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调查了广西消费者对蚕丝被消费的认知、使用人群分布特征以及消费维权方面的情况。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广西是蚕丝被原料大省知晓度不高,多数消费者不知道蚕丝被有国家标准;在我们调查的300个使用不同纤维被的人群中,使用棉被的占61.0%、使用蚕丝被的占13.7%、使用羽绒被的占13.0%;在41个使用蚕丝被的人群中,40岁以下的青年人是消费的主力军,占70.7%;在使用蚕丝被的人群中以教师的比例最高,占22.0%;购买到假冒伪劣蚕丝被后有将近六成的人群不维权,选择维权的意识较低,而且广西蚕丝被质量监管主体也不明确。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消费潮流;加强质量监管,促进诚信经营;整合优质资源,打造行业品牌;建立蚕丝被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2.
采用“天眼查”获取广西蚕丝被生产企业相关数据;采用见数平台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消费者对蚕丝被的认知以及需求情况;采用现场调查以及文献查阅等方式补充完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广西蚕丝被每年产值约2.88亿元。消费者对蚕丝被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微信朋友圈、实体店是蚕丝被营销的主要渠道;以次充好是消费者最为担心的问题;蚕丝被的规格选择南北方有差异;蚕丝被是消费者心目中最舒适的被子类型;民营企业工作人员注重蚕丝被质量高于其他职业群体。  相似文献   

3.
广西是蚕茧原料大省,茧丝加工近年来也在迅速发展,蚕丝被生产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现已初具规模,但离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还相距甚远。以科技为先导,提升蚕丝被品牌科技含量是做强蚕丝被产业的基础。政府要加强对桑蚕丝被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发展规划,出台配套措施,扶持政策是产业壮大发展的先决条件。贯彻执行国家蚕丝被行业标准,规范广西蚕丝被生产行为,尽快建立规范的广西桑蚕丝被的营销网络,才能促进广西蚕丝被品牌的市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崇尚纯天然绿色环保产品的今天,一种具有传统特色产品蚕丝棉被,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这种轻软、贴身的“蚕丝被“今年在杭州市场出现反季动销,且购销呈活跃之势,连广东、福建的一些顾客也喜爱有甚。俗称“丝棉“的传统产品,可制衣做被,只是它易板结,常要“翻丝棉“。但现在新一代蚕丝被,都是免翻型产品,通过科技手段精雕细琢使蚕丝成缕  相似文献   

5.
蚕丝是自然界中集轻、柔、细为一体的天然纤维,主要成份为动物蛋白质,含有18种氨基酸.蚕茧除了缫制生丝,还可加工成丝绵.蚕丝被因其轻柔舒适、亲肤性保暖性好,对人体无害等特点,广受消费者欢迎,特别受到业内人士追捧.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白厂丝出口受阻,导致茧丝行情跌入低谷,以内销为主的蚕丝被生产,无疑对茧价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手工丝绵、机制丝绵的制作方法,蚕丝被的等级与分类,以及蚕丝绵的检验方法,分析了蚕丝被的制假售假现象。  相似文献   

7.
<正>蚕丝被业界称为“纤维皇后”,集轻、柔、细为一体,素有“人体第二皮肤”的美誉,是世界上亲肤性能最好的天然纤维之一。随着“亲近自然、返璞归真”消费理念的日渐盛行,环保、健康、舒适的丝制品需求量与日俱增,蚕丝被、蚕丝家纺用品等丝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普及和畅销,成为丝绸市场新的消费亮点,预示着蚕丝产品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消费前景。近年来镇巴县把发展蚕桑和茧丝绸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产业来抓,通过扩规模、增效益、延链条、强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技术力量蚕种场现有技术人员81人,高中级职称人员21人,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的蚕桑实验基地,正在实施彩色茧及雄蚕品种选育的实验项目,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秦巴丝语"牌蚕丝制品荣获陕西省优秀旅游产品奖、安康市旅游纪念品大赛最佳产品奖。主要产品:蚕丝被、蚕沙枕、蚕丝服装、蚕公御酒、桑椹酒、桑叶茶、桑叶食品。  相似文献   

9.
正技术力量蚕种场现有技术人员81人,高中级职称人员21人,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的蚕桑实验基地,正在实施彩色茧及雄蚕品种选育的实验项目,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秦巴丝语"牌蚕丝制品荣获陕西省优秀旅游产品奖、安康市旅游纪念品大赛最佳产品奖。主要产品:蚕丝被、蚕沙枕、蚕丝服装、蚕公御酒、桑椹酒、桑叶茶、桑叶食品。  相似文献   

