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81个以尾叶桉为母本的种间控制授粉家和3个母本的自由授粉家系进行苗期青本病菌接种试验表明,接种后母本家系抗病性都较差,种间控制授粉家系间发病指数和死亡率有差异,初步筛选出1个特抗家系和49个抗性家系。以家系抗病性评价父本树种,细叶桉,赤桉,窿缘桉,雷林一号桉和粗皮桉选育潜力较好,巨桉,巨尾桉和柳桉则较差。对抗生,易感和高感抗病水平各3个种间控制授粉家系进行接种前和接种后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表明,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5种桉树在广西桂北区引种适应性进行了比较。苗期研究结果表明:粉绿桉、白皮桉、史密斯桉、毛皮桉、溪谷桉、高桉、辐射桉7种桉树在苗期出芽率、成苗质量上表现较差。对邓恩桉、柳桉、本沁桉、巨桉、赤桉、粗皮桉、丰桉、辐射桉、白皮桉、大花序桉10种桉树进一步造林试验,结果表明:2a生的平均保存率以丰桉最高,达84.5%,其次是柳桉、粗皮桉、邓恩桉、赤桉、巨桉,较差的为本沁桉、辐射桉、白皮桉三种。树高生长情况来看邓恩桉、丰桉、巨桉、本沁桉、赤桉、柳桉具有很好适应性,白皮桉、粗皮桉、大花序桉表现一般,辐射桉最差。胸径生长上,邓恩桉、本沁桉、巨桉和柳桉为生长比较大一类,表现一般的赤桉、粗皮桉和丰桉,较差的为白皮桉、大花序桉、辐射桉。同样2a和2.5a蓄积量上比较,邓恩桉、本沁桉、巨桉比平均值高,丰桉、柳桉、赤桉、粗皮桉、大花序桉、白皮桉均低于平均值。聚类分析可分三类:邓恩桉、本沁桉、巨桉、丰桉适应性强、速生的品种,而赤桉、粗皮桉、柳桉、白皮桉表现一般、大花序桉较差;其中邓恩桉最突出。不同桉树适应性与其抗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曹加光 《桉树科技》2006,23(2):38-40
以一次性授粉研究了细叶桉与粗皮桉等其他桉树花粉杂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以细叶桉为母本,粗皮桉为父本的杂交成功率较高,授粉后至采种,成功率在93%以上,细叶桉与粗皮桉,EC18,U6的亲和性较大;与巨桉亲和性一般;与韦93亲和性相对较差。在母株相同的情况下,授粉过程中的人为影响是主要因素,包括操作过失对花蕾、树枝的无意伤害等;授粉后至采种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风、雨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浙江丽水开展邓恩桉、赤桉、柳桉、巨桉、尾巨桉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系的耐寒性强弱表现为邓恩桉>赤桉>柳桉>巨桉>尾巨桉;邓恩桉的幼树高生长和径生长各参数均高于其他几个参试桉树品系,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不同品系间的树高、胸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其中以邓恩桉的生长量最高,4年生时胸径和树高分别达15.14cm、11.14 m。邓恩桉适合作为速生工业原料林树种在丽水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年生的巨桉、渡口赤桉、柳桉、细叶桉、邓恩桉、小帽桉、苯沁桉等7个种类,14个种源的桉树引种试验,其试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从造林成活率、各项生长指标、抗性指标综合考虑,适应郴州市苏仙区或类似生态、立地条件栽培的桉树种源有:巨桉(18146)、渡口赤桉(001)、巨桉(15921)、柳桉(16620)、细叶桉(17430)、邓恩桉(15956)、细叶桉(16349).本研究为郴州市桉树扩大栽培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辊筒式单板干燥机对尾巨桉、柳叶桉、巨桉、大花序桉、邓恩桉、粗皮桉6种桉木单板进行干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树种对单板干燥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从单板终含水率及均匀性看,粗皮桉、尾巨桉和大花序桉较好,邓恩桉干燥速率低,终含水率未达到单板干燥质量要求;从干燥后单板的开裂数量及延长度看,树种间差异不显著;从干燥后单板的翘曲程度看,柳叶桉、粗皮桉和邓恩桉质量较好;从单板干燥过程中节子脱落造成的孔洞增加数看,尾巨桉、邓恩桉和柳叶桉质量较好。总体来看,粗皮桉、尾巨桉、大花序桉和柳叶桉的单板干燥质量较好,可以满足胶合板生产质量要求,邓恩桉和巨桉单板干燥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湖南耐寒桉树引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南地处中亚热带,是桉树的适宜引种区,但由于地处内陆和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敞口的地貌,冬季的低温和夏季的酷暑都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严重,桉树引种的首要目标是获得能适应这种高强度年温差的种类.