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在山区蔬菜种植过程中,考虑到山区的地理条件特殊,要想提高山区蔬菜种植效果,就要对山区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以及山区蔬菜种植品种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目前,由于山区在土壤、光照、灌溉和种子选择以及种植方法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了山区蔬菜种植的整体产量和品质处于较低水平,要想提高山区蔬菜种植质量,就要从山区的气候条件、种子选择以及种植方法入手,制定具体的种植策略,保证山区蔬菜种植在产量和品质上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广东地区甘薯适宜栽培密度,以甘薯品种广薯87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密度单双行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双行种植总产、小薯产量、中薯率和小薯率较单行种植高,单行种植大薯率高、小薯率低。推荐的种植方法为双行种植,株距20 cm,种植密度7.14万株/hm2,此时经济效益、商品薯产值及总产值均最高。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属于特种经济作物。无论是种植技术,还是经营管理都有它的特殊性,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当,违背了其生活习性,必然会造成损失。因此。种植中药材时应注意种植环境是否适宜、种植技术是否掌握、市场风险能否承受等关键环节,切不可盲目。 种植环境是否适宜 虽然中药材种类很多,但真正值得种植的中药材并不多。一些种植效益较高的中药材。如人参、天麻、党参、黄连等,一般对环境要求极为严格,只在气候冷凉、植被良好、光照适宜、降雨充沛、土壤湿润、有机质含量高的特殊区域才能生长。其他地区种植难度很大,甚至根本不能种植。有的中药材虽然适应范围较广,在高山、平原都能够生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野菊的种植模式研究,为野菊生态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种植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野菊的3种不同种植方式进行分析。综合分析生态优势、技术关键点、核心机理、效益评价因素,确定野菊-柑橘间套作生态种植技术为最佳生态种植模式。建议推广野菊-柑橘间套作生态种植模式,以获得较高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林下生态高效栽培3种药材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的影响。[方法]在加勒比松林下种植百部、砂仁和天冬,在种植时、种植后180 d和种植后360 d取样进行土壤pH和营养元素检测。[结果]3种药材种植后对土壤pH的影响小;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先增大后减小,但百部种植下的土壤全氮含量呈缓慢升高;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逐渐增加;全磷和全钾逐渐减少,但天冬在种植后360 d土壤全钾含量有所升高;铵态氮含量先减少后升高。[结论]在林下种植百部、砂仁和天冬,应根据不同作物实行不同的施肥方案,在松树-百部的种植模式下,种植前期宜多施氮、磷、钾肥料,随着种植时间的增加,可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在松树-砂仁的种植模式下,种植前期可以适量少施氮肥和磷肥,适当施用钾肥,在种植后期应多施氮肥、磷肥和钾肥;在松林-天冬的种植模式下,在种植前后期应多施磷、钾等肥料,施用少量氮肥,种植后期增加氮、磷肥的施用,适当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农作物,植株高大,茎粗壮,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适于在农业生产领域广泛种植。鲁西南地区一般在小麦收获后种植玉米,在现有的种植经验基础之上,探索完善玉米高效种植技术体系,逐步实现玉米的增产增收。从玉米种植前的准备、适时早播和苗期、穗期、粒期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几方面分析玉米高效种植技术,为广大农民的玉米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四川农业科技》2013,(12):19-19
近年来,宁南县依托秋冬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冬季马铃薯,县委、县政府把冬季马铃薯作为“五大富民工程”之一强势推进,全力打造“全国冬季马铃薯第一县”。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从零星种植向规模化种植转变、从农民分散种植向种植大户流转土地集中种植转变、从人工种植向机械化种植转变、从农户单家独户上市销售向专业合作社组团销售转变,规模、产量、效益显著增加,冬季马铃薯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粮、经作物种植时间差和光、热、水、气资源,发展农区牧草种植,实现以草代粮,提高种植、养殖效益,笔者经过实践探索,向读者推荐以下几种牧草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王彩霞 《甘肃农业》2004,(8):111-111
随着高产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单一的种植模式已不能满足棉农增产增收的需要。随着棉花抗虫、抗病品种的出现,根据当地情况,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是保证棉农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实践证明:麦棉两熟种植、瓜棉两熟种植、菜棉两熟种植,增产幅度大,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0.
姜海燕 《河北农业》2023,(10):89-90
本文针对林业种苗种植流程,深入探讨了选种技术、选地整地、播种技术以及种植管理技术要点内容。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在实际林业种苗种植的过程中,通过优选良种,加强种植管理等技术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林业种苗种植技术应用效果,保障种苗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效模式提升效益 角斜镇是江苏省海安县的蔬菜种植大镇,无论是设施栽培还是露地种植的面积均超万亩。多年来,在稳定粮、桑、果、药种植的基础上,角斜镇农技站对马铃薯进行多茬口开发利用,推广了设施“马铃薯+瓜菜粮”种植模式,提高了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2.
《天然产物分离》2006,4(6):20-20
一、少数药材因高价刺激,发展种植仍然盲目 我国中药材大面积发展种植始于改革开放以后,虽然经历近二十年的发展,但是药农对药材种植仍然盲目性很强。当某种药材价格高涨时,便一哄而上大面积种植。如白芍、丹皮、桔梗、板蓝根、牛膝、生地、丹参、二花、佛手等,都因曾经出现过高价,导致种植面积无序扩大,因此低价烂市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或者因为有的药材价格偏低,药农就弃种或少种。这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种植思想,都容易导致药市行情的起伏不定。药农盲目发展药材种植,仍然是目前药市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产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水稻是我国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和大陆板块移动,农业种植区划做出相应的调整。为绵阳市水稻种植提供精细化服务和优化种植结构,选择气候、地形、土壤三大类因子对绵阳市水稻种植适宜性区划进行分析,结合绵阳市实际情况,将区划指标划分为适宜性、较适宜性和不适宜性,建立绵阳市水稻种植适宜性区划模型。结果表明,绵阳市南部地区适宜种植水稻,北部地区受高海拔等地形影响,不太适合水稻种植。  相似文献   

