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pH=5.8的Britton-Robinsion(B-R)缓冲溶液中,Cu2+可有效猝灭O,O-2(3-氨丙基)聚乙二醇1500(PEG1500N)钝化的碳点荧光.通过对猝灭机理的研究得出Cu2+对碳点荧光的猝灭是静态猝灭过程.加入Cu2+后,碳点的荧光强度和紫外吸收都明显减弱,且温度越高猝灭越弱,但荧光寿命没有变化.另外,猝灭速率常数Kq=1013 L/(mol·s)也比典型的溶液中扩散控制猝灭速率常数的上限值高很多,这些都证明该过程是静态猝灭过程.猝灭常数为9.0×104 L/mol,Cu2+与碳点的结合比为6∶1.  相似文献   

2.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杆菌肽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在不同温度下研究杆菌肽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试验数据,证明荧光猝灭机理属于静态猝灭。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具有1个结合位点,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A)为3.38×104L/mol(298 K)、2.92×104L/mol(308 K)、1.56×104L/mol(318 K)。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三维荧光光谱试验显示,杆菌肽的加入引起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变化,表现为蛋白质内部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疏水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阿司匹林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ASP)与DNA相互作用的机理。[方法]在pH值为4.5的Tnis—HCl缓冲溶液体系中,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技术研究ASP和DN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利用Stem-Volmer方程探讨DNA对阿司匹林的荧光猝灭机制。[结果]DNA与ASP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25qc时结合常数为2.17×10^6L/mol,结合位点数为1.7735,结合方式是ASP通过嵌入结合的方式与DNA结合。[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ASP的药理活性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生理p H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苦参碱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简称HSA)和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简称BSA)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的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对HSA和BSA相互作用在基态时形成复合物,因此对HSA和BSA均具有一定的荧光猝灭作用,其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在22、27和37℃时其猝灭常数分别为HSA 3.07×10~4、1.71×10~4、4.60×103 L/mol和BSA 4.48×10~4、3.91×10~4和3.17×10~4 L/mol;结合常数分别为HSA 5.999×10~5、3.097×10~6、6.667×10~7 L/mol和1.007×10~5、1.163×10~5、1.582×10~5 L/mol;结合位点数基本维持不变。而圆二色谱法和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苦参碱与HSA及苦参碱与BSA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为疏水作用且为自发反应。  相似文献   

5.
实验发现纳米金(AuNPs)能有效地猝灭碳点(CDs)的荧光.考察了CDs质量浓度、pH值、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多种因素对荧光猝灭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猝灭常数为9.1×108 L/mol.此外,加入猝灭剂AuNPs前后CDs的荧光寿命基本不变;且随温度升高,猝灭常数减小.因此,推测AuNPs对CDs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6.
刘炜  史载锋  何文英  邓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402-15403
[目的]对农药氯氰菊酯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揭示其致畸的作用机制。[方法]在pH值7.4的‘蹦s.HCI缓冲溶液体系中,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荧光探针,对氯氰菊酯与DNA的结合方式和结合常数进行研究。[结果]氯氰菊酯在256nm处的紫外吸收峰随着DNA的加入发生了显著蓝移,同时吸光强度逐渐增大,DNA在203ntn处的紫外吸收峰随着氯氰菊酯的加入发生了显著红移,同时吸光强度逐渐降低,这说明氯氰菊酯与DNA形成了复合物;固定DNA浓度(3.4×10^-4moll/L),改变氯氰菊酯浓度(1×10^-5 6×10^-5mol/L),在203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得到37℃时结合常数K为7.19×10^3L/mol;结合荧光探针试验证明氯氰菊酯与DNA是以沟槽方式结合。l结论I氯氰菊酯与DNA以沟槽方式结合可能是氯氰菊酯具有致畸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尼古丁猝灭牛血清蛋白荧光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尼古丁对牛血清蛋白荧光光谱变化,以及牛血清蛋白荧光猝灭机制,同时利用同步荧光研究了尼古丁对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尼古丁猝灭牛血清蛋白荧光是通过静态机制,形成常数为KA=2.1×107 L.mol-1,每一个牛血清蛋白分子结合尼古丁的位点数为0.22,牛血清蛋白与尼古丁的这种结合是很弱的,没有影响分子的构象,酪氨酸残基荧光没有变化,只是色氨酸荧光强度降低,荧光峰位置不变。  相似文献   

8.
酰胺类除草剂与脲酶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与脲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增加(0.0~1.6 μmol/L),脲酶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红移,吸收强度减弱.除草剂对脲酶的荧光均有猝灭作用,且静态猝灭是引起脲酶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出除草剂和脲酶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乙草胺K= 1.17×103 L/mol,n=0.81;丙草胺K=1.46×102 L/mol,n=0.67;丁草胺K= 2.29×101 L/mol,n=0.50;异丙甲草胺K=1.49×103 L/mol,n=0.84.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光谱学的角度研究了有毒物质丙烯酰胺(A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pH =7.0和室温条件下,AA可通过静态猝灭的方式有效地猝灭BSA的荧光,AA的加入影响了BSA的构象.通过荧光数据计算可得到AA与BSA的结合位点数(n=0.933)及表观绑定常数(KA=5.55×103 mol·...  相似文献   

