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通过采用不同的林地处理方式和红树林树种组成,对闽南东山湾北岸滩涂互花米草进行生物替代治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切割、深翻的方法对互花米草滩涂进行处理,然后加大密度种植无瓣海桑、拉贡木等速生红树植物,并及时割草抚育,抑制和控制互花米草再生长,红树林种植18个月后郁闭度0.6以上,互花米草因被红树林遮挡而逐渐衰败。这是种植红树林生物替代互花米草的最佳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群落发展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珠海市淇澳岛天然红树林(秋茄Kandelia candel、桐花树Aegiceras carniculatum)和人工红树林(3~5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的群落发展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半年时间内,秋茄种群平均地径和胸径均显著增加,高度变化小;桐花树种群平均地径、胸径和高度变化均不显著;无瓣海桑生长快速,不同年龄段的地径、胸径和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无瓣海桑人工林群落中,随着林龄的增长,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无瓣海桑作为先锋造林树种,可有效压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生长,并促进乡土红树植物定居生长.  相似文献   

3.
广东湛江无瓣海桑红树林消波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红树林内临海边缘25,50,75 m的消波情况的观测,研究红树林的消波效应。研究表明,无瓣海桑人工林的消波率是随着林分空间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波浪经过红树林01~03样地25 m后的消波率分别为34.61%,27.22%,29.75%;波浪减低率随着无瓣海桑林带宽度的增加而提高,无瓣海桑红树林的消波减低率随水深的增加而减低。同时,无瓣海桑人工林消波率随着波高的增加而降低的。总体看来,红树林消波消减程度受林分结构主导,消波率随林分地面至胸高处体积密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2005、2008、2012和2015年4个时段Quick Bird图像,定量研究广西廉州湾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的特征。2005—2015年,该区域红树林面积年平均增长率为8.44%,其中自然生长占增加面积的96.69%;人工造林占增加面积的3.31%。2005—2015年,减少的红树林面积为104 216 m~2,为挖塘养殖、修建堤坝、挖河道、河水冲击、鱼藤、团水虱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构成,其中自然因素占63.79%,人为干扰占36.21%。截止2015年,互花米草面积51.170 6 hm~2,其中2005—2012年平均增长率为55.05%,2012—2015年平均增长率为59.17%;因鱼藤缠绕覆盖造成的红树林死亡面积最大,约33 616 m~2。2005—2012年红树林因团水虱危害死亡面积7 990 m~2;截止2015年10月,无瓣海桑分散扩散的单体植株为670株,最远扩散距离达6 408 m。2005—2012年景观格局指数呈现下降趋势,景观破碎化降低;2012年后景观格局指数趋于上升,景观异质增强。稳定期红树林斑块平均分维数为1.053 9,平均形状系数为1.489 2。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和恢复要尽量利用本土物种的自然生长扩散来达成,人工造林的红树林斑块块形状可以参考天然红树林斑块形状。红树林损失的主要原因已由人为直接干扰转变为自然干扰,该区域红树林湿地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有无瓣海桑扩散、鱼藤蔓延、互花米草入侵和团水虱危害。  相似文献   

