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金银花及其不同提取物对炎性反应细胞模型抗炎作用。方法:将金银花及其不同提取物按一定浓度添加到用大肠杆菌滤过液制作的炎性反应细胞模型中,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金银花黄酮类致使细胞全部裂解破碎;金银花绿原酸类及其水提液组细胞生长旺盛,形态规整,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在高浓度菌液中,金银花绿原酸类炎性反应细胞模型的细胞形态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稀疏,聚集,较对照组差,随后有圆形细胞产生,而加有金银花水提液的细胞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结论:大肠杆菌滤过液随着浓度的升高对细胞形态的改变愈加显著。金银花黄酮类物质对细胞有损害作用,而金银花绿原酸类物质及其水提液在体外有很强的抗炎性反应作用。在高浓度菌液中,金银花水提液的抗炎效果比金银花绿原酸类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黑种草籽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炎症模型作用及保护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两种提取物按不同浓度添加到细胞炎症模型中,观察细胞形态;将两种提取物均按1 g/mL浓度腹腔注射给炎症模型小鼠,观察小鼠临床症状,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0.1 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和0.4 g/mL乙醇提取物均可引起细胞病变,细胞固缩脱壁或裂解破碎;乙醇提取物在其安全浓度0.1-0.2 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在其安全浓度0.025-0.05 g/mL均对细胞炎症模型有抗炎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10显著升高(P<0.05);两种提取物治疗组IL-10水平均较模型组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种提取物(1 g/mL)均有降低炎症小鼠血清IL-10水平的趋势,对小鼠大肠杆菌的感染有保护作用,且乙醇提取物较乙酸乙酯提取物有效.结论:黑种草籽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在安全浓度内均对细胞炎症模型有抗炎作用;两种提取物(1 g/mL)均可降低炎症小鼠血清IL-10水平,且对小鼠大肠杆菌感染有保护作用,乙醇提取物较乙酸乙酯提取物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连翘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炎活性,试验提取连翘挥发油、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并计算提取率。采用连翘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挥发油、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取物)进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每段提取物分别设高(按体重生药1.6 g/kg)、中(按体重生药0.8 g/kg)、低(按体重生药0.4 g/kg)剂量组,并设地塞米松组(按体重5 mg/kg)、模型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5 d后测定耳肿胀度、抑制率及渗出染料OD_(590)值,考察连翘不同极性段提取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连翘提取物各极性段之间的含量差别较大,其中水提取物提取率最高,达到15.7%;其余依次是连翘正丁醇提取物、连翘乙酸乙酯提取物、连翘挥发油,分别为11.4%、5.0%、0.9%。连翘挥发油高、中剂量组,连翘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在抑制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肿胀和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效果上与模型组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正丁醇部位的抗炎作用表现最为突出;水提取物虽有一定的抗炎活性,但与模型组比(除连翘水提取物高剂量组抑制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肿胀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连翘正丁醇提取物的抗炎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韩勇 《饲料工业》2024,(7):86-92
研究旨在比较饲料用连翘叶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炎活性和抑菌活性。运用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研究连翘叶水提取物、连翘叶40%乙醇提取物和连翘叶8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炎活性,并通过抑菌试验对3种连翘叶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抑菌活性的比较研究。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生成水平,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生成水平。并使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倍比稀释法测定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表明:3种连翘叶提取物均能抑制NO、IL-1β、IL-6和TNF-α的生成,抗炎活性80%乙醇提取物>40%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抑菌活性40%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80%乙醇提取物,3种连翘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饲料用连翘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炎活性和抑菌作用,可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5.
银翘药对提取液的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银翘药对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白鼠耳廓肿胀非特异性炎症模型,分别研究了金银花提取液、连翘提取液、二者合并液及混煎提取液的抗炎作用。结果:4种提取液在高剂量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4种提取液组间比较,混煎液在高剂量和中剂量时与金银花提取液比较呈现差异极显著和显著作用,在高剂量与连翘提取液呈现差异显著,合并液在高剂量时与金银花提取液呈现差异极显著。结论:混煎提取液的抗炎作用最强,合并液抗炎作用较强,金银花提取液抗炎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生产性能以及血清抗氧化、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植物提取物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取18头体况、泌乳期、泌乳量相近,且4个乳区混合乳样中体细胞数(SCC)>5×105/mL的经产荷斯坦奶牛,根据乳样中SCC相近原则,分为对照组(CON组)、蒲公英组(DAN组)和连翘组(FOR组)。对照组饲喂全混合型饲粮(TMR),蒲公英组饲喂TMR+蒲公英提取物,连翘组饲喂TMR+连翘提取物,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添加剂量均为60 g/d。试验开始前1周内,奶牛均未进行过药物治疗,试验期45 d。试验期间每7 d采集1次乳样,测定乳成分和SCC;试验结束后采集乳样并测定牛髓过氧化物酶(MPO)、乳酸脱氢酶(LDH)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采集血液样品并测定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2)蒲公英和连翘组牛乳中LDH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蒲公英组牛乳中N...  相似文献   

7.
