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该文通过对尤溪国有林场不同抚育间伐处理下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够提高林下植物多样性,间伐强度越大,物种数量越多;中度间伐处理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最高;杉木人工林间伐3年,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变化较大,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闽北杉木人工林密度控制连续状态的动态规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收集闽北杉木人工林248块标准地资料,应用连续状态的动态规划方法建立了可变间伐间隔期的闽北杉木人工林种群密度决策模型.决策模型模拟表明该模型既反映闽北杉木人工林的种群密度,又符合杉木生长的一般规律,可应用于指导闽北杉木人工林的抚育间伐等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
杉木人工林计算机辅助经营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应用计算机技术探讨杉木人工林经营的计算机辅助系统,以辅助福建省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活动,从而使杉木人工林经营效果达到收获最大、效益最佳.本辅助经营系统是在福建杉木人工林特殊的整地方式和抚育措施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立地指数、竞争、不同间伐时间、间伐强度及间伐次数对杉木生长的影响而建立的,该系统能对杉木人工林生长进行动态预测,并反馈在合理最优密度下的间伐时间和间伐强度,通过及时抚育间伐控制立木株数来保证林木始终处于最优生长空间;并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从而辅助指导杉木人工林的经营活动.用80块模外样地调查资料对生长模型进行了F检验和U检验,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指导林业生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从主伐、清理林地、整地、补植、幼林抚育等方面对黄沙坑林场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技术进行了总结,为石台县杉木人工林更新和科学经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间伐强度对杉木胸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1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抚育间伐强度为45%、30%和15%的林分,其林木胸径年均生长量比不间伐的分别提高了83%、43%和23%;抚育间伐强度为45%的林分,其林木胸径年均生长量与不间伐的差异极显著,与间伐强度为15%的林分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对已超过正常抚育间伐年限的杉木人工林进行较强度抚育间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对3种不同抚育方式(全面铲草、铲草+化学除草、割草+施肥)下杉木幼林的生长量及抚育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其最佳抚育方式。[结果]3种抚育方式下,杉木幼林的平均树高分别为3.8、5.0、4.2m,平均胸径分别为5.0、6.4、5.3cm;铲草+化学除草抚育方式杉木幼林的单株材积最高,达0.00970m3,分别为全面铲草和割草+施肥抚育方式杉木幼林单株材积的2.29和1.66倍;割草+施肥抚育方式投资最高(4900元/hm2),其次为全面铲草抚育方式(3600元/hm2),铲草+化学除草抚育方式投资最少(2250元/hm2)。[结论]南方林区杉木幼林的最佳抚育方式为人工除草+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7.
1990年对浙江省湖州市所属3县1区现有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结构进行了测定分析。根据胸径生长与树冠幅的相关关系,编制了杉木林适宜经营密度表,从而制定了该地区的杉木林抚育间伐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汪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129-130,133
[目的]研究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的影响.[方法]以8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5个处理:间伐强度10%(处理①)、间伐强度20%(处理②)、间伐强度30%(处理③)、间伐强度40%(处理④)和对照(CK,不抚育),初次调查和间伐时间为2014年,复查时间为2019年,分析不同处理条件对杉木人工林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的影响.[结果]抚育间伐条件下的林分胸径生长量均大于CK,其中处理④的林分胸径增长量最大;抚育间伐条件下的林分树高生长量均大于CK,其中处理④的林分树高增长量最大;抚育间伐条件下的林分蓄积增长量均大于CK,其中处理③的林分蓄积量最大;抚育间伐条件下的林分枯死率均低于CK,其中处理④的枯死率最低.[结论]抚育间伐可以改善保留木的生长空间、营养空间,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林分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和蓄积量,并降低林木的枯死率.  相似文献   

9.
