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产小缸径柴油机多采用涡流式燃烧室。涡流式柴油机燃烧过程是这样进行的:气缸内的压缩空气通过涡流室镇块中的豆形通道进入涡流室,由于通道的导向作用使压缩空气在其中形成强烈涡流。此时喷油嘴喷火雾化柴油并在气体涡流作用下形成油、气混合体,借压缩气体的高温,柴油首先在涡流呈中着火燃烧。燃气压力迅速升高,并和未燃烧的混合气一起通过通道冲入气缸,再借活塞顶上特定形状的主燃烧室(凹坑)使气体再次形成一定强度的涡流,继续油、气混合与燃烧,直至完成燃烧过程。柴油机起动时,转速较低.涡流室内空气的涡流运动相对减弱,燃…  相似文献   

2.
1.燃烧系统直喷技术柴油机污染物的排放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气缸内的燃烧过程。在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喷油规律、喷入燃料的雾化质量、气缸内气体的流动以及燃烧室形状等均直接影响燃料在燃烧室的空间分布与混合,因此也将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以及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所以改进燃烧过程的各个环节(如燃油喷射系统、进气系统、进气口形状、燃烧室形状等)都会改善燃烧过程。目前燃烧系统的直喷技术基本成熟,对控制柴油机排放、污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75与 1 1 0 0等型号柴油机多数为涡流式燃烧室 ,其结构由主燃烧室和涡流室组成 ,气缸盖上装有镶块 ,镶块上有长圆形气流通道 (主通道 )。这一装置促进了燃油雾化与空气的混合 ,改善了燃烧条件。但由于燃烧室的一部分容积在气缸盖内 ,热损失及节流损失较大 ,往往启动困难。为改善启动性能 ,在镶块上设一启动小孔。在燃烧过程中 ,涡流室内的大部分燃烧气体会从主通道流向主燃烧室 ,另有一小部分燃烧气体也会从启动小孔涌向主燃烧室 ,而此时气缸内的气流也正涌向涡流室 ,形成对流。此时启动小孔内的燃烧气体由于流动速度极慢 ,被迫停留在启动…  相似文献   

4.
发动机的活塞与气缸筒、气缸盖构成工作容积和燃烧室。在作功行程时,活塞承受燃烧气体的压力,并且通过活塞销、连杆传给曲轴,田而对活塞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1.活塞顶部的形状 活塞有平顶、凸顶和凹顶等3种,它们与燃烧室有关。凹顶活塞是为了构成较合理的燃烧室形状,以改善燃烧性能,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例如CA6102型汽油机活塞顶的凹坑、4125A型柴油机活塞顶的双涡流凹坑(组成ω型)和两个圆形浅坑。双涡流凹坑可以改善主燃烧室中混合气的形成,两个圆形浅坑能防止活塞在上止点时与气门相互碰撞。这些形状特殊的涡流凹坑具有严格的方向性,总的要求是:  相似文献   

5.
直接喷射式燃烧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先进的柴油机燃油燃烧技术,它与传统的涡流室、预燃室等燃烧系统有着显著的区别。直喷式柴油机的工作过程:活塞顶部有较大凹坑与汽缸盖、汽缸体共同组成燃烧室,燃油靠多孔喷油器在高压下(>18MPa)喷火燃烧室。汽缸盖有螺旋进气道产生进气涡流.依靠进气涡流、活塞凹坑挤压涡流将多股较细油束吹散,实现与空气均匀混合,在燃烧室内直接燃烧完成能量转换。分隔室式柴油机(以涡流室为例)工作过程:活塞顶浅凹坑与汽缸体间和汽缸盖内的涡流室共同组成燃烧室.中间以通道相联,工作时单孔轴针…  相似文献   

6.
一台195型柴油机经修理后,功率下降,油耗增加,排气管严重冒黑烟,而且排烟中有较浓的柴油味。其原因是机手为提高柴油机的压缩比,在涡流室内加了一个空心垫圈,结果破坏了燃烧室内压缩气体的涡流运动,严重地妨碍了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致使汽缸内的燃油不能完全燃烧而冒黑烟。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的数值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CFD软件AVL-Fire对YD490ZL型柴油机进气、压缩、燃烧过程进行了多维瞬态数值模拟.通过对柴油机工作过程中不同时刻气体流动、壁面传热、燃油喷雾雾化、颗粒形成等因素的分析,结果认为适当调整燃烧室中心相对气缸中心在X方向的距离,可以使燃烧更加充分、提高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燃烧室换热系数不仅随空间位置变化,而且还随时间变化而各不相同,通过这种多维瞬态计算能够提供不同时刻、不同位置的换热系数及温度分布,为固体有限元计算分体提供最有利的边界条件;进气过程能形成非常明显的进气涡流;在活塞接近上止点时,虽然受到挤流的影响,但是燃烧室内的气体流动依然存在环形运动.  相似文献   

