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广东省90株樟树伐倒木(其中40株樟树解析木数据),按不同径阶随机抽取60株样木进行建模,其余30株作为验证数据,对广东主要碳汇造林树种樟树的生长过程及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4 a樟树(去皮)直径可达30.86 cm,树高可达14~15 m,材积可达0.43 m3。(2)解析木在整个生长期内的生长过程符合树木生长的一般规律,即直径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比连年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的晚;树高在整个生长期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多次相交,呈多峰状;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与直径和树高的生长高峰期出现的规律不一致。(3)拟合出樟树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分别为Mitscheerlich、Schumacher和Gompertz模型,其表达式依次为:Y=45.91(1-1.03e~(-0.03T));Y=15.81 T22.6e~((-6.22)/T)和Y=1.86e~((-4.60e~(-0.03T))),表明樟树胸径、树高、材积的自然生长极值分别为45.91 cm、15.81 m、1.86 m~3。(4)通过对60株樟树的胸径、树高和材积最优模型进行验证,得出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理论值与实际值拟合结果非常显著(p0.01),胸径的R~2值为0.73,树高的R2值为0.74,材积的R2值为0.77。  相似文献   

2.
在克山县河北林场不同立地条件的蒙古栎林分中设置12块标准地进行各项因子调查,在每个标准地内伐取1株蒙古栎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选用Richards、Logistic、Gompertz等3个生长曲线模型对胸径、树高、材积的总生长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Richards曲线相关系数最大,拟合效果最好,可以作为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预估模型。  相似文献   

3.
以苏南丘陵地区的马尾松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树干解析及各测树因子(即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模型拟合,并依据该区域森林资源历史调查数据中的森林起源信息对马尾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生长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的胸径和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左右,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5年左右;马尾松天然林的胸径和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8年左右,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同样出现在15年左右;马尾人工林数量成熟龄为47年,天然林数量成熟龄为50年;选用Richards生长模型对区域内马尾松各测树因子进行拟合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常用7种理论生长方程的对福建省连续清查成果数据中的乔木林样地进行建模,比较各生长方程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和阔叶树天然林使用Mitscherlich方程建立的生长模型最优,马尾松天然林和阔叶树人工林使用Logistic方程建立的生长模型最优,马尾松人工林使用Richards方程建立的生长模型最优,杉木天然林使用Gompertz方程建立的生长模型最优。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南宁市国有高峰林场 48 a 生木荷 Schima superba 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长规律、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木荷人工林平均胸径为 20.68 cm,胸径生长速生期为 0~12 a,胸高形数为0.48~3.33,符合培育大径材要求,胸径最优生长模型为威布尔(Wei bull) 模型;平均树高为 23.54 m, 树高生长速生期为 0~14 a,树高生长模型为二次曲线 (Quadratic) 模型;平均材积为 0.359 8 m3,材积生长模型为威布尔(Wei bull) 模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塞罕坝地区樟子松的生长规律,对塞罕坝地区不同立地条件樟子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并建立了樟子松胸径、树高、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胸径生长的最优模型为对数模型,树高和材积生长的最优模型为Richards模型;Ⅰ地位级樟子松胸径、树高及材积的总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都明显高于Ⅱ地位级,Ⅰ地位级樟子松数量成熟龄大于Ⅱ地位级,Ⅰ地位级标准木和优势木数量成熟龄分别为83 a和70 a左右,Ⅱ地位级则分别在79 a和57 a左右,均超过当前技术规程中确定的采伐年龄。  相似文献   

