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在对2003—2013年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就农药使用强度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药使用强度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农药使用强度越大,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越大。农药使用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会显著增加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0.2308个单位,并且在全部样本、东部地区样本和中部地区样本均表现显著,反映出通过增加农药使用强度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传统认识有待改变。而作物多样性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的影响为负。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科学使用农药、保护作物多样性、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亟待先行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物多样性对维系农业系统的生态平衡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为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以提高作物产量,该文综述了农业种质资源多样性、农业物质多样性和农业景观多样性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研究进展,提出在现代农业防治中应尽量减少高毒农药的使用,利用农业生态中的生物多样性来持续控制农业病虫害发生的思路,以充分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在作物病虫害防控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通地区土地复种指数高,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较重,单位面积农药使用强度高。为减少农药对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的影响,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健康需求,在分析南通市化学农药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介绍了化学农药减控使用的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检验2000—2017年新疆各地、州、市农业碳排放与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关系,实证发现,(1)新疆农业碳排放存在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为门槛的农业技术进步的门槛效应。以经济发展为门槛变量时,技术进步作用于农业碳排放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614和1.084;以城市化水平为门槛变量时,农业技术进步作用于农业碳排放也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514和0.563。(2)以城市化水平为阈值时,农业技术的进步对新疆农业碳排放起抑制作用,具有双重阈值效应,两者呈倒“U”关系。(3)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阈值变量时,技术进步对新疆农业碳排放抑制作用不明显。经济发展水平小于第一阈值时,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有轻微的抑制作用,跨过第一阈值后,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起促进作用;当经济发展水平高于第二阈值时,其促进农业碳排放的能力削弱。  相似文献   

5.
传统农业生产中,离不开农药和化肥,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以及使用化肥来提高作物产量,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重要作用。但是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因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不利于作物的健康生长,也对土壤、水、空气、生物等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从最直接的方面来讲,现今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却吃什么都不"对味儿",  相似文献   

6.
正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因素之一,种类多、影响差、波及范围广。因药剂的大量使用,对控制病虫害收效甚微,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加剧了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对农作物栽培病虫害进行生态调控防治,在农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农作物病虫害生态调控内涵农作物病虫害生态调控,指采用生态控制、生物多样性控制、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农药等一系列绿色环保方式,达到对病虫害调控的目的,减少过去在病虫害治理过程中农药使用过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2—2014年世界120个国家及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以化肥投入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化肥投入对谷物产出的门槛效应,并且从耦合关系的视角,利用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分析探讨了以美国、中国、印度为代表国的化肥投入与谷物产出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化肥投入对谷物产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化肥投入低于门槛值时,化肥投入的增加将显著增加谷物产出,当化肥投入跨过4.287 7的门槛值时,化肥投入对谷物产出的影响将增加到化肥投入在门槛值内时的1.47倍。以美国、中国、印度为代表国的化肥投入与谷物产出之间的耦合性一直处于拮抗阶段,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也一直处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并且具有区域差异性。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世界各国和地区应该加强协作,致力于加强化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化肥投入与谷物产出的耦合度和协调度,以促进谷物增产。  相似文献   

8.
沼气发酵残留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沼气发酵残留物已对农田普遍发生的近30种病害具有防治作用,至少有20多种病害的防治效果达到或超过了现行使用的农药效果;在虫害方面,沼气发酵残留物对19种虫害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利用沼气发酵残留物既可防治作物病虫害,而且还起到较好的肥效,是发展绿色农业、避免农药污染的理想方法。在抑制病原菌的研究方面,沼气发酵残留物对大肠杆菌、副伤寒杆菌和猪丹毒杆菌等致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十株青霉和曲霉有不同的抑制效果,对17种农作物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长期使用沼气发酵残留物这种“农药”,不会对环境带来污染,也不会产生病虫害的抗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今年降雨偏多,易发生病虫害,预计农药用量会有所增加。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介绍,截至5月30日华南、西南南部、江南南部稻飞虱严重发生面积已达1750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40%以上。此外,由于使用高效农药的比例增加,农药的平均价格会有所上升。预计2007年主要农作物农药费会增加,其中发生病虫害严重的稻谷增幅最大,具体如下表所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宁河区腌制辣椒种植面积达到2 333 hm~2,成为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近年来腌制辣椒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主要病虫害为蚜虫、棉铃虫、炭疽病、疫病、病毒病等,发生时间为每年7—8月份。由于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农民技术水平不高,农药使用不规范,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因此,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对确保我区腌制辣椒品质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民  相似文献   

