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起源不同,中西方民族各自发展出有明显差异的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这些无形的因素内在地影响着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本文尝试从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布局、装饰色彩、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来分析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在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为显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成为当前世界上众多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经济策略之一,尤其是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到来,世界多个国家的经济都遭受重创,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通过调整消费政策作为逆转国家经济衰退颓势的策略。而在消费政策调整方式的选择方面,很多国家为了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采取对消费税进行改革的方式,尤其是增值消费税,成为当前大部分国家主流的选择。本文将就日本消费税改革的历程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日本消费税改革的经济效应进行详细探析。  相似文献   

3.
影视艺术在美育中有重要地位。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其一是影视艺术审美的直觉性,影视艺术的鉴赏首先是一种直觉的审美,影视以丰富的表现手段创造直觉美,以画面与声音的交融强化直觉美。其二是影视艺术审美层次的复杂性,多种流派、多种文化以及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共存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人类在幼年时期的艺术心理,都是依照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去改造审美物的原型,运用近于原始的方式以抽象的线条勾画物象,从而创造出各种表现心灵的艺术形式。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西方美术受到古希腊雕刻的重大影响,逐渐形成了块面立体结构的造型意识而发展成为以模仿和写实为主的艺术;中国美术却受到古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学,特别是先秦、楚汉的神话与诗歌的重大影响,不但一直保持和发展着以线造型的艺术技巧,而且形成了超模拟的意象造型观和抒情写意的艺术传统,进而发展成为以表现和写实为主的艺术。20世纪初,在向西方学习的文化浪潮冲击下,处于萌芽期的中国油画就已经开始了对其进行中国文化的改造和转换,而在油画中融入中国诗性文化的"意象性",则是这种改造和转换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敖志刚 《饲料广角》2008,(20):21-25
据报道称.目前世界各地.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在选择肉类蛋白时.对鸡肉的兴趣正在超过牛肉.在澳大利亚这个以牛羊肉为动物蛋白质主要来源的国家.2007年鸡肉的年人均消费量已经达到了37.4kg;在美国.鸡肉的年人均消费量高达53.3kg.占肉类消费的40%.超过了牛肉和猪肉的消费水平;日本人均鸡肉年消费量达40kg以上,占肉类的47%;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日本作为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在政治、经济、宗教、艺术、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频繁的往来与交流。而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更可以说是两国历史交流历程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日本茶文化,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旨在发现中日茶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希望通过对别国优秀文化的借鉴,来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全新视角出发,着重剖析体育与文学在社会功能、审美认识功能、教育与娱乐功能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彰显"体育文学",把各种体育活动以文学作品形式加以表现的艺术形态,其融生命、健康、审美、文学于一体,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女性诗歌写作之翼“一再沉降”,紧贴着此岸世界行而下的世事万物与世俗生活,又能向着彼岸世界的理想与梦想抽身而出;既俯首委身于消费时代的物质文化,又君临超度在主体意识渐趋成熟的精神王国;不仅表现出女诗人对物品、物事、物象、物态的高度敏感和兴致,而且表现出她们向着物质与精神同构、鱼与熊掌兼得、玫瑰与诗心共赴的自信与努力,使女性诗歌在抒写女性经验、张扬主体意识、澄明人性本真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富有活力的写作策略和艺术表现力——物性抒写,映现出女性诗歌以其特有的艺术张力呼应并推动着消费文化,显示出一种新的女性诗歌写作场域的拓展和审美向度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蚕学通讯》2008,28(3):53-53
为了丰富文化生活,激发师生们对艺术业余爱好的追求,该所成立了“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插花艺术爱好者协会”,特别邀请到从日本留学5年归国的小原流派四级教授向玉冰老师,利用周未业余时间为该所16位插花爱好者讲授“小原流插花艺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彩绘瓷的绘制与制作艺术在乾隆时期达到巅峰,其中造型尤其奇巧、纹饰异常绚丽的粉彩瓷成为彩绘瓷的奇葩与代表。这与当时中西方商业与文化的交流交融以及西洋文化、绘画艺术的融入关系莫大,色彩的粉彩瓷绘呈现丰富的异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李胜华 《中国饲料》2021,(6):155-15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许多产品的商标在西方国家翻译中出现各式各样的语用失误,导致了部分产品得不到国外消费者的认同,从而影响了我国产品在国际流通,极大削弱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尤其是包含动物名称的中文商标,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中西方对动物的不同解读,导致许多包含动物名称的中文商标在西方国家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12.
一 世界和中国家禽业发展现状 据报道,世界各地,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在选择肉类蛋白时,对鸡肉的兴趣正在超过牛肉。在澳大利亚这个传统上以牛羊肉为动物蛋白来源的国家,2007年鸡肉的年人均消费量已经达到了37.4千克;在美国,鸡肉的年人均消费量高达53.3千克,占肉类消费的40%,超过了牛肉和猪肉的消费水平;日本人均年消费量达40千克以上,肉鸡占肉类的47%;自2004年以来,巴西鸡肉年人均消费量就已经超过牛肉和猪肉。  相似文献   

