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坪县的板栗发展资料显示,在海拔540~1300m之间的缓坡地沙壤土上,分布着100万株野生板栗,其中比较集中的有30%。为充分利用这些野生板栗资源,佛坪县在50年代,已有村民用外地大板栗对野生板栗进行嫁接改造。70年代初,县上提出改造野生板栗扩大板栗资源,县林业部门分别  相似文献   

2.
柞水县是陕西省板栗主要产区县之一,所产大红板栗即镇安大板栗为我国北方品种群中久享盛名之品种。板栗栽培在柞水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人工嫁接栽培的为数很少,绝大多数靠天然更新传种接代,形成了雄厚的野生板栗资源,急待改造利用。据农业区划调查,目前全县尚有野生板栗资源1万余亩,约40万株,其中5000亩约20万株可进行改造利用。据此,我所自1983年以来,开展了板栗高接效应试验研究工作。根据三年的试验观测,初步证明野生板栗高接效应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平均株嫁接成活率100%,枝嫁接成活率86.8%。嫁接  相似文献   

3.
板栗是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树种。洋县县、区两级林业站依据林业区划,自1986年开始,对野生板栗采用嫁接改造技术,成效显著。1986~1991年全县改造野生板栗106.55万株,成活保存82.10  相似文献   

4.
柞水县是陕西省板栗主要产区县之一,所产大红板栗即镇安大板栗为我国北方品种群中久享盛名之品种。板栗栽培在柞水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人工嫁接栽培的为数很少,绝大多数靠天然更新传种接代,形成了雄厚的野生板栗资源,急待改造利用。据农业区划调查,目前全县尚有野生板栗资源1万余亩,约40万株,其中5000亩约20万株可进行改造利用。据此,我所自1983年以来,开展了板栗高接效应试验研究工作。根据三年的试验观测初步证明:野生板栗高接效应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平均株嫁接成活率100%,枝嫁接成活率86.8%。嫁接后树冠第1年恢复到原树冠的35.5%,第2年  相似文献   

5.
华县境内野生板栗资源分布较广,但过去由于多种原因,基地建设步履维艰,成效不大。1984年在省地有关部门支持下,重新将野生板栗嫁接改造工作列入林业发展规划,1992年正式立项。到今年3月底,全县累计嫁接板栗77.44万株,栽植37.59万株,栽植改造及建园1.755万亩。据省地林业部门测定,嫁接幼树次年挂果率达66%,3年全部挂果,4年生株均产果2.95公斤,1993  相似文献   

6.
<正> 板栗是我省重要的经济树种,在全省分布很广,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商品价格看好,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西峡县野生板栗资源丰富,近几年把大力发展板栗作为支柱产业和振兴工程来抓,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县板栗面积已发展到2.3万亩,年产30万kg。为了进一步高起点、大规模开发这一优势资源,促进全省板栗发展,现根据我们  相似文献   

7.
夏县野生板栗林的经营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夏县野生板栗林的调查,认为只要实行科学管理,野生板栗的生产潜力将是很大的。并阐述了对野生板栗林综合管理的5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四川秦巴山区野生板栗的改造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四川秦巴山区天然分布着大量的野生板栗林,为了改善野生板粟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针对野生板栗具有嫁接亲和力好、成活率高的特点.提出了野生板栗高接换种的前期准备工作、嫁接方法和时间、接后管理以及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大悟县的板栗栽培面积1.8万hm2 ,年产量达 80 0万kg ,产值达 4 0 0 0万元 ,是山区县的支柱产业。由于果农有在野生板栗上改接板栗建园的传统习惯 ,目前野改板栗占了较大比重 ,加之建园后管理粗放 ,板栗枝枯病片状发生严重 ,引起枯枝落叶 ,树势衰弱 ,产量锐减。为此 ,1999~ 2 0 0 1年对该病害进行了调查与防治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地设置在大悟县宣化镇板栗园设 3个观察点 ,面积为 1hm2 ,树龄 12~ 15年生 ,每点 10株 ,观察板栗枝枯病发生及为害。采集病原物带回切片镜检 ,观察病原菌形态和发育过程。1.2 媒介昆虫调查…  相似文献   

