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陆地棉幼苗棉酚动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腺体棉花不是真正的无酚棉。棉酚作为棉族的特征,既存在于有腺体棉中,也存在于无腺体棉的组织内。两者的本质差异并不在于组织内的游离棉酚的有无,而是在于腺体和其中结合棉酚的有无。在幼苗期,无腺体棉胚根棉酚含量一直高于有腺体棉。但是随着日龄的增加,虽然它本身的棉酚含量持续增加,但与有腺体棉的差异越来越小。无腺体棉幼苗期根部高棉酚含量与其出苗较好、苗病较轻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幼苗异养过程中,无腺体棉地上部分均测不到棉酚。子叶作为貯藏物质的来源因转运和消耗,干物质含量下降,下胚轴和胚根因迅速生长而干物量增加。随着异养向自养过程转化(子叶张开后),不论在以分解为主的子叶中,还是在以生长为主的胚轴和胚根内,棉酚含量都随之增加。幼苗若处于长期的黑暗条件下,可以刺激其组织内棉酚含量的提高,如同它在病害侵染或高温等逆境条件下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棉花色素腺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除棉酚对于棉花综合利用的限制,将会大大提高植棉收益,有助于促进棉花产业升级,而培育低酚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从棉花色素腺体的形态建成、色素腺体与棉酚的关系和色素腺体的遗传三个方面对棉花色素腺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已有研究成果对于今后色素腺体形成机理研究及棉花新品种培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棉花植株各部分存在的有色小点,俗称油腺、油点,其较确切的名称叫色素腺。色素的成分是棉酚、棉蓝素、棉绿素、棉紫素、棉黄素等,其中棉酚是主要的,色素腺体数目与棉酚含量通常是直线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棉花腺体内含有棉酚,影响了棉子蛋白的利用。7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开展了低酚棉品种选育工作,由于起步较晚,综合性状肖不及常规(?)腺体棉的优良好品种。但是,无腺体性状对产量和纤维品质有无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许多年,人们把棉花抗虫的能力归功于棉子酚(gossypol),这种棉子酚一般含在棉株的腺体中.因此,过去育种工作都为提高腺体中的棉子酚成分而努力.但最近发现,有些无除体的棉花品系也农现出抗虫性,并且还发现在某些品系中,棉株抗棉铃虫和红蜘蛛的主要成分不是用于田.英国农业研究人员指出,棉花的自然抗虫住并不是由于单纯某一种化合物.除了棉于田和其他有关的共范化合物之外,缩会丹宁、某些类环丙烷繁以及某些单体货四类化合物对烟革夜用幼虫、棉铃虫、江铃虫刀具有抗虫性.抗虫性的关幢在于:吝虫馒含的植株部位的这些抗虫…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植棉史上人类一直都栽培有腺体棉花品种,1954年美国麦克米琪尔(Mc-Michal)获得了无腺体棉株,1965年育成了第一个陆地棉无腺体品种“23B”,以后世界各国相继开展棉花育种的新内容——无腺体育种,我国亦在1972年取得种质资源后开始转育工作,起步虽晚,进展不慢。鉴于无腺体棉的基本特点是棉株体内(包括棉籽)的游离棉酚含量较低,1985年我国首先提出“低酚棉”名称。据统计,我国先后已有低酚棉育种单位及  相似文献   

7.
我国低酚棉研究生产概况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推广种植的陆地棉,其植株、种籽均含有色素腺体,内含有棉酚(C_(56)H_(30)O_8),棉酚对人畜有毒害作用,不同品种棉酚含量不等,一般品种棉仁中棉酚含量在0.5%~1.5%,超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FAO/WHO)规定食用标准的0.04%含量。有色素腺体  相似文献   

8.
湘棉18号的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湘棉10号和显性无腺体品系中5655杂交,再以湘棉10号为母本与杂交后代连续回交3次,再自交3次,在BC3F4中发现一变异单株,其根、茎、叶上都有腺体,但种子中腺体稀少,通过继续自交和选择,于1995年育成湘棉18号。湘棉18号具有植株有腺体、种子低棉酚的特性。种子棉仁的棉酚含量为0.0304%。1997~1999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品种区试。皮棉产量1718.9kg·bm-2,比湘棉10号常规品种对照增产15.81%,比湘杂棉1号杂交种对照增产6.77%,为对照湘杂棉2号的92.83%。抗性鉴定表明,该品种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大面积试种未表现鼠害。  相似文献   

