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脑脊髓炎病由脑脊髓炎病毒感染所引起,雏鸡和成年鸡都能感染,通过消化道途径进行水平传播,也能经种蛋垂直传播;雏鸡发病后以神经症状表现为主,传播较快,病死率高,成年鸡感染后基本无症状,进入产蛋期的鸡群可出现产蛋减少,蛋品质下降;本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疗,临床可通过疫苗免疫、加强环境消毒和提升管理水平等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2.
禽脑脊髓炎又称流行性震颤,是由小RNA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鸡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可垂直或水平传播。垂直感染的雏鸡一般在出壳后2-12天发病,水平感染的鸡则一般在15天后发病。  相似文献   

3.
规模鸡场鸡脑脊髓炎血清学调查鸡脑脊髓炎(AE)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传染病。发病雏鸡出现运动失调,头颈震颤。成年鸡主要表现产蛋下降和生长缓慢。种蛋孵化率降低。为了解该病在规模鸡场的感染现状,笔者曾对2个规模场8个批次产蛋种鸡开展了...  相似文献   

4.
雷文杰 《兽医导刊》2016,(11):69-70
正禽脑脊髓炎是由肠道病毒属的禽脑脊髓炎病毒侵害幼龄鸡的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病原为禽脑脊髓炎病毒。属于RNA病毒科。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可感染任何年龄鸡, 1~2周龄雏鸡最易感。3周龄以上的鸡对本病有抵抗力,感染时临床症状不明显。该病主要是雏鸡共济失调,两肢轻瘫,头颈肌肉震颤,母鸡产蛋急剧下降等为特征。由于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如果  相似文献   

5.
禽脑脊髓炎     
禽脑脊髓炎(AE)是侵害雏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本病最初于1930年在美国罗德岛发现,后传播到新英格兰州的大多数地方,所以称为“新英格兰”病。1932年又根据发病雏鸡特征性头颈震颤,称为家禽流行性震颤。1938年经实验性分类,将其定为神经性病毒病,最后命名为禽传染性脑脊髓炎。本病多发于幼龄鸡、火鸡、雉鸡和鹌鹑等,呈运动失调、瘫痪。通常都有头、颈震颤等特征性症状,1~3周龄雏易发病,鸡龄较大者,则几乎呈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为雏鸡的一种常见传染病 ,5 0~6 0日龄的鸡很少发病。2 0 0 3年 3月 ,发现一起青年鸡疑似传染性脑脊髓炎病例 ,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西安长安区某蛋鸡养殖专业户饲养的 88日龄的蛋鸡群。发现瞎眼、瘫痪 ,逐渐消瘦 ,怀疑为马立克感染 ,请求诊疗。经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是由禽脑脊髓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粪便中可存活4周,其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主要经消化道感染,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雏鸡发生传染性脑脊髓炎2周龄时发生以头颈震颤,共济失调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根据临诊症状,病理组织学镜检,结合流行病学诊断为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经迅速采取措施后,很好地控制了疫情。现将情况报道如下。发病情况某场购进罗曼蛋雏鸡3570羽,14日龄发现每层笼中...  相似文献   

9.
禽脑脊髓炎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SPF鸡胚连续快速传代,从自然发病雏鸡脑组织中分离出一株食脑脊髓炎病毒(AEV),经鸡胚接种,雏鸡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电镜观察,初步鉴定该株病毒为AEV,暂命名为AEV-SD961株。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是由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鸡脑脊髓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鸡出现共济失调、瘫痪、头部震颤为主要特征。该种疾病主要侵害2~3周龄的雏鸡,又被称为鸡震颤病。产蛋鸡感染该种疾病后产蛋率会显著下降,但鸡蛋品质不会受到多大影响。再加上该种病毒既可以进行垂直传播,也可以进行水平传播,很容易造成大批雏鸡被淘汰,成年鸡产蛋率下降,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11.
雏鸡脑脊髓炎的诊断与治疗王福传张玉换赵娟(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太原030032)鸡脑脊髓炎是以头部震颤,运动失调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生于成年鸡和产蛋鸡,雏鸡较为少见。笔者曾遇到一起大批雏鸡暴发本病,特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太原市南郊某养...  相似文献   

12.
禽脑脊髓炎又名流行性震颤,是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鸡。临床上病鸡发生共济失调、站立不稳、侧卧、头部震颤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并发生雏鸡大量死亡和产蛋鸡暂时性产蛋量下降。笔者遇到一起AA肉仔鸡的急性发病且死亡率较高的病例,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传染性脑脊髓炎。  相似文献   