10.
板栗园建设有两条途径。一种是利用宜林荒山、荒地或停耕地栽植成园,即新建粟园;一种是利用原低产板栗林或野生状态的板栗林,直接嫁接,不再移植,加以抚育管理成园,即低改成园。两种建园方式各有长处。板栗低改具有早成园,早结实、早收益的优点,并且利用了野生板栗林对本地立地条件的适生性,克服了外地引进良种的地域性差异,解决板栗树苗栽植后的缓苗期特性,节省了育苗所用的投资和劳动力。同时,对原有人工经营但产量低的板栗林,野生状态的板栗林得以利用,扩大了板栗生产潜力,所以近年来板栗林的低改在全国各地都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栗产区广泛采用嫁接繁殖发展板栗生产。在板栗嫁接过程中,要保证嫁接后有较高的成活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砧木的选择板栗砧木以本砧最为普遍,利用野生种类的也不少,少数也有试用野生栎类作  相似文献   

12.
板栗良种及综合丰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波 《经济林研究》2001,19(2):36-38
1 自然概况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 ,大别山北麓 ,鄂豫皖 3省 8县结合部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 15.6℃ ,年均降雨量 1368mm,年日照时数 2 160小时 ,≥ 10℃的积温 4 935.7℃ ,无霜期 2 2 0天左右。土壤多为花岗岩 ,PH值为 5.5~ 6.5。我县板栗栽培历史悠入 ,到 70年代末全县的板栗资源 16.8万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充分调动了广大林农的生产积极性 ,利用丰富的野生板栗资源 ,普遍开展嫁接 ,县领导把板栗发展列为县级经济发展规划中十大主攻项目之一。 1984 - 1988年 ,5年内共完成板栗栽植、嫁接 12 94万株。2 生产情况由于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一种与板栗嫁接亲和性高的茅栗居群及其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湖北武汉的北部山区发现一种与板栗有较高嫁接亲合性的茅栗居群,3~5年生该茅栗居群做砧木与当地品种大红袍嫁接成活率在80%以上,嫁接后20年仍然能正常结果;应用RAPD技术分析该居群与栽培板栗品种、野生板栗、锥栗的遗传关系,表明该茅栗居群与板栗的亲缘关系紧密,尤其与野生板栗接近。分析认为该茅栗与板栗嫁接亲和性高的原因可能是该茅栗居群“渗入”更多的板栗基因.  相似文献   

14.
蓝田县野生板栗资源十分丰富,积极开发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推广优良品种主要是选育的优良乡土品种。如长安区产的明拣栗、灰拣栗、铁旦、寸栗;蓝田县产的红明栗等品种。2、板栗嫁接应用板栗蜡封接穗技术嫁接野生板栗砧木。一般用插皮接或劈接。及时做好嫁接苗的除萌、摘心等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金寨县山核桃生产现状与发展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寨县地处皖西边陲,1997年以来,先后在县内发现大面积天然野生山核桃林,总面积3万余亩,2003年山核桃产量达8万kg,创产值120多万元。山核桃生产成为继板栗生产之后的又一林业重点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16.
宁陕县地处秦岭腹地,森林覆盖率78%,林业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69%,是全省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县荒山面积15万亩,板栗野生资源特别丰富,发展林特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1990年  相似文献   

17.
栗属壳斗科树种,适应性广,耐瘠薄,一般在弱酸性贫瘠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长。据考查,我县一些山区社队约有整片及另星野生茅栗与可供嫁接板栗的橡树约10万余株,这是一个很大的野生果树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给山区社队发展多种经营广开门路,我们于1979、1980两年春季,在本县仁宗公社壕里大队沟口生产队野生茅栗林内,进行了嫁接板栗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砧木的选择:试验用砧木,选择皮色青灰、外皮光滑、来结果或初结果的幼龄野生茅栗树。嫁接部位在茎粗4—6厘米以下树干无伤疤处。接前将砧木从距地面  相似文献   

18.
野生板栗嫁接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野生板栗就地嫁接改建成栗园,在资源丰富的地区,确是一条多、快、好、省发展板栗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 ,有些地方对散生劣种野生板栗进行了高接换头 ,但嫁接不注意质量和管理跟不上 ,造成接后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现将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简述如下 :1 嫁接前应做好清园工作一般野生、散生板栗和一些杂树混生在一起 ,嫁接前应将板栗周围的一切杂树清理出去 ,还要及时除掉  相似文献   

20.
板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栽培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利用野生板栗的果实作为食物。在世界上经济价值较高的栗属中,除中国板栗外,还有日本栗、欧洲栗和美洲栗。板栗在我国分布地域广泛,目前有20多个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