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岭山地是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但其土壤保持功能较弱。本文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分析气候、土壤、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保持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区域兼有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大东山花岗岩风化的南岭土壤易受流水侵蚀;山体高差较大、坡度较陡且水系发育,导致水流冲刷能力极强;因此该地非常容易诱发水土流失。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已对局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保护区森林植被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保存了原本易受侵蚀的南岭土壤,实现了南岭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因此,南岭的森林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土壤保持功能最核心的因子。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结构最复杂、类型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以其繁茂的林冠层、林下冠草层、枯枝落叶层以及土壤层,为水源的截留、蓄积以及调节分配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  相似文献   

3.
宁波四明山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是宁波重要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地.区域内高低起伏的地形易形成径流、造成水土流失,是四明山区域生态脆弱性存在的根本原因;土壤母岩风化程度高、母质结构松散、主要土壤易受侵蚀,构成了四明山生态不稳定的源泉;充沛的雨量以及结构简单、地表覆盖度低的植被类型,加剧了四明山区域的生态脆弱性.限制人类经...  相似文献   

4.
生态公益林是改善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生物多样性 ,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 ,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过去 ,由于垦荒及森林的过度采伐 ,天然植被遭到破坏 ,降低了森林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生态平衡严重失调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主要表现在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目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 36 7万 km2 ,约占国土面积的 38%。近年来 ,很多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呈加剧之势 ,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 1万 km2 。每年流入长江、…  相似文献   

5.
如何保护城市公园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园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人工化的环境系统。影响公园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有植被、土壤、地形、水体和人为活动等。公园中的地形改造结合挖湖堆山来进行 ,创造了自然起伏的地形和圆滑多变的水体轮廓 ,为园林植物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公园中各类园林植物群落是设计者依据各种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及人们的审美需要配置形成的 ,园林植物有造景、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等调节城市局部生态环境平衡作用。对公园本身有保持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 ,保持水面清洁的功能。但它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公园游人猛增 ,加之人…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因严重的水土流失而闻名于世,除地形、土壤、降水因素外,植被破坏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类对森林,特别是对山区森林的砍伐及其大量的坡地耕作,破坏了原有坡地的相对稳定性,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数超过50t/hm2·a。植被建设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也是黄土高原沟壑区固沟保土的重要举措。国家在黄土高原地区相继实施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草)等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科技支撑步伐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7.
李万素 《云南林业》1997,18(3):11-13
森林植被的减少和水土流失的严重,是导致鲁甸生态环境恶化的两大重要原因。不能说森林植被的减少是生态恶化的唯一原因,也不应把水土流失的严重当作是森林植被减少的必然结果。而大量的,占土壤流失总量一半以上的水土流失是发生在农业用地中的坡耕地,特别是陡坡耕地上。因此,长防林工程建设要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坡耕地的治理是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生态水文过程的定义,分析了干旱区风力侵蚀危害及现状,综述了生态水文过程中所包含的自然因素对风力侵蚀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土壤的抗风蚀的能力增强;良好的植被状况是预防和削弱风力侵蚀的重要措施;无论是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土壤抗风蚀能力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高而增高;风对风蚀的影响是通过风速与风向来决定的,只有对风速和风向有一定的控制,才会大大减少当地的风蚀程度。另外,人类活动也是影响风力侵蚀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两种因素的影响探究,联系这些因素与生态水文过程之间的联系,提出了预防和削弱风力侵蚀的措施,为干旱区土壤风力侵蚀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森林植被水土保持机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吴钦孝  刘国彬 《林业科学》2001,37(5):140-144
土壤侵蚀是造成环境退化的一个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因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 ,日积月累的结果使得植被生存的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 ,导致植被衰退 ,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 ,破坏了土地的生产力 ,土壤肥力降低 ,土壤蓄水能力减弱 ,植被生存的环境进一步恶化 ,如此以往使生态环境陷入恶性循环状态。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与该区植被覆被率低有密切的关系。据“七五”统计 ,主要水土流失区现有森林面积约 2 5× 1 0 6hm2 ,其中人工林占 40 %左右 ,有林地森林覆盖率仅为 9 3% ,而且能发挥水土保持功能的森林覆被率仅为 7 0 %…  相似文献   