5.
高盐度海滩红树林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不同种类的红树植物在高盐度海滩(盐度在30‰以上)的生长适应性及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为困难立地条件下红树林造林推广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在高盐度海滩开展多种红树植物在不同的滩面高度、土壤条件及种植条件下红树林造林试验,分析和比较红树植物的生长差异性.【结果和结论】在高盐度海滩,滩面高度对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秋茄Kandelia obovata、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4种红树植物的生长量及保存率影响较大.滩面高度在平均海平面附近时,4种红树植物的生长量和保存率基本上达到最大值,随着滩面高度的增加或降低,生长量和保存率呈下降的趋势.滩面高度在平均海平面附近的沙质地条件下,拉关木和无瓣海桑的保存率都较高,超过80%,拉关木生长量远高于无瓣海桑、红海榄和秋茄;滩面高度在平均海平面以上0.2 m的泥质地条件下,红海榄和秋茄保存率高于70%,拉关木和无瓣海桑保存率均低于20%,拉关木与无瓣海桑生长量接近,稍高于红海榄和秋茄.冬春季节的海藻对红树植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迎风区域对幼树生长危害较大,其中红海榄和拉关木在迎风区域的保存率仅为背风区域的40%左右.沙质地条件下以胚轴苗形式种植的红海榄幼树生长量和保存率远高于以实生苗形式种植的幼树,而在泥质地条件下,不同种植材料的红海榄幼树生长差异性较小.在胚轴苗种植措施方面,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的胚轴插植深度不会影响红树林幼树的生长和保存情况.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漳浦县于2006年开始从广东引种无瓣海桑2万多株试种植,当年同时进行育苗试验,2007年采用当地培育的苗木种植20多万株,面积达33.3余hm^2。经过4 a的生长观察,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在闽南漳浦县滩涂生长良好,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1.0m以上,能正常开花结果。无瓣海桑的大面积引种栽培成功,加快了当地红树林的恢复进度,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邱治军  王旭  杨怀  张永明  王旭  周光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86-11288,11339
通过研究热带风暴对海南岛东寨港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人工红树林及角果木(Ceriops ta-gal)-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天然红树林群落结构的影响表明,热带风暴后海桑-无瓣海桑人工林树高、东西冠幅、南北冠幅平均值分别减少2.8%、14.3%、12.1%,枝下高增加60.0%;角果木-红海榄天然林的树高增加8.3%,东西冠幅、南北冠幅无变化,枝下高增加20.0%;热带风暴对人工林的影响比天然林大;热带风暴前后不同树种的树高增长顺序为角果木〉红海榄〉无瓣海桑〉海桑;对冠幅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角果木〈红海榄〈海桑〈无瓣海桑;对枝下高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角果木〈红海榄〈海桑〈无瓣海桑;在热带风暴的影响下,海桑-无瓣海桑人工林凋落的生物量损失平均为0.22t/hm2,干生物量损失平均为0.13t/hm2;角果木-红海榄天然林生物量损失极小。总体而言,人工林中海桑的抗风性优于无瓣海桑,天然林中角果木的抗风性优于红海榄,天然林的抗风性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8.
几种红树林植物在浙南沿海北移引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在温州地区可成功引种的红树林植物,调查了不同种源红树林植物的年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秋茄、无瓣海桑、桐花、海漆可安全越冬,保存率分别为秋茄(77%)〉桐花(73%)〉海漆(70%)〉无瓣海桑(15%),而拉关木、木榄、尖瓣海莲、红海榄、老鼠簕、白骨壤均死亡。在0℃低温下,相对电导率较夏季增幅大小的顺序为:拉关木〉无瓣海桑〉桐花〉1年生秋茄〉8年生秋茄;SOD活性增幅最大的是桐花,比夏季增加了105%,秋茄、拉关木SOD活性基本没有变化;脯氨酸含量拉关木增幅最大,冬季比夏季增加了2 854%,而无瓣海桑和8年生秋茄脯氨酸含量则变化很小。综合分析,无瓣海棠、桐花、海漆和秋茄基本上可在浙南地区安全过冬,而其余红树林植物是否适宜在浙南栽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红树林的生态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离岸距离潮滩上生长的11年生海桑+无瓣海桑红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林分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用海桑和无瓣海桑造林能有效地在天然红树林外缘促进以秋茄、桐花、白骨壤为主的乡土红树植物的生长;在不同离岸距离潮滩上生长的海桑+无瓣海桑人工林的林分结构有较大差异,近岸边区域,林内非先锋乡土树种的发育程度要比远离岸边的区域高,初步推断这可能与风浪大小有关。[结论]在进行红树林人工造林时,应充分考虑当地海滩的风浪情况;可考虑以天然林的林缘潮位作基准以确定滩涂的相对潮位,以反映不同红树林生长区内红树植物适生的周期性淹浸深度。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调查了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在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状况,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互花米草的无性扩散能力。结果表明: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沿江不同盐度梯度下都有互花米草的生长分布,相比红树植物,互花米草具有较宽的生态幅度,盐度适应范围也较广(2‰-30‰)。互花米草主要以无性繁殖的方式扩散,苗期是快速扩散时期,在互花米草与红树植物分布集中区,互花米草在苗期的扩散距离最大,可达到238±20cm,适当的盐度(15‰左右)可以促进互花米草的繁殖扩散,25‰以上的高盐度对互花米草的繁殖扩散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红树林外来入侵现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树林被外来植物入侵的现状,探讨了其入侵影响和途径。结果表明:互华米草和飞机草并无入侵到林窗当中;在沙滩和岸边道路两旁,胜红蓟、马缨丹、蟛蜞菊和假臭草等的分布较广;引种的无瓣海桑是否为入侵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红树林保护区中互花米草结实器官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研究地位于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21°28′N,109°43′E)。该区属南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年均日照时数为1796~1800h,年均气温23.4℃,气温年变化幅度不大,仅13.8℃,≥10℃年均积温7708—8261℃;年平均降水量1500~1700nm,约有一半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蒸发量1000~1400mm,平均相对湿度为80%。  相似文献   

