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了解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测定了浙江省丽水市境内22份毛花猕猴桃种质的8个品质指标,进行了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果实品质指标差异较大,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38%);果实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1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份毛花猕猴桃种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类种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第二类,第二类种质果实的固酸比稍高于第一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三个主成分贡献率达85.04%,可综合反映果实品质信息;综合评价结果显示,LD-18、L-74、L-27、L-19、L-73这5个单株果实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综上所述,丽水市境内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为新品种的选育和果实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60份酸枣资源的7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果实风味、果实颜色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对酸枣果实的13个品质性状进行了统计和相关分析,发现单果重、淀粉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部分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对酸枣果实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主成分中,第1主成分可以反映单果重和果实纵径,第2主成分可以反映单核重和可食率,第4主成分可反映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计算出了各酸枣资源的各主成分得分,以供选育良种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野生黑果枸杞种质资源主要表型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对48份黑果枸杞种质资源的18种主要表型、品质性状(15个数量性状、3个质量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主成分、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431~2.095,其变异系数在19%~189%,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果实纵径,其次是果实横径、枝粗、枝长、单枝成熟果实数和叶宽;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745~1.007,其中果实形状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叶片形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948,果实颜色的多样性指数为0.74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09%,果实纵径、果实颜色、叶面积、花色苷含量、果实横径和枝粗可作为反映黑果枸杞产量及品质的主要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横径、平均单果质量、单簇叶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花色苷含量、果实颜色、单枝成熟果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果柄长与果实形状、果实颜色、花色苷含量和枝粗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基于种质间性状的遗传差异,48份黑果枸杞种质被聚...  相似文献   

4.
对60份酸枣资源的7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果实风味、果实颜色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对酸枣果实的13个品质性状进行了统计和相关分析,发现单果重、淀粉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部分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对酸枣果实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主成分中,第1主成分可以反映单果重和果实纵径,第2主成分可以反映单核重和可食率,第4主成分可反映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计算出了各酸枣资源的各主成分得分,以供选育良种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异位保存的57份野苹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6个数值型性状和27个果实描述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变异系数、分布频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6个数值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5.63%~60.32%,平均值为31.84%,16个数值型性状中以果实纵径的变异系数最小,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描述型性状分布频率表明,野苹果种质资源的果实外观评价优于果实内质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质量与果实纵径和果实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果实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个主成分的总计贡献率达80.785%,其中第1主成分与叶片性状和果实总黄酮含量有关,第2主成分与果实特性有关,第3主成分与果形因子有关,第4主成分与果梗性状有关,第5主成分与果实品质有关,第6主成分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有关,第7主成分与花的性状和果实品质有关;16个性状以聚类的分析方法,将供试材料聚为3类,其中Ⅰ、Ⅲ类群可以作为优良的选育品种,培育出优质及耐贮藏的苹果,第Ⅱ类群可以提供宝贵材料作为选育高黄酮含量的野...  相似文献   

6.
利用SPSS 19.0软件对枸杞(Lycium L.)果实的VC、棕桐酸、油酸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将10个品质性状综合成4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枸杞品质81.85%的原始数据信息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份枸杞种质资源可划分为4大类,各类别品质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枸杞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可为枸杞亲本利用和品质育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综合评价宛艾种质并筛选优异性状材料,为宛艾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亲本材料及技术支撑。以30个来源于南阳市的宛艾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隶属函数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宛艾种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不同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3~1.58,变异系数为16.95%~160.71%。相关分析表明,多数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部分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相关性较差。主成分分析将15个性状转换成5个综合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5.12%,第1、2、4主成分主要反映农艺性状信息,第5个主成分主要反映品质性状信息,第3个主成分主要反映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信息。基于离差平方和法将30个宛艾种质在欧式距离14.0处聚为三类,第一类为优质型,包含8个种质;第二类为丰产型,包含8个种质;第三类种质性状介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之间。基于隶属函数法对宛艾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产量和品质综合表现优异的5个种质,可为宛艾新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地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种质资源,探索已收集到的200份南方花生种质材料的利用价值,对其12个主要性状进行考察,通过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深入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这些材料的7个株型相关性状变异范围较大,变异系数介于0.16~0.73;而3个品质相关性状的变异幅度极小,变异系数介于0.03~0.09;2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异幅度居中,变异系数为0.28和0.37.且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相关性状与品质相关性状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将12个主要性状归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1.51%,可综合概括这些性状的表现.