正好适合二春蚕的饲养。1.2二春蚕的经济效益高于夏蚕和中秋蚕夏蚕期由于高温多湿,蚕茧产量极低,经济效益差。中秋蚕由于水稻多次使用农药,造成大环境的污染,蚕中毒现象屡见不鲜,甚至绝收。通过实践,饲养二春蚕,桑叶质量优良,蚕茧产量和春蚕相当,蚕茧质量略逊于春茧,但明显好于中秋茧,总的效益高于夏蚕和中秋蚕。1.3桑叶硬化延迟,有利于晚秋蚕生产由于春蚕和晚秋蚕相差3个半月左右的...  相似文献   

6.
夏秋季节,天气变化较大,遇到的不利因素也比较多。为夺取夏秋蚕稳产高产,应着重抓以下四条措施:一、严格消毒防病蚕期间隔时间短、病原新鲜、量大易感染,应对蚕室、蚕具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消毒。采取先喷药消毒,再打扫拆洗干净的方法,喷药剂量要足,面面喷到。严格贯彻"蚕前彻底消,蚕中继续消,蚕后立即消"的"三消方针",把消毒防病贯穿整个养蚕始终。夏秋蚕施用农药要与采叶户互通情报,施用农药区的桑叶必须在残效期后,先试采试喂,证明无毒后再采叶饲养。夏  相似文献   

7.
章刚祥  童剑 《蚕学通讯》2001,21(3):47-48
随着农村产业化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了土地的圈子,离土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导致农村养蚕劳力老年化、妇女化、文化素质低下,蚕桑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小蚕饲养水平低,严重影响蚕桑生产效益.为提高小蚕饲养水平,适应农村形势发展,我乡在县茧丝绸公司的支持、帮助下,于2001年春蚕期在联欢、曹家创办了两家小蚕公司,公司以饲养小蚕、出售小蚕解决农村养蚕实际问题为目的,进行小蚕专业化饲养,打破传统的养蚕方法,推行十天养蚕法,在饲养模式上进行一项改革.现将有关饲养情况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蚕作安全是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由于种种原因,缙云县一般年境有5%以上的蚕种中毒损失.特别是1995年中秋蚕的20%高效敌敌畏中毒损失蚕茧产值高达288万元.农药中毒不仅直接影响蚕农培桑养蚕积极性,而且成为新蚕区蚕桑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笔者进行了蚕作安全防范途径探讨,通过对中毒原因进行全面分析,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布局合理、措施到位、效益提高──建德市三河乡养蚕布局情况调查建德市农业局聂雪风,吴生泉三河乡是我市蚕桑生产重点乡,年产茧3000担,1987年跨入杭州市重点产茧乡行列。该乡在养蚕布局上,坚持“养足春、中秋蚕,适当增养夏、早秋蚕,看叶养晚秋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吴增祥  陈辉 《中国蚕业》2008,29(4):54-56
对孙庄镇中秋蚕农药中毒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孙庄镇蚕区农作物布局不合理、农药污染环境和桑叶、蚕农对农药的特性不了解等情况,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调整桑园布局、合理进行大田治虫、高度重视桑园治虫、慎重选用桑园农药、防止蚕室蚕具和养蚕用品农药污染、重视对中毒蚕的处理等预防中秋蚕中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如何优化夏秋期蚕品种,是当前蚕桑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夏蚕和早中秋蚕是最难饲养的2期蚕,此时气候条件和桑叶质量都较差,蚕农对夏秋蚕品种的呼声一直很高.随着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夏蚕和早中秋期仍饲养春用品种,蚕茧质量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种桑养蚕稳产丰收不能保证.为考虑蚕农和企业的共同利益,选择适合本县夏秋期饲养的优良蚕品种,获得蚕茧优质高产高效势在必行.通过近几年引进蚕品种在农村试养对比,在获得示范成功的基础上,于2004年夏蚕和早中秋蚕全面推广应用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质优、市场前景好的秋丰×白玉这1对中丝量蚕品种,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谈不结茧蚕的发生与防治刘凌(吉安地区蚕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养蚕生产中,常常会遇到蚕在上簇后到处爬行,而不能结茧的现象,不结茧蚕的发生会造成蚕茧生产的严重会济损失。据统计,‘我区因养蚕不结茧而造成的产量损失约占全年总茧量的6%。为了探明我区不结茧蚕...  相似文献   