9.
邯M263是转基因抗虫低酚棉花品种,2019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田间无色素腺体株率达99.9%,棉花种子游离棉酚含量为0.009 2%。介绍了低酚棉品种邯M26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方丹  邢荣花  徐双娇  马磊 《中国棉花》2019,46(10):21-24
萜烯类物质是棉花中最重要的抗虫性次生物质之一,包括棉酚(G)及其相关物,如甲氧基半棉酚(DHG)、半棉酚酮(HGQ)、半棉酚(HG)、杀实夜蛾素(H1-4)等。选取不同的溶剂对棉叶样品进行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棉叶中棉酚的含量,同时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Smith-苯胺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建立了一套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分析方法,为棉花抗虫和棉花遗传育种工作者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低酚棉育种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几千年来人们广泛种植的都是全株密布色素腺体的棉花。1960年美国人麦克米切尔(Mc-Michael)首先获得了无色素腺体的棉花植株,从而在棉花育种中开辟了无腺体棉育种新领域,至今正好30周年。后来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全国棉花主栽品种棉籽原料进行营养组分及抗营养因子进行测定分析,掌握我国棉籽原料的质量现状,为未来的棉籽质量评价及多用途开发提供数据支撑。以采集于我国棉花主产区涵盖127个棉花主栽品种的178个棉籽样本为试验对象,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差异,探究脂肪酸组成与棉花品种和产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棉籽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以及棉籽中抗营养因子棉酚的含量。结果表明,陆地棉棉仁中总脂肪酸含量在16.2%~34.9%,平均为25.0%,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抗营养因子环式脂肪酸平均含量为0.59%;陆地棉棉仁中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38.26%,以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为主,其中必需氨基酸占29.6%;陆地棉棉仁中游离棉酚的质量分数为0.11%~0.92%,总棉酚含量为0.24%~1.64%,右旋棉酚多于左旋棉酚,海岛棉棉仁中游离棉酚含量比陆地棉要高。  相似文献   

13.
棉花无腺体品种可以扩大食物蛋白质的资源。但因不含棉毒素会丧失对许多害虫的拮抗作用。目前,国外一些棉花育种工作者,正在研究提高无腺体棉花对多种病虫害的抗性问题,希望培育出棉花种子不含棉毒素,而植株则高含棉毒素的育种种质。费里克塞尔(1965)发现野生比克棉种具有一种特殊的油腺延缓形成特性,其种子内无腺  相似文献   

14.
棉酚(gossypol)是一种萜类化合物,1886年英国化学家 Longmore 首先从棉籽油“皂脚”中分离出来。它存在于棉株的色素腺体中,是色素腺体中所含的主要化学物质,对人类和非反刍动物有毒,当棉仁饼中棉酚含量超过0.04%时,引起人畜轻度中毒,达0.15—0.20%时,引起严重中毒,甚至死亡;反刍动物食用过多的含棉酚棉仁饼,也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长期以来,棉籽这一富含蛋白质、油份的天然食物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目前利用棉籽蛋白的方法主要是棉仁加工去毒,虽然加工方法越来越先进,但在加工过  相似文献   

15.
棉酚是棉花特有的有毒成分,对人和动物有害,极大地制约了棉副产品的应用,同时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但它在医药、农业、工业等方面却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综述了棉酚的结构及性质、毒性研究、应用价值、脱毒方法以及棉酚提取研究进展,并对棉酚的发展利用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棉酚作为棉花的主要植保素之一,抵抗病虫害侵害的同时也对单胃动物和人具有毒害性。本研究利用RNAi技术结合种子特异启动子,降低杜松烯合酶GhCAD1-A基因在种子中的表达,可用于选育棉花种子低酚而植株其它组织棉酚含量正常的材料。此类棉花既可以控制病虫害的侵害,又可以消除棉酚对棉籽的抗营养作用,对充分利用棉籽副产品、增加人类植物营养来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铃重是棉花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在单位面积总铃数相同的前提下,籽棉产量主要决定于铃重的大小。品种决定着铃重所能达到的最大遗传潜力,环境条件则决定着该品种铃重能否顺利地达到其最大的遗传潜力。低酚棉全株无色素腺体,棉酚含量极低,棉株被赋予低酚性状后,必然会对其本身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低酚棉与有酚棉铃重的差异性,探讨其原因所在,对如何充分利用环境条件以满足低酚棉棉铃发育的需要是很有必要的,对合理运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棉酚存在于锦葵科的棉族植物中,棉花的籽仁和根皮中,叶、茎、花、果中也有存在。但棉酚主要是浓集于茎叶组织与籽仁的  相似文献   

19.
棉株不同部位棉酚含量及其与表型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酚是棉属和某些棉葵科植物所特有的一种类萜烯多元酚类物质,它存在于棉株各部的油腺内。棉子仁及棉花很皮中含量较高,高棉酚品种的花蕾及叶片中亦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20.
多效唑浸种提高棉花幼苗的耐盐性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50mg·kg ̄(-1)多效唑浸种棉花幼苗根冠比提高,但生长却受到抑制。在盐胁迫条件下,用多效唑浸种的棉花幼苗跟对照相比,生长速率提高,棉苗体内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提高,棉苗体内水分状况也明显得到改善。表明多效唑浸种能缓解盐胁迫对棉花幼苗的伤害,提高棉花幼苗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