7.
应用30年生格木人工林树干解析资料,对珍稀濒危树种格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中等木胸径生长量的速生期在7~25年,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值在第15年,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0~26年相交;林分优势木径向生长的速生期在5~28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11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18~19年。(2)林分中等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第4~21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7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8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曲线在8~21年多次相交;林分优势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4~20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4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9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9~16年多次相交。(3)中等木与优势木的材积速生期持续时间长,生长潜力大,直至第30年时仍未达数量成熟。(4)心材形成的起始树龄和起始树干去皮直径分别为12.2年、7.73 cm。(5)林分中等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优拟合方程分别为Gompertz、Richards、Richards方程,其调整后的拟合优度均≥0.978 691,拟合效果显著;林分优势木胸径、树高、材积的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Schumacher、Richards、Richards方程。(6)利用Adobe Acrobat软件距离工具进行树干解析测定,具有测量结果精准、效率高、成本低及复测易于实现等优点,相对于传统手工测量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闽北山地檫树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檫树自然更新群落样地调查资料,选择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采用改进单纯形法,拟合了檫树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Richards(理查德)生长方程并绘出其生长曲线,初步揭示了檫树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规律,为檫树天然次生林的经营及人工林的营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广东省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的枫香分布情况,在广东省内选取90株不同径阶枫香伐倒木(其中40株树干解析木),开展不同立地等级的枫香生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枫香胸径、树高、材积未分级拟合的最优模型均为Gompertz模型,模型形式依次为D=43.100e~((-3.277e-0.067T)),H=19.404e~((-2.336e-0.111T)),V=1.244e~((-6.992e-0.069T))。2)采用Gompertz模型建立树高-年龄3个立地分级曲线,确定每株样木的立地分级,3个立地等级的胸径生长模型依次为D_1=61.724(1-e~(-0.049T))~(1.915),D_2=51.992/(1+12.946e~(-0.088T)),D_3=36.135e~((-3.090e-0.060T));树高的最优模型依次为H_1=26.704e~((-1.997e-0.099T)),H_2=20.035e~((-2.234e-0.099T)),H_3=15.031e~((-2.471e-0.099T));材积的最优模型依次为V_1=3.335(1-e~(-0.044T))~(3.798),V_2=1.629e~((-7.434e-0.060T)),V_3=1.087/(1+163.827e~(-0.127T))。3)使用分级方法构建的枫香胸径、树高、材积模型拟合效果灵敏度较好、精度较高,总体效果要优于未分级方法构建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臭松次生林经营提供技术指导,以汪清林业局臭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96棵解析木数据为基础,采用5种模型分别模拟臭松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并进行模型选优。结果表明:臭松胸径、树高、材积最优生长模型分别为Johnson Schumacher、Logistic、Bertalanffy;前30 a臭松胸径生长缓慢,30~60 a胸径生长速度最快,60 a后胸径生长小幅缓慢增加,100 a左右达最大,树高生长过程与胸径生长规律基本一致;前40 a臭松材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很小,40~70 a生长加快,70~100 a生长最快,100 a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达最大,表明臭松林成熟年龄约100 a。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鄂西南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人工林的生长过程,以石板岭林场39年生日本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12株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采用Logistic、Richards、Schumacher等6种经验生长模型拟合了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日本柳杉在鄂西南适应性强,39年生日本柳杉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23.2 cm、18.9 m、0.383 9 m3;其速生期在第6—第24年,树高、胸径平均生长量峰值均在第24年;胸高形数0.55~6.32,呈反“J”形,第12年后胸高形数趋于稳定;胸径、树高、材积的最佳生长方程均为理查德方程;材积连年生长量始终高于平均生长量,林分未达到数量成熟。  相似文献   

12.
以太子河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Richards、Gompertz、Mitscherlich、Schumacher、修正Weibull等6种理论生长方程,建立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胸径生长拟合方程为D=76. 084-77. 406exp(-0. 016A),树高生长拟合方程为H=25. 663exp[31. 488exp(-0. 088A)],材积生长拟合方程V=317. 355[1-exp(-0. 002A)^(2. 262),各方程拟合效果均显著。使用未进行建模的19株日本落叶松解析木对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t检验,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 0. 05),能够较好地预测林分的生长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南酸枣天然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南酸枣天然及人工状态下的生长过程研究表明 ,南酸枣天然林胸径生长高峰期在 15年生左右、树高生长高峰期在15~ 2 0年生 ,材积生长高峰期在 2 0年生左右 ,南酸枣人工林的胸径、树高生长峰值比天然林的出现时间早 8~ 10a,峰值大。经过人工培育 ,南酸枣具有更强的速生性 ,人工造林效果好 ,在森林分类经营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光皮桦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光皮桦天然群落样地调查资料,选择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桦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均可采用Schumacher(苏玛克)方程Y=ae-b/t进行较好拟合,并由此推导其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的成熟年龄分别为第47年、40年和102年。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光皮桦生物学特征和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用材林型江南油杉优树选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通过对广西10个县(市)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的调查,分析江南油杉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共初选优树110株(其中天然林59株、人工林51株),优势木550株(其中天然林295株、人工林255株)。经统计分析,确定了江南油杉天然林优树选择标准最低为: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分别为优势木均值的123%、110%、161%。江南油杉人工林优树选择标准最低为: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分别为优势木均值的124%、110%、166%。利用此标准,对初选110株优树进行复选,最终在江南油杉天然林中选择出Ⅰ级优树22株,Ⅱ级优树17株。在江南油杉人工林选择出江南油杉Ⅰ级优树20株,Ⅱ优树9株。该标准适用于广西江南油杉的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内的作为用材林的江南油杉优树选择。  相似文献   