13.
审美感觉一直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对审美感觉的追寻自古以来都是艺术与文化研究者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对审美感觉的自身、美与美感的关系、日常感觉向审美感觉的转变进行解读,以求抛砖引玉,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审美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版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延伸,版画在历史长河中记录和传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但版画艺术要实现大众化的发展道路,就必须要符合时代的大众审美,一味迎合大众审美,往往会丧失艺术的教育功能,所以版画的大众化其实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当代版画艺术特征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黑龙江省柞蚕生产基地县,近年来林口县蚕翼绣快速发展,目前全县蚕翼绣拥有专业绣娘100多人,精品绣娘40多人,作品被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爱好者所收藏。林口蚕翼绣是原料特质和艺术创意、技艺创新相融一体的文化艺术,有着鲜明的东北文化特征。利用本地柞蚕丝作为绣线,把  相似文献   

16.
瓦当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产物。在瓦当艺术中,凝结着古代先民们独特的审美和智慧。从这里不仅可以看出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独特走向,更加重要的是,这样精巧的设计对于今天的艺术设计形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将从瓦当文化入手,简要分析瓦当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出论总是在不断地向前推进,各种事物也始终处于推陈出新的状态。正当现代主义运动在各领域赢得全面胜利的同时,新的变革、新的挑战也由此孕育。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飞速地发展,使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使大众消费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现代主义的原则,这时,后现代主义思潮诞生了。后现代主义还存在于艺术、美学、文学等意识形态的很多领域之中。它是以否定并超越西方近现代主流文化理论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作为其基本特征,是西方社会在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状况观念上的一种反映。多年来,这一思潮的影响急速扩展。  相似文献   

18.
《四川蚕业》2014,(1):60-60
<正>为更有效地传播丝绸文化、普及丝绸知识、扩大丝绸消费,"丝绸中国"项目以"弘扬丝绸文化、引导丝绸消费"为主旨,被列入商务部茧丝绸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丝绸中国"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于2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丝绸是古老且极富文化底蕴的商品之一,它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中国是最早发明并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丝绸的国家,到目前为止,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生  相似文献   

19.
从公元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直至19世纪西方文化进入,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一直受佛教教义的支配,屠宰和食用牛、鸡等遭到禁止。那时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是鱼类和鹿、熊、雉、水禽等野生畜禽,养鸡主要是为了观赏和斗鸡。1868年明治时代起,现代鸡种随着欧美文化一起引入日本,与此同时,欧洲和中国烹食鸡肉的方法也传入日本。由于1300多年佛教的影响,日本人至今在烹饪鸡肉之前,仍要剔尽鸡骨,将肉切成小块,许多日  相似文献   

20.
艺术管理专业是为迎合我国文化市场需求的新型专业,培养对文化活动进行管理的人才。该专业起源于美国,因此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借鉴了较多国外的经验。但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及民众对艺术的需求来看,日本在此方面的发展过程更值得我们借鉴。本文从日本艺术管理的不同阶段的状况以及现阶段开展的一系列艺术活动着手,浅谈我国艺术管理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