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长柄扁桃Amygdalus pcdunculata是适合沙区和荒山荒地栽培的濒危生态经济林树种,为了对目前国内长柄扁桃资源情况进行评估,对蒙陕交界7个长柄扁桃天然居群的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462个野生长柄扁桃个体叶片表型性状的变异类型、变异规律、叶长变异程度及类型、叶宽变异程度及类型、叶长宽比变异程度及类型及叶柄长变异程度、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长柄扁桃叶片长宽比变异较大,变异系数达0.36,其次是叶宽、叶柄长、叶长,变异系数分别为0.30、0.24、0.22;野生长柄扁桃按照叶长范围0.94~4.52 mm,可分为LⅠ~LⅨ共9个类型;叶宽分布范围在0.39~2.55 mm,可分为WⅠ~WⅧ共8个类型;叶长宽比范围在0.84~5.93之间,分为LWⅠ~LWⅥ共6个类型;叶柄长范围在0.29~1.53 mm之间,分为Ls~LsⅥ共6个类型;长柄扁桃叶片性状与叶长、叶宽、叶柄和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宽与叶柄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野生长柄扁桃叶片变异类型丰富,天然居群呈现明显的片段化分布,建议加强对野生长柄扁桃资源收集保护力度,防止珍贵野生资源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2.
以云研73-477、热垦525、热研7-33-97及RRII105等4个品种的橡胶树老幼态8月龄籽苗芽接苗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的叶柄长、叶长、叶宽、宽基距、脉左宽、叶脉数、叶面积、叶厚、干重及脉左宽/叶宽等10个指标进行测量,比较分析橡胶树老幼态芽接无性系叶片形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橡胶树幼态芽接无性系的叶长、叶柄长、叶宽、宽基距、脉左宽、叶脉数、叶面积及干重均大于老态芽接无性系,叶厚小于老态芽接无性系;所测4个品种除脉左宽/叶宽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叶片性状在老幼态芽接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3.
楸树不同种质叶片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湖北襄阳楸树种质资源库内收集保存的100份不同种质的叶片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叶柄长度的变异最大,叶宽变异居中,叶长变异最小.同时,不同种质在叶长、叶宽、叶柄长等指标间均存在丰富变异,各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各性状的相关遗传参数进行估算,不同种源内各无性系间除山东种源的叶长性状、安徽种源的叶宽和叶柄长性状差异不显著外,其它种源的各性状间都差异显著.其中无性系叶片宽长比的重复力最高,达60%,其次是叶片长度,其重复力为46.17%.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构树不同种源叶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为构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良种源的筛选等提供参考。【方法】以30个构树种源的叶为材料,通过测量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等8个叶的表型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构树不同种源间8个叶表型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性状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和绒毛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2)不同叶片性状间变异系数幅度为12.72%~64.50%,该结果初步表明不同种源间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幅度较大,叶面积、叶长、叶宽和叶周长的种源重复力均在55%以上,表明构树的叶性状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3)对不同种源建立叶面积拟合方程,除四川大邑外,其他种源的叶面积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说明这些模拟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后续试验可通过叶长与叶宽预测叶面积,简化试验。4)对构树叶各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和绒毛密度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种源间构树叶的地理变异是以纬度变异为主。5)根据叶片的8个性状可将30个构树种源聚为3类。【结论】构树不同种源间叶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可为构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良种源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10个桉树无性系为材料,对其叶片形态、光合参数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个桉树无性系的叶面积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以单叶干质量的变异系数最高,干鲜比的变异系数最小。以叶长、叶宽、叶厚、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5个性状指标为参数做聚类分析,可以将10个无性系分为4类。以叶长宽乘积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绝大部分无性系的模拟方程的相关系数较高,可以考虑采用这一方程进行同类无性系的叶面积预测。综合分析10个桉树无性系的光合参数间存在较大的变异,无性系33-27属于节水型的速生无性系。  相似文献   

6.
