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川擂茶     
临川擂茶江西省蚕茶研究所吴英藩临川市农牧渔业局黄小梅,封武元去年夏天,笔者应邀回乡,偶然在河西一户茶农家,喝上一碗香辣可口、津津有味的擂茶,饮后十分凉爽。令人心旷神怡,疲劳顿消。至今想起来,回味犹存,而使我欣然命笔。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曾宦抚州,写下一...  相似文献   

2.
劝架     
顺德老汉端起碗,才吃了一口,老伴就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老头子,快……你那宝贝儿子跟他老婆又打起来了。”顺德老汉叹口气:这俩狗日的,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闹。照这样下去,还不散伙?顺德老汉放下碗,气哼哼地走出门。三娃家已经围了好多看热闹的人。顺德老汉挤进人群,三娃家已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参加在厦门举行的“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活动 ,终于让我有缘分亲口喝上期待许久的擂茶。据说 ,原味擂茶大多是咸的 ,将材料放入特制的擂钵中 ,用擂棍慢慢擂成末 ,过程中间不断加开水 ,使材料变成糊状 ,除了直接饮用外 ,亦有以擂茶泡饭来吃或是加入炒熟的青菜、萝卜干等一起饮用。两个清纯的小女生扮演的客家村姑表演了“客家擂茶” ,经过艺术加工的动作极富观赏性 ,而经过改良的擂茶想必一定味道更丰美 :除了原有的绿茶、花生粉、芝麻、薄荷等“四物” ,还添加了黄豆、红豆、绿豆、薏仁、莲子、芡实、松子仁、南瓜子仁等“八宝” ,众…  相似文献   

4.
“油茶奶茶甘露茶,顶不过回回的盖碗茶。”喝盖碗茶是宁夏回族的一种普遍嗜好。“不管有钱没钱,先刮三晌盖碗。”“一天不喝浑身乏,两天不喝眼发花,三天不喝把病加。”可见茶与回族的关系了。 回族有待客敬茶、三餐泡茶、馈赠送茶、聘礼包茶、结婚丈茶、斋月散茶、节日宴茶、喜  相似文献   

5.
客家擂茶 ,是我国湘赣闽粤和台湾一带客家人最普通 ,也是最隆重的待客礼节 ,是祖国茶文化中一枝独秀的奇葩 ,它以古朴醇厚见奇趣 ,以保健疗效见奇功 ,闻名遐迩 ,蜚声中外。擂茶 ,不同于日本的茶道 ,也区别于我国南方各地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客家擂茶 ,以其独特的烹茶艺技自成系统 ,堪称一绝。尤其是客家妇女制作擂茶的熟练手法 ,精湛的功夫 ,使人们惊讶而钦佩 ,有“方圆百里擂茶乡 ,没有不会打擂茶的姑娘 ,不会打擂茶的姑娘无人娶”之说。客家人 ,民风淳朴 ,热情好客 ,每当客来 ,女主人先是端出一套擂茶茶具 ,人称“擂茶三宝” :一是口径约…  相似文献   

6.
新篁的茶馆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碗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三杯酒来。”这是20年代,流传在浙北古镇新篁镇上一些茶馆酒肆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活龙活现地勾画出当地人好饮的习性。新篁人最喜欢饮茶,早晨起床润喉清肺一碗茶;酒后饭余除腻消食一碗茶;疲惫之际解乏提神一碗茶;亲朋好友会晤聊天一碗茶;邻居纠纷消释解嫌一碗茶……于是乎茶摊、茶馆、茶厅皆应运而生。无论闹市街背,还是茅店野村,均三步一茶摊,五步一茶馆。据《嘉禾新志》载: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7.
冬天,劳累一天的人回到家里能喝上家人熬煮的一碗浓浓的骨头汤,既驱寒又增加了营养,一天的劳乏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8.
冬天,劳累一天的人回到家里能喝上家人熬煮的一碗浓浓的骨头汤,既驱寒又增加了营养,一天的劳乏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家庭做骨头汤十分简单方便,猪排  相似文献   

9.
擂茶是客家人在物质生态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一项创造。擂茶原为中原的一种地方风味的小吃,有的地方称其为油茶,有的地方称其为鬥茶。客家人在艰辛的生活环境中利用从中原带来的工艺和南方的原料加工出了一种新的饮食——擂茶。擂茶的演变过程与我国茶叶的发展历史有关,但这并不等于说有了茶叶就有了擂茶。制作擂茶的一种工具叫擂钵,但不是所有的钵都是擂钵。客家民系的形成在明代中叶,一些人认为较早,但最早也不会超过南宋。那种捕风捉影,望文生义,把茶、擂茶产生的历史上推几千年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相似文献   

10.
《百姓》2002,(12)
“汤”(Soup)这个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喝汤时要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呷汤时则发出“丝丝”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和“Soup”这个词的发音很相似。另一种说法是“Soup”这个词可能起源于德文“Sop”,即一种浇有肉汤或浓汤的面包,后来,面包和汤的关系逐渐变得模糊,从十四世纪开始,就改称汤为“Soup”了。换句话说,汤已转变为“Soup”的主角。在英语中,“晚餐”(Supper)这个词来自“辍饮”(Sup),意思是请坐下喝一碗汤。在美国,喊一声“汤来啦”(Soup is coming),表示家人或客人可坐下来用餐了。  相似文献   