试验表明,在-7.9℃霜冻条件下,其耐寒力溪谷桉E. badjensis17774>邓恩桉E. dunnii18231>邓恩桉17733>邓恩桉17555>邓恩桉15956>赤桉E.camaldulensis>细叶桉E.tereticomis17430>柳桉E.salogna16620>细叶桉17761>细叶桉16349>巨桉E.grandis18146>巨桉15921>小帽桉E.microcrys13971.在树冠处温度超过44℃的条件下邓恩桉17555、18264、17917,柳桉,边沁桉E.bentndmii18787,赤桉34号,山桉E.dalrympleana12563、18692,史密斯桉E.smithii16916无明显灼伤,耐高温.日灼损伤多枝桉E.viminalis14920、18308、19817>溪谷楼19555、19606>史密斯桉19819>山桉16514.15个月生时高生长邓恩桉17555>柳桉>邓恩桉18264>边泌桉18787>史密斯桉19819>溪谷桉19606>邓恩桉17917>多枝桉18308>赤桉34号>史密斯安16916,多枝桉19817>溪谷桉19555>山桉18692>多枝桉14920>山桉16514>山桉12563.邓恩桉,柳桉,赤桉,细叶桉既耐寒又耐高温,能适应湖南的自然条件,而且生长迅速,其中以邓恩桉,柳桉表现最好,赤桉,细叶桉自然分布广,必须进行种源和个体选择.邓恩桉,柳桉,赤桉,细叶桉之所以能适应湖南的自然条件,可能与原产地的气候与引种的气候相似有关,其中最冷月与最热月的气候是否相似是决定因素.湖南应重点从原产地最冷月平均最低温8℃以下,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27℃以上,均匀降雨或夏季降雨的地区引种.  相似文献   

8.
桉树杂交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尾叶桉为母本,细叶桉、赤桉、窿缘桉、柳桉、巨桉、雷林一号桉、巨桉×尾叶桉和粗皮桉为父本,进行了201个组合的人工控制授粉,已掌握各亲本树种的开花物候。改进花粉处理和贮藏以及人工授粉技术,经干燥处理的花粉,在低温(-18~22℃)下贮藏42个月,发芽率保持在60%以上。建有72个杂种桉参试的试验林7块。3年生杂种桉的材积生长大部分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强的尾叶桉×细叶桉和尾叶桉×赤桉,单株材积的实际增益分别为120.73%和89.40%。  相似文献   

9.
李群伟 《湖南林业科技》2009,36(3):19-21,24
通过对郴州市范围内12年来的巨桉、渡口赤按、柳桉、细叶桉、小帽桉、苯沁桉等7个种类,14个种源的桉树引种试验,初步表明,从造林成活率、各项生长指标、造林措施等综合考虑,适应郴州市或类似生态、立地条件栽培的按树种源有渡口赤桉(001)、柳桉(16620)、邓恩桉(15956)。  相似文献   

10.
闽西北适栽桉树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闽西北进行了多批桉树树种引种或种源家系试验,结果表明:适宜闽西北地区推广种植的桉树有巨桉、邓恩桉、柳桉和赤桉,其中赤桉、邓恩桉最为耐寒。可以推广到闽西北大部份地区,巨桉、柳桉适宜闽西北较低海拔、绝对最低温度在-5℃以上的地区,但需要选择适宜的种源。树种内种源和家系间的生长性状、抗寒性存在显或极显差异,单株间的生长差异比家系间的生长差异大,而家系间又比种源间大。此外,桉树树种原产地的雨量分布情况对决定引种桉树极为重要。在高温潮湿的福建地区不适宜引进冬雨型桉树树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江西省宁都县引种、试种的多个桉树品系/种源的生长量及冻害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品系)仅本沁桉、邓恩桉和赤桉冻伤程度相对较轻,但是生长较慢;其它速生品系冻伤较重,冻伤等级均达到Ⅲ级(含以上),如巨桉、尾细桉、尾赤桉、韦赤桉、尾巨桉等。赣南北缘大规模发展速生桉树风险较大。综合考量情况下,局部地区发展速丰用材林可选择亚林巨桉、韦赤桉GY-66、尾细桉M1、DH184-1四种品系,邓恩桉、本沁桉和赤桉等较耐寒品系适宜生态公益林、园林绿化或公路旁栽种。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冷寒区的几个桉树树种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树种的桉木旋切单板外观质量特性以及林分密度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在树种的单板外观质量如针节、活节、死节、孔洞、端裂等方面,各树种之间均差异显著;同样林分密度对其影响也很显著,高林分密度有利于单板外观质量改善;单板外观质量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邓恩桉、本沁桉、柳桉、尾巨桉单板材性相近,而粗皮桉和巨桉显著地区别于其他树种;依据外观质量综合评价结果,适合于冷寒区发展的桉树胶合板材培育的有柳桉、邓恩桉、大花序桉、本沁桉树种,以柳桉为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在相同立地和养分供给条件下,不同桉树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N、P、K)累积量及其分配特征,以1年生9种桉树(尾叶桉、窿缘桉、细叶桉、大叶桉、赤桉、巨桉、粗皮桉、托里桉、大花序桉)为材料,通过测定树根、树干、树皮、叶片、树枝5个器官的生物量以及氮、磷、钾含量,了解养分吸收和分配情况,揭示生物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9种桉树总生物量最大的是赤桉,为711.20 g·株-1,其次是托里桉、粗皮桉、巨桉、大叶桉、细叶桉、尾叶桉和大花序桉,窿缘桉的生物量最小,为69.20 g·株-1。