13.
1994年宜黄县蚕病调查与防治措施熊怡文(宜黄县农业局麻桑办)蚕病是制约蚕桑生产的主要因素。蚕农往往想养蚕,但怕养蚕。怕养蚕主要怕蚕发病。为此,调查分析蚕病造成的损失和发病原因,寻求蚕病发生规律,为蚕病防治找出对策;对我县实施第二期蚕桑工程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殷庆委 《四川蚕业》2006,34(4):47-47
1调整养蚕布局的必要性近年来,睢宁的养蚕布局是:不养夏蚕、少养中秋、大养晚秋蚕,即全年三季蚕:春季、中秋、晚秋蚕,其比例为100:20:100,自然形成了两头大、中间小。正因为有了这中间小批量的中秋蚕,而殆误了大批晚秋蚕饲养成绩,其弊是:中秋蚕数量小、产量低、质量差,工农业效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射阳县中秋蚕生产季节,大面积爆发脓病及农药中毒等病害。初步统计,全县饲养中秋蚕13379张,发病面积达50%,平均损失率达45%,发病严重的农户约占10%,基本无收,全县单产25 kg左右。县蚕桑服务人员通过对养蚕环境的实地察看、蚕病鉴定及蚕户走访,调查了中秋发病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胥尹忠 《蚕桑通报》2005,36(4):51-53
农药使用不当是影响蚕桑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桑园与粮棉田和果园混杂栽种,粮棉用药与蚕桑生产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另外,桑园本身用药不当对养蚕也有很大影响,下面就粮棉田及桑园用施农药对响蚕桑生产的影响查及对策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如何确保蚕作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作安全是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蚕桑主产区每年都有5%以上的蚕中毒损失,笔以为,农药中毒不仅造成蚕农减产、减收,还直接影响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而且成为制约新蚕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至于如何确保蚕作安全,生产上应抓住这样六点:  相似文献   

18.
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成  宋俊荣 《江苏蚕业》2007,29(1):13-17
<正>近年来,家蚕农药中毒十分普遍,不仅造成蚕茧歉收,影响蚕农的养蚕积极性,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由于农业上推广沙蚕毒素类农药治虫,农田治虫频率加大,农药种类混杂,养蚕农药中毒事件频频发生,期间,扬州市发生了1994年、1996年和2005年三次影响较大的养蚕大面积中毒。1994年,扬州市中秋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前,海盐县沿袭的是一年五期即春蚕、夏蚕、早秋蚕、中秋蚕、晚秋蚕的生产布局。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环境恶化,养蚕劳动力流失严重。为适应农民对养蚕生产变革的需求,该县1999年停止了早秋蚕饲养,2009年又停止了夏蚕的饲养。这对简化养蚕劳作、减少蚕农从事养蚕生产与从事二、三产业之间劳力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杜凤侠 《四川蚕业》2007,35(1):44-46
草桥镇位于新沂市西部,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农养蚕经验丰富,现有桑田面积5000亩(1亩≈667m^2,下同),蚕茧收入是草桥蚕农的主要经济来源。2003年以前,草桥镇一直推行一年养四批蚕的生产布局,即:5月份养春蚕,7月份养夏蚕,8月份养中秋蚕,9~10月份养晚秋蚕,其中夏蚕养的最少,中秋次之。后来由于多种原因,夏蚕饲养量持续增加,而中秋饲养量大幅度下降,至2000年夏蚕饲养量已超过中秋。中秋蚕期正值农作物、杨树等大量用药时期,加之气温高,空气闷热,给此时的中秋蚕作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中秋蚕正常年景平均单产每张20kg左右,而2002年平均仅4kg。为此,2003年草桥镇被迫取消了中秋蚕,全年养蚕布局调整为“四改三”,即二秋改一秋,全年四批蚕改为三批蚕,并适当增养夏蚕,提早晚秋蚕收蚁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