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水牛的胎衣不下分为全部胎衣不下和部分胎衣不下。一般认为,母牛在产后12h未排出胎衣即可认为是胎衣不下。胎衣不下是奶水牛常见的产科病之一,临床上若诊治延迟或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奶水牛的生产性能。几年来,笔者采取中西结合疗法诊治35例胎衣不下的奶水牛,均取得了良好的愈后效果。对于胎衣全部不下和部分不下,表现诊断时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2.
研究胎衣不下在不同年度、季节、产犊季节、泌乳阶段、胎次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奶牛泌乳性能及牛奶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收集某奶牛场4 247头奶牛2013至2015年度DHI生产性能测定记录,用多因素方差法分析产后胎衣不下奶牛在不同测试年、测定季节、产犊季节、胎次和泌乳阶段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产犊季节、测定季节、测试年、泌乳阶段和胎次情况下,胎衣不下对奶牛日产奶量、体细胞评分、乳糖和尿素氮这4项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春、夏、秋季产犊胎衣不下奶牛日产奶量显著低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P0.05),泌乳前期胎衣不下奶牛的日产奶量显著低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P0.05)。秋冬季测定的胎衣不下奶牛日产奶量显著低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P0.05)。第1胎、3胎胎衣不下奶牛的日产奶量显著低于胎衣正常排出的奶牛(P0.05)。  相似文献   

3.
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胎衣在正常情况下应在 8h内排出 ,胎衣超过 8~ 12h不下则被认为是不正常的。1 胎衣不下的病因怀孕后期感染性流产或散发性流产常导致胎衣不下 ;子宫弛缓和积水、子宫扭转、生双胎和难产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 ;外源性药物的使用 ,如皮质类固醇引产时 ,更易发生胎衣不下 ;营养性因素 ,如干奶期营养过高以及胡萝卜素和硒缺乏也可导致胎衣不下 ;维生素A或维生素E缺乏与胎衣不下也有关系。曾经有过胎衣不下的病史 ,对再一次发生胎衣不下有着重要的影响。流行病的研究表明 ,发生过胎衣不下的奶牛 ,其代谢性疾…  相似文献   

4.
1病因奶牛怀孕后期发生的感染性流产或散发性流产常导致胎衣不下。子宫弛缓、积水、子宫扭转、生双胎和难产均能使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升高。热应激和围产期低钙血容易造成奶牛胎衣不下。用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引产的牛肯定会发生胎衣不下。运动不足、长期圈养在狭小的空间内,致使分娩环境肮脏,病原菌污染增多可导致胎衣不下。营养性因素如干奶期营养过高及胡萝卜素和硒缺乏,也可导致胎衣不下。VA的缺乏与胎衣不下、子宫炎和流产有关。硒缺乏可导致牛胎衣不下、子宫炎和卵巢囊肿的发病率升高。VE可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其不足也可能与胎…  相似文献   

5.
<正>前言奶牛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或胎盘停滞,是指正常母牛分娩后12h之内胎衣不能自然排出[1]。胎衣不下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大约在20%~50%,夏季甚至高达60%以上,分为完全胎衣不下和部分胎衣不下。胎衣不下极易继发产后疾病(如慢性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不孕等)。导致产后发情延迟,配种次数增加,极大的影响繁殖率。故给奶牛生产造成一定损失。使用抗生素药物,导致牛奶含抗生素,直接影响奶农的经济效益。胎衣不下  相似文献   

6.
胎衣不下是母牛特别是奶牛的高发性产科疾病。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 ,该病的发生逐年呈上升趋势。据有关资料报道 ,相当一部分奶牛场奶母牛胎衣不下 ,其发病率为 7 8% ,有的奶牛场高达到 2 5 %。因胎衣不下未能作出妥善处理 ,继发子宫内膜炎 ,终至不孕而被淘汰的奶牛均为 4 5胎次。严重阻碍了奶牛业的顺利发展 ,给广大业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如何降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和正确处理胎衣不下 ,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和重视的问题。笔者在生产实践中运用下述综合防治措施 ,有效率达到 92 %左右 ,现介绍如下 ,以供参考。胎衣不下又名胎…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分娩后,胎衣在12小时内不能自然脱落,称为胎衣不下。近年来国外许多平均单产在万千克以上的奶牛场,由于饲养方式、管理措施、营养水平等相对较高,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可控制在3%以下。我国奶  相似文献   

8.
奶牛胎衣不下的中草药防治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胎衣不下是奶牛的常见病之一。据美国 Curtis报道,胎衣不下牛占生产牛的7~8%;我国有关报道介绍,此病发生率高达18.5~40%。胎衣不下患牛的88%以上会继发子宫内膜炎,导致发情延迟和配种次数增加,直接影响奶牛的繁殖。调查统计还发现,胎衣不下牛的乳房炎发病率升高,严重影响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胎衣不下为牛的一种常见病,定义为产犊后12 h(如果为病理性胎衣不下时将这段时间延伸到24h)胎儿胎膜不分离。各研究人员报道的发病率有所差异,但一般为5%~10%。患病牛群,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比正常的高得多。产犊的年份、产犊季节、母牛的差异、死胎以及产犊难度和胎位都会影响到发病率。1胎衣不下的影响日粮干物质摄入量下降;奶质和奶产量下降;产后子宫炎、子宫内膜炎和子宫积脓的发病率上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病,一般情况,母牛在产后经过12h胎衣仍未全部脱落即称胎衣不下,该病会引起牛子宫内膜炎症,还会导致奶牛不孕症的发生,严重的会直接被淘汰。1发病原因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不但与多种生理病因有关,而且还与营养因素有关,具体发病发病原因如下:1奶牛干奶后饲养管理差,在干奶期间饲料中钙磷含量超标,导致体内钙、磷代谢失去平衡,影响到钙、磷的摄取,最终造成产后低血钙,导致  相似文献   

