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130只健康滨白雏鸡新城疫1次、2次免疫后,外周血液 T,B细胞数量及其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次免疫后其外周血液 T,B 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T,B 细胞功能增强;2次免疫后外周血液 T,B 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均明显高于1次免疫。说明健康鸡 ND 免疫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均参与免疫应答,2次免疫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新城疫强毒攻击后,免疫鸡呈现良好的免疫保护,其血液 T,B 细胞数量略有上升,维持较高水平,未免疫鸡全部发病死亡,其血液 T,B 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说明攻毒后鸡的免疫保护力与其血液 T、B 细胞数量高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抗原浓度和DC数量对OT-I小鼠CD8+ T细胞分化与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肽SIINFEKL浓度和树突状细胞(DC)数量对CD8+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小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性生物因子(GM-CSF)和IL-4诱导骨髓细胞来源的DC增殖和分化,将所得成熟树突状细胞(maDC)和SIINFEKL抗原肽,与免疫磁珠法分离的OT-I小鼠CD8+T细胞共培养。用不同质量浓度的SIINFEKL(100,10,1,0.1,0.01和0.001 ng/mL)或不同数量的DC(DC/T比例分别为1/20和1/5)与CD8+T细胞共培养,刺激CD8+T细胞增殖分化。于共培养不同时间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CD8+T细胞的数量、分裂速度、细胞表面活化分子的表达丰度,碘化丙叮(PI)染色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在任一DC/T比例下,SIINFEKL浓度过低,均不能引起CD8+T细胞的充分增殖,而高于CD8+T细胞最佳增殖浓度的SIINFEKL则导致CD8+T细胞数量减少;在SIINFEKL质量浓度为0.001~0.1 ng/mL时,增加DC数量能促进CD8+T细胞的扩增;而SIINFEKL质量浓度为1~100 ng/mL时,提高DC数量反而导致CD8+T细胞数量减少;高浓度抗原和DC数量能有效诱导CD8+T细胞的活化和分裂增殖,但过量刺激会使细胞死亡,导致CD8+T细胞数量减少。【结论】CD8+T细胞的增殖受DC数量和抗原肽浓度的共同调节,要获得持久有效的CD8+T细胞免疫,必须保证CD8+T细胞得到足够的抗原信号,同时避免抗原信号过强导致的细胞活化后死亡。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功能最强的免疫提呈细胞,能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刺激初始T淋巴细胞,完成T细胞免疫应答的初始阶段。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CIK增殖能力强,细胞毒作用强,具有一定的免疫特性。DC联合CIK细胞体外共同培养后回输体内疗法已成为当前治疗肿瘤的热点。现综述这一疗法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β-胡萝卜素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s)活化和成熟的影响,从小鼠骨髓中分离获得前体细胞, GM-CSF和IL-4诱导使其分化成未成熟的BMDCs,并用不同浓度的β-胡萝卜素进行作用,检测BMDCs的表型标志、吞噬能力以及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β-胡萝卜素作用后BMDCs进一步与异种CD4~+T细胞混合培养,检测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组相比,经β-胡萝卜素作用24 h后, BMDCs表面分子CD40、MHCII、CD80和CD86的表达量显著上调, BMDCs吞噬FITC-Dextran的能力显著下降,细胞因子IL-12p70和IL-10的分泌水平显著上升, BMDCs刺激CD4~+T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这说明β-胡萝卜素可促进DCs的活化和成熟,可作为潜在的疫苗佐剂。  相似文献   

5.