桉树无性系叶片性状和光合参数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桉树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对其叶片形态、光合参数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个桉树无性系的叶面积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以单叶干质量的变异系数最高,干鲜质量比的变异系数最小.以叶长、叶宽、叶厚、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5个性状指标为参数做聚类分析,可以将10个桉树无性系分为4类.以叶长宽乘积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绝大部分无性系模拟方程的相关系数较高,可以考虑采用这一方程进行同类无性系的叶面积预测.综合分析10个桉树无性系的光合参数表明,无性系间存在较大变异,无性系33-27在所有无性系中综合表现为最好,属于节水型的速生无性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丹红杨(美洲黑杨)×通辽1号杨(小叶杨)422个F_1代无性系叶的形态学指标进行分析,揭示杨树派间杂交群体叶形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其叶形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Yaxin-1241便携式叶面积仪结合手工测量的方式,对杂交子代当年扦插材料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和最大叶宽距叶尖长度等7个指标进行测量,计算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最大叶宽位置和叶缘因子,利用SPSS软件完成相关、通径、遗传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两亲本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9个指标差异显著,子代变异丰富且呈连续的正态分布。在10个叶形指标间45对相关关系中,36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2个主因子,累计解释80.19%的叶形变异,子代第一主成分的标准化值全部介于两亲本之间,并有64.69%与父本分布在同侧,第二主成分则均匀分布在中亲值两侧。对于表征叶片大小的2个指标叶面积和叶柄长,多数子代小于中亲值且其均值更接近父本,而表征叶片形状的叶柄相对长和最大叶宽位置与之相反,其余指标接近中亲值。除叶长宽比、侧脉夹角以及叶缘因子外,子代叶形指标大多介于两亲本之间。[结论]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叶形性状差异显著,杂交子代叶形性状存在丰富的连续性变异,且性状间关联紧密,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叶面积、叶柄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偏向性,杂交子代叶片形状与丹红杨更为接近,呈较强的母本效应,而叶片大小则表现出偏向父本小叶杨的遗传效应。30.09%子代的综合叶形指标具有超亲现象,选择潜力较大,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可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野生山杏优良单株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内蒙古野生山杏重要性状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对内蒙古野生山杏优良单株叶片性状的分布特征、变异程度及其与产量和出仁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杏叶片的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柄、叶尖端等性状均呈正态分布,其中,叶尖端变异较大,叶尖端的变异系数达0.4,其次是叶柄、叶宽、叶长、叶长宽比,变异系数分别为0.17、0.16、0.15、0.09。通过聚类分析与多重比较将叶长分为9个类型,分别记为:很短、短、较短、中、较长、长、很长、极长、超长叶。叶宽分为9个类型,分别记为:极窄、很窄、窄、较窄、中、较宽、宽、很宽、极宽叶。叶长宽比分为7个类型,分别记为:很宽圆、宽圆、较宽圆、中、较长圆、长圆、很长圆叶。叶柄分为7个类型,分别记为:极短叶柄、很短叶柄、短叶柄、较短叶柄、中叶柄、较长叶柄、长叶柄。叶尖端分为9个类型,分别记为:很短、短、较短、中、较长、长、很长、极长、超长叶尖端。内蒙古野生山杏优良单株叶片性状与产量、出仁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山杏叶片性状与产量无显著相关,而叶尖端与出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该分析结果可为山杏品种的改良与优良单株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橡胶树GT1自然授粉种子播种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按速生型和一般型2类,对其生长及叶片性状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树速生型资源苗高和地径均为一般型的1.34倍;所测指标仅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叶脉密度等4个叶片性状两种类型植株间无交叉,且速生型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叶脉密度分别为一般型的1.53、1.34、2.00及0.61倍。经相关性分析,苗高和地径均与叶长、叶宽及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脉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叶脉数、叶柄长/叶长、脉左宽/叶宽及比叶面积相关性不明显。综上,橡胶树速生型资源较一般型资源具有较大的叶面积、叶脉分布更稀朗,这是影响其植株生长快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给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无性系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6种1~4年生黑木相思无性系(SR3、SR13、SR14、SR17、SR25和SR53)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黑木相思无性系的存活率和保存率,测定树高、胸径与单株材积,分析重复力和遗传增益,采用隶属函数法分析不同黑木相思无性系生长性状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黑木相思无性系的存活率和保存率均差异不显著。第4年时,黑木相思无性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差异显著;重复力均较高;SR3无性系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均较大,变异系数较大。隶属函数分析表明,SR3无性系综合得分最高,其次为SR53、SR14和SR17无性系,SR25和SR13无性系得分较低。SR3无性系可在广西玉林市推广。  相似文献   

11.
