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总结了山阳县枇杷种植的相关管理技术,探索了种植规范,以及科学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常太镇枇杷种植户进行科学种植和科学管理,提升枇杷档次,推动优质枇杷产业发展,加快实现枇杷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近日,福建省莆田市常太镇举办了2008年度枇杷“果王”擂如赛,由全镇28个村推选的种果能手各携佳果前来“打擂”争“王”。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屏边县枇杷种植的相关管理技术,探讨了种植的规范、以及科学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兖州市新驿镇种植大葱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面积已发展到666.7hm^2,由于应用了新品种和无公害生产新技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其产品已远销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对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挥了重大作用。现将其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谈早熟枇杷果实的"紫斑病"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枇杷是解放后福建发展最快的果树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全省枇杷的栽培面积已达2.25万公顷,总产6.8万吨,分别比1949年(73.3公顷、0.025万吨)增加342.8倍和278倍.种植枇杷已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  相似文献   

6.
白沙枇杷花果管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白沙枇杷系苏州特色水果,近年来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白沙枇杷产业发展受到各级管理部门及果农的重视,苏州白沙枇杷栽培面积已达666.7hm2以上,产业初具规模,生产优质安全的白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北方设施枇杷种植收益,课题组研究了品种、栽培技术、设施内微域环境因子对设施枇杷生产的影响,总结形成1套集环境调控、树体控制、土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于一体的设施枇杷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利用该技术体系,可实现枇杷在北方设施的智能管理和精准种植,减少人力和水、肥、药等传统农资的投入,显著提高设施枇杷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柏斌)华坪县柁果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该县一大富民生态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卡亡果种植面积已达1.07万hm^2,其中挂果面积达6666.67hm^2。  相似文献   

9.
1九都枇杷产业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1.1九都枇杷的发展背景 九都枇杷栽培始于1983年,主要分布于霍同溪两岸,以贵村村种植面积最大,品种多以浙江大红袍为主,至八十年代末期种植面积达40 hm2,年产量达30 t,九都产的枇杷以汁多、味甜享誉临近县乡,逐步形成了"支提山"枇杷品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枇杷鲜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九都枇杷因品种老化,生产的鲜果表现果实小、核多、裂果严重、商品性差,原有的品种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竞争力难以提高。1995年,九都镇贵村村开始陆续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新品种长红3号、  相似文献   

10.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原产于亚热带,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福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是枇杷的主产区之一,全省种植面积3.43万hm2,产量19.3万t。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重视枇杷产业的发展,福建省农业厅南亚办推出了森尾早生、长红3号、太城四号、  相似文献   

11.
枇杷是我国南方的特产水果,营养丰富,满身是宝,深受人们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安全、优质和营养的食品需求将越来越大.为此,枇杷的优质栽培已成为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基础,然而优质枇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园地、优良品种的选择,栽培技术的配套,果品符合优质产品的质量要求等.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研究,提出一套优质枇杷生产技术,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福安市高度重视发展水果产业,将其作为特色产业、富民产业来抓,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思路,坚持扩规模、抓技术、提品质、树品牌,水果产业发展又好又快。到2013年,全市果树种植面积已达1.13万hm^2,  相似文献   

13.
白枇杷裂果、皱果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都区是浙江省枇杷生产老区,也是适宜栽培枇杷的中心区域。近年来,由于白枇杷质优价高、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明显,被莲都区列为农业主要扶持培育产业,农民发展积极性高,截止2013年底,全区已发展白枇杷320hm^2多,一些种植早的果园己陆续投产,2014年白枇杷收购价20--30元/kg,精品果高达40-50元/kg,667m^2产值达i0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4.
庚志勇 《食用菌》2007,29(2):44-44
全州县种植蘑菇历史悠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零星种植,但采用种植方法简易,发展速度慢,产量低,且效益差,没有形成一种产业。为了发展蘑菇生产,使之形成规模,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2005年,绍水镇党委、政府从福建引进蘑菇大棚种植新技术,并在绍水镇塘口村委白沙铺建立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5.
张永佳 《中国蔬菜》2005,1(6):34-35
宁德市是福建省生姜主产区,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设施栽培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生姜生产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涌现出一大批生姜生产专业户和专业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姜生产由分散盲目种植向基地规模经营的转变,生姜生产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一个支柱产业。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姜产业又面临新的供与求、产与销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始兴县大果枇杷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相当好,年总产量也逐年增加,逐渐形成地方特色水果品牌;但在枇杷生产中令果农最头痛问题是单产低,其中主要原因是日灼的发生造成减产或失收。  相似文献   

17.
解放钟枇杷原产福建省莆田县,果实较大,果肉汁多味甜,特别适合鲜食和外销。目前福建省枇杷栽培以解放钟为主,莆田市常太镇解放钟尤负盛名。到 1999年,常太解放钟枇杷面积已达 4 800多 hm2,年产量1.1万t,出口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但解放钟枇杷采摘过早,果实含酸量较高,口感较差,降低了果实的质量;采摘过晚,落果严重,贮运性降低。至今,有关解放钟枇杷果实发育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拟对解放钟枇杷果实成熟过程中品质变化进行研究,为适时采收及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1998-1999年…  相似文献   

18.
何永梅 《果农之友》2008,(10):48-48
说起雷湘云.在益阳市的小水果行业可是响当当.几乎无人不知.远非年轻时候当村干部的默默无闻。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他所在的村由当初的零星种植效益不佳的蜜橘树.逐步发展到种植桃、枇杷、脐橙、桠柑、蜜柚、布朗李等10个品种.面积达81.3公顷,年产值近1000万元.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第一产业。并且辐射周边乡镇达267公顷。  相似文献   

19.
甘露镇是内江市典型的农业乡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种植枇杷,并成为内江市枇杷种植面积最广的乡镇。针对该镇枇杷产业的发展实际,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枇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白沙枇杷其果肉柔软多汁,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白沙枇杷作为上海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优选树种,在上海青浦地区新发展面积已达633.4hm^2,但是配套栽培技术水平却没有及时跟进,限制了白沙枇杷产业的发展。白沙枇杷原产地处于太湖洞庭山丘陵地区,大部分种植于山上,大多采取自然生长或采用变侧主干形方式进行整形,但是上海新发展区属于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