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余县水北公社是个丘陵红壤棉区,棉田分片集中于丘陵坡地,约占旱地面积的三分之一。1976年至1979年,每年种棉花五百亩左右,平均亩产皮棉一百斤左右。一九七九年亩产皮棉一百斤零二两。大队农科所九亩棉花,亩产一百五十斤零四两,其中一亩零二厘高产试验田,折合亩产皮棉二百八十六斤。(一)这个大队在红土山岗上种棉花高产稳产的经验在那里?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可以慨括为两句话:抢早抓密,避灾夺丰收。他们巧夺天功争早发。包括早播、早管  相似文献   

2.
棉花“矮密早”栽培,是探索旱地棉花矮化早熟,密植增产优质的新技术.这项工作在各级部门的努力下,正在我省迅速展开.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在全省各主产棉区,都涌现出了一批亩产75公斤,夺百公斤的高产典型户。实践证明,走“矮密早”之路,是丘陵旱地棉花由低产变高产的捷径。这个技术路线是正确的。笔者根据近年来,我市在推广旱地棉花“矮密早”栽培技术中,接触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及试验示范情况,谈一点体会,以与同行共同商榷。1“矮”“密”与亩总铃的关系旱地棉花“矮密早”栽培技术,农艺上讲究的是矮化株型,增加个体的…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我省棉花单产和品质均打破了历史最高纪录。1986年全省棉花平均亩产26公斤,比1985年提高15%;平均品级为2.80级,比1985年提高2.05级。1987年全省棉花平均亩产首次突破50公斤,达到52公斤;平均品级为2.19级。为什么我省棉花产量和品质连续两年大幅度提高?除各级领导重视、植棉政策调动广大棉农植棉积极性和自然气候较适宜棉花生长发育等条件外,主要是改进了七项植棉技术。一、改进地膜覆盖的种植方式,变迟播为早播春季低温和迟播晚发是我省多年来棉花  相似文献   

4.
都昌县地处赣北鄱湖沿岸,共有旱地21万亩,其中红壤旱地14.6万亩,占旱地总面积的68.9%,近3年来,植棉面积在8.2~10.6万亩之间,是一个典型的丘陵红壤棉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棉花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年年上升。1981年亩产皮棉首破百市斤关后,连续五年五大步,亩产皮棉增加到60.5公斤,总产皮棉突破五千吨,开创了丘陵红壤棉区夺取棉花高产稳产的新局面。总结我县30余年的植棉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改土治水、大搞棉地基本建设我县红壤地有百分之八十属泥土,系第四纪沉积物发育而成,土壤具有酸、瘦、  相似文献   

5.
《江西棉花》1996,(5):4-5
丘陵旱地棉花"矮密早"亩产皮棉75~90公斤栽培技术1.产量结构密度:一般以6000~8000株/亩为宜.山岗薄地亦可种到万株。种植规格宜宽行窄株,平均行距54~57cm,宽行67~74cm,窄行41cm,株距17~20cm,以利通风透光,减少脱落与...  相似文献   

6.
近四年来,新洲县在全国优质棉基地县科技服务活动推动下,套栽棉栽培技术又有新进展,有力地促进了棉花单产水平的提高。四年来平均亩产80.9公斤,比“六五”平均亩产74.2公斤增产9.0%,前作夏粮亩产200公斤以上,实现了粮棉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兰溪市游埠镇农垦场是1977年新开发的红黄壤土丘陵地,1988年试种低酚棉2049品系12亩,平均亩产皮棉124.5公斤。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营养钵育苗移栽。针对土质差,棉花起发迟,易受伏早和早衰危害,为夺早苗、全苗、壮苗、早发,全部采用营养钵育  相似文献   

8.
《江西棉花》1997,(3):30-31
为了'挖掘现有耕地潜力,增加良种指数,提高经济效益.1996年按照省棉办的部署,借鉴新疆棉花"矮。密、早"栽培的成功经验,参照我省丘陵旱地实施"矮、密、早"的模式,在全省各地推广棉花"矮、密、早"种植.经过这一年来的实践,各地都反映良好,普遍认为"矮、密、早"栽培对于提高我省丘陵旱地棉花生产水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在平原洲地也具有推广意义。1矮密早栽培的增产效果彭泽县在平原洲地设置试验面积7亩,在三种不同密度(6000株/宙,8000株/亩、10000株/亩)水平下,与对照(3500株/亩)产量102.9公斤/亩相比,分别增产…  相似文献   

9.
丘陵旱地棉花“矮密早”栽培试验示范获得成功谢宗权江西省高安市农业局330800江西省高安市筠阳镇西门村总耕地面积76.5公顷,其中丘陵旱地25.3公顷。长期以来,该村棉花绝大部分种植在黄土高坡、站岗放哨地上,无水灌溉。1996年拿出近13.3公顷缺乏...  相似文献   

10.
丘陵旱地棉花“矮密早”高产理论与基本技术探讨黄完基(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南昌梅岭330045)江西省红壤丘陵棉田遍布全省各地,面积约占全省棉田总面积50%左右,在全省棉花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丘陵旱地棉花的种植密度,经历过由稀向密再稀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却...  相似文献   