14.
养麦又名乌麦、花麦、三角麦、莜。属蓼科养麦属,它源于中国,种植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很广。遂昌县常年均有种植,主要为田头地角种植。本地有农谚道:“三株番薯动得火,三株养麦没一口”,说明荞麦产量低。荞麦生育期短,荞麦可作为救灾、空闲填补作物,多为秋季种植,80年代以后,我县种植面积趋减。跨入新世纪后,我县荞麦种植面积已很小。  相似文献   

15.
鲜食红枣是广西适种水果,在广西发展鲜食红枣种植产业条件具备、优势明显、经济效益好。广西应重点发展鲜食红枣种植当作新型产业,把发展鲜食红枣种植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做好鲜食红枣种苗培育、种植经验总结推广工作,全方位帮扶鲜食红枣种植业主解决资金、技术、销售渠道、鲜果储运、水果深加工等难题,通过科学管理、高效种植,谋求鲜食红枣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姜是姜科姜属作物,在缙云县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2004年全县种植生姜面积达325hm^2,总产6000多t,总产值达2000万元,经济效益相当于种粮的2—3倍,并形成了以东渡、七里、溶江等乡镇为主的生姜种植区域,初步形成了生姜产、销、贮、加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种植生姜已成为产区农民的共识,种植生姜已成为产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四川农业科技》2013,(12):33-33
由平昌县阳升种植合作社、民鑫蔬菜种植合作社、翼展草莓种植合作社、元峰革新蔬菜种植合作社、山元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等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起成立,并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巴中市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一平昌县巴山青蔬菜专业联合社,种植规模达7000亩,  相似文献   

18.
油松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树种,它在建筑、工业民用及制造等多个方面发挥了其他树种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油松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油松种植时,工作人员十分看重油松种植园的种植技术,但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在进行油松种植时缺乏相应的种植经验,这就导致油松种植的成活率较低,并且也导致油松无法满足工业及各行各业的种植要求。为了使油松的种植成功率得到提升,工作人员需要积极了解油松在种植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并对其进行相应优化,同时针对季节病虫害作出相应控制,这样才能保障油松的种植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油松的种植难点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油松种植的需求及基本操作,旨在为我国现代化的油松种植优化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选择适宜引黄高扬程灌区耐密植玉米品种的基础上,研究减穴增株种植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拔1500~1800m的引黄高扬程灌区,在相同肥水管理条件下,玉米宽窄行、减穴增株种植,每穴播种2~4株,较常规等行距、单株种植,平均增产1185~3930kg/hm2,增产率7.4~24.8%。一穴2株种植,种植密度为88050株/hm2时,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百粒重达最高为580.7粒、36.3g;一穴4株种植,种植密度为106200株/hm2时,产量达最高为19848kg/hm2,增产率24.8%。改进种植方式,提高种植密度,采用减穴增株种植技术,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慈溪市棉田开展立体种植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立体种植的概念和理论依据,分析了五种主要种植模式的特点,阐述了开展立体种植的六条技术思路,及合理的立体种植。对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完成国家计划收购任务,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丰富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