10.
潘志新 《广西蚕业》2005,42(Z1):82-86
随着我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和"东桑西移"战略调整的进一步实施,给广西经济和广西蚕丝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广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开发的优势,蚕业可作为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加快广西蚕业发展,对保持我国茧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蚕丝的需求日愈增加,我国蚕丝业己经从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到西部,这为广西蚕丝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文章分析了广西蚕丝业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希望为广西的蚕丝业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桐乡市是全国蚕丝被生产基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蚕丝被的柔软平滑性和生态性、通气性及保暖性好的高品质性能,逐步使国内外销费人群所接受,深受人们喜欢。故在近几年来,蚕丝被生产市场前景较好。但由于蚕丝生产从蚕茧到蚕丝,需经过多道工艺才能完成,劳动力成本较高,且蛹体损伤严重,严重影响了蚕业和蚕丝被生产的经济效益。目前虽经机制蚕丝的开发,劳动力成本明显降低,但因在脱脂脱胶过程中,化学助剂应用得较多,污染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此,为了降低丝棉生产的劳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防止化学物质污染影响身体健康,笔者在市蚕业管理站蚕业专家的指导下,从2011年下半年起,实施了《优质平面茧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项目。通过项目的研究与应用,对提高我市蚕丝被产品质量及蚕业经济效益和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稳定蚕桑产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业》2015,(4):58-6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于201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二战时期蚕丝被称为无烟军需品,川丝支撑了中国人民抗日和盟国军需,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丝丝凝聚着数百万蚕农、数十万丝绸工人、数千名科教和管理人员的群体奉献,他们虽无硝烟战场上可歌可泣的事迹,默默无闻、鲜为人知,但在蚕丝行业里,这段"蚕丝救国"史流传至今。为了人们怀念和敬佩前辈们的不朽功绩,特转载四川蚕业研究所万家集先生文章,辑录近代四川蚕丝救国历史,缅怀前辈功绩,祭奠作古者,告慰健在者,让后来者温故知新、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14.
蚕丝被应用来作为研究材料,已经超过半世纪了。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作为织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容易获得大量材料;丝素蛋白的组成,简单而且纯粹,易于净化;幼虫饲养容易,一年可以饲养几代,便于重复实验;丝蛋白生物合成集中于一个组织——丝腺。因此丝蛋白成为了研究蛋白质生物合成,分子结构及功能等问题的良好材料。 中国的蚕与丝的品种都很多,因此进行各种蚕丝的此较生化研究,对我国蚕丝的生产和利用方面,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现将过去已经获得的资料,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15.
正蚕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天然蛋白质纺织纤维材料之一,享有"纤维皇后"之美誉。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优雅的光泽,丝绸服装穿着舒适、优美、典雅,对人体有良好的保健功能,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随着对蚕丝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开发利用的研究领域也不断的拓宽,逐渐延伸到食品、发酵、生物制药、工业新材料、医用材料及化妆品等领域,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蚕丝蛋白在食品、新型保健品的应用更是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丝素  相似文献   

16.
广西蚕丝业现状分析和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广西蚕丝业发展的现状,并从产业的自然基础、效益基础、政策基础、人才基础、科技基础、外部环境和外部动力等方面分析了广西蚕丝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认为广西蚕丝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低,蚕种生产设施陈旧、蚕种市场竞争无序,蚕桑病虫害多发、防控形势严峻,蚕茧收购质价分离而影响茧丝品质,蚕丝业技术人员匮乏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广西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广西蚕丝业应转变增长方式,把工作重点从注重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转移到提高单产和茧丝品质、强化蚕桑资源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蚕学通讯》2015,(1):61
<正>为积极探索蚕桑生产现代化发展路径,促进川渝两地蚕桑产业现代化发展。2014年10月27日,由重庆市蚕丝学会、四川省蚕丝学会、西南大学、重庆市蚕业管理总站、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共同举办的"川渝蚕桑生产现代化学术交流会"在西南大学蚕学宫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以川渝两地蚕丝学会会员为主,另有广西、云南、贵州、陕西、湖北等五个兄弟省(区)蚕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喜锦蚕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为主体,以"琢美"蚕丝被生产经营为纽带,以技术服务为辐射带动,采取"公司+蚕农+消费者"模式,把消费者融入现场设计制作体验和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之中,同时公司为蚕农提供多批次供种共育、代加工蚕丝被服务及品牌包装,由蚕农自行销售,公司和蚕农之间形成了一种合作互助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双赢和多赢,有效缓冲了市场风险和分散了养蚕劳动强度,取得了较为稳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对中国蚕丝业的影响及广西蚕业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朱方容 《广西蚕业》2000,37(3):41-47
本分析了加入WTO对中国蚕丝业的影响以及蚕丝业的市场发展前景,根据广西蚕业的现状、区域优势和广西发展蚕业的意义;认为广西应抓住机遇大发展,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广西蚕丝产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思路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中国蚕桑产业第一大生产基地,蚕丝产业已成为广西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区蚕桑产业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及全国平均的1/3,蚕丝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短缺,这样的人才现状与我区蚕丝产业正在不断快速发展的态势形成强烈反差。广西蚕丝业的发展急需足够的科技人才来支撑,以确保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此,建议迅速恢复和创办广西大学农学院蚕桑专业和广西纺织学校蚕丝相关专业的设置和招生,并抓好多层次办学,采取多种培养模式和途径,培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实用型蚕桑专业本土人才,为广西蚕丝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工作目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