10.
硒化锌量子点作探针荧光法检测农药敌磺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谷胱甘肽(GSH)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高荧光的硒化锌量子点(ZnSe QDs).实验发现,农药敌磺钠能显著猝灭ZnSe QDs的荧光,同时采用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敌磺钠与ZnSe QDs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机理.通过对比3个温度下体系的Stern-Volmer方程动态猝灭常数KSV发现,敌磺钠对ZnSe QDs的荧光猝灭主要为动态过程.利用二者的猝灭作用建立了对农药敌磺钠的高灵敏检测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6.69×10-7~2.23×10-4 mol/L,相关系数为R=0.999,检出限为2.01×10-7 mol/L.用该方法对自来水中残留农药进行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5.8%~105%之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四氮杂大环配体生物学特性奠定基础,为其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四膜虫为材料,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探讨Zn(Ⅱ)-L、Co(Ⅱ)-L这2种配合物对四膜虫核DNA的损伤作用。[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检测,Zn(Ⅱ)-L、Co(Ⅱ)-L染毒2 h后,四膜虫DNA相对荧光强度出现明显差异。其中0.50 mg/ml Co(Ⅱ)-L引起的DNA的损伤最大,0.05 mg/ml Zn(Ⅱ)-L引起的损伤最小。随着DNA损伤的增大,相对荧光强度高的细胞数减少,相对荧光强度低的细胞数增多。流式细胞术能灵敏检测到DNA含量变化,可用于毒性检测的定性分析。[结论]Zn(Ⅱ)-L、Co(Ⅱ)-L均可引起四膜虫DNA的损伤而表现出毒性,Co(Ⅱ)-L的毒性大于Zn(Ⅱ)-L的毒性。  相似文献   

12.
梅运军  张磊  毕欢  谢炳辉  朱玉婵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258-3259,3273
[目的]利用小分子DNA鉴定重金属离子对DNA的损伤。[方法]将pUC18 DNA分子暴露于Hg2+、Cr6+、Pb2+、Cd2+4种重金属离子环境中,经一定时间处理后对DNA分子进行生物活性研究,并用凝胶电泳和增色效应分析了重金属离子对分子生物活性影响机制。[结果]DNA活性分析表明4,种重金属对pUC18的影响程度为Hg2+>Cr6+>Pb2+>Cd2+;凝胶电泳和增色效应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离子主要是引起DNA分子交联导致其分子生物活性的降低,交联程度为Hg2+>Cr6+>Pb2+>Cd2+。[结论]该研究表明,pUC18DNA分子可用作鉴定重金属离子对DNA损伤的依据,为评价重金属对DNA毒害作用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白黎芦醇药理活性提供信息基础。[方法]在pH值为6的Tris缓冲溶液体系中,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技术以及黏度法研究白黎芦醇和DN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计算白黎芦醇与DN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25℃时,白黎芦醇与DNA之间的结合常数为3.96×10^3L/mol,结合位点数为1.0053,结合方式是白黎芦醇通过嵌入结合的方式与DNA结合,这种结合方式可能是白黎芦醇具有抗癌功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即白黎芦醇通过嵌入方式与DNA结合,影响DNA的转录和复制,从而导致癌细胞凋亡。[结论]证明白黎芦醇是以嵌入结合的方式与DNA结合,这种结合方式可能是白黎芦醇具有抗癌活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Nd3+、Er3+、Gd3+和La3+对枯草芽孢杆菌在生长过程中细胞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探讨稀土可能会导致生物体发生氧化损伤。[方法]采用荧光探针法,测定其细胞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含量。[结果]4种稀土培养基培养后的枯草芽孢杆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含量均增加。[结论]一定浓度的稀土离子很有可能会导致生物体发生氧化损伤。4种稀土离子浓度的影响有所不同。稀土离子的浓度越大,对枯草杆菌细胞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含量影响越显著,损伤毒性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5.
动物细胞培养物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检测细胞培养物中支原体快速有效的方法。[方法]从6种常见污染细胞的支原体16sRNA中选择2段高度保守的核酸序列作为引物,用PCR和DNA荧光染色法来检测实验室中25种动物细胞株。[结果]用DNA荧光染色法检测实验室中25种动物细胞株阳性率为24%,可疑阳性为16%;而用PCR法检测阳性率为36%。[结论]PCR法较DNA荧光染色法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将2种方法结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蔡尽忠  庄峙厦  谢增鸿  王小如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38-8839,8846
[目的]研究聚球藻和盐藻的荧光特性,确定其在特征激发、发射波长下藻浓度和荧光强度的关系,寻找一种确定藻类浓度的简便方法。[方法]以岛津RF5301型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检测聚球藻和盐藻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并获得它们的荧光强度与以血球计数板计数的藻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聚球藻和盐藻的激发、发射光谱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它们特征的激发、发射波长下,其浓度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通过测定藻类的荧光强度就可推算出特定藻类的浓度,且该方法比血球计数板计算藻类的浓度更为便捷。  相似文献   

17.
张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79-8880
[目的]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红掌基因组DNA。[方法]以4种不同花色的红掌品种为材料,分别采用改良SDS法和CTAB法提取红掌基因组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英DNA在A260nm和A280nm下的吸光值,根据A260nm/A280nm的比值检测DNA的纯度和浓度。[结果]用改良SDS方法提取的DNA透明且无杂质,A260nm/A280nm比值在1.6—2.0,DNA纯度较高,可满足红掌分子生物学试验的要求;用CTAB法提取的DNA呈褐色或淡黄色,A260nm/A280nm,比值小于1.6,DNA纯度较低并且浓度低,舍有大量蛋白,此方法不适于提取红掌基因组DNA。[结论J采用改良SDS法可以提取到高质量的红掌基因组DNA,所提取的DNA的纯度和浓度可以满足红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疆泥火山土壤宏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研究(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种有效的泥火山土壤宏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CTAB法、SDS加酶法、实验室改进法、试剂盒法提取泥火山土壤宏基因组,比较4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试剂盒法的提取效率最高、纯度最好;实验室改进法次之;SDS加酶法提取量最多。实验室改进法获得的DNA,稀释10倍可直接用于PCR扩增。[结论]从经济和DNA质量的角度考虑,实验室改进法可作为新疆泥火山土壤宏基因组DNA提取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