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中国海发现新的对虾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香港在其西南400公里的南中国海大陆架斜坡海域发现了新的对虾资源。这一资源由5个对虾品种所组成,它位于水深300~1000米处,其复盖面积达24700平方公里,估计年产量可达4100吨。这一发现是根据香港农业渔业部捕捞处所进行的调研结果而得出的。1989年年初,  相似文献   

2.
2013年,我国虾类出口量连续两年下降;主要出口市场美、日、欧均下降;仅香港增加,出口额达22.2亿美元,同比增幅达14.5%。我国对虾进口的情况,从海关数据统计来看,2013年我国从东盟进口对虾量1.8万多吨,同比增加38%。实际上,我国进口对虾远不止这个数据,据业内调查,初步估算为1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3.
据有关外刊报道,1985年,中国对虾的出口总共仅2万吨左右,三年后出口量竟上升到14万吨,增长了七倍。近三年来,在亚洲,养虾生产发展十分迅速。在中国,由于兴起“绿色革命”,使养虾业走在世界前列。1988年,中国养殖虾的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2%。中国对虾的主要出口市场依次是美国、香港(主要是转口)和日本,近四年  相似文献   

4.
祖国各地     
南方多种对虾工厂化高产育苗研究通过鉴定由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承担的“南方多种对虾工厂化高产育苗”项目,最近在深圳市科委主持下通过了技术鉴定。科研人员根据南方的对虾资源和气候特点,在1980至1985年,对南方主要经济对虾进行了较系统的工厂化育苗技术及亲虾培育技术研究,先后成功地培育了近缘新对虾、布氏新对虾,短沟对虾、宽沟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8种;其中,近缘新对虾,布氏新对虾、短沟对虾,宽沟对虾育苗,属我国首次获得成功。另外,近缘新对虾,墨吉对  相似文献   

5.
对虾是深受人们欢迎的高级水产品,在我国的出口水产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出口到香港和日本,为国家换取了大量的外汇。但目前国内的加工厂和外贸单位对欧美市场的加工质量标准和贸易要求还不太清楚,如果能够了解他们有关虾的加工方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正> 浙江省嵊泗县素有“天然鱼库”美称,每年有7000吨左右的水产品运销日本、香港等地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但作为嵊泗渔场资源极其丰富的斑节对虾,由于暂养难度大,成活率低,尽管国外市场需求量很大,却始终未能形成批量出口。嵊山镇光明冷冻厂于1992年9月,引进了价值5万多元的20套对虾暂养箱,这些用进口七层胶合板制成的暂养箱单个体积1.06立方米,里面可叠放10只10厘米高的网箱,配  相似文献   

7.
日前投产营业的连云港市苏兰林饲料水产公司是由江苏省盐业公司台南盐场,荷兰亨竹利克思公司所属楚劳尔公司,香港平林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资的合资企业,主要负责生产对虾配合饲料及外销对虾。该公司引  相似文献   

8.
李中科 《河北渔业》2010,(12):45-47
回顾了河北省对虾养殖历史,分析了对虾养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病害因素,介绍了河北省自2006年引入黄海系列中国对虾以来的养殖情况,分析了黄海系列中国对虾在河北省的发展潜力,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在河北省建立中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和中国对虾专营育苗基地、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和多元化混养技术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我国目前主养的对虾品种之一,根据各地的养殖环境,水产科技工作者创立了多种形式的对虾养殖模式[1-5],但是在目前的各种养殖模式中,主要以单养对虾为主。近年来对虾养殖过程中各种疾病频发,这对对虾的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对虾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6]。养殖对虾疾病频发的原因之一,在于对虾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直接排放到养殖海域,养殖废水的排放量超出了海水的自净能  相似文献   

10.
关金藏 《海洋渔业》1983,5(5):226-227
<正> 人工苗种放流是增殖水产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1981年底为了探讨内湾对虾活动规律和增殖途径,我们进行了东吾洋内湾的对虾(东方对虾和长毛对虾增殖的研究。并于1982年9月11~12日和12月18~19日先后2次在东吾洋内湾开展东方对虾和长毛对虾的标志放流实验,共计放流标志对虾6,199尾,其中东方对虾4,661尾,长毛对虾1,538尾,第一  相似文献   