比较分析了云南河口和景洪2个试验点橡胶树无性系生长和叶片表型性状的差异,旨在揭示不同地理环境下橡胶树无性系苗期生长和叶片性状的表型可塑性。以9个橡胶树无性系苗木为试材,分别测定了2个试验点内苗木的茎粗、株高、叶蓬数、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宽、长宽比、比叶面积和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无性系在单个试验点内生长和叶片性状等10个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或显著水平(P0.05);而2个试验点间茎粗、株高、叶长、叶周长和长宽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叶蓬数、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比叶面积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叶宽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河口试验点苗木的茎粗、株高、叶蓬数、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及长宽比均大于景洪试验点,而比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则小于景洪试验点。在可塑性方面,河口试验点较景洪试验点生长量更大,叶片更长、更大,其中614和621两个无性系生长可塑性更强,272、551、553和621号等无性系在叶面积、叶长和叶周长等方面可塑性更强。相关性分析表明,2个试验点苗木株高均与叶长和叶周长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蓬数关系不显著;代表叶片大小的10个叶片性状在2个试验区内均呈显著正相关。系统聚类综合评价表明551、614和624号3个无性系在2个试验点生长表现较好、叶片较大。  相似文献   

12.
对风吹楠6个家系2年生苗木叶片的10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家系间和家系内叶片性状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风吹楠家系间各叶片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各性状变异大小依次为叶面积叶柄长/叶长比叶面积叶长/叶宽宽基距/叶长叶长叶脉数叶厚叶宽脉左宽/叶宽;各叶片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除脉左宽/叶宽外)均达到α=0.01极显著水平,家系内的表型分化系数(61.21%)高于家系间,为其叶片性状的主要变异来源;风吹楠10个叶片表型性状间两两相关性较大,为种质资源鉴定指标优化提供了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水楸(Fraxinus platypoda Oliver)43个优树1年生嫁接苗13个表型性状的变异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43个优树无性系间表型性状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20.11%、30.54%;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中节间距和小枝总叶面积的系数最大,分别为42.11%、72.20%和31.56%、52.86%,叶片含水量、总叶柄长/叶轴长、总叶柄长3个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均值分别为30.17%、29.05%和26.57%,13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节间距、叶轴长、总叶柄长、叶面积应视为水楸易测定和重要的表型性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香花油茶良种选育和生态经济型品种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生长良好的30个香花油茶无性系叶为材料,使用叶面积仪和Dualex植物多酚-叶绿素仪对叶表型性状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叶水分含量特征:叶含水量为52.07%~62.44%,含水量高于55%的无性系占比70%以上。叶表型性状:15号无性系的叶长最大,29号无性系的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形状系数均最小;各无性系叶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18%~23.07%,叶周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9.18%),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3.07%);叶宽、叶面积与其他叶表型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708%,说明这2个主成分概括了6个性状的主要信息。其中,叶面积的特征向量值最大,其次是叶宽,叶面积和叶宽是区分香花油茶无性系最主要的叶性状。经聚类分析,香花油茶各无性系可被划分为3个类群。叶绿素含量:香花油茶不同无性系间叶绿素含量存在变异,变异系数为8.48%;25号无性系叶基、叶中的叶绿素含量与其他无性系有显著差异,叶尖叶绿素含量除与18号无性系无显著差异外,与其他无性系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弄清杜仲叶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为杜仲高产胶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测验,含胶率的测定采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叶长、叶宽、叶片厚度、叶面积、单叶质量和叶片含胶率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叶片含胶率最高为3.23%,最低仅1.55%;杜仲无性系叶片含胶率与叶长和单叶质量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而与叶宽、叶片厚度、叶形指数、叶面积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无性系叶片含胶率的高低在叶片的形态方面的表现并不明显;而单叶含胶量与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单叶质量以及叶片含胶率的正相关关系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 SR17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施硼量处理(0、2.5、5.0、7.5、10.0、12.5 g·株-1硼砂),分析不同施硼量对0.6 a黑木相思顶梢表型、叶片性状以及不同林龄(0.6 a和1.6 a)植株株高、胸径、地径、冠幅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施硼量对黑木相思人工幼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硼处理(0 g·株-1,CK)会导致植株发生严重的顶梢枯萎、叶片呈黄红色,甚至脱落的表型,而施硼处理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当施硼量达10.0 g·株-1时,黑木相思无缺硼症状。