16.
对相同立地条件4年生的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与藜蒴(Castanopsis fissa)人工林进行了生长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梅州梅县地区造林地的相同立地条件下,枫香与藜蒴人工林之间的单株胸径均值、单株树高均值与单株材积均值均分别存在极显著差异;枫香的单株胸径均值为4.81cm,单株树高均值为4.56m,单株材积均值为0.006536m3;藜蒴的单株胸径均值为5.92cm,单株树高均值为5.13m,单株材积均值为0.010472 m3。相同立地条件下,藜蒴的单株胸径均值比枫香高23.08%,单株树高均值高12.42%,单株材积均值高60.21%,由此可知,藜蒴的综合生长优于枫香,说明该处的林地条件更适合藜蒴树种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采用林分调查和树干解析法,研究广西阿丁枫人工林生长规律及林木生长与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30 a生阿丁枫人工林胸径、树高以及材积生长量分别为30.1 cm、24.5 m、0.611 74 m~3,6~26 a为胸径和树高的快速生长期,材积的连年生长曲线与平均生长曲线在接近30 a时相交,初步判定阿丁枫材积数量成熟期为30 a;胸径、树高、材积与树龄的拟合模型相关系数均达到0.99以上,胸径最优回归模型为理查德模型,树高最优模型为苏马克模型,材积最优模型是坎派兹方程。林下植被共48种,灌木层物种丰富度优于草本层。灰色关联度显示: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关联度变化规律一致,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与树高的关联度最大,Shannon-Wiener指数与单株材积的关联度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毛红椿人工林的生长动态,并对其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以江西省南昌县毛红椿8年生人工林的树高、胸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毛红椿的生长过程,拟合毛红椿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 Logistic方程对毛红椿树高拟合程度较好,幂函数对胸径拟合程度较好,抛物线方程对材积生长过程的拟合较好,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本研究为一定区域内毛红椿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预测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毛红椿人工林定向培育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四川桤木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单木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测和研究四川桤木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长与发展规律,以更好地经营四川桤木天然林。以四川桤木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的树高-胸径数据,通过比较分析9个树高曲线模型,建立四川桤木的单木树高曲线模型。结果显示,最终确定的四川桤木最优树高曲线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794,调整决定系数为0.792,均方根误差RMSE为0.886,相对均方根误差E_(RMSE)为0.045,平均误差ME为0.000,平均绝对误差MAE为2.641。最优的四川桤木单木树高曲线模型自变量为胸径,单木生长模型为H=1.3+27.176×(D/(1+D))~(11.856)。建立的单木树高曲线模型有较好的生物学意义,可为四川省四川桤木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长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桂西南地区擎天树人工林生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树干解析的方法对桂西南地区擎天树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2年生擎天树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23.1 m、23.4 cm0、.516 53 m3。树高、胸径连年生长曲线和平均生长曲线均出现多次相交,且变动幅度剧烈,连年生长量在24年前后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过程。而材积的变动幅度相对要小,在数量上还未达到成熟。胸径的高生长期、低生长期与树高的年份基本一致,反映了从西双版纳地区引种的擎天树在桂西南地区生长对当地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所拟合的生长预测模型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其中,树高、胸径的最优生长模型是理查德模型,材积最优生长模型为考尔夫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