滑液支原体感染是由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为控制滑液支原体感染,本研究利用MS WVU1853株辅以Montanide ISA 206 VG佐剂制备了灭活疫苗,研究发现MS灭活疫苗在体外能够激活鸡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s),DCs能够摄取MS灭活疫苗抗原提呈给T淋巴细胞并刺激T细胞增殖,利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增殖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增殖比率高于CD8+T细胞。SPF鸡免疫高剂量(1010cfu·m L-1)MS灭活疫苗后IFN-γ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4+T细胞主要向Th1类细胞分化并分泌IFN-γ促进CTL细胞发挥杀伤作用,证明灭活MS疫苗能够有效激发免疫鸡群的细胞免疫反应。利用MS灭活疫苗免疫7日龄SPF鸡,单次免疫可以对MS攻毒产生完全保护,另外对疫苗安全性进行检验显示疫苗安全性良好,对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探索山慈菇提取液对小鼠4T1细胞抑制作用机制。采用水煎法制备山慈菇提取液,MTT比色法检测小鼠4T1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山慈菇提取液对4T1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山慈菇提取液诱导小鼠4T1细胞凋亡效果明显,并有剂量依赖性。山慈菇提取液对小鼠乳腺癌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其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dendritic cells)体外培养方法,用重组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M-CSF)和重组鸡白细胞介素4(rIL-4)体外诱导鸡骨髓细胞分化为DC,然后通过形态观察、表型鉴定及功能分析来初步鉴定所培养的DC。试验结果表明:培养7 d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表面不规则,有显著的树突状突起,呈典型的DC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得细胞表面CD11c和MHCⅡ分子的表达量分别为69.3%和63.0%。经脂多糖或CpG-ODN刺激24 h后的DC,其表面成熟分子标志CD40和CD86上调表达,同时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增强(P<0.01)。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方法能在体外制备出大量具有较高纯度的鸡骨髓源DC,并具有体内DC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黄芪多糖脂质体对鸡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黄芪多糖(APS)被制备成黄芪多糖脂质体后是否能够提高其生物活性,用MTT法测定了其对鸡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APS溶液和空白脂质体作为对照。结果显示:APS脂质体在125~15.625μg.mL-1时无论是单独作用还是协同植物血凝素(PHA)作用均能显著促进鸡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且在125~31.25μg.mL-1时,效果显著优于APS溶液和空白脂质体(P<0.05);APS脂质体在125~15.625μg.mL-1时无论是单独作用还是协同脂多糖(LPS)作用均能显著促进鸡B淋巴细胞的增殖,并且在31.25μg.mL-1的效果显著优于APS溶液和空白脂质体(P<0.05)。表明:APS脂质体能够提高APS促进鸡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因此,脂质体作为APS的载体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激活的鸡巨噬细胞来源的外体能否作为免疫佐剂应用于文昌鸡(Gallus domesticus)的疫病防控,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外体,应用透射电镜、粒径分析方法对外体进行鉴定;然后通过PKH67染料标记外体,将外体与文昌鸡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共孵育,最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树突状细胞对外体的摄取情况以及活化情况。结果表明,脂多糖刺激鸡巨噬细胞来源的外体可以被文昌鸡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摄取,并能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OCS1沉默并负载MAGEA3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特异性抗肿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OCS1)基因RNA干扰和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脐血来源的DC,采用Western-Blot鉴定SOCS1的沉默情况,再负载MAGE-A3抗原肽,应用MTT法评估沉默SOCS1并负载MAGE-A3抗原的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及杀伤靶细胞的效应。结果:沉默SOCS1及负载MAGE-A3抗原的脐血树突状细胞组杀伤肾癌细胞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CS1沉默并负载MAGE-A3抗原的DC疫苗可以产生高效而特异性的抗肾癌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猪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体外培养模型.[方法]从猪外周新鲜血液中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通过贴壁法获得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采用重组猪的集落共刺激因子(rpGM-SCF)和重组猪的白细胞介素4(rpIL-4)双因子诱导及脂多糖(LPS)刺激成熟法,收集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表面分子表达率及其对FITC-dextran的吞噬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细胞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经体外诱导的D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LPS刺激的DC表型分子CDla、CD80、CD86、SLAⅡ、CD172a与LPS未刺激的DC有明显增高,其吞噬能力有所下降,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能力有所增强.