11.
山东陵县张武村(邮编:253500)奶牛养殖大户李振忠家的7头奶牛在1个多月里产下8头母牛犊。李振忠高兴地说“我像喝了蜜一样”。 “我是2003年9月新建养牛小区的。当时17头奶牛,现已繁殖发展到28头,其中  相似文献   

12.
桃花源的秦人擂茶解黎晴已有1954年历史的桃花源“秦人擂茶”,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风靡不衰,以其独具的魁力倾倒了古今中外的各界人士。在“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榆扬“秦人擂茶是世界茶道中的上乘之作”,并一...  相似文献   

13.
许乐江 《农业考古》2003,(2):136-137
初冬的一天下午 ,与铁松老先生相偕 ,去了一趟“天一阁”茶艺馆。这是一座仿古式三层楼的建筑 ,面积达一千余平方米 ,二楼有以品茶为主的大、小包间十余个 ,三楼有以餐饮为主的包间六、七个。第一次来这里 ,其气象即给我留下了殊深印象。茶馆座落在银川市清河街南端的商业广场 ,是四会五达之地。我们在茶楼前下了车 ,即见楼阁式户扉之上悬一匾额 :“天一阁茶艺馆” ,是书法家刘正谦先生的手笔。非凡的气象使人联想起一首古诗 :“西北有高楼 ,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 ,阿阁三重阶。”我忽然对铁松先生说 :“这茶楼似曾相识啊。”他笑笑说 :“…  相似文献   

14.
美文伴美食     
老猫 《农家科技》2014,(12):92-92
“爱知识的人扑到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读过书的人都知道高尔基说的这句话。文化和吃,被这个比喻拉到了一起。其实中国人不仅这么说,很早就这么做了。比如脍炙人口的“汉书下酒”的故事,说的是宋朝名士苏子美——就是在苏州盖沧浪亭的那一位,酷爱读书,这位名士住在老岳父家里,每天晚上读书,要喝一斗酒。看《汉书·张良传》看到博浪沙张良狙击秦始皇时,他拍着巴掌说:“可惜,没打中。”喝了一大杯。看到张良见刘邦时,称“此天以授陛下”,又叹口气:“这对君臣相见真够难的。”喝了一大杯。他岳父看他这么读书,笑着说:“真是每天一斗不算多啊。”  相似文献   

15.
时尚亲宠装     
2009年年底,重庆市沙坪坝区“百年世家”小区的刘小姐广邀大家去免费汗蒸。原来,刘小姐在小区内开了家汗蒸馆,为了推广,开业前三天免费汗蒸,三天后10元/次。没多久,小区内大多数居民都成了汗蒸馆的会员。  相似文献   

16.
张成玉 《农业考古》2023,(2):189-194
福建茶文化中,主要以功夫茶闻名,但是在闽西北客家人居住的一些地域却盛行食擂茶,其中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将乐擂茶”是客家擂茶的的主要代表。将乐擂茶文化是客家擂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以将乐擂茶为研究对象,探析它的起源、制作工序以及社会价值等,从饮食人类学的角度来分析将乐擂茶得以传承的各种因素,并试着探究将乐擂茶在演化的过程中是如何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7.
客家“擂茶”客家“擂茶”,是我国湘、赣、闽、粤和台湾一带客家人最普通,也是最隆重的一种待客礼节,实为茶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以古朴醇厚见奇趣,以保健疗效见奇功。“擂茶”,它不同于日本的茶道,也区别于我国南方各地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而以其独特奇异的烹茶技...  相似文献   

18.
前人溯述中国哲学思想的源泉,往往把天、地、人三个因素牵连在一起,例如代表中国最原始的文字:“乾”≡“坤”≡“巽”≡“震”≡“离”≡“坎”≡“艮”≡“兑”三八个卦名,都是指:天、地及其有关的“象”。当时人们大致是初从采集到种植,从渔猎到畜养时期,其生活基本仰赖大自然,心目中离不开天和地,故卦名也如是反映。经过一段相当长的历程,由八卦演为六十四卦,就参杂了人和人事,其中卦辞如:泰、否、豫、颐、咸、家、人、睽、解、姤、革、归妹、兴、节等卦,都涉及天、地与人或人事的关系。后来《周易·十翼》则更彰明较著,不只一次地提出“三才”——天、地、人彼此相应的问题,所提到对“三才”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我们山东省莒南县岭家镇上的大多数羊汤馆都是等客上门,生意并不怎么好。而我村青年农民朱贵却反其道而行之,用一辆地排车拉着锅灶、煤块等家什,在街头巷尾现宰、现煮、现卖,搞起了流动羊汤馆。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没想到他的生意还真的特别火,一年下来收入近万元。朱贯  相似文献   

20.
擂茶情缘     
<正>观桃花,品擂茶,当推为桃花源(位于湖南省桃源县境内)的双绝,也是海内外所独有的异常而又十分有趣的文化景观。已有近2000年历史的桃花源"秦人擂茶",以其独具的魅力倾倒了古今中外的各界人士,并在东南亚和其他地区的10多个国家风靡不衰。在1992年"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誉扬秦人擂茶是"对世界茶道的特殊贡献",并一致认为桃源县的桃花源是我国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