8.
影响直喷式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的因素可归纳为3个方面,即进气系统参数、喷油系统参数以及燃烧系统参数。基于某企业开发的6缸直喷式柴油机,以AVL公司的FIRE v8.5为平台,以进气系统参数具有代表性的物理参数涡流比为对象,研究了它对直喷式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涡流比从1.0增加到2.6的过程中,随着涡流比的增大,喷雾重叠加剧,并向燃烧室挤流区域集中,燃烧室凹坑内空气利用率变差,不利于柴油机的扩散燃烧,Soot排放增大;在涡流比增大的同时,降低了整个燃烧室的平均温度,使NOx的生成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一台195型柴油机经修理后,功率下降,油耗增加,排气管严重冒黑烟,而且排烟中有较浓的柴油味。其原因是机手为提高柴油机的压缩比,在涡流室内加了一个空心垫圈,结果破坏了燃烧室内压缩气体的涡流运动,严重地妨碍了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致使气缸内的燃油不能完全燃烧而冒烟。柴油机故障一例@吴长征 @刘汝祥 @李光  相似文献   

10.
影响直喷式柴油机挤流特征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不同结构燃烧室所对应的缸内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系统地分析了挤流的演变过程和柴油机转速、燃烧室结构、进气涡流对其特征的影响。在上止点前或后较大的曲轴转角范围内流场相似,逆挤流叠加于由气体惯性作用保持的环涡之上并集中于燃烧室边缘,燃烧室内速度和湍流度随柴油机转速和燃烧室缩口度同向变化。进气涡流是湍流生成的主要因素并使流场复杂化,随涡流和挤流相对强弱的变化,燃烧室内形成的环涡的个数、转向和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直喷式柴油机伞形喷雾燃烧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直喷式柴油机伞形喷雾燃烧系统的燃烧过程和性能试验结果。将伞喷嘴与深缩口型燃烧室配合,在四气门单缸135型柴油机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燃烧系统的性能在低负荷工况较好,在高负荷工况较差。伞喷嘴的喷油率较高,燃油于着火前已几乎全部喷入缸内。伞形喷雾径向贯穿能力很弱,造成燃烧室外围的空气利用不充分。这种燃烧系统以预合燃烧为主,因而提出了直喷式柴油机新的燃烧概念。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直喷柴油机燃烧室形状对气缸内可燃混合气形成的影响,探讨了通过燃烧室结构设计的优化,以改善直喷柴油机提高功率后排气烟度增大的问题,并对缩口型、四方型、花瓣型三种新型燃烧室与普通ω型燃烧室的性能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燃用甲醇燃料的燃烧循环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燃用甲醇燃料的1130单缸柴油机上,通过缸内燃烧分析,对影响甲醇发动机循环变动的各种因素,(转速,负荷,点火提前角,喷油提前角,喷油嘴类型,压缩比,点火方式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甲醇发动机的燃烧环变动主要取决于火延迟期的长短和缸内混合气怪状浓度分面是否合理,缩短着火延迟期,或在火花塞跳火区域及燃烧室内获得理想的混合气层状深度分布均可降低甲醇发动机燃烧循环变动,使发动机性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多缸柴油机产生缸间差异的原因,提出了采用统计学STUDENT试验方法判别多缸发动机缸间差异产生的原因。实测了一台四缸直喷式柴油机气缸压力,分析其平均指示压力、燃烧始点、最大气缸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及对应相位等参数的波动与缸间差异,并对平均指示压力缸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柴油机燃烧过程缸间差异较大,其产生的原因并非偶然,而是存在技术原因,需要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5.
低排放柴油机燃烧及放热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对其性能及排放有较大影响,随着排放要求的日益严格,柴油机采用提高喷油压力、推迟喷油来降低NOx排放。根据实测低排放柴油机气缸压力,分析其燃烧过程特性及放热规律。结果表明,推迟喷油,柴油机在大部分工况下,燃烧在上止点后才开始;最大压力升高率、最大燃烧压力较低,其对应相位较迟,放热峰值也较低。  相似文献   

16.
柴油机燃用小桐子油的燃烧过程三维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桐子油在常温下的黏度比柴油大10倍以上,因此研究柴油机燃用小桐子油的燃烧过程,对于小桐子油作为燃料的实际应用有重要的意义。建立了柴油机三维燃烧模型,对柴油机燃用小桐子油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所得的气缸压力与试验测试结果较为吻合。通过三维燃烧模拟对缸内的流场、温度场及平均温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燃用小桐子油时柴油机的喷油时刻比燃用柴油时略有提前。燃烧始点较早,预混燃烧峰值提前,燃烧持续期较大。  相似文献   

17.
对单缸柴油机双喷油器直喷燃烧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供油系统油管分叉夹角及截面收缩比、燃烧室油线布置及几何形状的优化原则。采用该燃烧系统,可增加燃油喷注在燃烧室内的自由贯穿长度,减少对进气涡流的依赖,促进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可降低气缸盖及活塞的热负荷;由于进、排气门中心线与气缸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故气门流通面积大,可以改善进排气流动性能;可实现先缓后急的喷油规律。  相似文献   

18.
燃烧室和喷嘴对均质混合气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KIVA-3V程序模拟了柴油机早喷形成均质混合气的浓度场和温度场。模拟计算表明,利用早喷可以形成分层均质混合气;使用多孔喷嘴是混合气碰壁造成偏浓的主要原因,活塞形状对分层均质混合气的形成影响不大;使用单孔喷嘴垂直喷射,能形成理想的分层均质混合气,因为在气缸壁附近形成一层很稀的混合气,它将较浓混合气与气缸壁“隔离”起来,避免燃油碰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