13.
李佳枚  石贵玉  韦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74-2176,2182
[目的]探讨重金属镉对互花米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Loisel.)为材料,通过河沙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对互花米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镉浓度的增大,互花米草的外部生长指标株高、叶长和叶宽和茎粗均在不同程度上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膜透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均在镉浓度为0.3 mmol/L时存在低剂量效应,其后随镉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镉浓度的增加也发挥到最大程度。[结论]为环境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发掘互花米草耐盐、水稻高产种质资源,创制海涂粮饲兼用耐盐水稻新种质。[方法]于2009-2011年开展海涂互花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研究,采用海涂互花米草与水稻属间远缘杂交育种方法,同时采用四选一突破结合技术--海涂种植筛选、细胞学检测筛选、回交表型筛选、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结合技术,寻找海涂粮饲兼用耐盐水稻新种质。[结果]2009~2010年实际远缘杂交成功率为1.39%。7C14、中香1号2种水稻母本与互花米草(H)父本远缘杂交材料进行RAPD分子鉴定,发现RH-1-10K205-7C14×H、RH-2-8K157-7C14×H、RH-13-9H5-中香1号×H具有与互花米草亲本相同的条带,而同时在水稻亲本中缺失的情形,表明以上远缘杂交种具有互花米草亲本遗传成分;水稻7K339母本与互花米草父本远缘杂交材料经RAPD分子鉴定,杂交种RH-5-10K215、RH-6-8K48、RH-12-9H9、RH-14-9H8、RH-16-9H28具有与互花米草亲本相同的条带,而同时在水稻亲本中缺失的情形,表明以上远缘杂交种具有互花米草亲本遗传成分。其余杂交种与互花米草亲本和水稻亲本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结论]育出耐盐优质饲料稻新品种,不但解决了沿海开发、盐碱地治理中急需解决的耐盐作物品种问题,而且解决了草食动物精粗饲料问题,同时对于资源利用、农业增效、粮食安全、耕地战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无瓣海桑人工林树冠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雷州半岛无瓣海桑人工林树冠生长及林木分级进行分析,提出冠长、冠积等生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无瓣海桑各分级木的冠幅差距趋于减小;冠长率的变化总体上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各分级木之间冠长率的差异趋于变大;不同密度无瓣海桑林分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的平均冠积分别达58.500、32.597、19.214m3,各分级木平均冠积的差异随密度增加而减小;无瓣海桑具有一级分枝高度较低的特点,60%以上的无瓣海桑其枝下高〈1m。  相似文献   

16.
无瓣海桑人工林林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研究了雷州的无瓣海桑 (Sonneratiaapetala)林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 ,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单株立木和林分的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 6 .5年生的无瓣海桑单株立木和林分生物量分别为 88.16 8kg/株和 116 .914kg/m2 ;林分的生物量及各器官组分的分配 ,大小排序为干材 >树枝 >树根 >树叶 >树皮 >花果 ;干材的林分生产力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其他器官各年龄的林分生产力较稳定。根系的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 ,但水平生长比垂直生长快 ,同时还对林分各器官生物量的关系作了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7.
测定梯度NaCl(200、400、600、800 mmol/L)处理对互花米草生长及Na+、K+、Ca2+、Cl-等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mol/LNaCl处理互花米草的植株干重、鲜重、含水量和干鲜比最大;随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互花米草Na+、K+、Ca2+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Cl-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了2019年上海南汇东滩海三棱藨草湿地土壤酶全年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特征。依据海三棱藨草植被空间分布的差异,重点研究了海三棱藨草植被区、互花米草植被区、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植被混合区以及对照区域光滩4个不同区域土壤酶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南汇东滩海三棱藨草湿地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不同:脲酶活性最大值有海三棱藨草区>光滩区>互花米草区>混合区;土壤蔗糖酶活性最大值有海三棱藨草区>互花米草区>混合区>光滩区;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大值有光滩区>海三棱藨草区>混合区>互花米草区;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大有混合区>海三棱藨草区>互花米草区>光滩区;(2)混合植被区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低于单一植被区,互花米草入侵降低了脲酶蔗糖酶酶活性,降低了海三棱藨草湿地的土壤肥力;(3)不同植被类型区域土壤酶活性受环境因子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决定了土壤肥力进而影响了酶活力。  相似文献   

19.
结合引种地的水样、土样以及种植的红树植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在pH值7.0以上的肥沃淡水域上可以正常生长,物候表现正常,而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秋茄(Kandelia candel)成活率低,生长较差,不适宜在淡水域上种植。试验结果也表明,水的pH值、土壤pH值及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电导率和水溶性盐是红树植物在淡水域成功引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红树林保护区中互花米草结实器官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互花米草种群有性繁殖期花器数目及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分配对策。[方法]以分布于广西舍浦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研究对象,研究并统计不同生境条件(淤泥质、泥沙质、沙质)下互花米草种子成熟期结实器官的形态、数量特征及饱满种子的百粒重。[结果]单株互花米草以泥沙质中的长势最好,沙质中生长的互花米草结实器官各形态因子均大于在淤泥质和泥沙质中,但是结实器官的数量特征则是淤泥质中的互花米草占优势,沙质的其次,泥沙质中的最低;3种生境中小穗顶端的种子饱满程度远高于小穗底部。[结论]生境条件较好时,互花米草营养生长相对旺盛,但小穗的结实率下降;当生境条件较差时,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