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为树干或叶片最大,树根、树枝、树皮次之。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为叶片最高,树干最低。9树种营养元素累积总量由高到低排序为赤桉(29)托里桉(29)巨桉(29)大叶桉(29)粗皮桉(29)细叶桉(29)尾叶桉(29)大花序桉(29)窿缘桉,各树种对3种元素累积量均为N最多,其次是K,P最少;9树种对N、P和K的吸收效率范围为分别为0.80%~7.69%,0.11%~1.32%和0.61%~10.38%;吸收效率最高的为赤桉,最低的为大花序桉,而其他桉树对各元素的吸收效率规律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单项选择法和双向选择法对14种速生桉人工林心材的抗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蛀蚀性进行室内测试,比较各种桉树心材被白蚁蛀蚀程度及质量损失率,以评价各种桉树木材对家白蚁的抗蚁蛀性能.单项选择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桉树心材抵抗家白蚁的蛀蚀能力有很大差异,20 a生韦塔桉(Eucalyptus wetarensis)和14 a生细叶桉(E.tereticornis)心材对家白蚁的天然抗蛀性最强,平均质量损失率均小于10%,属于轻微蛀蚀等级;50 a生窿缘桉(E.exserta)和40 a生柠檬桉(E.citriodora)次之,平均质量损失率在10%~20%,属于轻度至中度蚁蛀等级;8 a生巨桉(E.grandis)的抗蚁蛀性能最差,平均质量损失率大于50%,属于严重蛀蚀等级;其余8种桉树心材包括蓝桉(E.globulus)、 赤桉(E.camaldulensis)、 粗皮桉(E.pellita)、 托里桉(E.torelliana)、 刚果12号桉(E.ABL12)、 尾叶桉(E.urophylla)、 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和尾细桉(E.urophylla×E.tereticornis),年龄为6~28 a,平均质量损失率为30%~40%,属于中度至严重蛀蚀等级.双向选择测试结果表明,家白蚁对不同桉树心材有取食偏爱性,14种桉树心材被家白蚁取食喜好优先排序为:巨桉→托里桉→尾细桉→蓝桉→刚果桉12号→粗皮桉→尾叶桉→尾巨桉→柠檬桉(28 a生)→柠檬桉(40 a生)→赤桉→窿缘桉→细叶桉→韦塔按.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100年的引种历史,四川共收集了130余种桉树,目前仍保留有近40种桉树。这些树种在四川省的林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四川具有发展前途的桉树有:巨桉、直干兰桉、柳桉、史密斯桉、邓恩桉、迪恩桉、亮果桉、赤桉、大花序桉、尤曼桉等。根据桉树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多年来桉树栽培情况,将四川桉树栽培地区划分为盆地、攀西河谷阶地和干热河谷等三个栽培区。针对不同的栽培区,提出相应的适宜桉树种,并对巨桉、直干蓝桉、赤桉树种不同培育目标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桉树无性系在桂南地区生长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对广西钦州地区5年生的5个桉树无性系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个无性系在树高、胸径、蓄积量生长方面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广林韦赤桉(Eucalyptus wetarensis×E.camaldulensis)3号和广林柳窿桉(E saligna×E.exserta)9号蓄积量占有较大的优势;无性系生长...  相似文献   

17.
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西北部山区较高海拔山地以巨尾桉、巨桉、巨赤桉为对照,开展了邓恩桉的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邓恩桉在该地区有较好的生长量和抗寒能力,在海拔高度500 m以上的区域邓恩桉基本能适应,2~3年生时,年平均树高、胸径和林分蓄积生长量分别达2.6~3.3 m、3.5~4.0 cm和8.2~23.6 m3/hm2,均超过福建省巨尾桉、尾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生长量指标。初步认为,邓恩桉适合在该区海拔不超过700 m、立地等级为Ⅱ类或Ⅱ类以上的立地上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