旨在评估连翘体外抗H5N1和H9N2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es,AIVs)增殖及其介导炎症的效果,本试验制备了连翘水提液,首先采用CCK-8法测定了连翘水提液对DF-1细胞的安全浓度,并通过3种处理方法(药液预处理病毒后感染细胞、先感染病毒后给药、先给药后感染病毒)来筛选连翘水提液的最佳给药方式;在最佳给药方式下,使用TCID50法检测禽流感病毒H5N1和H9N2的增殖情况,并采用qRT-PCR检测了炎症相关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连翘水提液对DF-1细胞的最高安全浓度为4 mg·mL-1;先感染病毒后给药是最佳的给药方式;在最佳给药方式下,连翘水提液能显著降低H5N1和H9N2 AIVs在各个时间点的病毒滴度,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与对照组相比,H5N1 AIV给药组中CX3CL1、IL8L1、CCL5、SCYA4、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显著降低,H9N2 AIV给药组中CX3CL1、IL8L1、CCL5、IFN-β、IL-6和TNF-α的表达也有类似的下降趋势。这表明连翘能够抑制H5N1和H9N2 AIVs在DF-1细胞中的增殖,降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良好的抗炎和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分析假蒟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和抗炎活性。试验通过ABTS法检测3种假蒟提取物(石油醚、正丁醇及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LPS法建立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体外炎症模型,用假蒟提取物预处理后,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假蒟提取物总抗氧化活性由大到小依次是假蒟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P<0.05),其中假蒟正丁醇提取物总生物碱、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2.81 mEq/100 g、161.82 mg/g。与空白组相比,LPS组IPEC-J2细胞的TNF-α(P<0.05)、IL-1(P>0.05)及IL-6(P<0.05)含量均升高;与LPS组相比,假蒟预处理组的这几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综合试验结果,假蒟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影响IPEC-J2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茯苓多糖(Poria cocos polysaccharide, PC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猫肾细胞(crandell rees feline kidney, CRFK)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抗炎机制。【方法】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CP(5、10、15、25、35、45μg/mL)和LPS(20、40、60、80、100、125、150μg/mL)对CRFK细胞活力的影响;用不同浓度PCP处理LPS诱导的CRFK炎症模型,观察PCP干预后的细胞形态变化,通过硝酸还原酶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RFK中一氧化氮(NO)释放和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炎症和凋亡相关基因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5~25μg/mL PCP对CRFK无毒性,且可逆转LPS刺激后CRFK细胞形态变化。25μg/mL PCP可显著降低LPS刺激后CRFK内NO释放和细胞凋亡率(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CP能够显著降低LPS诱导CRFK中IL-6、TNF-α、Caspase3...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畜牧养殖面临全面禁抗的挑战,而植物提取物具有分布广、无残留和微量高效的特点,是极佳的抗生素替代品。连翘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过敏、抗应激和增强免疫力等功能,在猪和鸡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连翘酯苷是连翘提取物的主要活性组分,但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集中探讨连翘酯苷的深层作用机理以及连翘在猪和鸡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为科学研究和畜牧生产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微生物处理玉米胚芽粕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用高产细菌素乳酸菌、酿酒酵母茵、枯草芽胞杆菌3种微生物及其组合对玉米胚芽粕进行发酵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选出发酵效果较佳的混茵组与原料采用体外发酵法测定其产气量(GP)、pH值、干物质降解率(DMD)、氨态氮(NH3-N).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混茵组真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显著下降(P〈0.05)。②混茵组2-48 h的累积产气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l〈0.05),混茵组产气曲线的平滑度B值、达到理论产气量最大值一半所需时间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⑧混菌组在48 h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混菌组干物质降解率、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生物处理玉米胚芽粕能提高该原料的营养价值,而混菌处理效果更佳.混菌发酵处理可提高反刍动物对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血液常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患猪的血液生理指标,给临床防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将健康仔猪和经实验室诊断为PRRS阳性的仔猪各6头,前腔静脉采血,EDTA抗凝管抗凝,用CA5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液生理指标分析。结果:(1)PRRS组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显著增加(P0.05),单核细胞数量极显著降低(P0.01);(2)PRRS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和平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3)PRRS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结果显示:PRRS病毒导致了机体的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并激活了机体的凝血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铅和(或)镉的毒性机制及硒的拮抗作用,在大鼠肾细胞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铅、镉和硒,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及上清液脂质过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20μmol/L以上铅、镉单独染毒组细胞损伤严重,加硒后细胞的形态损伤有降低的趋势;(2)铅、镉单独和联合染毒组GSH-Px、SOD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而MDA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则呈升高趋势(P〈0.05),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时间关系;(3)在铅、镉单独和联合染毒组加硒,脂质过氧化指标呈下降趋势(P〈0.05),说明硒对铅、镉及其联合暴露所致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4.