11.
连续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5年连续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化肥或不施化肥前提下,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均较为明显,土壤全氮,速效磷含量也有提高;而速效钾含量虽比秸秆不还田处理提高,但比试验前有所下降,因此,连续秸秆还田还须适当增加钾肥的施用量,才能满足作物高产需求,达到土壤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12.
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个水稻品种(组合)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碾米品质、蒸煮品质、外观品质及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精米粒形(长宽比)头季稻与再生稻无多大变化外,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头季稻均高于再生稻,而糊化温度的碱消值则低于再生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品种(组合)间存在明显差异,但大多数品种(组合)再生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比头季稻高,而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则比头季稻低;总体评价是再生稻的米质比头季稻好.  相似文献   

13.
该数据库根据新疆农业生产的需要,收录了当地百余种主要农作物害虫的防治技术信息,用户可采用浏览树、全文检索和字段检索相结合的方法,通过8种检索途径查询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生长对岩溶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本寨洞与石将军洞距离较近,但两个洞穴表层环境差异较大.本寨洞表层有农作物生长,植被状况较好;而石将军洞植被遭到破坏,属于强度石漠化.2011年4月采集本寨洞和石将军洞两个洞穴的洞穴滴水,并测试洞穴滴水中的Ca2+浓度及δ13CDIC值.测试结果表明,本寨洞洞穴滴水的电导率和Ca2+浓度高于石将军洞,说明农作物通过根部呼吸作用向土壤中释放CO2,导致渗流水对CaCO3的溶蚀量增加,岩溶作用加强.本寨洞的洞穴滴水δ13CDIC值偏轻于石将军洞,说明导致本寨洞岩溶作用增强的CO2主要来自于地表农作物.恢复石漠化地区的植被覆盖对改善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传统农业中利用芝麻作为开荒作物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田种植方式,在南方红壤新垦荒地以芝麻作为先锋作物,大豆和玉米作为对照,调查不同作物对后茬作物玉豆和萝卜产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田间杂草的影响。【结果】新垦荒地种植芝麻对后茬玉豆和萝卜单株产量增产率分别为44.25%和148.48%;对土壤p H、有机碳和速效磷含量有增加效应,使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分别减少了89.93%和47.95%;种植芝麻后未发现原生境中的杂草粗耳草,但出现优势杂草凹头苋和三叶鬼针草;杂草种类和生物量受后茬作物种类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中芝麻-自然长草处理杂草种类为5.67种,与芝麻-萝卜处理11.67种和芝麻-玉豆处理10种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杂草的地上部净质量为萝卜(1 639.13 g·m~(-2))玉豆(976.89 g·m~(-2))自然长草(944.13 g·m~(-2));芝麻-长草与长草-长草处理相比,杂草种类由4种增加到5.67种,但杂草生物量由2 698.6 g·m~(-2)减少到944.13 g·m~(-2)。【结论】芝麻可以提高后茬作物产量,对杂草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适宜作为开荒作物。芝麻凋落物和残茬易腐解,导致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增加,这可能是后茬作物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菊苣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国外广泛用作饲料、蔬菜和制糖原料,80年代我国引进后又培育出大叶型品种,由于它品质优良,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饲料和经济作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Remote-sensing of crop yield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ur research efforts with durum wheat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DD concept. Its application makes possible crop yield estimates from remotely acquired canopy temperatures and auxiliary ai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obtain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head emergence to the cessation of head growth. Canopy albedo measurements appear adequate to delineate this critical period, making the technique potentially adaptable to predictions of crop yields by remote-sensing. The trifactor nomograms produced from combinations of 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s also suggest that the SDD concept may be used for scheduling irrigations by remote-sensing.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焦点集中在释放的生态安全性、物种的遗传安全性和食物的消费安全性三个方面。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检测目前还没有一套快速、准确、灵敏的方法,通常可用酶分析法和组织化学定位法鉴定标记基因,用PCR扩增法鉴定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20.
Global crop forecasting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ny foreign countries are as dependent on imports of food as the United States is on imports of oil. As the world's largest exporter of food, the United States needs reliable information on fluctuating foreign crop production. But available information is often inadequate and at best untimely. It is gathered by the foreign governments' often outmoded systems and its release may be delayed out of economic self-interest. Recently three U.S. government agencies put together a crop inventory system using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nd worldwide weather reporting and tested it in the Large Area Crop Inventory Experiment (LACIE). A 1977 real-time forecast of U.S.S.R. wheat production indicates that the approach works and may be expandable to other areas and other cro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