随后根据性状特征将200份花生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4大类,其中C类和D类种质材料的综合主成分得分最高,在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方面表现优秀.该鉴定评价结果能为200份花生种质材料进一步合理利用及选育适合南方的优异品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野生美味猕猴桃种质资源多样性,构建猕猴桃品质评价体系,对秦巴山区20份野生美味猕猴桃果实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糖酸比和干物质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变异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评价。结果表明,6个品质性状差异明显,变异系数为6.95%~50.61%,以糖酸比的变异幅度最大,达到50.61%,单果质量的变异幅度最小,为6.9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糖酸比和可滴定酸含量(相关系数r=-0.856)呈极显著负相关,证明猕猴桃风味的形成与酸度密切相关,而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r=0.477)、可滴定酸(r=0.543)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即这3种成分有同步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结果表明,20份材料可以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Ⅰ类可以作为加工资源,第Ⅱ类作为鲜食资源,第Ⅲ类可作为果实大,可食率较大的资源,而类群Ⅰ和Ⅲ中的pl17-06、ns17-02、pl17-07、pl17-03和lg17-01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猕猴桃果实品质性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需要根据育种目的进行综合考虑,同时,采集的20份材料中,pl17-07、ns17...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国家果树种质武昌砂梨圃保存的49份广西砂梨地方品种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为挖掘利用广西砂梨地方品种优异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2个果实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指数等指标,应用聚类分析对品种和性状进行分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结果】广西砂梨地方品种的果实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9.25%~52.57%,其Shannon-Weaver指数(H')范围在1.827~2.037。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果形指数的均值分别为223.2 g、7.19 cm、7.18 cm和1.00,变异系数分别为33.20%、16.9%、11.26%和12.24%,H'分别是1.851、1.965、1.907和1.949。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石细胞含量的均值分别为12.00 kg/cm2、10.49%、5.63%、0.31%、1.75 mg/100 g和0.90%,变异系数分别为14.40%、9.25%、15.18%、52.57%、18.25%和35.18%,H'分别为1.957、2.037、1.935、1.910、1.827和1.933,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H'(2.037)最大,可滴定酸含量变异系数(52.57%)最大,多样性最丰富。固酸比和糖酸比的均值分别为42.73和22.65,变异系数分别为45.50%和44.76%,H'分别为1.956和1.848。R型聚类将12个梨果实品质性状聚成4类。经相关分析及R型聚类分析表明,果实品质部分性状之间的逻辑相关性明显,多数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可反映原始数据80.424%的信息量;建立基于主成分的梨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筛选获得9份综合得分在1.000以上的地方品种。采用Q聚类将广西49个砂梨地方品种分为3大类,分别对应品质优良、品质中等和品质差3个类型。【结论】广西砂梨地方品种果实品质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发掘出1份大果型特异种质苍悟大砂梨,可作为大果型特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通过建立基于主成分的梨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广西砂梨地方品种的果实品质结果可靠,可为砂梨地方品种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婷    王玺    张艳丽    宁德鲁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6):100-106
研究油橄榄杂交品种实生群体果实性状的变异,筛选优良单株,为油橄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云杂1号、2号和3号油橄榄杂交品种实生后代群体为材料,对23份结果单株18个果实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实生群体果实表型性状变异丰富,果实性状多样性指数在0.303~1.994,且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大于描述性状,平均值达1.786,平均变异系数为22.2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果实成熟度指数外,大多数果实性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1.236%,将18个性状简化为14个性状;通过聚类分析将23份种质分为2大类,其中第Ⅱ类仅含9号种质,果实极小、果质量轻、果肉率和含油率非常低,可被排除;第Ⅰ类中的第ⅱ亚类含4号、10号、16号3份种质,单果质量、果肉率最高,可作为果用品种推荐材料;第ⅴ亚类包括19号和22号种质,鲜果含油率>24%,可作为油用品种推荐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花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高花生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收集的115份花生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变异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19个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9个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4.21%~43.42%,主茎高、总分枝数、单株荚果数和单株生产力4个性状变异丰富,播种至开花天数、种子宽度、出仁率、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5个性状较稳定;19个性状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78~2.09,其中亚油酸含量多样性指数最小,种子宽度多样性指数最大;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生产力与单株荚果数、百果重、百仁重、荚果宽度和种子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9个性状归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7.142%,可综合概括19个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将115份花生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为大果资源,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优质亲本加以利用。筛选出68份高粗脂肪含量、27份高蛋白质含量和6份高蔗糖含量的特异种质,可作为花生品质育种的优质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对2018—2021年度360份甘蓝型油菜的10个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和性状差异分析;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甘蓝型油菜的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和鉴定指标筛选。