选用18只3月龄、体质量(12.0±1.0)kg的雄性波尔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其中Ⅰ组(对照组)、Ⅱ组(模型组)、Ⅲ组(干预组)分别皮下分点注射菜籽油1.0mL/kg、50%CCl4菜籽油1.0mL/kg、50%CCl4菜籽油1.0mL/kg(同时颈部肌肉注射"生命元"1.0mL/kg)。于试验前、注射药物后6,12,18,24,30d分别采样测定受试波尔山羊血常规和肝功能。结果表明:(1)模型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处理后各时间段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而干预组仅在试验后6,12d差异显著(P〈0.05)。(2)就TP、GLO而言,模型组自试验后18d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在整个试验期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就ALB而言,模型组在整个试验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仅在试验6d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就A/G而言,模型组、干预组在整个试验期皆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干预组仅在试验后6d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模型组。复方微量元素"生命元"能有效降低机体因CCl4引发的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保护肝细胞和改善肝细胞合成血浆蛋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酒精性肝损伤小鼠为动物模型,探讨甘草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将64只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为8组,即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低、中、高剂量)、预防组(低、中、高剂量)、模型组.模型组以56度白酒16 mL/kg灌胃,预防组和治疗组在酒精灌胃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低(4.8 g/kg)、中(9.6 g/kg)、高(16 g/kg)不同剂量甘草提取物灌胃,连续14 d,取血液和肝脏样品,测定肝组织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及血清乙醇脱氢酶(ADH)含量,同时采用H.E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血样测定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预防组和治疗组GOT降低均不明显,中、高剂量预防组和治疗组GOT降低显著(P<0.05,P<0.01);低剂量治疗组(P<0.05)和其他给药组(P<0.01)均能显著降低GPT含量;中、高剂量治疗组(P<0.05)和低、中剂量预防组(P<0.05)与高剂量预防组(P<0.01)均能显著提升ADH含量;组织学观察表明,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治疗组及预防组能有效缓解和恢复肝损伤组织结构.提示甘草提取物对酒精引起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日粮能量对鸟鸡外周血清促性腺激素与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影响。日粮能量处理:低能Ⅱ组、低能I组、对照组、高能I组、高能Ⅱ组;体外培养垂体细胞组分:高能组、对照纽、低能组。结果显示,血清中FSH含量,对照组与高能Ⅱ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低能I、Ⅱ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LH含量,对照组与高能I组、高能Ⅱ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低能Ⅱ组与高能I组、低能Ⅱ组与高能Ⅱ组、低能I组与高能I组、低能I组与高能Ⅱ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单层垂体细胞中FSH含量,高能组和对照组与低能组比差异显著(P〈0.05);单层垂体细胞中LH含量,高能组与低能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与低能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日粮能量对处理体外培养乌鸡垂体细胞分泌FSH、LH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筛选饲用豌豆在肉牛饲养中的最适添加量。[方法]试验以4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交公牛为研究对象,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日粮共分4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组一:精料中添加15%豌豆;试验组二:精料中添加25%豌豆;试验组三:精料中添加35%豌豆。[结果]表明试验组二和试验组三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试验组二和试验组三的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第24 h的干物质消失率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组二在48 h和72 h的粗蛋白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三日粮中干物质的b值和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三日粮中粗蛋白的b值显著低于试验组一(P〈0.05),对照组的c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NDF和ADF的降解参数和有效降解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豌豆在中混合精料中的最适添加量为2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该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莫能霉素,对奶牛瘤胃内发酵、日粮营养物质降解率及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影响。[方法]试验选取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奶牛,设计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三组,MⅠ组为基础日粮;MⅡ组为基础日粮添加31.5mg/kg DM莫能霉素;MⅢ组基础日粮添加46.5 mg/kg DM莫能霉素。[结果]莫能霉素添加组pH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46.5 mg/kg DM的莫能霉素后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46.5 mg/kg DM的莫能霉素后瘤胃内乙酸发酵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31.5 mg/kg DM莫能霉素后丙酸发酵量高于对照组(P〉0.05),且丙酸摩尔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粮DM、CP和NDF在瘤胃内有效降解率随莫能霉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添加组奶牛血液中的尿素氮,血浆中血糖及乳酸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莫能霉素可以提高牛瘤胃中的pH值,降低氨态氮浓度,显著提高丙酸摩尔比例,降低丙酸、乙酸比值,但减缓了粗蛋白的降解速度,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液中尿素氮和血糖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灌胃法诱导SD清洁级小鼠脾虚动物模型,造模完成后检测小鼠肾脏中Bcl-2、Fas和Bax蛋白表达的改变,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大承气汤诱导小鼠脾虚模型,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肾脏局部形态,SP法检测Bcl-2、Fas和Bax蛋白在肾脏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脾虚组小鼠肾小球部位出现炎症,肾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部位出现凝固性坏死;肾脏细胞中Bax和Fas蛋白的表达率升高(P<0.05),Bcl-2表达降低(P<0.05)。结论:脾虚会引发肾脏发生病理变化,同时会使Bax和Fas蛋白的表达升高,Bcl-2蛋白的表达下降,增加了肾脏细胞发生凋亡的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