10.
森林植被的减少和水土流失的严重,是导致会泽生态恶化的两大重要原因。不能说森林植被的减少是生态恶化的惟一原因,也不应把水土流失的严重当作是森林植被减少的必然结果。而大量的,占土壤流失总量一半以上的水土流失是发生在农业用地中的坡耕地,特别是陡坡耕地上。因此,重点工程建设要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坡耕地的治理是一大关键。会泽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曲靖地区东北部,全县总面积5854平方公里,境内河流属金沙江水系,大小河流155条,较大河流为牛栏江、小江、以礼河三大水系。全县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801.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4.5%,是全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保存有较大面积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中科院森林生态研究站的研究表明,常绿阔叶林具有极好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下土壤年侵蚀量为70~330kg·hm-2,而与此对照的兴国县(马尾松人工林)侵蚀荒山的年泥沙流量高达17660kg·hm-2。江西山区的水土保持成效直接影响长江下游水环境的质量。虽然森林覆盖率从1977年的32.7%提高到1999年的59.7%,然而1996年水土流失总量仅比1988年减少2.43%。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研究数据表明,提高森林质量,恢复天然阔叶林植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土保持与修复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林草等生态植被具有调节径流、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的功能,具有改良土壤、控制土壤侵蚀的功能。通过沙石山地不同植被类型对水土流失的观测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对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有不同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植被恢复对侵蚀红壤退化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综述了植被恢复对南方红壤侵蚀区土壤有机碳、易变有机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恢复前相比,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侵蚀红壤有机碳库及易变有机碳有大幅度提高,并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继续呈上升趋势;此外,植被恢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呼吸。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必须坚持贯彻执行种草促林、植灌促林、栽阔促林、封禁管理、营造经济林等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喀斯特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对比其他森林生态系统,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具有较高的C含量和较低的N、P含量,植物生长一般会受到N、P的限制;凋落物和土壤N、P含量较高,不同植被类型土壤P含量有很大差异;随着植被正向演替的进行,土壤N含量和凋落物N、P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植物个体差异、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文中系统总结了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概况、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因素及研究方向,并针对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从4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森林土壤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9  
杨万勤  王开运 《林业科学》2004,40(2):152-159
土壤酶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 ,在几乎所有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 ,土壤酶活性的监测似乎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活性动态 ,植被特征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的关系 ,植物 -土壤界面的土壤酶 ,森林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土壤酶及人类活动干扰对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等是当前森林土壤酶学的研究重点。由于土壤酶的功能和生态重要性 ,森林土壤酶研究可能包括 :(1 )土壤酶系统分异 ;(2 )作为森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土壤酶活性 ;(3)植被动态与土壤酶的关系 ;(4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酶活性特征 ;(5 )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特征 ;(6 )人类活动对森林土壤酶系统的影响。本文从土壤酶系统分异和生态系统的角度对土壤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综述 ,这对于加深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土壤酶的生态重要性以及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沈小春 《广西林业》2003,(4):30-31,41
石漠化,主要是指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森林植被减少,土壤严重侵蚀,基岩裸露或沙砾堆积,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是岩溶地区生态恶化的顶极形态。我区有37.8%的国土面积为碳酸岩,共有8.95万平方公里,裸露的石山面积达7.8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33.3%,其中石漠化面积为4.7万平方公里,并正在以每年2500平方公里的速度迅速扩展。石漠化一方面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另一方面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加剧了贫困程度,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喀斯特地区…  相似文献   

17.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主体,具有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重要生态功能 。植被类型是 影响土壤团聚体形成和微生物特性的重要因子,研究森林植被类型对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丰富生物多样性及缓解全 球变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团聚体的相互影响及交互作用,均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 重 要影响 。本研究重点阐述了森林植被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及稳定性、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研究进 展,并提出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团聚体与微生物方面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绵阳官司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简述域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等地理因素的概况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指出本流域由于长防林的建立,发挥了保持水土作用,水土流失不严重,属轻度-中度侵蚀,最大侵蚀模数小于7400[t/(km^2.年],全区平均侵蚀模数1754.42[t/km^2.年];确定了水土流失类型,即片蚀,沟蚀,母质侵蚀三大类;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原因:以泥岩和灰白砂岩,第四纪冰碛物堆积土侵蚀最高测定不同精植被类型的土壤质地  相似文献   

19.
除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外,森林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森林植被减少使水土流失严重;毁林草开荒,尤其是陡坡耕地,会加剧水土流失;而造林树种单一,大力发展人工纯林,忽视培育草本植物,不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要解决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除增加森林覆盖率外,还要丰富植被(含乔灌草)种类,并加强整治坡耕地。本文以东川市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平江南江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认为形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土壤因素;二是气候条件;三是人为因素。并提出一系列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小流域治理,恢复森林植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