11.
奶牛犊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奶牛产科疾病。母牛发病率在10%~20%,母牛分娩后胎衣在12小时内不能排出时,称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是奶牛的主要产科病之一,发病率通常在10%~25%,有的牛场高达30%~40%由胎衣不下而引发泌乳减少、子宫内膜炎等疾患的病牛约占72%,可见此病对牛群的健康、繁殖影响很大。高温季节甚至可达50%,本病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而导致不孕,  相似文献   

12.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是影响奶牛繁殖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报道,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美国为7%~8%,以色列为17.8%,我国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高达20%~50%,夏季甚至达到60%该病不但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延迟、子宫脱出、乳房炎等,导致母牛不孕、发情延迟、增加配种次数,影响母牛繁殖效率,给奶牛饲养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专家指出,奶牛在怀孕期间饲养管理不当而导致奶牛营养不良,产前过度消耗;饲料搭配不合理或饲料单一,饲料品质差或过度饲喂精料,棉子饼含量过高,钙、磷比例不当,硒、碘、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及VE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运动不足,肌体过肥;分娩过程中受到惊吓、刺激造成早产、流产、分娩异常等,都能导致子宫张力降低,造成胎衣不下随着犊牛出生体重的增大,胎衣不下率增高;随着分娩月龄及胎次的增加,胎衣不下发生率也从呈增加趋势此外,应用全部断绝给料方法进行干奶,可造成非临床型代谢病,易继发胎衣不下;干奶期间饲喂发霉变质的青贮粗饲料等,也可引起胎衣不下的发生。文章对国内外综合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大量研究和解决措施进行了综述,为养殖者提供了大量的可借鉴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奶牛胎盘与子宫之间特殊的绒毛叶嵌合结构,产后胎衣不下是奶牛临床上较为多发的产科疾病。兽医临床治疗胎衣不下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在药物疗法中,多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使用后普遍存在在肉、奶中残留和产生抗药性的问题,造成奶品质降低。手术疗法极易损伤子宫内膜及腺窝上皮,甚至造成感染,己不再  相似文献   

14.
胎衣不下是指在产犊12 h内胎衣未被排出.经统计研究表明,牛群中有约10%的母牛存在这一问题.导致胎衣不下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双胞胎或一胎多生,流产,由于犊牛过大或应激引起的难产,诱导产犊,产乳热以及干奶期营养缺乏等.  相似文献   

15.
胎衣不下是奶牛分娩期的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在青、粗饲料饲喂量不足的奶牛场发病率更高。课题组经过在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进行大量的调查表明,这些地区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平均为45.6%。由于此病容易继发子宫内膜炎,直接导致不孕等多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甚至被迫淘汰,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多年临床试验证实,干奶期奶牛添加“胎衣滞克”能显著降低胎衣不下、生产瘫痪、子宫内膜炎及乳腺炎的发病率,同时还能提高产奶量。  相似文献   

16.
放血疗法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胎衣不下是奶牛养殖业中的常见疾病,该病能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延迟、子宫脱出和奶产量下降,若子宫感染严重还能导致乳房炎、蹄病甚至全身败血症发生。,怎样治疗胎衣不下是当前奶牛临床疾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从1997~2004年在临床工作中创造性地采用放血疗法治疗了200多例奶牛产后胎衣不下,治愈率100%,生产性能完全恢复,许多经治母牛甚至超过以前的生产水平,效果相当显著。因国内外目前很少有关于放血疗法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报道,现将这一方法整理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辨证施治提高奶畜胎衣不下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奶牛、奶山羊胎衣不下的诊治,临床上常混同于其它家畜,采取本地通常治法,收效不够理想,往往酿成隐患、繁殖障碍甚至淘汰结局。据统计,奶畜的不孕症与胎衣不下的有关因素符合率达70%以上。鉴此,1982年以来,笔者以中医理论探讨此症的辨证施治,增强方药对滞留胎衣的促排作用,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胎衣不下始终是影响奶牛繁殖率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夏天胎衣在8~12h之内不下者,大多数牛会引起发烧、食欲不振;胎衣在子宫内腐败,会影响下一胎次的发情受胎,有的牛会引起细菌严重感染而发生产后败血症死亡。胎衣不下的临床治疗方法很多,笔者用宫健+浓盐法。治疗57例,53例痊愈,4例无效,治愈率为92%,而且无抗,不弃奶,给牧场和养殖户带来实惠的经济效益。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胎衣不下是奶牛分娩期的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在青、粗饲料饲喂量不足的奶牛场发病率更高。课题组经过在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进行大量的调查表明,这些地区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平均为45.6%。由于此病容易继发子宫内膜炎,直接导致不孕等多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甚至被迫淘汰,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多年临床试验证实,干奶期奶牛添加“胎衣滞克”能显著降低胎衣不下、生产瘫痪、子宫内膜炎及乳腺炎的发病率,同时还能提高产奶量。1组方与制作1.1组方原则1.1.1调和气血,消除瘀滞中兽医学认为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也常兼气滞,“胎衣滞克”可增强活血…  相似文献   

20.
正正常情况下,母牛产犊后12小时内都能自行排出胎衣。如果母牛产犊后12小时内,胎衣不能自行排出而全部或部分滞留于子宫内,就叫胎衣不下,又叫胎衣滞留。胎衣不下可导致母牛子宫内膜炎,影响母牛正常繁殖,严重的子宫感染,还可导致奶牛乳房炎、不孕症,甚至引起败血症而死亡。一、发病原因1.日粮营养不均衡。母牛在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干奶期,粗饲料品质差,日粮营养水平不均衡,特别是矿物元素、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