[结论]该试验成功建立了猪MoDC的体外诱导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猪MoDC在机体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猪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 DC)体外培养模型,从猪外周新鲜血液中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通过贴壁法获得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采用重组猪的集落共刺激因子(rp GM-CSF)和白细胞介素4(rp IL-4)双因子诱导及脂多糖(LPS)刺激成熟法,收集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表面分子表达率及其对FITC-dextran的吞噬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细胞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表明,经体外诱导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经脂多糖刺激的树突状细胞表型分子CD1a、CD80、CD86、SLAII、CD172a与未经刺激的树突状细胞有明显增高,其吞噬能力有所下降,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能力增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猪Mo DC的体外诱导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机体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又称CD152,主要表达于激活的T淋巴细胞上,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B7分子结合可抑制T细胞增殖与活化,从而诱导T细胞耐受,对T细胞增生起负性调节作用。Graves病(G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遗传易感因素在G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除了HLA-Ⅱ类基因与GD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之外,CTLA-4基因是继HLA-Ⅱ类基因后的另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骨髓源鸡树突状细胞两种间接免疫荧光制片方法(细胞爬片法和细胞滴片法),以进一步提高研究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方法】以鸡胚为试验素材,分离原代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获得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并利用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lasota 株激活细胞。监测内源性蛋白 ROBO2(Roundabout)和外源性蛋白 NDV 表达情况,鸡源 NDV 抗体与小鼠源 ROBO2 单克隆抗体混合孵育,结合荧光素二抗进行标记。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LSCM)对树突状细胞进行荧光成像并捕抓图像数据,多方位分析对比细胞爬片法和细胞滴片法。【结果】细胞滴片制作过程繁琐且耗时长;细胞爬片则操作简单可缩短实验时间。两种制片方法的 NDV 和 ROBO2 单阳性和阴性分别存在极显著差异,双阳性存在荧光反应性显著差异。【结论】滴片法蛋白免疫反应性更优,适合标记目的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爬片法始终维持细胞形态学特征和保持蛋白特性,利于两抗体荧光重叠,综合显色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应用MTT检测法,对禽霍乱强化苗免疫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活性进行检测。强化苗免疫后1周内试验鸡淋巴细胞增殖强度,Con A组和LP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第 3天达高峰,增殖强度分别为 31.8%和 44. 7%。第 14天,ConA组增殖强度恢复正常,而 LPS组仍处于一定水平,与强化苗免疫后第4天试验鸡产生应答,第10天抗体效价几乎达高峰,并维持较长时间相一致,攻毒保护率随着抗体效价升高而提高。说明禽霍乱的免疫性质是以B细胞参与的体液免疫为主,T细胞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鸡ANP32家族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在不同月龄鸡免疫器官中的表达特征,为后续研究鸡ANP32家族蛋白与新城疫病毒(NDV)复制及其致病性的关系打下基础。【方法】分别构建鸡ANP32家族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后进行诱导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融合蛋白表达情况,并通过荧光观察分析融合蛋白亚细胞定位;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NP32家族基因在1~6月龄鸡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鸡ANP32家族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ANP32A、pEGFP-C1-ANP32B和pEGFP-C1-ANP32E,转染HEK-293T细胞后得到正确表达,获得携带EGFP标签的融合蛋白EGFP-ANP32A、EGFPANP32B和EGFP-ANP32E,其分子量分别为60.0、57.9和56.9 kD。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EGFP-ANP32A、EGFP-ANP32B和EGFP-ANP32E的荧光与细胞核荧光完全重合,即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ANP32家族基因在1~6月龄鸡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均有表达,且在不同免疫器官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ANP32A和ANP32E基因在1~6月龄鸡免疫器官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且在2月龄免疫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达峰值;ANP32B基因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以1月龄鸡免疫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结论】鸡ANP32家族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且ANP32家族基因在不同月龄鸡免疫器官中均有表达,但这3个基因具有独特的表达特征,其表达差异与免疫器官发育及免疫功能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共用412只滨白雏鸡,分别在1日龄或4周龄时感染 IBDV,检测了雏鸡感染后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 IgG,IgM 和 IgA 含量、血液 T 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液 T,B 细胞、淋肥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中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 T 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1)雏鸡感染 IBDV 后,法氏囊、脾脏的浆细胞明显减少,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降低;胸腺、法氏囊、脾脏的 ANAE+T 细胞数量显著下降,说明感染鸡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减弱.