13.
禽脑脊髓炎是一种由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以运动失调、头颈震颤为特征性临床症状的病毒性传染病。此病的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广泛,可以经蛋进行垂直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进行水平传播。确诊此病要通过实验室检测,常用的诊断方法有鸡胚接种法、血清中和试验、雏鸡感染法、荧光抗体试验。由于禽脑脊髓炎暂无特效的药物治疗,主要通过预防来减少此病的发生。预防此病主要通过免疫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来提高鸡群自身抗病能力,降低鸡群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主要危害1月龄以下的雏鸡。成鸡感染本病后,一般不表现症状,仅有2周左右产蛋减少,然后恢复正常。雏鸡感染本病后,主要特征症状为腿软无力瘫痪和头颈震颤,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大批死亡,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雏鸡暴发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2002年5月12日河北省巨鹿县某养鸡场,购进雏鸡2500只。进雏后第2天有几25002只雏鸡发生脚软,以后逐日增多,养到第7天约有200只鸡发生软脚。这些病鸡大多因行动不便被踩死或因吃不到饲料,饮不到水而衰弱死亡…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AE)的感染途径最重要的是染病种鸡对种蛋的感染.AEV侵入种鸡群不表现临床症状,仅引起一过性的产蛋下降。这种现象往往易被忽视而引起孵化的雏鸡暴发脑脊髓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90年春,我市雏鸡暴发的脑脊髓炎就是由某孵化场的染病种鸡经蛋传递造成的。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疫情的发现:90年5月初,养鸡专业户王×来我站求诊。该户饲养75日龄青年罗斯蛋鸡420只,约60日龄后陆续发现有的鸡失明。现场观察鸡只营养状况一般,约有1/3鸡只一侧或两侧眼失明,少数鸡略显步态蹒跚,个别鸡有头胫震颤。病鸡虹彩失去鲜艳光泽呈灰黄色。瞳孔灰白色、边缘不清晰、对光反射减弱。剖检:晶状体萎缩液化内有白色絮状或片状凝集物,其它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脑脊髓炎引起的白内障。二、流行病学调查:1.雏鸡发病情况:王×2月  相似文献   

16.
禽脑脊髓炎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7月,呼和浩特地区某鸡场14日龄雏鸡群发病,病雏表现精神沉郁,斜视,站立困难和头颈震颤等症状,发病率45%,死亡率11%,抽样采血琼扩试验阳性率50%,病理组织学检查见非化浓性脑脊髓炎,雏鸡和鸡胚接种发病,诊断为禽脑脊髓炎。  相似文献   

17.
1993年7月,呼和浩特地区某鸡场14日龄雏鸡群发病,病雏表现精神沉郁,斜视,站立困难和头颈震颤等症状,发病率45%,死亡率11%,抽样采血琼扩试验阳性率50%,病理组织学检查见非化浓性脑脊髓炎.雏鸡和鸡胚接种发病,诊断为禽脑脊髓炎。  相似文献   

18.
禽脑脊髓炎是家禽的一种传染性病毒病。本病的特征是表现神经症状,例如运动失调、麻痹和头颈震颤。幼龄鸡死亡率最高,主要是由于不能采食和饮水(Garret等,1984)。老龄鸡感染一般呈隐性经过,虽然产蛋鸡的产蛋量可胎短时间下降(Van der Heide,1977)。本病可经感染鸡的粪便水平传播,或经卵垂直传播给雏鸡(Luginbuh1  相似文献   

19.
鸡脑脊髓炎是由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带有神经症状的病毒性传染病,鸡脑脊髓炎易感性强,危害大,尤其对鸡的易感性和危害性更大,雏鸡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头部震颤、后肢瘫痪,蛋鸡感染后会引起产蛋下降。本文主要阐述鸡脑脊髓炎的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为基层养殖户有效制定该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主要危害1月龄以下的雏鸡.成年鸡感染本病后,一般不表现症状,只是有2周左右产蛋减少,然后恢复正常.雏鸡感染本病后,主要症状以腿软无力、瘫痪和头颈震颤为特征,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大批死亡,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就一起雏鸡暴发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2年12月13日河北省巨鹿县某养鸡场,购进雏鸡3500只.进雏后第2天有几只雏鸡开始发生脚软,以后逐日增多.养到第6天,约有300多只雏鸡发生脚软.这些病鸡大多因行动不便被踩死或因吃不到饲料、饮不到水而衰弱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