施硼量的增加可以促进叶长、叶宽、叶周长、叶表面积的增加,相较于CK处理,12.5 g·株-1(B5)施硼量处理叶长增加17.53%,叶宽增加12.68%,叶周长增加16.77%,叶表面积增加29.15%。施硼量在12.5 g·株-1时可以显著促进不同林龄黑木相思株高的生长,分别较CK处理增加14.20%和62.2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种源野杏无性系定量性状的变异特点及遗传稳定性,为野杏优特无性系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22个野杏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其25个定量描述性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野杏无性系25个定量描述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19%,其中2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以上,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小枝长度(67%),不同种源野杏种群的变异系数以会宁县为最大(25%),以霍城县为最小(13%)。25个性状的重复力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单核质量的重复力最大(0.991)。所提取的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0.42%,能够反映野杏无性系定量描述性状的大部分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将122个野杏无性系划分为5类。其中,Ⅰ类表现为小枝长势弱,出仁率最小;Ⅱ类表现为出仁率最大;Ⅲ类表现为小枝长势好,出核率最大;Ⅳ类表现为叶片长势好,叶长、叶宽、叶柄长、叶柄粗均最大;Ⅴ类表现为果、核、仁长势最好,单果质量、单核质量、单仁质量均最大。各类均可作为野杏不同育种目标的亲本材料。【结论】不同种源野杏无性系定量描述性状变异程度丰富,选择潜力大,有利于野杏优特类型选育;各性状重复力差异极显著,各无性系遗传原株优良性状优势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反映了野杏无性系定量性状的大部分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将野杏无性系划分为5类,均可作为选育高出核率及特殊果、核、仁类型的亲本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为阐述高州油茶(Camellia gauchowensis)种群间和种群内叶片性状变异特征,在广东省内 高州油茶主产区选取3 个代表种群为研究对象,选择6 个叶片性状为特征变量,运用巢式方差分析、多 重比较、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对叶片性状进行种群间、种群内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高州油茶 除叶厚、锯齿百分比外,其余叶片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群间和种群内变异丰富。群内变异 (9.45%)大于群间变异(5.33%),因此叶片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其群内变异。其中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 数(Vst)为0.362 7,分化水平较大。(2)叶片性状平均变异系数(CV)为16.77%(9.85%~35.02%), 其中叶柄长、叶厚、叶形指数、叶长、叶宽、锯齿百分比的变异系数依次为35.02%、15.67%、14.65%、 13.09%、12.33%,9.85%。(3)6 个叶片性状指标可归纳为3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73.33%。(4)年均气 温越高,叶形指数越大;随着海拔上升,叶柄长度越短;纬度越高,年均降水量越大,锯齿百分比越小。 随着经度与纬度变大,叶形指数越小。  相似文献   

19.
广宁红花油茶树体性状遗传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广宁红花油茶优良品种,采用林分样地调查和标准株法,对广宁红花油茶集中分布区内树体各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树体各性状表型变异十分丰富。在个体间,各营养器官性状按照变动系数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分枝数、枝梢长、新枝数、胸径、枝叶间距、叶缘锯齿、树高、叶柄长、枝叶数量、叶宽、叶厚、叶长、叶长宽比,枝条和叶片性状在个体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个体内,按照变动系数由大到小排列其顺序依次为新枝数、枝长、枝叶间距、枝叶数量、叶柄长、叶缘锯齿、叶宽、叶长宽比、叶长、叶厚。在个体间,花器官性状按照变动系数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花冠幅、雄蕊数、花瓣宽、花瓣长、花萼数、雄蕊群直径、花柱长、柱头裂数、雄蕊群总长、花瓣数;在个体内,其顺序依次为花冠幅、花瓣宽、花瓣长、花萼数、雄蕊数、柱头裂数、花瓣数、雄蕊群直径、花柱长、雄蕊群总长。  相似文献   

20.
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其生理变化可反映不同生境下植物适生策略。探究塔里木河下游不同生长阶段的胡杨叶功能性状差异及其与树形因子的关系,以期为荒漠河岸林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筛选的10个叶功能性状指标存在不同程度变异,变异系数介于10.7%~39.6%之间;其中叶干重变异系数最大,叶片厚度变异系数最小。幼树、中树、成树和老树叶功能性状间均存在相关性,即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叶组织密度、叶面积、叶鲜重、比叶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片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树形因子对叶功能性状变异的共同解释量为79.33%,其中,枝下高、树高和冠幅是叶功能性状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枝下高对叶功能性状的正效应最为明显。总之,树形因子对胡杨叶功能性状的影响显著,不同生长阶段的胡杨通过叶片多个功能性状的协调和权衡分配来适应荒漠恶劣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