该文分析了11年生杉木人工林不同密度下树冠层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杉木人工林,自然整枝高度与胸径关系紧密,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相同胸径林木的枝下高也增大;林冠层水平变化规律可利用冠径与胸径的相关性来分析,两者之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为杉木人工林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制定科学抚育间伐措施,培育优质大径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林业生产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林地抚育对黔中地区杉木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地抚育(松土、割灌、锄草)是提高人工林林分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但对其固碳功能的影响研究仍鲜见报道。本研究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地抚育(松土、割灌、锄草)对黔中地区杉木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组分(植被层、枯落物层、作为主根系层的0~60 cm土壤层的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抚育使得杉木人工林林木的保存率、林分郁闭度、林木胸径、树高等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分,林木单株生长的固碳能力大幅提高,其碳储量是对照林分的4.93倍。抚育杉木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106.37 t/hm2)显著高于对照(78.61 t/hm2),其中植被碳库储量(26.07 t/hm2)是对照(4.64 t/hm2)的5.62倍,抚育后枯落物碳储量较对照高0.38 t/hm2。但是,林地抚育后表层土壤(0~10 cm)有机碳含量较对照下降5.44 g/kg,而10 cm以下土层较对照均表现为增加,土壤碳储量较对照总体增加3.30 t/hm2。因此,造林初期林地抚育可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植被、土壤和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显著增强杉木幼龄林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杉木作为长江以南的造林当家树种,出现二代或三代连作经营,导致人工林地力衰退。该文主要以杉木二代迹地更新营建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例,介绍了从种苗选择、林地准备、造林、幼林抚育和成林抚育及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培育技术。以期为南方地区采伐迹地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福建杉木人工林密度控制图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密度管理是通过控制造林时初植株行距以及后继的疏伐管理,对林分密度的控制,进而实现特定的经营目标。为了实现福建杉木人工林密度量化调控,基于Reineke自然稀疏方程,构建福建杉木密度控制图。结果表明:1)构建了杉木人工林最优生长密度上下限以及杉木林分郁闭线;2)构建了杉木优势高模型、杉木材积模型、立地指数模型作为密度控制图的辅助方程;3)基于密度控制图,模拟了3种常见密度下,对杉木林分进行的3种不同经营措施(不进行任何经营措施,合理抚育间伐,对照性抚育间伐),获得不同经营措施下林分总收获量、林分总枯损量、林分年平均收获量等林分参数以及对相应的林分年龄,为合理安排经营密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杉木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商用木材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速生树种,具有生长周期短、抗虫耐腐蚀性能好、可塑性高等特点,因此常常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造船、家具和工艺品等方面,经济价值极高。但是,在进行杉木的种植时,只有把握好杉木的栽培技术要点与抚育管理措施,才可以使杉木人工林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林业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是对杉木的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研究杉木种植的林业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3种不同抚育措施(割灌+疏伐、疏伐、割灌)对杉木人工林生态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抚育措施均能明显促进林分生长,改善林分结构,增强林分稳定性,提高林下植被盖度,丰富林下植被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其中以割灌+疏伐抚育所起的生态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何芳婷 《乡村科技》2023,(5):101-103
为探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选择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杉木人工林,分别按照15%、25%、35%的间伐强度进行处理,比较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下杉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增长量和相对增长率。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强度为35%时杉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增长量均显著大于间伐强度为15%、25%时杉木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增长量;从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相对增长率来看,间伐强度为35%能够显著促进杉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增长。因此,在杉木营林的过程中,为提高林分蓄积量,可综合考虑杉木大径材培育的需要,采用高强度的间伐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抚育间伐是主动干预人工林生长的主要营林措施,合理的抚育间伐对改善森林林冠层营养空间,保证林木生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抚育间伐对森林生长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采取合理的间伐方式实现优化管理。研究造林树种杉木不同抚育措施的林分效果,探讨抚育间伐对林分直径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平均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等影响;提出通过林下补植措施进行人工更新。  相似文献   

17.
杉木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商品材树种,有着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把握好杉木的种植管理技术可以使杉木人工林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从而促进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文章主要叙述了杉木生长特性及用途,然后对杉木种子的采集、苗木的培养及管理、林地的选择、整地和造林、抚育管理、施肥管理、采伐更新、病虫害的防治等种植管理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杉木的种植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福建闽北杉木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是我国湿润亚热带的乡土树种,也是我省的主要用材树种。建国以来,我省大力营造了人工杉木林,据省林业勘察设计院一九七八年底统计,杉木人工林面积为487,686万亩,其中幼、中林龄面积占96.3%。随着时间的消逝,需抚育间伐的林分越来越多,然而如今尚缺乏抚育间伐科学的数量依据。由于森林经营强度的提高,定量间伐的需要,我们必须掌握林分生长与立木密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才能使抚育间伐工作有所科学依据。关于这一方面研究,日木林学家安藤贵等人在探讨间伐理论基础时,将草本植物生长与密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杉木人工林主要以实生苗造林为主,不仅造林成本高,而且会造成水土流失等不良后果,与此同时,森林经营目标也发生变化,由过去那种高投入、高产量、低效益,转而注重经济、生态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萌芽更新不仅造林成本低,而且可以避免因整地等带来的种种弊端,在这种情形下,萌芽更新又受到人们的青睬。本文分析了采伐年龄、采伐季节、采伐工具对杉木萌芽林培育的影响,并从林地清理、补植、幼林抚育、成林抚育等方面提出了人工杉木林萌芽更新的营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不同抚育方式杉木林效益的计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杉木不同抚育方式径流场定位观测基础上,根据不同抚育方式对杉木林的影响程度,对不同抚育方式杉木林生产效益、涵养水源效益及保持水土效益的计量结果表明:20年生扩穴连带抚育杉木林综合效益为63462.33元/hm2,比块状抚育杉木林高491.78元/hm2,但块状抚育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扩穴连带抚育杉木林,今后林业经营中宜推广块状抚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