11.
新余市渝水区就是原来的新余县。1985年棉花播面77566亩,亩产皮棉62.5公斤,单产比84年增长5.93%,1986年预计亩产皮棉65公斤左右。为了满足国家纺织工业的需要,充分利用“棉花全身是宝”这个资源,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给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给棉农增加些实惠,1985年在湖南省棉科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引进了湘无74低酚棉种子50公斤,育苗移栽42亩,亩产皮棉75公斤。一九八六年,我们根据八五年种植湘无74低酚棉的经验教训,将湘棉11号(即湘无74)  相似文献   

12.
刘极灿副厅长在全省丘陵旱地棉花“矮密早”试验示范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编者按:1995年9月23~24日由省棉办组织棉花专家考察组及各市、县领导对我省都昌县实施棉花“矮、密、早’试验示范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借鉴新疆的植棉经验,对我省60%以上的丘陵红壤低...  相似文献   

13.
《江西棉花》1996,(1):8-9
都昌丘陵旱地棉花“矮密早”高产栽培示范(都昌县棉办332600)“无灌旱地棉花矮、密、早栽培技术研究;”是由九江市科委下达的重点项目,由都昌县棉办承担。根据项目要求,承担棉花矮密早栽培示范任务的各乡(镇)农技站,按照《棉花矮密早综合栽培技术示范实施方...  相似文献   

14.
新建县观咀乡属红壤丘陵地区。其中有着传统植棉习惯的程家山,历年植棉面积均在千亩左右,且较为集中连片。但由于深受着土壤酸、板、旱、瘦等不良环境的影响,加上传统植棉方式的束缚,棉花生产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自1984至1989年,平均亩产皮棉仅有25.41公斤。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况,1990年,组织了县、乡两级共11人参加的“红壤丘陵旱地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国营安徽省华阳河农场总场大面积推广棉板地套栽油菜技术,有效地缓解了季节矛盾,有利于棉油双丰收,经济效益显著。1990年以来,全场棉板地套栽油菜面积每年均在3万亩左右,油菜平均亩产高达120-180公斤。现将主要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根据油菜品种特性,适期早栽 我场大面积种植的油菜品种主要是中油821、汇油50和秦油2号等。为了能充分利用有利的温、光、水资源,促使油菜幼苗早生快发,必须在适期早播、培育壮苗的基础上,做到适期早  相似文献   

16.
高安县石脑乡是个以水稻为主的粮棉兼作区。这个乡自1956年以来,棉田面积稳定在8000~10000亩,皮棉亩产徘徊在20~25公斤。为改变红壤丘陵棉花低产面貌,于1982年由省、县、乡组成的棉花技术指导小组,对该乡棉花生产加强了领导和技术指  相似文献   

17.
1984年前,平度市基本依据棉花耐碱、花生耐瘠、小麦玉米喜肥的特点,实行■油洼棉平川粮。36年来加权平均,粮食亩产166.2公斤,花生亩产104.2公斤,棉花亩产31.9公斤。1985年后,实行油下川洼粮上■,粮油轮作,5年加权平均亩产粮食659.1公斤,亩产花生263公斤,亩产棉花54.5公斤。粮棉油增产的原因很多,其中粮油轮作后,互补了养分,抑制了病虫,实现了生态平衡,形成了良性循环是主要原因之一。 一、材料和方法 1、病虫消长情况是通过多年试验观察所得。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们对丘陵红壤棉花生产与栽培技术进行了考查,现分三个问题报告如下: 一、丘陵红壤植棉大有可为。丰城县10万亩棉田,丘陵红壤棉地就有6万余亩。无论是旱年、水年,丘陵红壤棉区都涌现了亩产皮棉超百斤的高产单位和田块。一九八一年是高温干旱年,高产单位和田块仍然不少;据荣塘公社考查,店里大队中湖生产队53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21.5斤,全队36户,有18户亩产超过130斤;荣塘公社棉种场0.77亩移栽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74.4斤。外地丘陵红壤棉花高产典型更多,有的亩产已经超过250斤皮棉。实践证明,丘陵红壤不但可以种棉花,而且能够创高产。丘陵红壤种棉与平原圩区种棉相比有许  相似文献   

19.
杂交中籼由北纬34.5度的徐州,移至北纬37.5度的渤海湾稻区,显示出很好的增长 效果。胜利油田经5年试验,1989年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25%,平均单产650公斤, 最高亩产904公斤。比早、中粳亩增250—300公斤,比晚熟中粳亩增100—150公斤。栽培上应采 取早播、早栽等早熟措施,确保安全齐穗;季节安排上朝前不朝后,使抽穗扬花期处于旬平气温 25.7℃时段,使抽穗至成熟处于日照充足的8一9月。  相似文献   

20.
一、麦棉两熟的演进早在建国前,太行山前平原水肥条件较好,部分下湿盐碱地棉区,就有以小麦为主间作棉花的种植方式。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小麦亩产也不过100~150公斤;棉花亩产子棉仅100公斤左右,而且一半是霜后花。即使这样,棉花的收益也比种夏玉米、高梁为高。建国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7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