11.
龙须岛渔业公司隶属于荣成市水产局领导,它是一个以捕捞、养殖、加工、贸易並举的综合性渔业企业。该公司势力雄厚,产品众多。对虾、鹰瓜虾、扇贝等海产品普销日本、美国、韩国、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12.
渔业动态     
中国对虾在国际市场仍然受宠 尽管出现了欧洲个别国家对中国冻虾采用“绿色”壁垒障碍而使中国对虾出口受到挫折,但从整体上看,中国对虾在国际上仍然受宠。目前,全世界对虾的年贸易额达70多亿美元,并已形成了日本、美国、欧盟、东南亚四大区域市场。中国对虾与墨西哥的褐对虾、圭亚那的  相似文献   

13.
1993年以来,对虾白斑病流行全国沿海,给对虾养殖业造成沉重打击,对虾产量连续数年在低谷徘徊。我国科研人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逐步弄清了对虾白斑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和检测方法。2002年我们做了大量的对虾病害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治愈了对虾弯体、细菌性红体、烂鳃、黄鳃、肠炎等病,尤其是对虾白斑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一、对虾白斑病的诊断1.不显症对虾白斑病病毒检测对不显症对虾是否携带白斑病病毒,目前已有几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酶联免疫法和核酸探针法已经在生产实践中应用,通过检测,能在发病前20~40…  相似文献   

14.
大连市水产局有关专家认为,国内长期沿袭的将出口对虾加工成大块冻虾和冻虾仁的方法,应当改变为多加工单体冻虾直接出口,以扩大销售。据介绍,内地出口到香港等地的冻虾,主要是大块冻虾和冻块虾  相似文献   

15.
三种方法处理后养殖海水的浮游生物变化及培水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成波 《水产学报》2005,29(1):137-142
1992年始于福建和粤东、1993年流行于全国沿海地区的大面积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使我国养殖对虾总产量由1992年的22×104t,锐减到1994年的5×104t,给沿海地区对虾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1-4]。到2001年,我国对虾产量已经恢复到30×104t,主要得益于广东、海南和广西3省区的对虾养殖得到恢复和发展,而我国其他对虾养殖省区对虾产量仍没有恢复到1992年水平。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对虾养殖和病害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对虾病毒病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5-7]。为探寻更有效的对虾健康养殖模式,有效控制病害的暴发流行,笔者在海南莺歌海洋生物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即东方对虾 Penaeus orienta-lis)盛产于黄、渤海区,为我国北方一大宗的水产品,但该种对虾在南方很少发现,为扩大南方养殖品种,我们自1976年3月将中国对虾南移到闽南的厦门地区生长繁殖,通过连续三年(1976~1978)人工育苗、养成和越冬的实践,完成了它整个生命周期,已使北方这一优良对虾品种在闽南地区世代繁衍下来,如今已繁殖了第三代。中国对虾南移的实践意义中国对虾南移养殖,不仅扩大了南方对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对虾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病是对虾殖业的最大危害,每年因虾病全球对虾养殖的产量减少一半,损失几百亿元人民币。1993年,由于对虾病毒性疾病的暴发,我国对虾养殖业出现大幅度滑坡,使年产对虾20多万吨、年创汇5亿美元,成为世界养虾大国的我国对虾产业走入低谷,随后,为了恢复和发展对虾养殖业,广大科技工作和虾农做了大量的科研攻关和细致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在全国范围内,对虾养殖业仍没有恢复到虾病暴发流行前的水平,并存在一定的差距,虾病依然是对虾养殖业的瓶颈。本对广东省对虾养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对虾健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福建省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养殖对虾以来,养殖产量递增的同时也受到对虾病害的影响,致使发展滞后。经对虾健康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福建对虾养殖业开始逐渐复苏。但对虾养殖在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的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虾苗育种核心技术较落后和对虾病害蔓延等问题。为促进对虾产业健康发展,福建省政府加大了对对虾产业的财政、科研等政策支持力度,笔者也提出加快原  相似文献   

19.
在对虾的养殖实践中,一些技术管理措施与对虾的形态关系有直接关系,如根据对虾的体长体重计算投饵量,根据敌害鱼胃中对虾头胸甲长研究敌害鱼对对虾的危害情况等等。作者根据多年的对虾养殖实践,经几年实测资料的积累,计算了养殖虾中国对虾体长与体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虾养殖在山东省东营地区掀起了第二次养殖高峰,养殖品种由单一的中国对虾发展到日本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对虾,但在养殖过程中虾病的暴发时间不断提前,危害越来越严重,为了寻找一种更为适合东营地区的养殖品种,我们在暴发对虾白斑症病毒病和细菌病的池塘进行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试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