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在湖南省衡阳市举办全国一村一品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暨村企对接活动,交流总结经验,促进村企对接,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脱贫增收。据了解,在一村一品品牌示范带动下,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已发展各类一村一品专业村1.5万个,约占全国专业村总数的1/4,专业村农民人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的薄弱点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少数民族乡镇职业教育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移民乡少数民族乡村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以及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为移民乡少数民族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提供坚实的人才与科技保障。该文分析酒泉市移民乡少数民族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针对目前的状况,进行酒泉市移民乡少数民族新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为解决全县养蜂试验站技术人员配置无法达到农户需求、蜂农技术水平相差过大发展不均衡等问题,2014年12月19日,黄龙县中蜂标准化饲养培训会上,该县养蜂试验站专门聘请了10名乡镇农民养蜂技术能手为基层技术员,为其所在乡镇(村)养蜂户提供技术支持。自此,黄龙县"县、乡、村"三级养蜂技术服务体系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4.
《中国猪业》2016,(5):35-35
<正>【本刊辑】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总结各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验,树立一批发展典型,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业部决定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以村为主体单位,包括历史古村、特色民居村、现代新村、特色民俗村等类型,集中连片发展较好的形成休闲农业特色的乡镇也可推荐申报。参加推介的村应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乡村为单元,依托悠久的村落建筑、独特的民居风貌、厚重的农耕文明、浓郁的乡村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良好的生态资  相似文献   

5.
<正>"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舟山考察调研。期间,他坐在村民袁其忠家开办的农家乐庭院里,对村民们说,浙江建设美丽乡村有自然禀赋,也有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前瞻性。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建设美丽乡村,一些地方虽然条件差但主观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希望,鼓励各地再接再厉,把美丽乡村建设得更好。近年来,各地积极实施"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构建以中心村、风情小镇、精品村、特色村、历史文化村为重点的创建体系,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建设经营管理融合、经济生态民生协调的美丽乡村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正>据调查,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镇西台村、西香卡村、东香卡村、尕寺村、上塔迈村、东巴村、乙浪堂村,沙珠玉乡大连海村、耐海塔村、上村、直耐海村、珠玉村、扎布达村,铁盖乡上合乐寺村,龙羊峡镇龙羊新村等乡村是青海省的奶牛养殖主产区,其中沙珠玉乡大连海村已成立了奶牛养殖协会并建立了奶牛养殖基地。2003年共和县县政府"五一"规划重点提出奶牛养殖业是该县八大产业之一,要求努力发展奶牛养殖产业链。  相似文献   

7.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进而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笔者通过对衡阳湘黄鸡产业发展现状、重要性、面临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要素进行剖析总结,从而为衡阳市破解发展特色农业难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聚阳乡推行小蚕联户共育的效果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聚阳乡是启东市发展蚕桑生产最早的乡镇之一.自1978年以来,该乡以通启河沿岸4个村为重点,着力发展蚕桑规模生产基地,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聚阳、南塘2村建成了桑园基础,养蚕设备、共育和养蚕水平均为全市一流的蚕桑专业村.聚阳乡在抓好蚕桑生产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一贯注重小蚕共育这个基础.1996年,在经过前3  相似文献   

9.
<正>强化基层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有效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可以更好的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有效的促进养殖业的发展。然而当前乡镇基层动物防疫还存在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出发寻找解决的对策。1乡镇基层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1.1免疫工作不到位近年来,虽然乡镇基层在动物防疫方面不断加大防疫工作力度,按照全面实施"动物防疫整村推进"的工作要求,成立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组织机构及制定了实施方案,同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按照"特色化、规模化、上水平、求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归宿,立足三原农业资源优势,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途径,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邳县合沟乡是近年发展的新蚕区,针对面广量大的技术普及推广任务和现有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的新情况,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使蚕桑生产能在发展中巩固,巩固中发展,这个乡的领导多次研究了蚕桑生产技术指导网络的问题,并提请乡人民代表大会进行了讨论,决定在去年对乡辅导员实行招聘、村委会主任专人负责等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乡、村、村民小组的三级技术推广网络,其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就业竟争日益激烈,高职大学生创业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衡阳市不断深化"两创"战略,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在此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创业有了更为实在的创业政策红利。本文以衡阳市"两创"战略为背景,探究衡阳市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创与挑战,进而提出提升衡阳市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乡政村治模式的实施对于我国农村治理和基层乡镇政权的行政管理虽然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仍然有很多问题,从柏林的自由论观点来看,当前我国乡政村治模式存在积极自由滥用的弊病,要积极构建和完善农村的政治参与框架及公共经济框架,优化乡政村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是全国政府系统机构改革的关键之年,各地正如火如荼地实施改革,农业系统也在全面实施机构改革,但在机构改革中发现动物防疫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一、主要问题1."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工作机制不畅通。一些地方机构改革后,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管理、监督及指导职能削弱,乡镇动物防疫工作职责不清,具体从事防疫工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国家对农村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任务非常艰巨。实行村帐乡(镇)管,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下面,笔者从实行"村帐乡(镇)管"改革的重要性、科学性和时效性,谈一下实行村帐乡(镇)管的几点认识: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村账乡(镇)代管"改革的重要性1.1实施"村账乡(镇)代管"改革,是保障财政资金安全的必然选择。为保证基层正常运转,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1 县乡村防疫体系建设情况 1.1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 县辖五镇三乡84个村(居)委会,设有84名村防疫员,其中:35岁以下19人,占22.6%;35岁至50岁53人,占63.1%;50岁以上12名,占14.3%;中专及高中学历13名,占15.48%;初中及以下学历71名,占84.52%.村级仅有一套防疫器械和一个疫苗冷藏箱. 1.2 乡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 县辖五镇三乡,设有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核定编制47人,实有4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6人(高级兽医师1人、中级兽医师9人中级畜牧师9人、助理兽医师6人、助理畜牧师6人),技术工人5人(高级工4人、初级工1人),八个乡镇有房的有7个乡镇,现有砖混建筑3736.09m2,无房乡镇有一个,为安龙堡乡.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谭登攀、郭美容)为了加快晚熟柑桔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也为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以"一村一品"为主的新农村建设,四川省江安县拟在桐梓镇双江村建立清见桔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将其建成当地标准果园建设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样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农业部印发通知,向社会公布了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名单,北京市延庆区下湾村等150个村"榜上有名"。据了解,2016年,农业部按照"政府指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思路,组织开展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经过地方推荐、专家审核和网上公示等程序,形成了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名单,分为历史古村、特色民居村、现代新村、特色民俗村等类型。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降低养殖户损失和养殖疫病风险,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思南县探索以"政府+保险经办机构+村防疫合作社+无害化处理中心企业"联动模式,积极推进保险和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开展,并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环节,使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更加科学,提高了畜禽保险工作效率和效果,基层乡村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正>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四合城乡三官村依托当地丰富的牧草资源和饲养牛羊的历史习惯,利用三资清理出的土地,筑巢引凤。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辽宁辉山乳业集团在四合城乡境内的三官、刘家等3个村建设3个规模奶牛养殖场,为集团提供奶牛育成牛。此举成为四合城乡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器"。辽宁辉山乳业集团四合城牧业有限公司三官奶牛养殖场总投资1.3亿元,占地258亩。到今年9月末,20栋标准牛舍已完工了17栋,共有澳牛、新西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