结果表明:360份甘蓝型油菜种质的10个品质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55~1.52,除硫苷含量、芥酸含量和花生烯酸含量外,其他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00;变异系数范围为9.79%~181.49%,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多样性丰富;聚类分析把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硫苷含量、芥酸含量平均值较低,而含油量、油酸含量较高,即整体满足“双低”的同时还兼顾高油酸和高含油量;第Ⅱ类群的硫苷含量、油酸含量较高,含油量较低;第Ⅲ类群含油量、油酸含量较低,但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芥酸含量整体高于前2个类群;主成分分析把10个性状归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3.009%,表明4个主成分包含了品质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的综合得分F值均值为1.039;相关性分析表明,8个品质性状(硫苷含量、蛋白质含量、软脂酸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花生烯酸含量和芥酸含量)与F值呈显著相关,可以作为种质资源性状评价指标;油酸含量与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含油量、油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可作为选育高品质油菜的初步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以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林科所观赏桃资源圃收集的106份观赏桃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结合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对30个表型性状(质量性状18个、数量性状12个)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6份观赏桃种质资源性状差异显著且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3.80%,花瓣数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8.17%,多样性指数的均值为1.82,花径和花瓣长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均为2.07;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0.85)低于数量性状,花瓣颜色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87。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表明,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的性状分别有111对和39对,9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2.691%,矮型、花型、瓣型、萼片数量、花径、花瓣数量、花瓣宽等是影响观赏桃表型的主要性状。基于种质间性状的遗传差异,当遗传距离为6.5时将参试材料分为11个类群,其遗传聚类与株型、花型、瓣型、花瓣颜色、花药颜色、花枝颜色、叶片颜色等性状关系密切,根据聚类结果,筛选出18份优异种质资源。综上,106份观赏桃种质资源的主要表型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条件下以国内外109份葱资源为试材进行种质品质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09份葱种质7个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7.88%~15.84%,经聚类分析而成的3个组群间品质性状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假茎紧实度和干物质率与糖含量之间存在稳定正相关关系,与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香辛油含量与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之间为负相关关系。前3个主成分——紧实度、干物质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4.65%,可以综合反映7个品质指标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不同来源菊芋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间的差异,为菊芋专用新品种的选育及菊芋功能产品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以菊芋种质资源圃中来自法国的14份、丹麦的11份和我国的4份菊芋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块茎的干物质及主要品质性状(可溶性糖、果聚糖、蛋白质、粗纤维、黄酮、淀粉含量),并进行了品质性状与颜色及干物质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了不同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不同来源菊芋资源的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最大的为黄酮含量。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可知,前4个主成分(果聚糖、可溶性糖、蛋白质、黄酮)代表了菊芋品质多样性的86.073 1%的信息。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干物质与黄酮、果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颜色呈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聚糖含量与颜色也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粗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9份菊芋种质资源可划分为3个类群,并且3个类群种质含量最高的均为可溶性糖,其次为果聚糖。结合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果聚糖、可溶性糖含量是决定菊芋品质性状的两个主要因子。【结论】明确了不同来源29份菊芋种质资源块茎间营养成分的差异,并筛选出了特异的菊芋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番茄品质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番茄品质性状包括商品品质、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3个主要方面。对30份番茄种质资源的17个品质性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不同,番茄红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达到95.42%,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为17.43%,17个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32.83%;不同性状相关性分析发现,果实的果形指数,果梗洼大小,果肩有无等外观商品品质与内在营养品质呈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7个主成分归纳为6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0.99%;基于材料因子得分值将30份材料划分为6大类群。研究结果为品质性状的评价及这些种质材料在番茄品质改良方面的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对贵州地方特色菜豆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筛选出适合在贵州地区推广种植的菜豆种质资源,以前期收集的贵州地方特色菜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其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份供试材料的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整体高于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在欧式距离为15时,可分为4大类;16个质量性状和7个数量性状综合成6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1.646%。通过主成分得分综合排名,2018GY-062018GY-012018GY-02,排在20份菜豆种质资源前三位,较为适宜在贵州及周边生态环境相似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100份番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是番茄育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收集的100份番茄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在不同材料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其中,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0.34~1.52,花序类型的H′最高,为1.52,数量性状中H′最高的是果梗洼大小和单果种子数,均为2.06;提取的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67.72%,第一、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植株的生长状态和果实的外观形态,第三、四主成分分别反映果实因子和植株长势,第五、六主成分主要与果实熟性和品质有关。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在欧氏距离为0.91处聚为Ⅴ类,其中第Ⅰ、Ⅱ类群可以作为培育高品质番茄的种质材料,第Ⅲ类群遗传改良潜力较大,第Ⅳ类群可以为今后选育不同利用价值的番茄品种提供宝贵材料,第Ⅴ类群是优良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对油棕47个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影响和主次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果穗产量与果实重量及数量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和种子大小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而果实品质性状与含水量间表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2)主成分分析发现,主要农艺性状分为种子性状因子、产量性状因子、种仁性状因子和果实品质性状因子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41%。(3)通径分析发现,各性状对果穗产量的直接贡献大小顺序为外层果实重量每果穗果实重量每果穗果实数量外层果实单果粒重量外层果实数量。综合分析可知,油棕育种应选择适当果实重量和果实数量,适宜的果实和种子大小,果实品质性状和含水量相协调的大果多粒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