(2)IBDV 感染雏鸡引起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一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丕氏斑的浆细胞和 ANAE+T 细胞较对照鸡显著减少;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中 IgG,IgA,IgM 含量明显下降,表明感染鸡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均显著降低.(3)感染鸡外周血液 T,B 细胞数量减少,T 细胞功能降低,IgG,IgA,IgM 含量明显下降,表明和标志全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降低,是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显著降低的反映和表现.(4)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B 细胞功能抑制时间明显长于 T 细胞,证明感染鸡 B 细胞功能的损害重于 T 细胞.(5)4周龄雏鸡感染 IBDV 引起的免疫抑制程度低于1日龄感染鸡,呈现一定的感染日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雏鸡1日龄时感染法氏囊病毒,14日龄时点眼、滴鼻接种新城疫疫苗,检测了感染鸡ND免疫后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IgG,IgM,IgA含量,血液T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B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清、泪液和气管液HI滴度的变化,测定了血液T,B细胞与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十二指肠粘膜、丕氏斑,支气管粘膜的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T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 1)1日龄感染IBDV雏鸡ND免疫后,其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丕氏斑、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数量和脾脏B细胞抗体生成功能均显著降低;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HI滴度、血清、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IgG,IgA,IgM含量较对照免疫鸡显著减少,这表明感染鸡对ND疫苗的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相关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功能显著抑制。 2)感染鸡ND免疫后,其胸腺、脾脏、法氏囊、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的ANAE~+T细胞数量、外周血液T细胞免疫功能和T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免疫鸡,这说明感染鸡对ND疫苗的全身和局部细胞免疫应答机能显著减弱。 3)ND强毒攻击后,感染鸡的ND免疫保护率明显低于健康免疫鸡,其免疫保护效应降低,与其对ND强毒的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水平显著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马铃薯茎溃疡病的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毒素处理组培苗及透射电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病原菌菌毒素(T2:低浓度,T3:中浓度,T4:高浓度)对马铃薯幼苗体内活性氧代谢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病原菌毒素处理24h后,中、高浓度处理(T3和T4)的马铃薯幼苗体内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CK(T1),至120h时达到峰值,T3和T4处理的O2-产生速率分别是T1的3.3倍和4.1倍,MDA分别是T1的3倍和5.4倍;毒素处理后马铃薯幼苗体内H2O2含量的变化与O2-和MDA含量相似,处理96h时即可达到峰值;电镜下马铃薯茎基部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毒素处理24~48h后,马铃薯茎基部组织细胞的质体开始变形肿胀,内质网变形;毒素处理72h后,细胞膜消失,细胞线粒体变形,基质外流,细胞壁不再光滑,质膜断裂;毒素处理96~120h后,细胞质溶解,逐渐衰老.【结论】中、高浓度的病原菌毒素处理引起了马铃薯幼苗体内活性氧的积累与膜脂过氧化反应,由此造成的细胞质膜断裂,细胞器受损和细胞质溶解等一系列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是溃疡病最终导致植株死亡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20.
转化型人参皂苷抗MDV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转化型人参皂苷的8个组,按12.5μg·mL-1的剂量,在体外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进行抗MDV-RB1B强毒株空斑减数试验和诱导肝癌7402细胞株、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株细胞凋亡试验,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DNA损伤。结果表明:转化型人参皂苷6、7号组,在感染阻断、增殖抑制、直接杀灭3种方式的抗MDV空斑减数率都达到阿昔洛韦(ACV)抗MDV空斑减数率的80%,转化型人参皂苷4、6号组对MDV-RB1B株的直接杀灭作用与ACV的杀灭作用相同;转化型人参皂苷8号组诱导肝癌7402株细胞48h后,有60%的瘤细胞凋亡,对大鼠脑胶质瘤C6株细胞也有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